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楊復恭擁兵抗命後,李茂貞又馬上自告奮勇打擊楊復恭。
皇帝雖然知道,李茂貞滅掉楊復恭後,就有可能會失控,但是他已無力阻止李茂貞這樣做了。
李茂貞滅掉楊復恭後,就向皇帝提出申請,要接管楊復恭不久前佔據的地盤。
皇帝對此的態度很簡單。總而言之,你想接管楊復恭不久前佔據的地盤,就得交出你從前佔據的地盤。換而言之,你只能佔據一塊地盤。[注1]
問題是,李茂貞就是要大小吞吃,皇帝也沒有辦法。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皇帝對關中的控制權,已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因為這意味著關中的軍閥化,已經失控了。
李茂貞進一步軍閥化後,就開始不斷把手伸進中央政府了。總而言之,動不動就給皇帝上大課,並且教皇帝怎麼做事。
唐昭宗一看李茂貞這樣囂張,氣得只想發兵討伐李茂貞。
宰相杜讓能對皇帝說,李茂貞所佔的地盤,據長安城太近了,我們跟他火併,如果能打敗他,自然什麼也好說,如果讓他打敗了,那可壞事了。[注3]皇帝告訴杜讓能,你是宰相,你只管做好後勤工作就可以了,至於怎麼打仗,這是軍事主管負責的事。總而言之,不給李茂貞點顏色看看,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注4]
杜讓能對皇帝說。
當年漢景帝一心削藩,結果讓諸王打得,只有把晁錯的人頭交出去。我現在只是害怕,等李茂貞失控時,你即使把我的人頭交出去,也無法讓長安城遠離兵火啊。不過,既然您一心要圍剿李茂貞,我也就不找理由推脫了。[注5]
結果呢?皇帝的軍隊剛出門,就讓李茂貞打得潰不成軍了,於是李茂貞的軍隊,很快逼近長安城,整個長安城一片混亂。[注6]
事情發展到這一點,李茂貞的態度很簡單,那就是讓皇帝殺宰相杜讓能以贖罪。
皇帝希望宰相杜讓能可以逃過一死,但是李茂貞絲毫不讓步,總而言之,你不殺宰相杜讓能,咱們就繼續打。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終於只能把宰相杜讓能讓殺了。[注7]
李茂貞這樣做的意思非常簡單,那就是希望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員認清形勢。總而言之,以後千萬不幫著皇帝和我作對,甚至皇帝想和我作對,你們也必須得想辦法阻止。否則,惹得我翻了臉,你們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注8]
更主要的是,李茂貞還給中央政府派了兩個政治委員,總而言之,中央政府有什麼決定,必須得到他們的同意。否則,李茂貞因此一生氣,後果很嚴重。[注9]
到此為止,關中的第一大實力派,就不再是皇帝為代表的軍政集團了,而是李茂貞為代表的軍閥集團。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中央政府還能保持著一點點基本的體面。問題是,幾年以後,皇帝與李茂貞又起衝突,李茂貞再次率軍進攻長安城,讓中央政府的權威再次受到打擊。
皇帝忍無可忍,想離開關中到李克用那裡謀求機會。
當皇帝率眾快出關中時,陝州韓建就告訴皇帝,李茂貞不是東西?李克用就是東西?總而言之,天下烏鴉一般黑,您就忍了吧。如果實在不行,就在陝州呆著吧。
其實,站在皇帝的角度應該是這樣的。
鳳翔李茂貞不是東西;河東李克用也不是東西;陝州的韓建呢,其實也不是東西。
所以,沒有過多久,陝州韓建就把皇帝揪過來,左右耳光來回的扇。皇帝最後只能捂著腫脹的雙臉,再次退回長安城。因為陝州韓建一個不高興,直接對皇族來了個大屠殺。皇帝只能眼睜睜看著,卻是啥辦法也沒有。
關中軍閥圖
此時的大唐皇帝,雖然依然不是漢獻帝。問題是,和漢獻帝比起來,恐怕也真強不到哪裡去了。總的來說,處於皇帝為代表的中央政府角度,皇帝、宦官、朝臣、中央軍精誠團結,才最符合他們的利益。問題是,這種道理很簡單,具體操作卻複雜極了,尤其是皇帝並不是太極高手,而硬橋硬馬想破局,結果把事情弄得越來越糟糕。
更可怕的還在於,朝臣系統、宦官系統的爭鬥,並不會因此結束。
最後的結果,大家得急紅了眼,宦官系統倒向李茂貞一邊,朝臣系統倒向朱溫一邊。開始朱溫大敗李茂貞,於是宦官系統殺了個一塌糊塗;到此為止,似乎是朝臣系統取得了勝利。
然後呢?朱溫掉過頭來,又把朝臣系統殺了個一塌糊塗。
到此為止,皇帝那就是標準的傀儡了。
如果時光可以重回,皇帝會怎麼做呢?宦官首腦、朝臣首腦會怎麼做呢?這個太難說了。
許多時候,我們總喜歡說,人們無法在歷史中吸取到任何經驗教訓。
是的,在利益面前,實在沒有什麼溫情可言。關鍵是,囚徒的困境永遠難以去除。所以不要說旁觀者了,就是當事人重新回去,恐怕也是繼續沿著舊路再走一遍。總而言之,上次翻車,只是因為左拐時,彎子拐得大了一點。我這次,只要左拐時,彎子拐的小些,就可以越過這個坎了。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劍拔弩張,一心要火併之時。難免會有人給他們上大課。總而言之,兄弟如手足;手足相殘,人就廢了。再總而言之,歷史上因此亡國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再總而言之,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所以,你們兄弟二人都退一步,就可以如何如之何了。問題是,他們兄弟二人,誰會退那一步呢?
更主要的是,李世民不信邪,更用實際行動告訴後人一個真理,內部火併,只要火併的好,就是可以火併出一個強大的帝國來。換而言之,你們內部火併,把帝國火併的崩了盤,那是因為你們手藝不夠好。
兄弟之間火併尚且如此,宦官系統、朝臣系統之間火併就更不用說了。
而且在冠冕堂皇的理論中,只有把宦官系統火併出局,帝國才有機會中興,既然如此,朝臣系統能隨便妥協嗎?如果中間再有皇帝的支持,就更不用說了。
在黃巢之亂結束後,皇帝擁有的基本盤,雖然看起來還是很大,但是因為內部矛盾重重,所以折騰的越來越弱,最後大唐終於成為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