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的噩夢,請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自由

2020-11-06 KDC家庭教育

曾經有個媽媽跟我說「自己最苦惱是自己三歲的孩子每天要根據自己的要求穿衣服,不同意就哭和鬧,自己要被逼瘋了」。

有人就對此不解:三歲為什麼就會這麼叛逆呢?

其實,在1歲半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逐漸開始萌芽,他有了一種自主意識,表現為:我來、我要、我做,我的……開始有了自己的「土地」。

比如,孩子非要自己吃飯,不讓餵飯。這個時候,控制欲很強的媽媽就會認為寶寶還小,會把周圍弄髒或者是覺得自己餵是為了讓寶寶吃飯更輕鬆些,而堅持給寶寶餵飯。如果這時候寶寶依然拒絕,媽媽會感覺到這孩子太拗,太叛逆了。

在心理學上稱這個時期為「第一個叛逆期」。這實際上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吶喊」,就是「我要彰顯自己」!

父母控制欲過強會導致孩子兩個極端:一種會造成孩子性格懦弱無主見,凡事都要問家長意見,永遠長不大;另外一種是孩子會特別叛逆,不服管教,甚至和父母對著幹。

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那麼幸福的孩子也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沒有控制欲超強的父母。

這個條件看似簡單,卻暗示了孩子能自在發展的空間。

許多成年人,由於童年時和原生家庭過於粘連,其中衍生出來的問題,甚至需要花一輩子去克服。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關注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不該打著各種幌子對孩子加以控制。

那麼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尊重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勇於嘗試。家長對孩子自主、自發的活動的尊重就是對他們意志力的尊重。

一旦孩子獲得了家長的認可和肯定,這個「我」就有一種力量,獨立自主的人格也就慢慢形成了。

在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問題:「父母控制欲強是怎樣的體驗?」

一個親歷者回答:「如果你身邊有個人,無論你做什麼他都要糾正一下,並且要你完全按照他的意思來,否則絕不善罷甘休。一件小事就糾纏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這是噩夢。無奈這個人,是你的母親。」

我的表姐就是這樣,她嚴格把控著侄女的行為標準。比如侄女的書包必須按她的要求整理,水杯只能放在書包右邊;吃完飯,侄女習慣把碗放在左邊,表姐命令她一定要放在右側。

要求太多,侄女忍不住把苦惱寫進了作文,連老師都苦口婆心地勸:「別看整理書包是小事,但對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證明自己,形成個人風格的重要環節。

過多的控制會剝奪她獨立感的體驗,還得不到任何快樂。」直到這時,表姐才想起反思自己。

先問下自己:我的行為是出於恐懼和不放心,還是真的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如果是出於前者,不妨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愛,不該是對親子關係的綁架,放手也並不等於失去;反倒是你緊緊握住的,才讓人難以呼吸。

希望每一位父母能做到:將管束變為更好的陪伴,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成長的童年時光。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控制欲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請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自由
    因為這些話語中都隱藏著或強或弱的控制欲,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方向,仿佛孩子只有聽父母的話,才不會吃虧。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讓他們萬分完美、向別人看齊呢?何況,我們努力幾十年,自己也並非「完人」,又怎麼可以試圖控制我們孩子的人生?
  • 請給孩子一些自由,父母們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無法做最真實的自己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並不是父母親手打造的「私人物品」。「中國式」父母的通病:控制欲過強「中國式」父母的一輩子都在圍著子女轉悠,對他們而言子女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目標,是他們靈魂的寄託。對孩子的控制欲過強,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心理傷害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學者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與生活在較大支持且控制較少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過多的孩子並不快樂
  • 父母"控制欲"越強,孩子越"低能",想要扭轉:試試多放養
    ,不過由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外部影響不同,控制欲的強弱也不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些家長很容易把孩子歸類為自身"所有物",對孩子產生了極大佔有欲控制欲,並且將此歸結為責任感表現。於是乎,在"責任感"的驅使下,一些家長懷揣對孩子強烈的"佔有欲",進行了過多的幹涉。殊不知,這份沉甸甸的愛,卻讓孩子感到窒息,甚至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 滿足了自己的私慾,卻以孩子為代價?父母的強控制欲,何時休
    不要強行的把自己的想法加給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容易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破裂,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控制變成商量,變成討論,總之不要讓自己的控制欲害了孩子。該給他自由確確實實孩子在小的時候自控能力比較差,但這並不代表孩子自控能力一直這麼差,所以該控制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控制孩子,讓他學會自控,當孩子學會自控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再時時刻刻的控制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方便好,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控制,什麼時候該給孩子自由。
  • 家長過度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精神死亡」,父母要「管」住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本質上都是帶著"偏執型人格",他們往往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卻不小心就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過度控制,儘管父母的控制有時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但卻讓孩子的自由完全被封閉起來。而這時候大多數家長都不會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欲"已經升級甚至產生病變。
  • 家長的控制欲如木偶線,拉扯著孩子長大,小木偶終究無法自由活動
    凡事過猶不及,一定得控制欲可以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返回的正確的人生道路中去。但是過多或過強的控制欲,不僅會讓孩子滋生出反抗心理,長時間也會導致孩子出現某些心理疾病或者童年陰影。久而久之,必定影響孩子的學習 生活,甚至是生命。
  • 對於孩子的成長,媽媽要擺脫自己的控制欲,讓孩子獨自成長
    現在很多媽媽對寶寶的控制欲都太強!雖然美其名曰&34;和&34;,但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或者是因為害怕孩子會離開自己而導致孤獨,想要一直控制孩子的生活。這樣的結果是違背了媽媽的初衷,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又想讓孩子和自己親近,那麼媽媽就應該改變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
  • 別總想著控制孩子,「魚缸法則」告訴你,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
    別總想著控制孩子,「魚缸法則」告訴你,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孩子能去大海,就別把他困在魚缸裡。我們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和強大,就別總想著控制孩子,限制他們的自由,而是要將他們放出魚缸,讓他們獲得自由。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34;。
  • 楊紫許願「回到26年前殺死自己」:父母的控制欲,可能毀孩子一生
    她監視小雨的一舉一動,控制小雨的一言一行,試圖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女兒。結果卻是,小雨沒有朋友,沒有感受過快樂,沒有愛人的能力,甚至希望「回到26年前殺死自己」。小雨媽媽的控制欲,幾乎毀了女兒的生活。 父母的控制欲,究竟有多可怕?
  • 放棄父母的「控制欲」,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果在發現問題之後,家長能夠把「溝通」放在「順從」之前,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原因,而不是給孩子命令和說教,更不是直接給孩子一個現成的解決方案。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對他們的話做出簡單的回應,並且表示理解,大部分孩子會很快冷靜下來。記住,很多父母總是希望自己有一個「聽話」的孩子,這個「聽」字,實際上指的就是順從,還是父母的控制欲在作祟。
  • 「在孩子房間裝監控」,父母的控制欲給孩子傷害這麼大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父親在兒子的房間裡裝攝像頭,監控孩子是否在學習。不少網友眾說紛紜,有的人說,裝攝像頭監控孩子,孩子最後的私人空間都沒有了,侵犯了孩子的隱私,也有人說,這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家長才想出裝攝像頭的這個方法。但大部分網友還是不贊同家長的這種做法,採用這樣的做法來監控孩子,確實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不利的影響。
  • 父母過分的控制欲,只會讓孩子受難,適當"留白"才是育兒的精髓
    而針對父母過分的控制欲,有家長給出的理由是:孩子的命是我給的,我是孩子的媽,我就有這個權利和義務,我不管,誰來管?!"所以針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家長們也是時候應該對自身做出一些反思,試著做出一些調整。因為,父母過分的佔有欲,可能只會讓孩子受難,對此,適當的"留白"才是教育的精髓。
  • 《隱秘的角落》裡的育兒真相:窒息的控制欲,是孩子成長的災難
    如果孩子從最初的一張白紙開始,慢慢變成了一個壓抑的人,那麼一定和家長的控制欲脫不了干係。01如何養壞一個孩子?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 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 換句話說,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與失去至親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 媽媽用攝像頭偷拍我的X生活: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如果說經歷挫折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的成熟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打交道來磨練。種種行為的背後,是多少父母在打著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的人生。侵犯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續以及實現夢想的機器。
  • 父母的一個舉動,竟引得孩子痛下殺手:這種變態的控制欲太可怕了
    但無論這個男孩是否像父母所擔憂那般,每日荒度時光,沉迷遊戲,這件事父母都做錯了。可能有一些父母會在心裡覺得,你如果不是問心有愧,為什麼會害怕我監控你?孩子越反抗,父母就會越迫切地想要監視他,控制他。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而這些舉動也都是為了保障孩子健康成長,哪怕孩子們埋怨,許多父母也都是願意去做這個「惡人」的。
  • 兒子從天價補習班逃課:父母控制欲太強,是孩子一生的魔咒
    可是我費盡心思開了以後,她又不知道聽誰說,我開得書太陰暗,不夠正能量,不適合孩子讀。其實只不過書單裡有一本《許三觀賣血記》。孩子喜歡玩滑板,報個班學了三個月,成績又下滑了一點。她就說太危險,耽誤學習,也嚴格控制起來。我勸了表姐幾次:要給孩子一點空間,控制欲太強了,孩子不反抗則以,一反抗都是大事。
  • 《父母的界限》- 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愛,請後退一些,再後退一些
    其實,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大多數父母都變得越來越焦慮,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給孩子報了很多特長班,如繪畫班、小主持人班、象棋班、英語班,補習班等。每到周末,孩子們的日程就安排得滿滿的。父母們都以為,孩子多學一些知識,多掌握一些本領,大人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帶給孩子的,只是一廂情願的愛,孩子們根本就不領情,不接受!
  • 父母控制欲過強 , 孩子終生的災難
    對於孩子,父母總是忍不住要去控制他的一切,不想他行差踏錯,搶個好學校的入讀名額、畢業後安排個好工作、介紹個好對象、生娃後再教育孫子 …… 恨不得把他的未來路都一一鋪好。 根據一項持續了70多年的研究顯示,父母對孩子施加過多的控制,會造成孩子的終生的心理傷害。那些在童年時被父母侵犯了隱私或者被過度控制了自由的人,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他們的幸福感都比較低。
  • 父母減少對孩子的控制欲與專制權,學會角色互換,孩子更愛父母
    周末聚會的時候,閨蜜開心地表示自己和孩子解鎖了新遊戲。平時閨蜜工作有些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孩子和奶奶更加親密一些。所以閨蜜為了調整這種狀態,特意抽出一些時間來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這次閨蜜和孩子玩得是角色互換的遊戲,孩子樂此不疲,閨蜜也很享受。
  •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欲」毀了孩子
    一、家長的控制欲,容易造成孩子的悲劇在強大的自由傷害之下,還有另外一個詞能夠很形象的描述家長們對孩子進行的強制,那就是「控制欲」。孩子叛逆、報復心強、心裡不公平、記恨世界不公;唯唯諾諾,沒有主見、行屍走肉,乖巧的「媽寶」型孩子……控制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在心理健康上創傷不斷,在實際的生活裡也沒法擺脫陰影。二、為什麼家長總對孩子有這麼多的控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