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進化論成立,那麼根據古人類學家一般的說法,人類是從猿類進化而來的,經過幾個重要階段,逐步發展成為早期智人,再發展成為晚期智人即現代人。
火的掌控和使用是人類進入智人時代標誌。從此,由於烹飪的發明,人類智慧迅速發展,生產力隨之發展,生產效率得到巨大提高。
對人類發展起決定意義的第二件大事,是文字的發明。人類智慧創造了文字,文字的發展成熟反過來推動了人類智力的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科學技術的發生發展。
二
首先,文字的出現,使得信息及知識可以通過非生命媒介遠距離和長時間傳播,使得人類知識得以積累和交流,「文明互鑑」得以發生。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了象形文字。
約4000年前,在埃及打工的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的遊牧民族閃米特人,受到埃及象形文字的啟發發明了閃米特字母表。
到公元前1000年,閃米特字母表傳給了腓尼基人用於記錄,演變成了腓尼基字母表。
由於腓尼基人擅長航海,經常去各地做生意,所以又將腓尼基字母表傳了出去。公元前800年,希臘人在和腓尼基人做生意的過程中,襲用了腓尼基字母表,從此誕生希臘字母表。
大約公元前700年,義大利北部的伊特魯利亞人,在和希臘人做生意的過程中,襲用了希臘字母表。公元前600年,羅馬人採用伊特魯利亞字母表,用來書寫自己的拉丁語。
大約公元前300年,羅馬字母表共21個字母。約公元前100年,羅馬佔領希臘後,字母發展到23個(加了Y和Z)。之後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羅馬人將字母表傳遍歐洲。大約公元前600年,字母表進入古英語,古英語字母表誕生,最後演變成今天的26個英文字母。
另外,公元3世紀,古印度的一位科學家巴格達發明了阿拉伯數字。至13世紀,阿拉伯數字開始在歐洲被正式採用。
西方文字的相互交融,取長補短,字符越來越趨於簡化和抽象,並逐步趨於表達的嚴密性。
中國古代漢字長期獨立發展,直到近代,阿拉伯數字和西方字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引進,一起融入到中文系統。
三
人類從創造使用符號記事開始,伴隨而來的就是有了通過符號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同時也可能將思維推進到「形而上」層面,也就有了邏輯推理的可能。
例如,一個人人可以在看到一個有定義的符號時,就知道那「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且不僅如此,他同時還知道,他看到的這個符號,比它代表的實物的內涵更多:因為它不僅可以代表實物,同時它還是「符號」。而實物就是「實物」,它與「實物」相等。也就是說,你可以改變一個符號的樣式,但不一定改變其含義。如不同的文字,英文和中文,任何概念和任何意思,都寫成不同的「樣子」;而中文簡體,也與相對應的當初的繁體意思相同。但它們的寫法上已經有較大的不同。可是實物我們是不能改的。我們把一頭豬殺掉(改變一點點),它就死了。英國「豬」和中國「豬」都是一樣的,但是英國「豬」和中國「豬」以文字表現的形貌,卻完全不同!
這有什麼意義嗎?是的!這樣我們可以不用直接拿「豬」說事,而是用「豬」的符號說事。這就是形上學。人類智力的發展,與能夠足以控制形而上層面思維的能力互為因果。而形上學的發展,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根基。
文字符號的形貌越簡練、越抽象,其對形上學思維的幹擾越少!因此,其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越有利!當然,反過來說,文字符號的形貌繁雜、具象,就會對掌控、運作形上學思維的智力,要求更高!
直到目前,似乎還沒有任何除了人類之外的其他動物,不是「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是什麼就一定不是什麼」,甚至那些智商接近於人類的動物,在照鏡子時,都很難認可那鏡子裡的不是「另一個自己」,甚至簡直認為那就是一個真實的「別人」。「秀才不出門,遍知天下事」,不用看到「什麼」,秀才仍然知道有「什麼」!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為人類語言文字做出貢獻的人!
(有關文字史的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字母表演變歷史核心內容來源於《 我愛英語啊》)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