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符號

2020-12-13 薩培喇談藝錄

文字是人類用表意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在很多古籍中都介紹過文字的起源。比如《周易》中記載,上古的時候結繩記事。就是找一根繩子,遇到大事就打一個大的結,遇到小事就打一個小的結。事情如果太多了,很容易忘記哪一個結代表著哪件事。於是有聖人現世,把文字傳授給大家。《周易》中只提到了聖人,但這位聖人到底叫什麼名字卻語焉不詳,無法考證。

於是在稍晚一些的著作中出現了倉頡造字的傳說。比如《荀子》、《韓非子》中都有這個故事。根據書中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根據鳥獸足跡創造出字。如果這個故事能夠被證實的話,那麼距今4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字。

古人一直相信倉頡造字的說法,一直到清末,這個說法才受到了質疑。因為在1900年前後,人們發現了一種鐫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倉頡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甲骨文出現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這中間差了1200多年。從字的發展演化進程來看,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在低下的生產力環境中,不太容易出現上千個字。這就是說明,倉頡之前應該已經有了字,或者字的雛形。只不過,還沒有被發現罷了。

有學者研究,到了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字數,大概有5000個左右。到了漢代,許慎編寫《說文解字》的時候,收錄9000多個字。從商代晚期到東漢,大概1100年。也就是說,字的增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快。順著這個思路,有學者把目光瞄準了新石器時代晚期。

目前考古發現已經找到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址——仰韶文化。在挖掘工作中,發現陶器上會出一兩個符號。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陶器上出現了更多樣式的花紋和符號。比如龍山文化遺址中出現了很多破碎的陶片,在這些陶片上就有符號。這些符號有些是寫上去的,有些是刻上去的。於是有學者懷疑,這些符號應該就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字。只不過這種觀點沒有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主要原因是,這些符號目前還沒有辦法釋讀。

如果把出土陶片上的圖案或符號理解為文字的雛形,順著這個脈絡理解,就能想明白為什麼傳說中倉頡看見鳥獸足跡發明了文字。因為文字的出現源於生活,源於象形,經過古代先民的無數努力,一點點發展起來,最後匯聚成記錄文明進程的「利器」。

拓展閱讀

平平無奇小天才,輔政長達50年,齊國上大夫晏子

隋朝二世而亡,但隋朝的建立者是個雄才大略之人

漢字真奇妙,相同的字改變排序,意思就會完全不同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與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相關焦點

  • 新鄭出土鄭國陶器,上面刻有神秘符號,專家:它是我國史前的文字
    新鄭鄭國祭祀遺址中出土東周時期的陶器;專家發現上面刻有神秘符號,這些符號很可能與祭祀活動有關;仔細觀察,它們像極了我國一種史前文字——甲骨文;就目前來看,由於時代久遠,甲骨文的研究進展相當緩慢;然而,專家發現,這些符號是另外一種文字,它的形成比甲骨文還早!這是什麼文字呢?
  • 考研乾貨 | 中央民大文博,新石器時代考古(上)
    磨製石器;陶器-泥條盤築法;墓葬-甕棺葬;農業和畜牧;定居的生活方式早期:距今約12000年-8000年中期:距今約8000年-5000年晚期:距今約5000年-4000年1.時間:距今7400-69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後段文化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時代代表 先民無差別居住
    1982年2月至1984年底,全市進行文物普查,在平谷相繼發現了北埝頭、上宅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北埝頭遺址位於大興莊鎮北埝頭村洳河南岸的臺地,上宅遺址位於韓莊鄉上宅村北山坡臺地,都距離美麗的金海湖不遠,遺址發掘後採取了回填的保護措施,因此這裡現在是一片農田。  上宅遺址旁邊有上宅文化陳列館,這是我國第一座以考古學文化命名的專題陳列館。
  • 城頭山出土的陶器中,有很多紋飾圖案,這或許是早期的文字雛形
    城頭山出土的陶器中,有很多紋飾圖案,這或許是早期的文字雛形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城頭山的陶器以及陶窯對後世的影響,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吧!在城頭山出土的陶器中,發現一隻青灰色的碗,上面刻有一個上下兩端用橫線連起來的x符號。這個符號在多地遺址中出現,現被專家破譯,是地數五。
  •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案什麼樣?紋飾又有什麼內涵
    紫禁城雜誌《錦瑟無端五十弦——圖案紋》一文中,這樣講述瓷器上的圖案。彩陶變體魚紋圜底缽 新石器時代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對稱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原則。中國古人對自己所創造的事物都從對稱做起。圖案由紋飾演化而來,紋飾形成時極力表現內容,而圖案作為紋飾的提煉,更多地展現形式之美,忽略內容之美。
  • 新石器時代|長江上、中遊地區
    考古學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一直是很多學校考研筆試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同學們一直以來的複習難點。
  • 新石器時代|長江下遊地區
    考古學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一直是很多學校考研筆試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同學們一直以來的複習難點。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起源
    人們把結繩和文字聯繫在一起,是因為人類創造結繩記事的方法與發明文字的想法很一致,它使人類的思想內容、交往內容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激發人類發明文字的動因。結繩作為一種視覺的記事符號,在記事的數量和明確性上雖然極為寥寥,但它卻是一種了不起的嘗試。因為到了結繩的時代,文字產生的主觀要求便已經具備了。在有關創造漢字的傳說中,倉頡造字說是一種極有研究價值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文獻裡。
  • 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文字,希臘人把兩個流域稱為美索不達米亞!
    從那以後,巴比倫人繼承和發展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文明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頁。因此,兩河文明也被稱為巴比倫文明。大約5000年前,古代兩河的居民製作了陶器。他們製作的陶器主要是陶器的顏色。有趣的是,當時使用它的人也被燒成了粘土,形狀像帶蓋的大矩形盒子。古代兩河的金屬製造工藝達到了相當複雜的水平。在中國的商代,同一時期的兩條河流中有一塊約2噸的青銅雕像。
  • 上下五千年真不是隨便說說,中外美術史對照告訴你—新石器時代
    又稱龍山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龍山文化(山東)良渚文化(浙江)(二)陶器陶器的發明和磨製石器的應用是新石器時代的兩大標誌。1.陶器的總體類型我國境內的陶器分布廣泛;從器物的裝飾來劃分可以分為彩陶、黑陶、素陶、印紋陶等類型。彩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陶器藝術中,最具的代表性的藝術形式。
  • 會比甲骨文還古老嗎?「女書」
    它和漢字的關係有3種類別:一是從常用獨體漢字 變形來的基字;二是在基字上甲區別符號,變成派生字;三是從合體漢字變形的雙體字。陳其光認為,女書雖然已形成獨立系統,但因造字者眾多,又無規範整理,以致異文變體很多,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文字。清華大學的趙麗明認為,女書是一種異形漢字和表音文字,是婦女在織布繡花圖案的基礎上創造的一種女性文字。
  • 狩獵發展成畜牧,採集發展成農耕成為新石器時代顯著標誌
    在前面敘述的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18000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之後進入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家把陶器的出現作為新石器時代的開始,農業的發現是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我國長江流域下遊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得名。2、約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900年,華北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河南裴李崗文化 。3、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5100年,武安慈山文化我國最早培植粟和飼養家畜的文化 。
  • 舊石器與新石器考古差異雜談
    上了博士,隨陳勝前老師學習年代跨度更大的史前考古,再加上博士論文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新舊石器時代過渡時期,因此,舊石器和新石器考古的文獻我都得讀一些。但是主攻方向仍然是新石器考古。 到民大工作以後,開設的《中國考古學(一)》就包括舊石器和新石器兩部分。為了緊跟新材料新研究,仍然保持同時閱讀舊石器和新石器考古文獻的習慣。
  • 安康早期陶器的製作工藝
    後來逐步發明了「慢輪修理法」,把已經成型的陶坯放在可以轉動的圓盤一一陶輪上,在轉動中修整器坯的口沿等部分。以後又進一步發展到把陶泥坯放在快速轉動的陶輪上,製造圓形陶器,這種方法叫輪制。輪制陶器自新石器時代迄今,5000年來民間一直延用不衰,紫陽龍王潭窯廠、石泉古堰窯廠和安康石渣坡窯廠,現在仍然使用快速轉動陶輪製作盆、甕、罐等陶器。
  •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來自中國的一遠古遺址,距今已有9000年
    事實上,考古正在逐步驗證郭沫若說的這句話,因為目前考古已經發現了夏代水書、陶寺朱文、骨刻文、半坡陶符、雙墩刻符等古老的原始文字。西方一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由蘇美爾人於5000多年前所創的「楔形文字」以及距今五千多年的古埃及紙草文字。
  • 新石器時代中原農耕文化的擴散與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復旦大學學者提出的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示意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原地區湧現出裴李崗、磁山等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農耕文化群落,原始漢藏語因此得到完善。隨著中原文化的對外傳播,西北地區也逐漸進入農耕階段,並在此後發展出影響巨大的仰韶文化。
  • 6000年前遺址發現「文字符號」,學者:漢字起源,此地已有文明
    6000年前遺址發現「文字符號」,學者:漢字起源,此地已有文明在這片神秘的神州大地上,華夏文明在此誕生。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是很多國人驕傲的資本,一個有著歷史傳承的國家無疑是要「優越」於那些沒有歷史傳承的國家的。
  • 古代石器上的符號: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圖)
    一件餘杭南湖出土的良渚時期陶罐上,有多達12個刻畫符號,其中一隻憨態可掬的類似老虎的形象,曾引起古文字學家的熱議,有專家推測陶罐上記錄的是古人網捕老虎的情況。   所有的線索都指向良渚——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000年,是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性考古學文化。   這些符號會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嗎?
  • 神農耕而作陶:600件彩陶解釋新石器時代情趣
    半山類型的這一組素陶集實用性及藝術性,既有小巧玲瓏用來觀賞的鳥型壺、獸型罐,又有可以燒水做飯的三足鬲、敝口罐。這些罕見的陶器被命名為「齊家文化半山類型」,出土時在國內外考古界一度引起轟動。馬家窯的這一組色彩明亮,質地細膩光滑,罐子身上的紋飾有漩渦、波浪、草葉、圓點,線條灑脫明暢,表現了濃濃的田園生活氣息。
  • 單人單車闖中亞|新石器時代的古老城市,最好吃的會是什麼?
    塞拉耶佛Sarajevo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的首都,一個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的地方第51集-一座古老的城市,300年的烤肉很不錯——————離開波赫金字塔所在的維索科,前往波赫的首都-塞拉耶佛。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塞拉耶佛河谷就有人類居住,布特米爾文化就是最有代表的體現,這座城的經歷也頗為『豐富』,先後歷經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南斯拉夫,飽受戰爭的摧殘,但歷史的變遷,造就了如今的塞拉耶佛,老城與新城就是歷史變遷的呈現。老城區裡遍布著各種商店,吸引著各國的遊人,商鋪的門口擺滿了銅、銀的手工藝製品,做工都非常精美,也是這裡最有特色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