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

2020-12-15 俗世讀書人

俗語,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一種國粹,是先輩生活經驗的結晶,我們不能忘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

有才無德是小人

如果一個人,很有才華,但是沒有道德約束,很容易行小人之事。這樣的人越有才華,就對社會的危害越大。

比如:希特勒,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高達六百多萬。

有德無才是君子

就是說有德無才的人,他們雖然不是才華橫溢,但他們為人正直,可為謙謙君子,能促進社會道德風氣的提升。

德才兼備乃聖人也

有才華又有道德的人,就可以當聖人了,主要是說德才兼備的人很少。

孔子這樣的聖人,2000多年也才出幾個呀

總結

現實生活中,不要對事情對人吹毛求疵。 人總是有缺點的。我們要在這個之間做一個平衡。

才華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的標準!

相關焦點

  • 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君子
    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君子,無德有才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愚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德才兼備的人。但是我想所謂德才,首先應是德,德之後才是才,也就是說只有先有德再有才那才是我們所謂的人才。而感恩教育是培養學生具備「德」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措施。
  • 你如何度過自己人生,是有才無德,有德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
    這就是我提到的人分為四類:有才無德,有得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基本上涵括了人的社會界定。首先,有才無德。如民國時期,剛開始汪精衛是一個比較有才氣的青年,但抗戰開始後,汪精衛的品質劣根性徹底暴露,淪落為民族最大漢奸,死後夫婦倆也被製作銅人跪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與跪在嶽飛墓前的秦檜夫婦相聚去了,歷史就是這樣相似。小編始終認為一個人有德無才不可怕,而有德無才才對社會危害最大。
  • 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德和才的故事。《資治通鑑》: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全亡謂之愚人,德聖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由此可見,有德之人如果沒有相應的才能作為襯託,想成大事也是很難的,但並不是說成不了大事,這個並不是那麼絕對的事情。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另一種情況。有才無德辦壞事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所以說德比才更重要。
  • 細讀《資治通鑑》:「聖人」「君子」「愚人」和「小人」如何界定
    魏、韓二人於是得以有機會聯合了晉陽城內的趙無恤,三家合兵,一舉滅了智瑤大軍。智瑤被擒,趙無恤直接把智瑤殺了(而且腦袋被劇了漆,用作夜壺),智姓家族從此全部屠滅,只餘了已經改了姓的智果(智果判斷出來智家將來會有這樣的結果,早早地改了姓,逃過一劫)。(三家分晉時的形勢圖)司馬光給的議論是: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
  • 有才有德是聖人,有才無德是什麼
    言外之意就是沈括想左右逢源,反覆小人。最後,沈括因為因為兵敗西夏,一路被貶,幾年後歸隱夢溪,專心科學,從此留下《夢溪筆談》這本宋時集大成科學巨著。而沈括一生最大的黑點當屬誹謗蘇軾,成為「烏臺詩案」的始作俑者。雖被指責「反覆小人」,但是只能歸咎於沈括並不適合混官場這種拼情商的地方。他一生涉獵甚廣,並且造詣頗深。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於是後來,就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是聖人孔子所說,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孔子所說。這句話是出自《隋唐演義》七六:「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未必有德也。」
  • 德是人之本,人無德不立
    德才兼備,德在才先。很多有能力的人、有錢的人都在努力地做慈善,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而不是「窮得只剩下錢」的有錢人。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出自《論語·憲問》孔子說:「千裡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
  • 《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比如,有一個孩子想要上學,但是家裡窮,連夥食費都交不起,你就去幫他一下,拿點學費幫助對方上學,這就是成人之美,君子風範。但如果幫助別人,是有目的性的,想為了出名才去做的,這些就並非君子所為,只是偽君子而已。
  • 有才無德,其行不遠矣
    有才無德,其行不遠矣顧茂權前時,網友爆料陝西科技大學教師葛某辱罵毆打環衛女工,相關人士以葛某是「學術骨幹」為由請求網友不要曝光此事。據調查,葛某乃陝西科技大學聘請的教授,是剛回國工作的博士。事發時葛某的妻子曾對環衛女工叫囂:「我掙多少錢,你才掙多少錢?你擋著我掙錢了!」而在派出所做筆錄時,葛某稱自己是因為不了解國內實際情況才動手打人的。葛某的助手更是以「學術骨幹」、「好不容易引進的人才」、「正在主持千萬元科技項目責任重大」為由,請網友「手下留情」,不要曝光聲張此事。
  • 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
    孔子提出君子要講誠信。誠實無妄,乃天之道,聖人與天地同心,要做到無人慾之私、坦然無欺、恆久不怠。「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即君子應恪守忠信,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君子還要敢于堅持正道,糾正別人不符合道義的做法,而不是隨聲附和,人云亦云。君子與小人的心胸和視野不辨自明。孔子稱「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論語》:「君子德風,小人德草」,是什麼意思,你讀懂了嗎?
    「君子德風,小人德草」,這句話原文出自《論語·顏淵》,在這一篇裡,季康子同學向孔子老師請教了三個問題,都是問政方面的道理,原文如下: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朱熹被稱為史上最有才無德的人,真有這回事嗎?
    朱熹為何被稱為史上最有才無德的人,正因為他在儒教地位如此之崇高,才能出眾青史留名,所以能被加上個「最」字。朱熹真幹過類似的無德事情。有才無德,有德無才、無才無德和有才有德,現代企業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無才無德一點亮眼的地方都沒有,能被錄用才是奇怪。
  • 有才無德之人,不可重用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孔子說:「對於千裡馬不是稱讚它的力氣,而是要稱讚它的品德。」、結合商業引申一下,企業中選人用人很多人注重的首先是才能,技能,在本行業的經驗等等,而忽略了對一個人德行的考量,但往往這一點才是決定此人是否能為公司作出貢獻的關鍵指標。所以真正的千裡馬不是指這個技術才能有多牛,而首先是這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否善良,正直,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問題,有奉獻精神,而不是僅為一己私慾,其次才是業務能力技術。
  •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有兩層含義,「小人」含義讓人意外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出自孔子,孔子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孔子指明德者具有榜樣作用,可以以德服人;第二層含義是,孔子強調為上者想要管控好手下,就一定要保證自己擁有好的品性。擁有好德行的為上者就如風一般,可以為如草一般的為下者樹立好的榜樣,亦如風吹草必跟著倒一樣,為上者有德行,為下者亦重德行。1、「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理解的難點在於對「君子」、「小人」的理解從這段話之語境來看,如風一般的「君子」指的是「君主」,而「小人」指的是「老百姓」。
  • 看孔子怎樣講德才兼備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博學於文」是廣泛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真理。一個人廣泛地掌握了真理,就是掌握了知識規律,就變得非常有才氣。但是,人有才氣並不能必然成為有用的人。還必須輔助以德。有才無德的人,比無才無德的人更具破壞性,更可怕。德才兼備才能堪當大任,才會成就事業。「約之以禮」是以禮節、禮儀規範言行舉止。這個過程就是涵養道德意識,培育道德操守的過程,是培養有道德的人的過程。「亦可以弗畔矣夫」是說有才有德的人,可以做到不離經叛道。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深刻)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俗語「君子常錯,小人無過」是何道理?記住老人言,將受用一生!
    文丨曹鏡明題丨俗語「君子常錯,小人無過」是何道理?其實下句話更經典!俗語「君子常錯,小人無過」是何道理?老祖宗的話要牢記,受用一生!而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大家潛移默化下的相互影響,互相的形成一些默認的潛規則,其中一方面就是老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俗語」。這些俗語,既是老人們的生活經驗總結,又是新人們探索新生活的底蘊,一定要「取其精華,華其糟粕」的牢記,其中就有「君子常錯,小人無過」一句,值得大家踐行,將受用一生。
  • 輕鬆學《易經》:發現老子讀《周易·易象》的文稿——《文子·上德》
    天氣下,地氣上,陰陽交通,萬物齊同,君子用事,小人消亡,天地之道也[3]。天氣不下,地氣不上,陰陽不通,萬物不昌,小人得勢,君子消亡,五穀不植,道德內藏[4]。天之道,衰多益寡,地之道,損高益下,鬼神之道,驕溢與下,人之道,多者不與,聖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5]。天明日明,而後能照四方,君明臣明,域中乃安。有四明,乃能長久,明其施明者,明其化也[6]。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每當女子顯露對知識的渴望時,總被人以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繆言論所扼殺。
  • 江霖:國無德不興,企無德不盛,家無德不旺,人無德不立
    中國古人有「三不朽」,分別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於首位。這說明,德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立德是人生的必修課。自孔子以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教育都是德育為首,以立德為前提,成才先成人。尼山孔廟、尼山書院,實際是孔子父母生平的居所和孔子三歲前的居所,就是因為孔子成為了聖人後有孔子後人重新修建的廟宇,充分說明了只有自己變得尊貴了,父母才尊貴。《大學》的大是指大格局的大。所謂大人即是明是非、知榮辱、能擔當、敢引領、有大格局的人才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