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徙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這也是中國語言學研究領域首次在《自然》雜誌發表科研成果。

金力團隊合照(從左到右為:嚴實博士、金力院士、潘悟雲教授、張夢翰博士)

多學科交叉 揭示漢藏語系分化時間和起源地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該語系是世界第二大的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北方起源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說」則認為它起源於至少9000年前的東亞西南部某地。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root-meaning)進行譜系建模分析,歷時兩年多,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並以此推算了漢藏語系的分化時間和起源地。該研究支持了東亞地區漢藏語系諸多語言的同源關係;證實了漢語從原始漢藏語分離成獨立語族(支)的觀點,並且漢藏語系中的其餘語言構成一個單系語言群,即為藏緬語族;估計了原始漢藏語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因此該語系的起源和分化可能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以上發現與「北方起源假說」相符,也符合語言隨農業擴散的觀點,而且擴散的時間點與考古證據相符——此前的考古證據揭示出獨特建築形式和陶器類型向南擴散的特徵。

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人類遺傳學與人類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為通訊作者,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數據研究所東亞語言數據中心負責人潘悟雲教授參與此項研究。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張夢翰為該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嚴實為共同第一作者。

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漢藏語系語言的分化與中國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的人口擴張相關

融合創新 現代語言學大學科平臺成果初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項研究是2018年新成立的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發表的第一篇論文。

現代語言學是一門跨語言、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學科。「雙一流」建設啟動以來,復旦大學注重學科融合創新和前沿發展,不斷優化布局,形成人文、社科、理科、醫科、工科五大學科門類整體發展新格局。學校積極發揮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心理學等學科的綜合優勢,深入融合,打造現代語言學大學科平臺-現代語言學研究院。

東亞語言研究是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此次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採用多學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漢藏語言語系之間演化關係,用語言譜系證據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科學地證實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鞏固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潘悟雲表示,該研究也是迄今為止國際上第一個如此大規模的漢藏語系語言演化研究。

金力表示,該研究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充分體現了復旦大學文理學科融合的優勢。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的布局將有力促進傳統的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腦科學、人類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將為新文科建設拓展新的前沿領域、開創新的研究範式。

(原題為《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復旦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

相關焦點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
    本報訊近日,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 《自然》刊文:復旦研究團隊證實漢藏語系「北方起源假說」
    漢藏語系究竟起源於哪裡?在中國語言學術界,一直是個爭議不休的話題。最近,這個問題得出答案:復旦大學金力研究團隊宣布,通過語言學、遺傳學等交叉學科分析方法,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 語言學發Nature!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新石器時代晚期,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團隊揭示全球第二大...
    圖說: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光明日報-光明網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
  • 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繫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這項新成果為學界深入了解漢語等東亞語言的演化以及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東亞語言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
    我們的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今天,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
  • 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人民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姜泓冰)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帶來了重要啟示。
  • 復旦學者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起源
    復旦大學金力教授研究團隊對漢藏語言中同源詞彙進行分析,認為漢語與藏緬語族在 5900 年前左右出現分化,為漢藏語系的「北方起源假說」提供了有力支持。語言的分裂和融合背後往往伴隨著群體的遷移與交匯,所以近十幾年來,科研人員開始將演化研究方法應用於語言學,探索不同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 復旦大學金力團隊運用系統發生學方法探討了漢藏語系的起源。
  • 漢藏語系背後的民族源流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漢藏語系約6000年前最早分化於中國北方。日前,該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本版特約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嚴實博士撰文介紹相關科學問題。
  • 黃必全:漢藏語系起源探秘
    漢藏語系分布圖,其中深色部分為漢藏語系母語使用人群分布。 (資料圖片)近日,國際頂級學術雜誌《自然》和《國家科學院院刊》先後刊登論文,表示已解開漢藏語系的起源之謎。前者認定漢藏語系的起源時間約為5900年前,後者認定的起源時間約為7200年前;但兩者在起源的地點上共同指向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漢藏語系是學術界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
  • 金力院士團隊今日Nature重大突破: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黃河流域
    :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並且漢語語族與藏緬語族分流時間應在5900年前。本次研究由金力教授、張夢翰博士、嚴實博士與潘悟雲教授合作完成。漢藏語系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系。它包含逾400種語言和方言,如漢語、緬甸語和藏語,總使用人數達15億左右。Fig.1 世界語系分布圖但是,對於漢藏語系起源於何時何地,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 聚焦漢藏語系起源 上海科普講壇探尋「語言寶藏庫」
    中新網上海7月27日電(鄭瑩瑩)「語言形成初期(史前),有『從夫現象』,即妻子學習丈夫所在地區的語言」,復旦大學專家張夢翰27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說
  • 漢藏語系何時起源?中外學者看法不同
    漢藏語系何時出現、源於何處,這一問題到今天仍沒有得到解答。報導稱,目前有兩種相互競爭的假設。其中一種假設認為,原始漢藏語出現於今天的中國北方。大約6000年前,個別族群開始脫離這個語系,並遷往東亞其他地區,原始語言隨之分裂為各種方言。方言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分化為構成今天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的不同語言。
  • 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作為中國文明載體的漢語,承載著中國人對世界的獨特體驗,蘊藏著中國智慧。但是漢語從何處來?又是怎樣演化的?一直以來在語言學界充滿著各種假設和爭論。今天,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
  • 新石器時代中原農耕文化的擴散與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今年四月,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漢藏語系起源於約5900年前的中國北方,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有關。漢藏語系是全球第二大語系(第一為印歐語系),包括漢語和藏語以及與二者有親緣關係的四百多種語言。母語屬於漢族語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 語言學和遺傳學結合,給中華文明探源打開新窗口
    【4月2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的《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一文。這篇論文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對此,觀察者網採訪了論文團隊的重要成員,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數據研究所東亞語言數據中心負責人潘悟雲教授。
  • 漢藏語系有哪些語言,有啥共同點?日朝韓越語為什麼不算在其中?
    因為現代對於人類所有語言是否有共同起源並沒有定論,所以語言學家們首先做的就是對在現代接近的語言進行研究,再結合其歷史演變規律,推演出可能有共同起源的語言,而這些語言就會被歸為一個語系。所以漢藏語系就是指在現代被認定和漢語和共同起源的語言的統稱,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漢藏語系的方方面面。漢藏語系都有哪些語言?
  • 新中國漢藏語研究70年
    2019年張夢翰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通過系統發生學(phylogenesis)和貝葉斯計算方法,重構漢藏語系漢語與藏緬語各分支的親緣關係,推算出漢藏語系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北方,大約是5900年前的黃河上遊,與馬家窯文化和仰韶文化密切相關。
  • 日語歸屬之謎,日語的特殊性如何揭示日本人的特殊起源?
    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大約5000-7000年前,在今天甘肅青海一帶的原始漢藏民族出現分化,一支東進參與了漢民族的形成;一支進入青藏高原,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了藏族;還有一支經過橫斷山脈南下,進入緬甸,成為緬甸人。現在在語言學中,把有親緣關係的語言稱為「語系」,通過分析語言所屬的語系,可以判斷該民族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