「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信任就是最大的鼓勵|萬山區高樓坪鄉關莊村...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陳靜,2018年,我開始在萬山區高樓坪鄉關莊村任駐村幹部,今年是駐村的第三個年頭。駐村以來,除了偶爾周末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和丈夫、兒子以外,我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吃住在村,全身心投入村級工作。為此,村民們都開玩笑的喊我「女漢子」,但我卻十分感動,這是對我的一種認可。

陳靜給群眾宣傳扶貧政策

到村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排搞調查研究,摸清關莊的家底,找準問題,梳理今年要幹的實事。有時,是村幹部帶領我到某組去了解情況,後來我就獨自一人入戶了解情況。村子裡不少人都知道我是來駐村的,有很多真話實話都願意跟我說,群眾對我的信任就是最大的鼓勵。

陳靜同村主任走訪群眾

駐村一駐就是一個月不回家,現在村裡的現狀就是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我通過走家串戶,努力當好「調查員」,摸清家底。我了解到村情民意後,收集了第一手材料,並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梳理,與村幹部一起商量找準問題根源,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制定好駐村工作計劃,有的放矢的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今年,我通過向區委組織部、區應急管理局匯報駐村工作計劃,爭取到村活動室維修經費5萬元。

陳靜向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是開展駐村工作,幫助村級班子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關鍵所在。到村裡後,我深知黨風政風決定民風,村級班子必須團結,必須要有凝聚力,幹部不團結必然要給當地民風造成很大影響,造成民風不純。為此,我專門抽時間加強與村級班子幾個人進行交心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併到群眾中了解一些關於他們的情況,搞好協調,當好溝通員、協調員、潤滑劑。

陳靜向群眾宣傳蘇州就業政策

「只要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來認真對待,就沒有做不了的事,沒有幹不好的工作。」我一直以這句話來鼓勵自己,駐村工作中,我會更加注重群眾的走訪工作,認認真真的傾聽群眾的呼聲,努力當好「服務員」,更多的為民辦事。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陽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五年的堅守只為心中不舍情丨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
    我叫羅水華,2016年3月到貴州銅仁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村開展駐村工作,如今已近5年。幾年來的駐村工作,讓我從滿頭烏髮到兩鬢斑白,只為心中那份不舍情。最難忘的是那貧困淚。初到新莊不久,一名年近60歲的群眾來到辦公室,一邊流淚一邊帶著哭腔說:「兒子患了精神分裂症,為了治病家中唯一值錢的小型貨車已處理掉,不但病沒治好還欠下幾萬元的債務,我們家已無路可走了!」作為土生土長在農村的我,深感若無此絕境的人不會這樣哭訴。
  • 一心奉獻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記萬山區高樓坪侗族鄉民族中心完全小學教師楊再永
    一心奉獻終不悔 只為桃李競相開——記萬山區高樓坪侗族鄉民族中心完全小學教師楊再永時光荏苒,萬山區高樓坪侗族鄉民族中心完全小學的楊再永老師在教育戰線上已經奮鬥了十個春秋。此次事件不僅被多家新聞媒體採訪報導,作為傳播正能量的好標兵,還被萬山區宣傳部推薦到貴州好人榜。在工作中,楊再永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為了言傳身教,把學生培養好,十年來我給自己規定:一是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二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帶頭不做;三是言語、行動、儀表等方面都要起表率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告別青青校園 我踏上駐村路|龍裡縣醒獅鎮關莊村...
    我是謝祥傑,於2017年9月份到龍裡縣醒獅鎮參加工作。我收拾好行囊,帶上所有的生活用品,還記得那天后備箱塞得滿滿當當,前往全鎮兩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的關莊村。送我下村的車穿過蜿蜒的山路,一直向山裡延伸,似乎像走不完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脫貧攻堅「跑斷腿」|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駐村...
    2016年3月,我成為了銅仁市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下溪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與官田村廣大幹群一道,緊緊圍繞農村工作大局,堅持從「雙薄弱」村整治入手,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成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排頭兵。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才能對得起這個時代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
    「王同志啊,你從鄉裡面來呀?吃飯了沒?快來家中坐。」剛到棕坪鄉熊先茂開辦的移民餐館,他就笑著招呼我。我叫王俊,今年30歲,2015年考入道真自治縣棕坪鄉黨政辦工作,現任坪鄉蒼蒲溪村黨支部副書記。當時,脫貧攻堅戰開展得正如火如荼,我雖初來乍到,但也有5戶貧困戶的幫扶任務,就此成為千千萬萬幫扶幹部中的一員。王俊為老黨員送抗疫捐款收據家有6口人的熊先茂,就是我所包保的其中一戶貧困戶。第一次去他家時,給我感觸很大。
  • ...的扶貧故事」我要讓家鄉的產業「遍地開花」丨萬山區魚塘鄉槐花...
    我是張羽,萬山區魚塘鄉槐花村人,以前一直在六盤水做建材生意,人在外地,心裡始終不踏實,後來在媒體上看到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我就把生意轉給別人,回鄉辦起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大棚蔬菜……發展大棚蔬菜並非一時興起,回鄉前,在多方走訪調研中
  • 「區縣動態」萬山區「七精準」作答醫保扶貧卷
    建立數據比對共享制度,每月與扶貧部門進行數據比對,第一時間掌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變化信息,確保政策精準到人,實行醫保扶貧保障對象動態參保管理,對動態調整新認定的醫保扶貧保障對象及時納入基本醫保。2020年,萬山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25316人,合理化無需參保346人,實現動態參保全覆蓋。精準參保資助,實現應資盡資。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追求丨赫章縣松林坡鄉...
    我的祖父母均已是耄耋老人,嶽父嶽母近七十歲,孩子也還小,我去了以後家裡的老人小孩怎麼辦?但我告訴他們:「軍人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如今哪裡需要我,我就一定要去完成使命。」 家人拗不過我,最後還是同意我去了。看著妻子通紅的眼眶,其實我的內心也充滿了不舍。我就此開啟了扶貧之旅:到赫章縣松林坡鄉掛職黨委副書記,聯繫箐營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付出,才能換來群眾信任丨天柱縣白市鎮白市村...
    我叫姚敦智,是天柱縣白市鎮白市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我駐村已近四年,現擷取真情幫扶二三事與大家分享。2017年3月,剛從在職崗位退下來,新領導找我談話後,我就立馬到天柱縣遠口鎮潘磨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一年,後又到白市鎮白市村駐村二年多至今,駐村幫扶一幹就是近四年,我堅持吃住在村,走訪在路上,走遍了村村寨寨、家家戶戶。脫貧攻堅工作的著力點就在於抓好落實。抓好落實,重在團隊齊心協力,重在堅定的執行力,重在思想認識、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和工作成效。
  • ...扶貧故事」只要群眾和組織需要我,我就一直幹下去丨正安縣市坪...
    2005年10月在湄潭縣人民醫院上班,當脫貧攻堅工作在全國展開以後,在老鄉的鼓勵下,我毅然辭掉待遇豐厚的工作,帶著美好幢景和為家鄉群眾幹事創業的決心,2017年5月回到離別10多年的老家。當年11月,在群眾的推選下,經河渡村黨總支部批准,我擔任了九組村民組長,成了這組群眾的「當家人」,也是「耕耘者」。
  • 「我的扶貧故事」仙人街上的旅遊大使丨石阡縣龍井鄉關口坪村第一...
    我深知產業扶貧是扶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2018年8月,總投資11.7億元的仙人街旅遊項目正式啟動,關口坪村屬於該項目的核心區,該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開發,群眾將土地流轉到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再將土地入股到公司,群眾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播州區茅慄鎮金山...
    還記得初到金山村時的場景,內心忐忑不安,腦海中盤旋過無數念頭,我將如何開展駐村工作,我要如何帶領這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困難在所難免,但工作還是要全力去做。到村裡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入戶,採集基礎數據、收集信息資料,找準「窮根」。與村幹部、村民拉家常、謀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2016年下半年,根據工作安排,我結對幫扶都坪村5戶貧困戶。村民洪加德就是其中的一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中時,我想當然地以為憑藉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起來應該順風順水,哪知道第一次吃了閉門羹。
  • 「我的扶貧故事」張貴海:舍小家為大家,做群眾的貼心人
    脫貧攻堅工作政策性強,扶貧數據平臺業務工作量大,只有自身業務素質過硬,能夠獨擋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導和謀劃全鄉扶貧工作。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依託黨建陣地強化宣傳引導,「全省組織系統「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期間,召開大小會議20餘場次,現場培訓、院壩會5次,參會群眾600餘人次。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輸血扶貧不可取 造血扶貧可持續丨正安縣桴焉鎮...
    2020年6月,市委組織部選派我到正安縣桴焉鎮桃子坪村擔任掛村第一書記。初到桃子坪村,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積極召集村組幹部開了一個簡單的情況介紹會,從精準扶貧、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綜治信訪等各個方面聽取大家的看法,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五年來的發展情況。
  • 南召縣關莊村第一書記李靜涵:甘以滿腔奉獻志,直追國夢興鄉村
    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一切都得從頭開始,為了做到儘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駐村後,李書記立刻與鄉幫村幹部和村兩委成員建立聯繫,在他們的陪同下走村入戶對村情民意進行了細緻的了解,摸清了致貧原因和產業現狀,為駐村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通過深入走訪,他了解到了很多關莊村的基本情況,關莊村是小店鄉最南面的行政村,距離鄉政府4公裡。
  • 「我的扶貧故事」盡最大努力讓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興仁市波陽鎮...
    也是從這個時候起,我便與我包保的貧困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我的脫貧攻堅記憶中,為查明「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準確情況,無數包保幹部起早貪黑,不管風雨,走村入戶對農村群眾進行了走訪。一次次群眾會議,一次次對「水、電、路、信、房」等脫貧攻堅政策進行宣傳……慢慢地,很多幹部與貧困群眾之間的關係拉近了,大家成了朋友,成了親人。
  • 幫扶「故事匯」真情暖民心——南召縣菸草分公司對口幫扶馬市坪鄉...
    12月5日,南召縣菸草分公司20餘名幫扶人,一大早就驅車來到對口扶貧的馬市坪鄉三聖庵村。初冬的太陽驅除了冬日的寒意,廣場上聚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稱讚不停,村民廣場上自發開起了一場「表彰會」、「故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