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了無數份簡歷,也面試過很多人,「執行力強」這四個字經常出現,但在實際工作中,執行力往往會因為種種理由變成拖延症,導致工作難以推進或者沒有結果。
其實,這裡所說的執行力,並不是聽風就是雨,沒有思考的快速反應。
快速反應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工作任務時,要做到有計劃、有執行、有結果、有回應,這才是高效執行力。簡單來說,就是帶著腦子做事兒。
那麼,執行力該如何培養?
帶腦子做事兒,除了要多思考之外,還要有一套做事兒的邏輯。
往往執行力高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但在他們的工作法中一定少不了PDCA循環工作法。
PDCA工作法也叫做戴明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採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
02
PDCA循環工作法中的四個字母分別對應了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
點擊放大查看
P(Plan):計劃,根據工作任務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找出原因、根據原因找出主要原因,根據主要原因提出計劃
D(Do):執行並努力實現目標,根據已知的信息,設計具體的方法、方案並執行,一定要包含who、what、when的關鍵項。
C(Check):檢查,檢查執行計劃的結果,結果只有完成或者放棄(沒做)兩種,但要明確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
A(Action):處理,解決出現的問題,並將成功的經驗標準化,把未解決或者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中。
最後要做到「凡事有交代 件件有著落 事事有回音」,及時把工作結果匯報給領導,當領導接收到你的反饋,也可以快速做出判斷,如果存在問題,也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工作中使用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形成閉環思維,讓任何一項你所經手的工作都有始有終。
對於經常性的工作任務,通過PDCA循環法,可以快速地發現工作過程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糾錯和彌補不足的過程中制定出更為完善的可實施標準,當工作任務標準化,工作效率自然會提升。
03
舉個例子,一名助理,領導交代去查一下還有沒有明天飛往廣州的航班。
根據PDCA工作法來做這件事兒,工作任務是查詢明天飛往廣州的航班
Plan
提出問題:如何能更好的完成這項工作?
找到原因:有人明天要出行,去往廣州。
主要原因:確定誰要出行,什麼時間出行,選擇什麼等級的倉位,是否要訂往返機票,酒店需不需要?
提出計劃:
1、詢問領導是自己出行還是幫他人訂票,一人出行還是多人出行,是否訂購往返機票及酒店?
2、獲取出行人的時間安排,確定可選擇航班時間段。
3、查找航班信息,根據出行人的身份、以往乘坐經驗,確定航班及艙位。
Do
根據計劃執行,詢問得知明天領導一人出行去往廣州,返程時間不確定,不需要訂往返機票,廣州分公司已經安排好酒店等事項,因此不需要訂酒店。
根據領導的工作安排,明天下午4點-6點有會議,從公司到到機場的路程需要1小時,更換登機牌、託運行李、安檢、登機等需要1小時左右,預留1小時,避免會議延時或者交通堵塞,這麼推斷,晚上9點以後的航班最為穩妥。
根據領導職級,應選擇頭等艙。
查找8點-10後的航班匯報給領導,並闡述理由推薦領導選擇9點10分起飛的航班。
待領導確定具體航班並訂購機票。
Check
結果一:完成工作,領導順利飛往廣州
結果二:未完成工作,因天氣原因,當天所有飛往廣州的飛機都停飛了。
存在問題:未查詢天氣原因,做出備選出行方案。
A
解決問題:高鐵出行時間多了3小時,但可以保證領導第二天能夠順利到達廣州開展工作。於是補訂高鐵票,領導第二天到達,未影響工作進度。
工作完成,總結經驗:將「查詢天氣狀況和提供備選出行方案」加入訂票流程中,形成新的標準化流程。
這整個過程用文字表述,看似繁瑣,但在實際操作中,不過是簡單的幾步:詢問→查詢→確定航班→形成標準。
全程和領導的對話非常少,只需要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而已。
不給領導添麻煩的助理,誰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