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2021-01-15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禮記·大學》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止於至善」。

人生一世,際遇不同,追求各異。有人鴻鵠志遠,有人燕雀可安。但無論追求大小,我們立身行事,誠信和人品才是永恆不變的根基。

「天道無親,長與善人」,講誠信,人品好的人往往受到蒼天的庇佑,在波詭雲譎的世道,心懷一份坦蕩,收穫一份溫情,更享受開闊豐盛的人生。

1

信,是立足的基礎

信,是人賴以生存的美好品質,人與人之間依靠誠信架起溝通的橋梁,人與社會憑藉信用建立緊密的連結。

《論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做人做事,要誠信。

古時候有個商人渡河時翻了船,他大喊救命,恰巧一個漁民就在不遠的地方。

商人大聲喊道:「誰來救救我,我願意給他一百兩銀子!」

等漁民把商人打撈上岸,商人卻當場反悔,只給了漁民十兩銀子。

過了不久,商人的座船在河裡觸到石頭沉沒了,這次漁民沒有趕去救他只是自顧自地打魚。

別人問他「怎麼不去救人?」

漁民只是淡淡說了句,「被他欺騙過一次還不夠,難道還要第二次自取其辱嗎?」

不講誠信勢必遭人唾棄,失信一次,就會徹底失去人心,再也追悔不及。

老祖宗告訴我們「言必信,行必果」,說出的話,許過的諾,就算千難萬險也要說到做到。

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札拜訪徐國國君,徐君見到季札腰間懸掛的寶劍精美絕倫,忍不住透露出想要這柄寶劍的想法。

季札看在眼裡,心想自己使命還沒有完成,等到出使歸來再把寶劍送給徐君吧。

後來季札完成了出使晉國的使命,再來看望徐君,可是聽說徐君已不在人世。

隨從問他:「徐君已經死了,寶劍要送給誰呢?」

季札卻說:「當初我的心裡已經許下了諾言,把寶劍贈給徐君,怎麼能因為他現在死了就違背我當初的諾言呢?」

於是,季札解下腰間寶劍掛在了徐君墓旁的樹枝上。

季札掛劍,心諾千金也傳為一段佳話,告訴我們心裡許下的諾言也要信守,更何況從我口出,從人耳入的承諾。

誠信待人,人也必誠信相待,人沒有誠信就像車輪沒有車軸,無法運轉前進。誠信不僅是一種人格魅力,更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誠信,是做人做事不可或缺優良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擎天柱石。

2

品,是最大的靠山

《菜根譚》中說:

「徳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看人,人品永遠要擺在能力前面。

與其用一個人品不佳才幹出眾的小人,不如用一個才具平平卻忠厚老實的君子。

能力可以在實踐中提升成長,但人品有虧就像地基沒有打好的大廈,無論做出多麼顯赫的成績,早晚有一天會因為人品不好土崩瓦解,毀於一旦。

人品不好的人,能力越大就越危險。

秦檜為世人熟知的是他裡通外國,賣主求安,構陷一代名將嶽飛,致使嶽飛枉死,中原陷落,南宋偏安。

曾經的秦檜也意氣風發,是宋徽宗政和五年科舉考試,前三名之一,是天下讀書人的榜樣。

但最後導致南宋欽徽二帝被金兵擄走的,土地和人民飽嘗外族侵略之苦的也是他。

一個人的能力是發動機,那麼人品就是方向盤,人品永遠比能力重要。

沒有人品掌舵,能力會變成脫韁的野馬,偏向的羽箭,決堤的江河,危險緊隨其後。

用人要用人品好的,交友也要交人品好的,人品不好的人一定要敬而遠之。

晉國想吞併比鄰的小國虞國和虢(guó)國,兩個小國實力雖弱卻守望相助,唇齒相依,晉國一直沒佔到什麼便宜。

於是晉國準備了寶馬美玉送給虞國,虞國國君欣然接受了晉國的禮物,和晉國聯盟,背棄曾經的盟友虢國。

不多久時機成熟,晉國要求借道虞國攻打虢國,大勝而歸。

虞國國君親自出城,犒勞晉國大軍,結果被晉國挾制。晉軍則趁機佔領了虞國。

虞國國君袞衣華服之下,卻隱藏著敗絮般的人品。成語假途滅虢,唇亡齒寒都出自這個典故。

只因虞國貪圖利益而放棄信義,出賣盟國,結果自食惡果。

好的人品是楊枝甘露,潤物無聲裡,滋潤著人生的大樹。壞的人品是糜爛腐物,腐蝕它接觸過的一切,最後同歸塵土。

3

有信則立於世,有品則行天下

古人云:「亂世小人乘君子」,小人得志,君子受辱,小人騎在君子頭上的事,在我們這個時代屢見不鮮。

但人有人倫,天有天理。人品不好的小人,逃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堅守信義的君子,總會得到老天眷顧庇佑。

地獄之下還有地獄,小人之下更有小人。而我想說,人生一世,但求無愧於心就好!

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孟子見梁惠王時,梁惠王問他,您千裡迢迢來到我的面前,是要為我爭取最大的利益嗎?

孟子對他說,何必要說利益呢,僅僅是追求仁義而已啊!

古往今來太多仁人志士都在做著同一個選擇——誠信待人、人品優良!

誠信和人品缺一不可,擁有了這兩樣法寶,腳下路路通,人人都敬重,一生遠是非,餘生無負累!

相關焦點

  • 人無信,不可立;人無品,不可交
    垃圾社交,不如獨處,只有與對的人同行,我們才會在陽光之下,深感人間值得。人無信,不可立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是我們第二個身份證。春秋時期的季札就是一位信守諾言的人。一天,他去拜訪徐國國君,對方看中了他腰間的寶劍,他就想著完成出使晉國的使命後再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
  • 民無信不立——日習論語第283天
    《資治通鑑》(周紀二):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
  •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必衰|金種子酒業獲評阜陽市"誠信企業"
    近期,阜陽市文明辦圍繞創文明城、育文明人、鑄城市魂,打造"信用阜陽"城市品牌,推進全市文明城市建設常態化,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營造"立誠信之本,做誠信之人"的社會環境,開展了2019年度"誠信企業""誠信之星"評選活動。安徽金種子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活動中被評為2019年度阜陽市"誠信企業",金種子酒業員工劉小龍當選2019年度阜陽市"誠信之星"。
  • 讀經典:人無信不立,那個不講信用的人,早被拉黑了
    對他的人品讚不絕口,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講誠信的人。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欠錢。但是,大部分人欠的少了就當大爺,欠得多了就直接跑路。我窮的叮噹響的時候,借錢借給一個「朋友」,到現在六七年了,再也沒有聯繫。古人云:人無信不立。
  • 《悟學.第141篇》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譯文】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
  •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精品推薦)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古注對「兵」是專指兵器或兼指人有不同見解。四書釋地三續:日知錄謂古人言兵皆指器,餘證以四書,知足兵去兵及孟子所言兵果皆器也。《論語集釋》:古者兵出於農,上地可任者家三人,中地可任者二家五人,成數具存,何以去得?
  • 每天學點國學: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譯文】子貢問如何執政。 孔子說: 「應該做到糧食充足,軍備充分,取信於民.」兵:兵器,指武備。子貢問道: 「假如逼不得已去掉其中的一項,先去掉哪一項? 孔子說:先去掉軍事儲備。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唐山於慶忠: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唐山於慶忠: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言:「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作為一名社會人,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本分,而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忠誠社會、忠誠企業、忠誠員工、忠誠於供應商與聯營商就是他對誠信最好的詮釋。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唐山於慶忠: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 人無禮,無以立。禮者,人道之極也!
    關於「禮」,老祖宗們是這樣來詮釋的:「禮之用,和為貴」;「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禮者,人道之極也」…人貴為「萬物之靈」,區別就在於人類與所有動物不同,人有良知、懂禮儀、知分寸,而其他的生物卻不具備。
  • 《論語》|人無信寸步難行
    《說文》:「信,誠也。」信,基本字義就是誠實,不欺騙。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足社會的根本。0 1 人無信寸步難行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不講誠信,真不知他在社會上如何做人。然後他用大車之輗、小車之軏來說明信的重要性。
  • 君子相與以「忠信」,是一個誠實無欺的人
    如「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顏淵》);「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子路》);「敬事而信」「謹而信」(《學而》)「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言忠信,行篤敬」(《衛靈公》);「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公冶長》)。「忠」和「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心誠曰忠,言誠曰信。子曰:「主忠信。」(《學而》)君子處世,注重忠信。忠則盡其心,不自欺;信則踐其諾,不欺人。
  • 人無信不立,一個誠信的人,一定不會對不起這三個人
    誠信是美麗的鮮花,盛開在人的心田;誠信是人生的推動力,帶你踏遍千山萬水,闖蕩江湖;誠信是心靈的甘泉,滋養人的靈魂。誠信,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之一,擁有誠信,才會擁有成功。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推崇的優良傳統,文化傳承離不開它;誠信,被寫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社會發展國家進步離不開它;誠信,是人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生成功離不開它。信守承諾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誠信的人,一定不會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情,特別是面對這三個人,一定要信守自己的承諾,做個真誠的人。
  • 人無信不立,以誠待人,讓誠信之花永遠綻放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可見「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維繫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德行,誠實守信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一種崇高的道德修養,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那麼何為誠信?誠就是真誠,信就是守信。
  • 無印良品十大必敗產品
    無印良品十大必敗產品 2016年03月14日15:30  來源:日本通  最近,日本的電視臺進行了一項評比,從無印良品家7000多產品裡嚴選出top 10。這十項並非全是經典老貨,很多都是近期人氣新寵,對於熱愛無印良品的你來說,每個都是你值得購入的實用好物。
  • 哈工大大四學生畢業前夕被開除:人無信則不立
    我想替考這件事應該不是個例,楊同學絕對不是第一個破壞規則的人。《論語》講,「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由此,我們想到那些因無誠信,紛紛翻車的明星翟天臨、仝卓、高天鶴等。投機取巧也許能得一時人生得意,但終究是埋下了東窗事發的禍患,「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 江霖:國無德不興,企無德不盛,家無德不旺,人無德不立
    另外,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次課程講到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用明德引領風尚: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企無德不盛,家無德不旺。此處的德即為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道與德的關係:道就是價值體系,德就是行為規範。
  • 「民無信不立」,春晚上撒貝寧把這句話解釋錯啦!
    《論語》中的「民無信不立」,不是談個人的誠信問題,而是講民與官的關係問題,意思是說政治家如果不能讓老百姓信任他們
  • 孔子為何稱五十學《易》,方無大過?人之處世,必若元亨利貞
    疫情其間在家讀書,品讀《論語》頗有所悟,現分享《論語述而》第十七章,解之共品:【現原文】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正解文】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注釋】《易》:《周易》,《詩》《書》《禮》《易》《春秋》《樂》,六經 之一。
  • 銳參考 | 人無信不立!這句中國名言正在被日本人奉行到底——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文/華義)「人無信不立」這句中國名言也原封不動地被日本引用。在工商業文明極度發達的日本,信用是商業社會和高度秩序性社會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進入黑名單的人在貸款等方面會受到限制,嚴重的可能還要被告上法院。據統計,日本持有信用卡的人數約有8300萬,信用卡保有率約為64%。日本媒體推測有三四百萬人位於日本的信用黑名單中,其中年輕人欠繳分期付款的手機費的案例增長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