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霖:國無德不興,企無德不盛,家無德不旺,人無德不立

2020-12-15 孫鍵心和塾

中國古人有「三不朽」,分別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於首位。這說明,德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立德是人生的必修課。

自孔子以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教育都是德育為首,以立德為前提,成才先成人。

11月16-21日,心和塾企業家問道孔子山東研學,走進孔子故裡曲阜,了解孔子關於立德成人、成才、成功的核心思想與秘訣,從而找到經營企業、家庭、個人之道。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關於廣州新晨水務/九千年冰川泉水的創始人江霖的精彩研學分享。

小孝治家,大孝尊親

在楊朝明老師的課程中,我有以下幾點的收穫:

1、大孝尊親,即最大孝是經過我們的努力和付出讓我們的父母尊貴,等同於光宗耀祖、衣錦還鄉;揚名聲、顯父母。

2、其次弗辱:其次不能因為我而壞了或辱沒了父母的名聲。

3、最差也要能贍養父母,否則禽獸不如。

尼山孔廟、尼山書院,實際是孔子父母生平的居所和孔子三歲前的居所,就是因為孔子成為了聖人後有孔子後人重新修建的廟宇,充分說明了只有自己變得尊貴了,父母才尊貴。

《大學》的大是指大格局的大。所謂大人即是明是非、知榮辱、能擔當、敢引領、有大格局的人才是大人。

另外,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次課程講到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用明德引領風尚: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企無德不盛,家無德不旺。此處的德即為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道與德的關係:道就是價值體系,德就是行為規範。所謂道與德,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兩者的作用是相互的。

曾有這樣一位德國學者與楊朝明老師對話中談到,未來世界的精神在中國,因中國注重修己的「功夫」。為此,我自己也要做好準備,我想這是每個中國人應有的擔當。

1、信念——看見遠處的自己。立志,立大志,發願,發宏願。

2、明禮——走向遠處的自己,這是如何走向遠處的路徑。

3、誠敬——成為遠處的自己。至誠無息,城外無物。

立德載道,家國連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於親民,止於至善。正所謂,厚德載物。縱觀一切文明,其長久的興旺都是靠德行。

不管是個人也好、家庭也好、國家也好,一定是「德不孤,必有鄰」。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要經營好我們自己的小家庭就是對國家基本的回報和成就國家,不給國家添麻煩,做好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個人好好修身養性,不斷提升和沉澱自己,如若能為國家出更大的力量的時候一定報效祖國。

同時心懷感恩和孝心、謙虛和敬畏之心,養好我們的浩然正氣,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也如孫鍵老師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在這趟山東研學之旅中,讓我看到作為一代聖賢,孔子由始至終都在踐行他的「禮」,以及他無處不在的智慧,仁者愛人的慈悲,文人武備雙全。

孔子和周南子對話中的坐懷不亂,毫無邪念,可一身克己復禮被南子讀懂時的熱淚盈眶,從而得出天下大亂是因為此女子太聰慧不被社會認可,再次遊走顛沛流離。

最終齊國大舉進攻魯國時有弟子拯救於危難後,大司徒後悔而接回國,驗證了孔子一生不順,苦難成就了他成為先賢。

拜謝良師,與優秀者同行

這次參加的祭孔大典和拜師儀式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特別感恩孫鍵老師帶領我們來到孔聖人的家鄉舉行一場這麼隆重的儀式。

全世界那麼多人、民族、國家都在研究、學習孔子,但不一定都有機會來參加這樣的儀式。

從儀式一開始,我就有一種莫名的神聖和莊嚴肅穆的感覺,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佔據了內心。

今天的儀式一定比當年的祭禮簡化了許多,我們都如此激動,更別說孔子時代和之前是多麼盛大。

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孔子當初要恢復周禮的那種克己復禮的心情了。這只是禮的九牛一毛而已,禮可是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與此同時,孫鍵老師回帖對我們弟子的要求:

1、要報效祖國,一個正常的人一定是愛國的人。

2、謙虛和感恩之心,懂得謙虛和感恩,感恩父母、朋友、社會、對手。

3、耕心種德、止於至善、精進篤行、終身學習,即學習的重要性,經常參與學習。

每一次在全國各地,或者是國外的研學都不一樣的。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代表未來。謙受益,滿招損。立志、求學、修身、齊家,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永續、家族傳承。我一定會銘記老師叮囑在心,並堅定踐行。

人為什麼要拜師?老師是辛辛苦苦把積累了一輩子的經驗教訓教授給我們這些學生,是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老師從思想、行為、能力上幫助我們不斷進步、提升。

在孩子的成長中,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同時還要在外面找一個很好的老師,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更好成長。青少年拜師是要磕頭的,磕頭下去的時候才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同時,遇良師,讓我們可以和更多優秀的人走到一起。曾國藩十年七遷,離不開恩師穆彰阿一手提攜,離不開他朋友圈的良師亦友。

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良師、智友和貴人的相助是改變命運最快的途徑,甚至能改變我們的成長軌跡,決定其人生成敗。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相關焦點

  • 沈小勇:國無德不興 人無德不立
    原標題: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深刻闡明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重要意義、基本遵循、建設路徑。
  • 德是人之本,人無德不立
    沒有錢財,平淡的生活也能獲得快樂;沒有運氣,通過不懈努力也能取得成功;美貌與智慧也都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人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德行。沒有德行的人很難立身於世,沒有德行的人其他的一切財富、地位、美貌、智慧都會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成為招致禍害的根源。德才兼備,德在才先。
  • 獨家述評丨國無德不興 人無德不立
    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範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仍然比較突出;一些社會成員道德觀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惡、美醜不分,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損公肥私;造假欺詐、不講信用的現象久治不絕,突破公序良俗底線、妨害人民幸福生活、傷害國家尊嚴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時有發生。
  • 習近平考察山東曲阜強調:國無德不興 人無德不立
    習近平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 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26 日下午,習近平來到經濟欠發達的菏澤市調研。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今晚播出第三集:國無德不興
    20:00檔播出第三集:   國無德不興   對於選人、用人,提倡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對於個人、家庭、國家來說,「德不孤,必有鄰。」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立德的問題,關於為什麼立德,他曾經講「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本期節目圍繞著「立德」這個主題,通過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當中的用典,來深入學習和領會他關於新時代立德、修身的講話。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三集)國無德不興
    本集《國無德不興》以立德為主題,主要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德」的論述,選取了總書記常用的「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典故,從崇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修德——勤學、明辨、篤實三個維度,通俗易懂地講明總書記關於「德」的論述,是對我國傳統道德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你如何度過自己人生,是有才無德,有德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
    但真正決定一個人社會價值和地位的,是這個人對社會的貢獻。這就是我提到的人分為四類:有才無德,有得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基本上涵括了人的社會界定。首先,有才無德。汪精衛夫婦跪像這類人也深受社會道德和法製法規限制,做著對自己和社會有意義的事,雖然不大,但每個人的力量聚集起來,就會形成巨大的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再次,無德無才。這部分人也很少,他們往往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沒有技術,也沒有人脈。每天處於飢餓和溫飽的界限,每天為生存而活著。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試譯老子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為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 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
    再比如南唐後主李煜,他的才華在詩詞上,而不在政治上,因此不適合做皇帝。由此可見,有德之人如果沒有相應的才能作為襯託,想成大事也是很難的,但並不是說成不了大事,這個並不是那麼絕對的事情。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另一種情況。有才無德辦壞事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所以說德比才更重要。
  • 俗語:「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
    中國有句古話叫「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有才無德是小人如果一個人,很有才華,但是沒有道德約束,很容易行小人之事。這樣的人越有才華,就對社會的危害越大。有德無才是君子就是說有德無才的人,他們雖然不是才華橫溢,但他們為人正直,可為謙謙君子,能促進社會道德風氣的提升。
  • 古語:「人無德不立」,告訴你,人生要看重什麼
    這些對於一些人活著來說,或許真的是必不可少的,但究其根本,一個人若要存活於世,最最不可或缺的,是他的德行。一個人若沒有了德行,他在社會裡就會變得寸步難行,四面樹敵無一知己。沒有信用、沒有敬意、沒有胸襟地去與人交際,別人不會與他推心置腹,他在別人的內心裡也難有半分的好印象。
  • 醫乃仁術 無德不立
    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加強風氣建設,歷來是這所醫院黨委高度重視的大事。為強化醫護人員為兵服務的意識,該院開展了專題教育和「假如我是傷病員」等討論,引導大家理解「小病房連著大戰場」「保健康就是保打贏」的道理,確保姓「軍」的建院宗旨不動搖,為兵服務的方向不偏移。  正氣源於底氣,底氣源於自律。對開展有償服務的部隊醫院來講,各種誘惑和考驗無時不在。
  • 道德模範餘友傑:醫乃仁術 無德不立
    醫者有仁心,在普陀醫院大內科主任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餘友傑心中,「醫乃仁術,無德不立」是他從醫20多年來一直遵守的職業道德,讓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時,儘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更是他行醫的初心。「要實時關注,當醫生不可以有任何馬虎。」1998年從原浙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後,餘友傑回到家鄉普陀從事腫瘤內科專業治療已經20多年。由於多方原因,近年來腫瘤病人的數量每年在增加。「我接觸的都是惡性腫瘤病人,有些病人因病無法根治,對生活充滿絕望。有的雖然已得到有效治療,但仍然對以後病情可能出現的變化充滿擔憂。」
  • 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君子
    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君子,無德有才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愚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德才兼備的人。但是我想所謂德才,首先應是德,德之後才是才,也就是說只有先有德再有才那才是我們所謂的人才。而感恩教育是培養學生具備「德」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措施。
  • 無國何處安家?無德何以為師?
    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跳出一些如梁豔萍之流的文學「教授」、作家、詩人,享受著國家給的高待遇,卻在網絡上發布多條精日、親美、辱國的言論,而且是發了很多年!傷害了廣大愛國者的心,作為一位中國人,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也無比氣憤!新中國的建立,是多少革命志士與烈士若干年的不屈鬥爭與犧牲換來的,國家的建設與強大是若干在各個領域辛勤工作、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人民換來的!
  • 德字到底有一橫還是無一橫?
    德的甲骨文由外面四個折角(行,四通大道)和中間部分(直,不曲折,不猶豫)組成,表示大道直行;有的甲骨文將四通大道「行」簡化為「彳」。德的造字本義表示:看清道路的方向,沒有困惑迷誤,大道坦然直行。(在此要說明一下,書法字典查到的「漢印」雖然是有一橫,但找不到其出處,不清楚是否是出土的漢印裡的還是後來人制的,但從「漢·帛書」可以看出「德」字是無「一」橫的,而帛書的可信度是實實在在的。包括後面王羲之的小楷「德」有一橫,我也沒找到出處,寫過王羲之帖子比較多的朋友可以留意下。)
  • 有才無德之人,不可重用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孔子說:「對於千裡馬不是稱讚它的力氣,而是要稱讚它的品德。」、結合商業引申一下,企業中選人用人很多人注重的首先是才能,技能,在本行業的經驗等等,而忽略了對一個人德行的考量,但往往這一點才是決定此人是否能為公司作出貢獻的關鍵指標。所以真正的千裡馬不是指這個技術才能有多牛,而首先是這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否善良,正直,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問題,有奉獻精神,而不是僅為一己私慾,其次才是業務能力技術。
  • 有才無德,其行不遠矣
    有才無德,其行不遠矣顧茂權前時,網友爆料陝西科技大學教師葛某辱罵毆打環衛女工,相關人士以葛某是「學術骨幹」為由請求網友不要曝光此事。為此《人民日報》還特地發表評論:被打者可以選擇諒解,但法律不能任人「擺平」;校園垃圾可以由環衛工清理,那些人性中的垃圾由誰來清除?網友們大都義憤填膺,普遍認為學歷與素質不成正比,才能與道德脫節,教書不能肓人,叫人擔憂,令人心悸,使人痛心!
  • 朱熹被稱為史上最有才無德的人,真有這回事嗎?
    朱熹為何被稱為史上最有才無德的人,正因為他在儒教地位如此之崇高,才能出眾青史留名,所以能被加上個「最」字。朱熹真幹過類似的無德事情。有才無德,有德無才、無才無德和有才有德,現代企業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無才無德一點亮眼的地方都沒有,能被錄用才是奇怪。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於是後來,就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是聖人孔子所說,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孔子所說。這句話是出自《隋唐演義》七六:「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未必有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