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語系背後的民族源流

2020-12-15 光明網

  作者:嚴實

  編者導讀:漢語、藏語、羌語、緬甸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漢藏語系約6000年前最早分化於中國北方。日前,該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本版特約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嚴實博士撰文介紹相關科學問題。

現代全世界的語系分布,紫色為漢藏語系,淺綠色為印歐語系。

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2世紀,瑤族先民主要生活在湖南北部;5-6世紀時,向北遷;13-17世紀,他們被大量南遷。瑤族人民使用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上的基諾族,於1979年6月經民族確認,成為中國的第56個民族。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1.300年前發現語系的秘密

  我們從哪裡來?在數十萬年的歷史中,人類如何從共同的祖先逐漸演化成為不同的族群?這一直以來都是有意思的問題。語言學是研究人類族群演化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因為語言是在傳承過程中不斷變化的,當一個祖先人群分化成為不同人群並遷往不同的地方而相互隔絕以後,這些人群所說的語言就會逐漸形成方言,以至最終形成不同的語言。

  通過語言學方法,比如對詞彙或者語法特徵的比較,語言學家能夠判斷出哪些語言是接近的,並由此認為,這些語言有一個共同祖先。如果人群沒有發生過語言換用的話,講這些相關語言的人群也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人群。擁有一個共同祖先的語言被劃為一個語系。

  人們最早發現的一個語系是印歐語系。大約300年前,歐洲人發現印度的一些語言,比如梵語,和歐洲的拉丁語、希臘語在很多詞彙的發音以及整體的語法上都有非常明顯的相似性,因此認為這些語言是從一個共同的原始語分化而來的,並把這些語言稱作「印歐語系」或者「印度-日耳曼語系」。此後通過語言的整理和比較,語言學家把歐洲絕大多數的語言,以及亞洲的印度、伊朗、亞美尼亞等地的很多語言都劃入了印歐語系。再結合歷史學、考古學、文化特徵等,學者們還推測出,講原始印歐語的人數千年前生活在黑海和裏海北岸的草原上或者安納託利亞(今土耳其),有車、馬、犁等,還能推測出他們各自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樣的路徑擴散到現在廣闊的分布地域的。

  通過同樣的辦法,語言學家們嘗試把世界各處的語言都聯繫起來,歸入一百多個語系。人們發現漢語和藏語、緬甸語、彝語、嘉絨語、白語、土家語、西夏語、景頗語、克倫語等都共享大量的詞彙,尤其是最基本的一些詞彙,例如人稱代詞、數詞、親屬關係、身體部位詞等。比如古漢語中「五」「吾」「魚」的發音,和藏語、緬語這三個詞的發音都非常相似,而三個詞的語義並沒有聯繫,而且都是語言裡面非常基本的詞彙,很難從其它語言借用,因此這幾個詞只能是有共同來源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因此漢語、藏語、緬語必然是從一個共同的祖先語言那裡繼承下來的。

  我們應該注意,語言的出現遠遠早於文字的出現,語系誕生和最早分化的時候都沒有文字,使用什麼文字主要是晚期受什麼文化影響的結果,而與語言的來源和譜系沒有必然關係。比如維吾爾語歷史上曾經用突厥字母、回鶻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等來書寫。日語、朝鮮語、越南語歷史上受到漢文化非常深刻的影響,文字使用了漢字,語言裡也引入了大量的漢語借詞,然而這些語言最基礎的核心詞彙卻和漢語的來源不同,因此這些語言不屬於漢藏語系。日語和朝鮮語屬於隔離的語言(也有學者將其劃入阿爾泰語系),而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

  2.漢藏語系起源歷史眾說紛紜

  漢藏語系主要分布在中國、緬甸、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和東北部、尼泊爾、不丹等地。以漢藏語系語言為母語的人口約有15億,僅次於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已知有400多種語言,漢語、藏語和緬甸語及其方言的使用在絕大多數人口分布區域,而眾多使用人數較少的語言集中在四川西部、雲南、西藏東南部、緬甸北部、印度東北部、尼泊爾這一帶。

  漢藏語系的語言內部差異非常大。在語法方面,多數漢藏語都是主語-賓語-謂語的語序,比如「我飯吃」,只有漢語、白語(雲南大理白族的語言)和緬甸東部的克倫語是主語-謂語-賓語的語序,就是「我吃飯」。語音上多樣性也很強,有的有8個以上聲調,也有的沒有聲調。

  在語言分類裡,傳統上把漢藏語系中漢語之外的其它語言統稱作「藏緬語族」。然而,因為漢藏語系語言之間差異很大,又缺乏歷史文獻材料,漢藏語的早期歷史,以及漢藏語系各語支之間的親疏關係在學者之間有很多爭議。

  其中一種比較傳統的觀點認為,漢藏語系起源於6000年前左右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約7000-5000年前,陝西、甘肅東部、河南西部一帶)和馬家窯文化(約5500-4000年前,甘肅中東部、青海東北部一帶)。所有漢藏語中,漢語是最早從共同祖先裡分化出去的,其餘的語言即藏緬語族有一個共同原始語,後來講藏緬語的人群逐漸向西南方向遷徙並分化,形成了各個語支。

  而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第二種觀點,認為語言多樣性高的地方就是起源地和最早分化的地方,這個地方位於印度東北部到四川西部一帶,有9000年以上甚至上萬年的歷史,最早分化的語言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些語言,而漢語和藏語等一些語言有更晚近的共同祖先。

  還有第三類觀點,即認為很難判斷這些語支相互之間的遠近關係,於是提出了「落葉模型」,每個語支就像地上散落的葉子一樣,無法知道它們原先在樹上哪個位置。

  3.新研究支持漢藏語系約6000年前起源於中國北方

  為了檢驗上面這些觀點哪種更符合歷史真相,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的張夢翰博士、嚴實博士及潘悟雲教授,利用漢藏語的詞彙數據重構了漢藏語系的譜系。研究者們採用了美國史丹福大學馬提索夫教授主持搜集整理的「漢藏語詞源資料庫」,從中篩選了共19個語支、109種語言的100個核心詞義的949個詞彙形式,比較每個詞彙在各個語言中的分布情況。大體來說,如果兩種語言共有的詞彙數目越多,就說明這兩種語言相互分開得越晚,在譜系上也就越接近。

  計算的樹形結果支持了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分化出來的,而藏緬語構成一個單獨的支系。漢藏語的首次分化時間約在6000年前,而藏緬語內部分化大約從4800年前開始。這些都和前面所說的傳統觀點一致,即漢藏語系最早分化應該是在中國北方,很可能與仰韶文化相聯繫。

  而馬家窯文化可能與藏緬語先民相關。現代藏緬語人群都是數千年內從馬家窯文化逐漸向南及向西遷徙的。而現今四川西部到喜馬拉雅山南麓藏緬語極高的多樣性,一是因為高山深谷密林、人群之間相對隔絕造成的,同時也可能是漢藏語人群到達這裡以後與當地以採集-狩獵為生的原住民混合交流的結果,並不說明這裡是祖源地。

  以上結果,即《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一文,今年4月份發表在了英國《自然》雜誌上。這是中國學者首次在世界頂級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上發表語言學方向的原創研究成果。

  4.遺傳學研究與語言學結論相互印證

  除了語言譜系能體現出人群之間在文化方面的歷史聯繫以外,DNA遺傳信息也能體現人群在生物屬性上的親緣關係。講漢藏語系語言的大多數人群均包含有擴張於大約8000年前的Y染色體Oα-F5支系,說明了漢藏語人群也共享一些祖先成分。這與語言學得出的漢藏語言同源的結果相互印證。而近年來通過對常染色體的大數據計算,還能更清楚地看出人群之間的混合關係。多個上萬年前古DNA樣本測序的進展也讓我們確認,現代亞洲和歐洲人的基因組中保留有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少量(通常佔全基因組的2%以下)但重要的混血成分,這加深了我們對人類演化歷史的認識。

  結合現代的計算方法和大數據處理手段,語言學和遺傳學將會更加準確、深刻地揭開人類族群歷史上不為人知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眾說紛紜問題的答案。(嚴實)

[ 責編:秦超 ]

相關焦點

  • 東亞語言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
    而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的分化的語族,這一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5900年前。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上海4月25日凌晨電(記者顏維琦、曹繼軍)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中國漢藏語言分布及語言簡介
    漢藏語系是法國語言學者讓·普祖魯斯基(Jean Przyluski,1885—1944)於1924年提出的語言學術語。語言學家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在中國,漢藏語系一般分為四個語族,即漢語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和藏緬語族,共計約250種語言。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但從人類所說的語系來看,亞歐大陸主要可以分為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語系的分布之所以比地理板塊少了一個,是因為印度和歐洲同屬於印歐語系,他們均起源於東歐平原、黑海沿岸。4、漢藏語系漢藏語系,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包括漢語區、藏語區、羌語區、緬彝語區等。
  • 「漢藏語系語言詞彙語音資料庫」項目通過鑑定
    「漢藏語系語言詞彙語音資料庫」項目通過鑑定 2009-06-08   「漢藏語系語言詞彙語音資料庫」成果鑑定會於2009年6月2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召開。
  • 漢藏語系有哪些語言,有啥共同點?日朝韓越語為什麼不算在其中?
    所以我們剛才已經說清楚了,漢藏語系可以被定義成和漢語有共同起源的所有語言的統稱。那麼漢藏語系究竟有哪些語言呢?其實這個數字說出來一些朋友可能會感到吃驚,因為雖然說漢語的人在漢藏語系的總人口裡佔據了94%左右,但目前漢藏語系仍然包含有大約400種語言。當然其中說漢語的還是了絕大多數。
  • 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人民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姜泓冰)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帶來了重要啟示。
  • 新石器時代中原農耕文化的擴散與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今年四月,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漢藏語系起源於約5900年前的中國北方,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有關。漢藏語系是全球第二大語系(第一為印歐語系),包括漢語和藏語以及與二者有親緣關係的四百多種語言。母語屬於漢族語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 漢藏語系何時起源?中外學者看法不同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7月10日報導,漢藏語系語言的使用者多達14億人,是繼印歐語系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語系。它涵蓋400多種語言,使用區域從太平洋西岸延伸至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漢語、藏語和緬甸語等如此古老而又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語言都屬於該語系。其中,包括漢語普通話在內的一些語言已經擁有數千年的書寫傳統。
  • 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繫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這項新成果為學界深入了解漢語等東亞語言的演化以及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公元八世紀下半葉,漢地的禪宗即傳到了吐蕃,且深受吐蕃信眾的喜愛,幾乎所有重要的早期禪宗經典都曾被譯成藏文。而自十一世紀初,藏傳密教開始通過西夏、回鶻等民族在漢人中間傳播,到了蒙元王朝以後,西藏和蒙古及各藏區由中央政權管轄,藏傳密教更進一步深入到中原腹地,漢、藏高僧亦曾合作進行過勘同漢、藏法寶(佛經)這樣的大工程。
  • 《自然》刊文:復旦研究團隊證實漢藏語系「北方起源假說」
    漢藏語系究竟起源於哪裡?在中國語言學術界,一直是個爭議不休的話題。最近,這個問題得出答案:復旦大學金力研究團隊宣布,通過語言學、遺傳學等交叉學科分析方法,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 聚焦漢藏語系起源 上海科普講壇探尋「語言寶藏庫」
    當天,上海科普大講壇之第145期綠螺講堂暨第14期新問題沙龍在滬舉行,復旦大學兩位專家張夢翰、嚴實帶來主題為「我們的語言來自哪裡——探尋漢藏語系起源」的講座。  嚴實在現場講述普通話、英語、法語等語言的發音技巧,吸引觀眾爭相加入「語言共鳴」。  中國所處的東亞地區可謂語言的「寶藏庫」,是一個語言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擁有較高的語言多樣性。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
    金力團隊合照(從左到右為:嚴實博士、金力院士、潘悟雲教授、張夢翰博士)多學科交叉 揭示漢藏語系分化時間和起源地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該語系是世界第二大的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
  • 新石器時代晚期,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團隊揭示全球第二大...
    圖說: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講座|漢藏語系新論
    (十六)建立漢藏語系的難點1.同源詞和借詞2.同源關係和類型關係3.建立語系的根據是什麼詞源論和法源論(十七)同源詞和借詞1.語音識別2.語義識別3.語法識別4.詞族識別5.方言識別(十八)詞源論和發源論1.語言識別
  • 我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屬五大語系,你知道嗎
    我國有56個民族,這是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常識。在這些民族之中,除了漢族之外,其他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語言。 如果按照語言的系屬來看,我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於五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 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今天,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而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的分化的語族,這一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5900年前。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
    本報訊近日,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