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中原農耕文化的擴散與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2020-12-15 大黍聊歷史

今年四月,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漢藏語系起源於約5900年前的中國北方,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有關。

漢藏語系是全球第二大語系(第一為印歐語系),包括漢語和藏語以及與二者有親緣關係的四百多種語言。母語屬於漢族語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以往關於漢藏語系起源的主流觀點為該語系是在約10000年前起源於中國西南或印度東北部。而復旦大學學者們則通過將上百種漢藏語系語言的大量詞組建模進行譜系分析,以此重構了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從而推算出漢藏語系的分化時間和起源地。

歐美學者所提出的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示意

緊接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也刊登了歐美學者用類似方法對漢藏語系進行研究後所得出的結論:漢藏語系起源於約7300年前的中國北方,與晚期磁山文化及早期仰韶文化有關。

三種關於漢藏語系起源的假說雖各有不同,實則都與現代人類進入華夏地區後的遷徙擴散密切相關,與之相伴隨的,還有農業生產技術的傳播。

人類最早的語言形成於幾萬年前的認知革命期間,而現代人類中的黃色、白色人種出現在此之後,並隨遷徙將語言技能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之後的歲月裡,語言被各地先民不斷加以豐富,也逐漸發生分化。

當地球氣候變暖,部分來到東南亞地區的黃種人開始向北方的中國遷徙。隨著氣候的持續上升,先民逐漸來到北方及青藏高原地區。來到北方的先民之後發展出現代漢族,而到達青藏高原的先民則與先期來到這裡的棕色人種融合,成為現代藏族人的祖先。

漢藏語系南方起源說所對應的基本就是這一情況,這也可以從一些考古發現中獲得支撐,證明確實有先民是從西南地區來到青藏高原的。而近期復旦大學學者與歐美學者所提出的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則從漢藏語系中一些古老詞彙所反映的早期文化及農業發展狀況中找到線索,指出漢語藏語是於5000~7000多年前在中國北方地區發生分化的。如粟、豬、羊等詞彙很早就已存在於原始語系中,但最早講漢藏語的先民卻並不知道更早出現的「水稻」。

復旦大學學者提出的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示意

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原地區湧現出裴李崗、磁山等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農耕文化群落,原始漢藏語因此得到完善。隨著中原文化的對外傳播,西北地區也逐漸進入農耕階段,並在此後發展出影響巨大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期內,北方地區生產技術獲得進一步發展,當地人口快速增長,部分先民遷徙到了青藏高原,也將農業技術和語言文化帶到了當地,之後逐漸演化成藏語文化群體。這也就是所謂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而中原文化除了向西北地區擴散,也傳播到了黃河下遊地區,與當地土著文化相結合,發展出位於山東半島的海岱文化圈和位於東北地區的燕遼文化圈,逐步形成漢語最初的流通區域。

不過語言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漸進的過程。後期形成的語言往往更加強勢,會對早期語言構成「覆蓋」效應。因此漢藏語系究竟是最早形成於南方還是北方,如今還在爭論中。但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仍可以讓我們對華夏民族與華夏文化的早期成長曆程形成更加明晰的認識。

在上一章裡,筆者已對發源於黃河中上遊的仰韶文化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同時期黃河下遊地區的發展狀況。

大汶口文化無疑是新石器時代中期黃河下遊地區文化的典型代表,該文化遺存位於山東泰安,上世紀50年代被發現,活躍於距今約6500—4500年前。在農業方面,大汶口文化與中原文化基本一致,也以種植粟米為主,並飼養豬、狗、牛、雞等家畜。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部分屬於大汶口文化類型的遺址中發現了種植水稻的證據,可見當時山東地區匯集的文化類型相當多。

在生活習俗方面,大汶口文化頗有自身特點。很多大汶口成年人的後腦勺都是平的,而且門齒或側門齒會被拔掉一兩顆。

拔牙是一種世界性的古老傳統,主要分布於非洲及環太平洋地區,現代社會一些偏遠地區仍有人承襲這一習俗。究其起因,應該與早期棕色人種的遷徙有關。

在古代文獻中,拔牙齒最早見於《山海經》「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這段文字講述的就是羿作為部落首領,與當地土著發生爭戰,並將其射殺。說明先民早期的擴張融合曆程還是非常殘酷血腥的。

帶刻符陶器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器早期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與中原地區相似,後期則發生了較大變化。通過技術改進,當地先民燒出胎薄、質硬、色美的、黃陶和粉色陶。到晚期大汶口的陶器以灰陶最多,次為黑陶和白陶,在器型紋飾方面,也與仰韶文化形成很大差別。出土的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充分反應了當地陶器的自身特色。

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以單人葬為主,隨葬器物十分簡單。逝者口含石球,手握獐牙,體現了一定的原始宗教特徵。而在中、晚期墓葬中,則清楚地反映了當地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的演變過程。有些高等級的墓葬會隨葬大批的玉器、陶器,與普通平民墓形成很大的差距。當地養豬業十分發達,用豬隨葬的墓佔1/3以上,個別土豪墓隨葬的豬下顎骨多達幾十個。要是後世的哪個盜墓賊鑽進這樣的大墓,肯定會高呼土豪的世界我不懂。

大汶口墓葬

這一時期隨葬石鏟、石斧、石錛等生產工具的主要是男性,而隨葬紡輪的則主要是女性。說明男子已成為社會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承擔者,婦女則從事紡織等家庭勞動,社會已經從母系氏族階段發展到父系氏族階段。

大汶口文化制石、制玉業較發達。早期就大量生產磨製精緻的石器,較多地使用穿孔技術。中期以後,選用當地出產的蛋白石、流紋巖等為材料,種類、器型日趨豐富,出現了成套成系列工具。如在一些墓中隨葬有成套的大、中、小型石錛,甚至還出現了精緻的玉鏟,以及大量的玉、石飾品。

象牙梳,上面的圖案與八卦文化相當契合

當地制骨工藝同樣十分出色,早期墓中出土就有很多精緻的小型骨雕製品。到中、晚期,剔地透雕技術和鑲嵌技術趨於成熟。出土的透雕十六齒象牙梳、花瓣紋象牙筒和鑲嵌綠松石骨雕筒等,代表著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骨工藝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文化發源於泰山腳下,到晚期已擴展到安徽、江蘇北部以及河南、遼寧東部,與華夏地區另外幾大文化圈形成充分接觸。其後的龍山文化因而得以大放異彩,在華夏文明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黑陶高足杯

如果將大汶口文化與仰韶文化加以對比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這兩種文化類型都是以中原農耕文化為基礎,在與各自所在地的土著文化相互融合後逐步發展起來的。雖天各一方,風格迥異,卻氣息相通,血脈相連,從一開始就為華夏大地走向日後的大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者一向大陸,一朝大海,因而能充分吸納來自各方的文化元素,為華夏文明的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華夏文明多元一統的格局自此初現端倪。

相關焦點

  • 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人民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姜泓冰)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帶來了重要啟示。
  • 新石器時代晚期,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團隊揭示全球第二大...
    圖說: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東亞語言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
    而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的分化的語族,這一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5900年前。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繫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這項新成果為學界深入了解漢語等東亞語言的演化以及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光明日報-光明網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
  • 《自然》刊文:復旦研究團隊證實漢藏語系「北方起源假說」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為題發表於《自然》雜誌。這也是中國語言學研究領域的科研成果首次在《自然》發表。《自然》官網截圖漢藏語系包含逾400種語言和方言,如漢語、緬甸語和藏語,總使用人數達15億左右。它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對漢藏語系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存在兩種爭議。
  • 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此前,對於漢藏語系起源於何時何地,語言學家們一直存在爭議。一種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研究人員認為來自黃河流域上遊和中遊地區的人們說的是漢藏語系的祖先語言,在4000-6000年前,一部分人向西遷徙到了西藏,向南遷徙到了緬甸,他們成為使用藏緬語言的祖先;另外一部分人向東、向南遷移,最終成為說漢語的漢人。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
  • 漢藏語系何時起源?中外學者看法不同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7月10日報導,漢藏語系語言的使用者多達14億人,是繼印歐語系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語系。它涵蓋400多種語言,使用區域從太平洋西岸延伸至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漢語、藏語和緬甸語等如此古老而又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語言都屬於該語系。其中,包括漢語普通話在內的一些語言已經擁有數千年的書寫傳統。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
    本報訊近日,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 聚焦漢藏語系起源 上海科普講壇探尋「語言寶藏庫」
    中新網上海7月27日電(鄭瑩瑩)「語言形成初期(史前),有『從夫現象』,即妻子學習丈夫所在地區的語言」,復旦大學專家張夢翰27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說。
  • 漢藏語系背後的民族源流
    作者:嚴實  編者導讀:漢語、藏語、羌語、緬甸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黃必全:漢藏語系起源探秘
    前者認定漢藏語系的起源時間約為5900年前,後者認定的起源時間約為7200年前;但兩者在起源的地點上共同指向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漢藏語系是學術界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按母語人數計算,漢藏語系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約為15億人,至少包含漢語語族、藏緬語族、苗瑤語族以及壯侗語族,約有400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緬甸、寮國、越南、印度、尼泊爾等亞洲各地。一直以來,學術界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漢藏語系有哪些語言,有啥共同點?日朝韓越語為什麼不算在其中?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漢藏語系,桃花石雜談要跟大家談談什麼是漢藏語系,漢藏語系除了我們漢語之外,還有什麼其它語言?它們又為什麼會被歸入同一語系,而另外一些讓人感覺和漢語非常接近的語言卻為什麼又不被歸入漢藏語系之中。而在說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講講語系是個什麼概念。其實簡而言之,語言就是有共同起源的語言的歸類。
  • 復旦學者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起源
    復旦大學金力教授研究團隊對漢藏語言中同源詞彙進行分析,認為漢語與藏緬語族在 5900 年前左右出現分化,為漢藏語系的「北方起源假說」提供了有力支持。 復旦大學金力團隊運用系統發生學方法探討了漢藏語系的起源。研究對 109 種漢藏語系語言詞彙中詞語的字根意義進行分析,認為漢語與藏緬語族在 5900 年前左右出現分化,大約相當於仰韶文化晚期、馬家窯文化早期,這對漢藏語系起源爭議補充了重要的論據。
  • 閩臺知識局 | 究竟誰才是臺灣南島語系人群的祖先?
    整理/編輯:麥羽南島語(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之一,目前說這一語言的人口大約有4億,包含了1200多個語言。這些說南島語的民族,在語言上呈現系統性之演化關係、在文化上有許多共同之特質,顯示可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近年來考古學、分子人類學的證據都將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中心指向了福建史前沿海地區。
  • 德媒: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德媒稱,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7月14日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巴黎決策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漢藏語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 德國媒體發現中國漢語的源頭,大約在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7月21日, 德媒發布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的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巴黎決策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漢藏語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該項目使用系統發生學的方法,考察了50種古代與現代的漢藏語。漢語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但從人類所說的語系來看,亞歐大陸主要可以分為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語系的分布之所以比地理板塊少了一個,是因為印度和歐洲同屬於印歐語系,他們均起源於東歐平原、黑海沿岸。4、漢藏語系漢藏語系,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包括漢語區、藏語區、羌語區、緬彝語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