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敘述的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18000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之後進入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家把陶器的出現作為新石器時代的開始,農業的發現是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
新石器時代文化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以不同的方式命名為以下幾種文化:
1、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我國長江流域下遊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得名。
2、約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900年,華北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河南裴李崗文化 。
3、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5100年,武安慈山文化我國最早培植粟和飼養家畜的文化 。
4、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4400年,黃淮地區青蓮崗文化,大汶口文化的一個源頭。
5、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4400年,山東滕州北辛遺址,大汶口文化的直接源頭。
6、公元前5300年—公元前4800年,遼寧瀋陽新樂文化,發展煤精工藝 。
7、約公元前5000年,陝西華縣老官臺文化,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先聲。
8、約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300年,陝西西安半坡類型文化,屬於仰韶文化一期 。
9、約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3200年,太湖地區馬家浜文化。
10、約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3600年,陝西臨潼姜寨遺址,新石器時代最大聚落。
11、約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4000年,河南安陽後岡類型遺址,屬於仰韶文化二期。
12、約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山東大汶口文化,發現圖像文字和輪制陶器。
13、約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600年,廟底溝類型是仰韶文化的繁榮期。
14、約公元前3500年,內蒙古與河北交界地區的紅山文化 。
15、約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600年,湖北屈家嶺遺址,發現彩陶紡輪 。
16、約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太湖地區良渚文化,發現絲織品。
17、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甘肅臨洮馬家窯文化,用泥條盤築手製法製造陶器。
18、約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西藏卡若遺址 。
19、約公元前3000年,遼寧女神廟遺址,發現裸體女神陶像。
20、約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山東龍山文化黑陶是顯著特色 。
21、約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900 年,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墓葬中出現明顯等級差異。
22、約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870年,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和淮陽平糧古城遺址。
23、約公元前2000年,甘肅、青海境內的齊家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是原始社會的繁榮期並向有階級社會過渡。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我國各地,不同區域不同年代不同的文化類型。這為我國奠定發展成為農耕文明國家進行探索中,狩獵發展成畜牧,採集發展成農耕是這個時代顯著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