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輸錯藥致患兒死亡2護士被辭退#這樣一個熱搜引起了3億多的閱讀及關注。
發生在今年9月的這樣一個悲劇才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事件回顧:
今年9月8日,5歲的朱宸熠因高燒在江蘇宜興市人民醫院兒科,治療期間,值班護士錯將醫囑「甘露醇」拿成了「甲硝唑」。
等到發現時,一整袋「甲硝唑」已經輸入孩子體內。此後孩子病情加重,當天醫治無效去世。
截圖來源:梨視頻新浪微博
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受到極大關注後,網上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這樣的工作錯誤確實不該犯,孩子太無辜可憐,監管部門應該給予重罰嚴懲。
工作失誤確實有錯,應該承擔相應後果。然護士也不是故意的,並且甲硝唑是一種連皮試都不需要做的超安全抗生素,100ml的液體量對患兒來說,不足以影響到病情。調查清楚之前不該有過激言論...
兩方言論吵得不可開交。
目前,從案件公告來看,宜興市衛健委判定醫院有「輕微責任」,醫院已將2名護士進行辭退處理。
案件還在繼續調查審理中,我們也不對案件的終審結果作過多的猜測。
只是想跟家長們聊聊:關於孩子「輸液安全」這件事。
1
輸液大國&輸液依賴
因輸液引起的安全事件,真的不少。
事件一:
18年10月中旬,江西省南昌市一名男性黃某因肚子不舒服到一診所就診。
醫生勸說其去大醫院診治,黃某堅持要先在診所吊水,結果輸液到一半黃某已經不省人事,經搶救無效後死亡。
事件二:
雲南昆明西山區年華街一診所裡,一名2歲左右的男孩在輸入利巴韋林時,喉嚨裡咔出大量痰液,隨後產生窒息,男孩被緊急送往醫院,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事件三:
江蘇丹陽市一名3歲幼兒,因支氣管炎入鎮衛生院治療。
在輸液時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嘴唇紫紺情況,護士立即匯報值班醫生組織搶救。最後患兒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
輸液安全事故頻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人的「輸液依賴」,以及對輸液的不正確認知導致的。
我國是「輸液大國」,據中國法院網統計顯示:國年度輸液市場容量,在100億瓶(袋)以上,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至3.3瓶的水平。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
輸液這件事,或許真的沒有我們認為的那般安全和「萬能」。
2
輸液,其實並不安全
輸液,也叫靜脈注射、「打點滴」,在我國是一種極常用甚至濫用的醫療方法。即把藥液、營養液等液體物質直接注射到靜脈中。
靜脈注射的優點在於:藥效最快。
直接將藥物100%輸入血液中,不需要經過肝臟直接起效,藥物可以持續維持療效所需要的恆定濃度,直接效果快且好。
通常用在急救,或補充體液、供營養之用。
靜脈注射雖然起效快、療效好,但只建議在有一定治療需求時使用。
一旦常用、濫用,對人體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1、不良反應
靜脈滴注的輸液反應包括發熱、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
其中發熱是最常見的一種反應,通常是由於輸液瓶、藥液的汙染、保存不良所致。
通常會在發熱數小時候恢復正常;嚴重的則會出現高熱,有噁心、嘔吐、頭痛、脈搏加快等症狀。
2、降低孩子抵抗力
是藥三分毒!
藥物都會有一定的作用,大劑量的藥液直接進入孩子血液循環,起效快副作用也會更猛。
孩子一有點感冒發燒就輸液,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來得及和病毒「抗爭」,病毒就被消滅掉了。
這其實是在幹擾人體正常的防禦功能,長此以往,孩子的抵抗力反而會越來越低。
所以家長會發現,經常輸液的孩子通常吃藥就不怎麼管用了,還是得輸液才能好轉,形成惡性循環,對人體免疫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3、引起中毒反應
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萬一誤服或稍過量都會容易出現中毒反應。
4、濫用=慢性自殺
靜脈注射的用藥雖然是所有製劑裡最嚴格的劑型,但還是會有非藥物的成分無法完全隔絕,通過輸液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
輸進人體的藥液及「異物」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腎臟排出,長此以往會給腎臟產生巨大的負擔。
而無法被代謝出去的部分則會累積在人體中,對人體健康不利。
我們只知道「掛水」能「好得快」,卻不知道,靜脈輸液其實是公認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家長們記住一句話:
能吃藥(口服)最好不打針;
能打針(肌肉注射)最好不掛水(靜脈注射)。
3
如何保證孩子輸液安全?
輸液有一定風險,並不是鼓勵大家盲目拒絕輸液,而是不主動要求、不依賴輸液。
了解頻繁輸液對身體的影響,並且 「凡病皆吊瓶」的思想。
在醫生沒有提出輸液治療的時候,不要因為「吊水好得快」而主動要求輸液治療。
尤其是孩子,感冒發燒等疾病讓孩子難受的同時其實也是在鍛鍊孩子的抵抗力。
吃藥的同時用一些物理方法幫助寶寶對抗病毒,而不是圖輕鬆直接選擇輸液,無形中給孩子抵抗力更大的傷害。
並且,在輸液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證自己及其家人朋友的「輸液安全」。
保證「輸液安全」,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不要盲目輸液
如上文所說,不要盲目輸液,更不要依賴輸液。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靜脈注射濫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多醫院也陸續取消了門診輸液。
但由於觀念等原因,很多地方還是存在靜脈注射濫用的現象。
對於孩子的靜脈注射,家長應該學會理性判斷,並與醫生積極溝通再決定是否使用。
2、不要隨意調整藥液滴速
輸液時,藥液的滴度是醫生護士根據病人的個體體質、使用藥物的藥性而設定的。
隨意調解滴速會造成胸悶、憋氣,還有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雙肺哮鳴音等不適反應。
3、觀察孩子輸液狀態
孩子輸液時,家長需要在一旁陪同,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態。
孩子不舒服,輸液時通常會睡覺,或部分低齡寶寶身體出現不適時並不能具體表達。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孩子輸液產生不良反應時不能及時發現,威脅孩子的生命。
如:
不發熱的孩子輸液時突然發熱;
小寶寶突然大聲哭鬧;
身體大片紅疹;
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口唇紫紺等;
孩子出現明顯不適應該時,立即向醫生護士反饋情況,停止輸液。
4、正規醫院輸液治療
一旦孩子生病需要就醫,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康復速度而盲目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
應該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而不是去沒有資格認證、缺乏監管的小診所耽誤孩子。
5、保證藥液正確
小孩及老人輸液時一定要有一個人陪同,在護士靜注、換藥時確保病患身份信息與輸液瓶上的一致,避免藥液錯誤發生的危險。
這是一起悲劇,也是給所有家長及醫務工作者的警示。
畢竟,生命沒有從來的機會。
家長要為孩子的生命安全把關,醫護工作者這樣關乎人命的職業,真的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