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家電品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新一輪品牌格局調整開啟

2020-12-23 百姓家電

中國家電的崛起之路大家有目共睹,以前推崇「洋貨」的時代一去不返,這歸功於中國家電企業的努力追趕。作為製造大國,中國生產製造的產品質量過硬、性能優秀,現已成為全球市場的亮點產品。這也導致一個現象,外資品牌在強壓下有了撤退的想法。

今年上半年,就有消息傳出,飛利浦計劃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72億元)出售在華的家電業務,飛利浦就出售小家電部門事項與海爾、美的等企業進行接洽,以確定它們是否有收購意向。除中國家電企業之外,飛利浦同時也向土耳其家電商Arcelik AS和Vestel發出詢問。三星、LG也在詢問之列。

飛利浦是一家荷蘭的老牌企業,它一開始是做燈泡起家的,後來發展到各個領域,包括家電、照明、個護、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等,而且在各行各業中的發展也非常不錯。據悉,本次飛利浦出售的小家電業務,主要包括咖啡機、吸塵器、空氣淨化器等,並不包括剃鬚刀等個護產品。

不難理解,飛利浦的業務範圍非常大,但是不賺錢或者利潤低的產業也非常多,所以在這些產業中,飛利浦權衡利弊之後進行業務整合。據了解,在過去幾年,飛利浦在全球範圍內先後放棄了手機、彩電、音響等多個消費電子業務的自主經營。將重心轉移到醫療健康業務上,在全球併購醫療相關資產。

飛利浦進入我國市場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在我國市場的發展還是比較好的,但是飛利浦現在卻計劃放棄家電市場,將家電業務轉讓給國內的企業。那麼為什麼飛利浦會選擇出售家電業務呢?其實,這與飛利浦的策略和家電品類的經營狀況不無關係。

其一,飛利浦小家電業務營收佔比較小,增長空間不足;過去的2019年,飛利浦小家電業務在飛利浦的整個營業收入中比重達到了11.8%。飛利浦醫療保健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比重達到了驚人的66%。

其二,中國家電企業正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競爭加劇;中國是家電製造大國,能力出眾。而且性價比高、質量過硬,所以中國為電企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不斷擠壓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

其三,就產品而言,飛利浦的小家電產品性價比不高,人們認可的還是飛利浦剃鬚刀、電動牙刷等產品,但是在其他家電產品方面溢價能力不足,對用戶的吸引力不夠。

所以,飛利浦出售中國的家電業務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飛利浦從中國市場撤離也反映出全球家電市場一個現狀,很多家電巨頭紛紛從中國市場撤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眾多外國企業紛紛退出中國市場呢?

其實,外資品牌退出中國家電市場與中國家電企業的崛起不無關係。近年來,我國家電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逐年攀升,而且從中國家電產品走出去開始,就成為全球的焦點。品質、性價比、服務等優點成為國產家電品牌的標籤。

而且,隨著近年來智能時代來臨,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實力位於全球第一梯隊,實力非常強。應用到家電領域就打造了基於未來的智能家電科技產品,擁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飛利浦出售部分家電業務並是最後一家,相信在未來還有更多的品牌退出。

相關焦點

  • 露華濃等外資化妝品牌相繼退出中國 下一個是誰?
    露華濃、卡尼爾、緣碧知等國外日化品牌紛紛退出中國市場、聯合利華旗下旁氏改變銷售渠道,顯然,外資化妝品在華的日子並不怎麼好過。而業內人士預測,在華市場水土不服的外資化妝品牌,遠不止這些,包括雅芳、小護士、丁家宜在內的多個品牌都被視為可能是下一個在中國敗退的外資品牌。
  • 繼日本松下夏普日立後,如今韓國雙雄三星LG也兵敗中國家電市場
    最近五年多來,在中國家電市場相繼步入轉型、變革調整期,主流消費人群的年輕化帶來的多樣化背景下,韓國雙雄三星與LG也相繼進入一輪發展的調整期和迷茫期。壹雖然,LG從未主動宣布退出中國相關市場的爭奪,但是在中國家庭的眾多消費內心其實早已對這個品牌判出「死刑」。
  • 今年來冰箱市場品牌格局已悄然生變:西門子等開始掉隊
    寧言||撰稿進入2020年以來,在家電市場一片大跌的通道中,冰箱市場競爭格局也迎來了一輪小小的變化,這是否意味著行業新一輪"兩極分化"大幕開啟,或者只是少數企業競爭乏力掉隊的個例?進入5月之後,中國冰箱市場上,海爾一枝獨秀格局仍然領跑行業,但過去"海信容聲、美的、美菱、西門子"四大陣營不分伯仲的局面出現變化,西門子、美菱開始在市場上降速,甚至掉隊。
  • 「中國品牌日」開啟,各種類別家電產品主要品牌您知道嗎
    李錦波‖撰稿5月10日我們迎來了第一個「中國品牌日」,中國也迎來了全面開啟自主品牌發展的新時代;中國在全球市場的經濟地位與影響力,將不再像過去那樣主要依靠低價值產品的打拼(包含代工出口),而全面開啟以「品牌」這一高價值、高利潤代表的市場終極利器的全球市場的『徵服與討伐』!
  • 夏普東芝卡迪GE等洋品牌們,為何相繼投靠海爾美的等中國家電企業
    從全球家電業的競爭格局來看,過去歐美日企業一統家電江湖的局面,在經過最近20年的市場化爭奪和競爭後,正在呈現出一輪「中韓」企業主導的新局面。當然,這背後既有歐美日企業自身的經營戰略調整,商業競爭重心不再放到家電業務上;還有家電作為消費市場,自身的利潤空間和價值屬性偏弱,不屬於歐美日企業和背後資本追求的要地。正所謂,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既是機會也是挑戰。過去,由歐美日主導全球家電產業競爭格局的時代,正在慢慢結束。
  • 十大國產家電品牌佔據中國家用電器市場半壁江山
    家電產品已成為我們居家生活中的必須品,產品更新迭代不斷變化,從優勝劣汰到如今的家電市場格局,幾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我國國產十大家電品牌卻佔據了家電市場的半壁江山,給國產家電業在中國乃至國際舞臺奠定了具有絕對價值的基礎。
  • 外資家電中國變局:博西加碼 惠而浦飛利浦萌生退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外資家電中國變局: 博西逆勢加碼,惠而浦飛利浦萌生退意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今年以來,外資家電品牌對未來市場的價值判斷明顯發生分歧,一方面惠而浦、飛利浦都想要出售國內家電業務,另一方面博西卻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 日本家電品牌相繼被中國企業收購
    導讀:談起老牌的日本家電品牌,消費者首先可能會想到東芝、夏普、三洋電機等。  隨著時代的迭更,家電行業發展到今天,這些日本大牌仍然是日本製造的嗎?沒錯,東芝、夏普等部分產品確實是在日本研發和生產,但是,品牌已經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了。
  • 外資家電中國變局:博西逆勢加碼 惠而浦飛利浦萌生退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外資家電中國變局: 博西逆勢加碼,惠而浦飛利浦萌生退意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今年以來,外資家電品牌對未來市場的價值判斷明顯發生分歧,一方面惠而浦、飛利浦都想要出售國內家電業務,另一方面博西卻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 格蘭仕擬收購惠而浦,外資品牌需要尋找新出路
    在業內人士看來,全球家電正在經歷一輪重組與變革,經歷過打碎重鑄的過程,外資家電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但這也給中國市場上眾多外資品牌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 格蘭仕擬收購,能否拿下尚需觀察 此前,惠而浦中國公告稱,公司於8月21日收到格蘭仕的書面告知函,正在籌劃部分要約收購事項。
  • 2020第二屆中國高端家電品牌G50峰會召開,聚焦家電產業新發展格局
    「探索場景、關注變革、聚焦新發展格局」,這是2020第二屆中國高端家電品牌G50峰會的核心議題。在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家電產業將以何種姿態迎接新的產業發展周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家電產業現階段的重大課題。
  • 又一企業要「撤離」中國?專家表示:未來家電市場很少有外資身影
    一直以來,全球的家電市場可謂是「風雲變幻」。據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家電市場主要是由歐美品牌主導,例如:飛利浦、博世、惠而浦等等,而到了2000年,松下、索尼等日本品牌主導了全球家電市場,又過了15年,全球家電市場又被韓國品牌三星、LG所主導,直到現如今,又輪到了中國品牌。
  • 2019年中國奶粉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國產頭部品牌將成為新...
    隨著人口紅利終結,市場將進入殘酷的存量競爭新周期,2020年行業洗牌和分化將加劇,困擾行業已久的市場集中度問題也或就此鬆動,國產頭部品牌或成為這一輪調整的最大受益者。1、中國奶粉行業連續兩年降溫「2019年母嬰生意還在增長,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業務量下降了17%。」
  • 日立東芝後,松下退出家電市場也不遠了?
    三洋日立東芝後,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是大概率事件當日立、東芝、三洋等日本老牌企業,紛紛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於最早進入中國家電市場的松下來說,接下來也會採取類似的手段嗎?家電圈認為,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競爭,是大概率事件。
  • 疫情考驗下,洗衣機品牌格局悄然生變
    疫情過境,中國洗衣機市場品牌格局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技術研發不紮實的企業面臨退出市場的風險;另一方面,布局方向不準確的企業遭遇份額下滑的危機。疫情大考還在繼續,接下來各個洗衣機品牌該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 松下日立惠而浦上質量黑榜 部分外資家電品牌高端形象幾近崩塌
    釘科技注意到,在外資品牌引以為傲的質量管理方面,日前也頻頻爆出問題。這讓一些外資品牌的高端形象,幾近崩塌。在釘科技看來,一些外資品牌產品質量滑坡嚴重,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這些外資品牌的重心其實早不在家電領域。松下、日立等品牌,其主營轉移到新能源、車載、元器件、電梯等領域,家電業務的貢獻佔比很低,對家電業務不夠重視、研發投入不高,導致質量品質下滑也就在所難免。二是有品牌之形無技術之核,造成質量整體下滑。
  • 東芝發力冰箱高端市場,外資、合資品牌仍有難題待解
    看起來,東芝對在中國冰箱的高端市場取得成績是很有信心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內冰箱市場,多數外資、合資品牌的處境並不理想。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冰箱市場零售額458億元,同比降2.0%。西門子、三星、博世等品牌在零售額份額上均處於下滑狀態,其中三星的市場佔比僅為2.7%,是TOP10中的最後一位。不難看出,在國內冰箱市場中外資、合資品牌聲量在走弱。
  • 百年品牌惠而浦的新勢力:中國市場將成為全球引擎
    當本土品牌強調全球化特性之際,外資品牌卻選擇重點突出中國市場及本土化的戰略,惠而浦就於3月13日,在上海舉辦了一場以「百年創新,悅享生活」為主題的品牌和新品發布會,以健康科技、卓越性能、簡單易用和前沿設計四大核心元素,冰洗及廚電等產品,構建全新的品牌定位。
  • 三洋日立東芝後 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也不遠了?
    因為,接下來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競爭,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松下的家電業務並不會因此消失,只會換一種方式,以家庭住宅整體解決方案的部件模塊繼續發展、存活下去。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松下的品牌將會變得越來越陌生和模糊。  今年,站在創業100年的發展新起點上,當前的松下早已不是那個中國人所熟知的家電巨頭。
  • 外資家電、廚衛品牌排行榜:西門子最具魅力,日系最不受歡迎
    原標題:外資家電、廚衛品牌排行榜:西門子最具魅力,日系最不受歡迎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年來,外資品牌已佔領國內市場不小的份額,更多國人因為口碑好、質量安全、優質服務以及潮流跟風等原因購買外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