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一直是很多學校考研筆試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同學們一直以來的複習難點。我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陸續為大家再次梳理新石器時代的內容,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PS:本期推文及下附連結均為知識點整理/課程、筆記推介相關內容,想查看初複試研訊,請查看往期推送~
(1)仙人洞和吊桶環文化遺存
①仙人洞文化
a.在地層上將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兩個不同時代的地層區分開來
b.仙人洞遺址的分層特徵
第一,第2、3層為舊石器文化堆積
第二,第3、4層為下層文化堆積
c.上下層出土的文物區別
第一,上層出土夾砂粗陶片,下層不見
第二,上層有磨製石器,下層只有打制石器
第三,上層有較多螺蚌殼,下層不見
第四,上層出土碎陶片為夾砂紅陶,質地粗疏
②吊桶環系文化
a.文化堆積分上下兩層
b.上層出土夾砂粗陶片、局部磨製石器、骨器等
c.下層出土遺物與仙人洞下層一致
(2)玉蟾巖文化遺存
①分布:湖南道縣白石寨村,為南嶺北麓
②出土遺物:石器、陶器、骨器、角器、水稻遺存等
③文化特徵:
a.均為打制石器
b.黑褐色陶片,質地粗疏,內外飾編織紋
c.稻作農業經濟形成和發展
d.狩獵技術和狩獵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
(1)分布:澧水下遊
(2)發現遺址:彭頭山、李家崗等
(3)文化特徵
①房屋建築分大型地面建築、小型半地穴式房屋
②墓葬墓坑小而淺,有方形、圓形、不規則等
③多紅、褐陶,有紅色陶衣
④石器分大型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細小石器三種
⑤有水稻遺存,表明水稻栽培已經過選育、馴化階段,到稻作農業的誕生階段
3、皂市下層文化和城背溪文化
(1)皂市下層文化
①分布:澧水中下遊、沅水下遊
②發現遺址:石門皂市、臨澧胡家屋場等
③文化特徵
a.以發展農業為基準選擇房址
b.石器有大型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燧石小石器
c.夾砂陶為主
(2)城背溪文化
①分布:鄂西的長江兩岸
②發現遺址:宜都城背溪、秭歸柳林溪等
③文化特徵:陶器主要用泥片貼築法成型
(1)分布區域:西至川東三峽,東抵漢水,南達洞庭北岸,北到荊州地區
(2)發現遺址
①四川巫山大溪
②湖北秭歸朝天嘴、宜昌楊家灣等
③湖南澧縣三元宮、安鄉湯家崗等
(3)文化特徵
①農業經濟為主,種植水稻,飼養家畜豬牛羊
②生產工具石器為主,少量骨器、木器
③早期紅陶為主,晚期黑陶為主
④建築有圓形半地穴式建築,也有長方形、方形地面建築
⑤多一次葬,頭多向南,有仰身直肢葬、屈肢葬、俯身葬
(4)類型劃分
①長江三峽區
a.石器多大型厚重,製作粗糙
b.炊器以陶釜、支架為主,中期開始出現少量鼎
②三峽以東地區
a.炊器以鼎為主,釜數量較少
b.有極少量白陶
③洞庭湖北岸的湘北地區
彩陶紋飾纖細、繁縟,富於變化,陶器中有一定數量的白陶
(1)分期及文化特徵
①早期
a.發現遺址:湖北屈家嶺、朱家嘴,安鄉劃城崗等
b.文物特徵
第一,早期時期磨製較粗糙,邊緣有打琢痕跡
第二,灰黑陶為主,灰陶次之
第三,墓葬頭向東北,隨葬品多日用陶器
②中期
a.發現遺址:湖北鄖縣青龍泉中層,湖南安鄉劃城崗二期等
b.文化特徵
第一,房屋遺址發現較多,有長方形單間、雙間,圓形單間等
第二,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骨器陶器較少
第三,灰陶為主,黑陶次之
第四,墓葬方面多散葬、單人葬
③晚期
a.發現遺址:湖北石家河遺址下文化層、均縣觀音坪下層等
b.文化特徵
第一,彩陶紡輪數量增多,性質變小
第二,灰陶為主,紅陶數量增加
(2)城址
①城址的分布與規模
a.城頭山古城:護城河、城垣、城門、城內夯土臺基組成
b.走馬嶺古城:位於湖北石首市
c.陰湘城:湖北江陵市,城垣、房址、灰坑、窯址、墓葬等,發現大量炭化稻米和稻穀
d.馬家垸古城:湖北荊門市,遺址兩側均有河流
e.石家河古城:規模最大,湖北天門市,城垣、護城壕、壕外土臺組成
②城址特徵
a.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多座防禦性城堡,是黃河中遊地區和長江中遊地區部族之間發生多次戰爭的結果
b.幾座古城均由護城壕、城垣、城門等幾部分組成,部分古城利用天然地勢連接修築而成,故城垣平面形制不規整
c.長江中遊地區最大石家河古城,在內外的宗教區、主要居住區、墓葬區等區劃方面都有統一規劃
d.城的等級分化是社會分化和階級分化的反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變革
(3)社會經濟
①屈家嶺文化時期,長江中遊地區的農業和家畜飼養業發達,普遍栽培水稻,普遍飼養豬狗牛羊雞等
②屈家嶺文化中期已出現分間房屋、布局呈「品」字形的房屋
③墓葬多分散的單人葬,反映氏族血緣紐帶的鬆弛
④屈家嶺遺址下層發現陶祖,反映父權崇拜,說明屈家嶺文化時期已進入父系制階段
(1)石家河文化
①分布:江漢平原中部
②文化特徵
a.泥質灰陶為主,少量泥質紅陶
b.紋飾以籃紋最多,其次是繩紋和葉脈紋
c.墓葬中部分有二層臺,墓坑和人骨用膠泥封填,多仰身直肢葬
(2)青龍泉三期文化
①發現遺址:青龍泉、庹家洲、鄖縣大寺(上層)等
②文化特徵
a.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骨、陶製工具較少
b.泥質灰陶、夾砂灰陶最多
c.葬式多單人仰身直肢葬,極少數屈肢葬,頭向西或北
(3)桂花樹三期文化
①分布:鄂南、湘北
②發現遺址:湖北桂花樹、澧縣王家崗、安鄉劃城崗(晚期)等
③文化特徵
a.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出現典型器型
b.房屋形制多為方形,屋內有灶坑
c.泥質灰陶,夾砂灰、褐陶為主,少量泥質磨光黑陶
(1)城址及出土物
①寶墩古城:泥質陶數量多於夾砂陶
②芒城:陶器以手制+慢輪修整為主,石器均磨製
③魚鳧城:夾砂褐陶為主,石器以小型為主,多為磨製
④郫縣三道堰古城:古城建築年代為寶墩文化第三期,石器多小型磨製
⑤雙河古城:內外兩道城垣,文化面貌與芒城相近
(2)寶墩文化特徵
①陶器分泥質、夾砂兩類,多褐、灰、灰黃陶,以泥條盤築再經慢輪修整為主
②房屋都是地面建築,有方形、長方形兩種
相關連結
2021最新版文博綜合348考研專業課筆記精編上架發貨!
2021文博綜合348專業課輔導網絡課程全面升級!跨專業備考的你看到了麼?~
2020全國文博專碩考研真題:文博綜合真題彙編(一)
2021文博跨考如何上路?新手入門指引看這裡←
2021文博專碩初試備考看過來!最全參考書目匯總
1990-2019考古十大發現匯總
2014-2019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匯總
文物學 | 新石器時代彩陶精選(一)
文物學 | 故宮博物院藏龍泉青瓷精選(二)
北京式古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北京式古堂教育·文博考研考證網
你的文博考研路上,有我一路相隨!
更多2020文博考研複試&2021文博初試資料
☞關注微信公眾號:wbkykzw
☞QQ:1508389382
☞QQ考研交流群:374476758
☞文博考研考證網客服 微信號:wbkykzkf/13671049486
☞新浪微博:文物博物館碩士考研培訓
☞文博考研專業課輔導:
騰訊課堂網絡視頻直播課程/面授課程/錄音視頻課程
獲取2020文博考研專業課筆記、真題
淘寶網搜店鋪:文博考研考證網
諮詢電話:400-080-1992 | 136-7104-9486
通訊地址:北京市大興區天華大街9號珺悅國際大廈11號樓2403室(歡迎來現場諮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