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語系有哪些語言,有啥共同點?日朝韓越語為什麼不算在其中?

2020-12-15 桃花石雜談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漢藏語系,桃花石雜談要跟大家談談什麼是漢藏語系,漢藏語系除了我們漢語之外,還有什麼其它語言?它們又為什麼會被歸入同一語系,而另外一些讓人感覺和漢語非常接近的語言卻為什麼又不被歸入漢藏語系之中。而在說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講講語系是個什麼概念。其實簡而言之,語言就是有共同起源的語言的歸類。因為現代對於人類所有語言是否有共同起源並沒有定論,所以語言學家們首先做的就是對在現代接近的語言進行研究,再結合其歷史演變規律,推演出可能有共同起源的語言,而這些語言就會被歸為一個語系。所以漢藏語系就是指在現代被認定和漢語和共同起源的語言的統稱,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漢藏語系的方方面面。

漢藏語系都有哪些語言?

所以我們剛才已經說清楚了,漢藏語系可以被定義成和漢語有共同起源的所有語言的統稱。那麼漢藏語系究竟有哪些語言呢?其實這個數字說出來一些朋友可能會感到吃驚,因為雖然說漢語的人在漢藏語系的總人口裡佔據了94%左右,但目前漢藏語系仍然包含有大約400種語言。

當然其中說漢語的還是了絕大多數。據估計目前全球將近15億人說漢藏語系的語言,這也使漢藏語系成為了全球涵蓋人口第二多的語系(第一多的是印歐語系,總人口有28億左右)。而在其中,說漢語的就佔到了差不多14億。當然,如果把漢語細分,還可以分出許多方言,而說一些主要方言的人口其實也遠遠超過了說漢藏語系其它語言的人口數量。

漢語方言分布圖

比如根據近年的統計數字,在說漢語的人口中,說官話方言(這裡的「官話「是專有名詞,可以將其理解成各種北方話和川雲貴等方言的統稱)的人差不多有8.75億人,說吳越方言的人有8000萬左右,說廣府方言的人7000萬,說福建方言的有6000萬,說山西方言的有4500萬。在漢語的其它主要方言裡,說湖南、客家和江西方言的也分別有3600萬、3300萬和2100萬人。

而與漢語這個巨無霸相比,說漢藏語系其它語言的人數就少的多了。比如在漢語族之外,漢藏語系另外一個主要語族藏緬語族雖然有差不多400種語言,但說這些語言的人口總和也只有7000萬左右。在藏緬語族中,說緬語支諸語言的人口最多,目前全球說緬語支諸語言的人口總數大約有3500萬人左右。而能夠說藏語支諸語言的人口則有600萬左右。除此之外,藏緬語族還有克倫語支、梅泰語支等大約10個不同的語支,說這些語言的人口在幾千到幾百萬人不等。

漢藏語系大致分布區域

所以其實漢藏語系的語言裡,除了漢語、藏語和緬語這三種相對來說內部統一性比較高的語族(支)之外,絕大多數語言都是分布在中國、緬甸、印度、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國不同少數民族的民族語言了。

漢藏語系以及漢藏族群可能的早期歷史

剛才我們已經說了,能被歸入同一個語系也就說明這些語言在現代主流學術研究中被認為有共同的起源。那麼根據現代主流研究,漢藏語系以及漢藏族群究竟有怎樣的起源與演變過程呢?

其實「語系」這個概念也是伴隨近代語言學興起才產生的,所以產生的時間並不長。而漢藏語系這個概念,是在公元19世紀才由一些西方語言學家逐步提出的。在漢藏語系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西方學者首先提出的一個概念叫「印中語系」,但這個印中語系卻是不包括漢語的。最早提出這個語系假說的學者認為,印中語系包含四個語族,即藏緬語族、壯傣語族、孟-高棉語族和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世界主要語系分布情況

但這樣的劃分主要是由於當時西方語言學家對亞洲語言了解有限造成的。後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很快就有學者提出,其實藏語和緬語與漢語有很多共同的基礎詞彙,但這幾種語言和泰語、越南語以及孟語等東南亞語言之間的基礎詞彙則明顯差異較大。可以說在公元19世紀末,漢藏語系這個概念開始初步成型。在1924年前後,一些法國語言學家正式提出了「漢藏語系」這個稱呼,此後這個稱呼逐漸得到了廣泛接受,成為了得到國際語言學界廣泛認可的幾大主要語系之一。

而在漢藏語系這個概念逐漸得到接受之後,又有很多學者對於漢藏語系的歷史進行了大量研究。同時,因為語言和民族的密切關係,所以這些學者雖然是在研究語言,但在很大程度上,其實研究結果可以說也對漢族、藏族、緬族等族群的早期歷史有很大揭示意義。在1990年代,美國學者馬蒂索夫曾提出,漢藏語系可能是在大約6000年前發源於青藏高原,然後生活在這裡的古漢藏人不同分支逐漸順著黃河、長江、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和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等河流遷徙到各地,形成了現代說漢藏語系諸語言的不同民族。

四川盆地也曾被認為是漢藏語系發源地

此後,還有學者認為漢藏語系是在大約9000年前發源於四川盆地,原因是這一地區擁有大量說漢藏語系不同語言的族群,符合語系發源地的特徵。另外一些學者則基於同樣理念,又提出過漢藏語系發源於印度東北部的假說,因為這一地區也擁有大量說漢藏語系不同語言的族群。

不過在最近幾年,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的理論相對比較多見。2019年,復旦大學的一項研究對109種漢藏語系的語言進行了分析。這個研究團隊將漢藏語系諸語言中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了譜系建模分析,構建出了漢藏語系諸語言之間的親緣關係。以此為基礎,這些學者推算出了漢藏語系的起源地和分化時間。

仰韶文化很可能是漢藏語系發源地

研究結果顯示,漢藏語系的源頭原始漢藏語至少在6000年前就已經出現,其發源地點應該是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河南西部、陝西、山西、甘肅東部等區域)以及馬家窯文化(甘肅中東部,青海西北部)分布地區。而在5900年前左右,漢語和藏緬語族的其它語言發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人向中原地區遷徙,後來以河南洛陽為中心形成了古漢語。另一部分人則向西南遷徙,形成了藏緬語族諸語言,而藏緬語族的內部分化則有可能始自4800年前。

而同樣是在2019年,法國語言學家沙加爾一項基於不同數據和方法的研究也也對漢藏語系的起源地得出了類似結論,即漢藏語系可能是發源於仰韶文化所在區域,只是他們認為漢藏語系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大約7200年以前。所以如果從這些研究來看,漢藏語系諸民族的主體最早源於差不多6000年前的黃河流域恐怕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了。

漢藏語系的爭議以及日朝韓語為什麼不屬於漢藏語系?

那麼說到這裡,可能許多朋友對漢藏語系也有了一點大致的了解了。但肯定會有許多朋友提出異議,說明明越南語和漢語非常接近,怎麼桃花石雜談前面基本沒有提到,唯一一次提及還是說和漢藏語系有不同呢?

這是因為,越南語雖然在近代和漢語有大量詞彙類似,但這些詞彙基本上是在最近2000多年越南受中原文化深入影響的過程中,通過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從漢語輸入到越南語的。而在一些最基本的詞彙方面,越南語和漢藏語系的相同點則很少。

漢藏語系部分語言列表(有爭議)

在這裡桃花石雜談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同樣都是詞,為什麼這些「基礎詞彙」比別的那麼多詞都重要?在語言分類研究裡,這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詞彙主要是指人稱代詞、數詞、親屬關係、身體部位等詞彙,因為這些詞彙在每種語言裡都是最基礎的詞彙,基本上是每種語言從誕生起都會有的詞。而且因為他們都是常用詞,所以也很難被從其它語言裡借用的詞彙取代,因此在判斷語言起源和歸屬方面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而經過學者研究,漢語和藏語、緬甸語、彝語、嘉絨語、土家語、景頗語和克倫語等漢藏語系諸語言裡,有大量類似的基礎詞彙。比如數字一到十以及吾、魚、苦、女、日、夕、軀、目、口、耳、舌等等將近100個基礎詞彙,在上古時代的古漢語和古藏緬語族諸語言中的發音都非常類似(注意是學者通過一系列語言學手段確定的上古漢語發音,不是現代漢語發音,也不是現代任何一種漢語方言的發音),基本可以斷定是同源詞。而這些事實就是將這些語言一同歸入漢藏語系最令人信服的證據。

南亞語系大致分布區域

而越南語雖然有海量的其它詞彙跟漢語極其接近(據估計能佔據其詞彙總量的70%左右),卻恰恰在這些基礎詞彙上和漢藏語系的所有語言相同之處甚少,而且語法方面差異也比較明顯,所以在目前的主流研究裡,幾乎沒有將越南語歸類進漢藏語系的。一般認為越南語是起源於東南亞的南亞語系的一種語言,因為它的基礎詞彙以及其它語言特徵與其它南亞語系語言類似度比較高。

所以其實越南語的歸屬在現代相對來說是爭議不大的,不過在其它一些方面,中外學者還是存在不小爭議的。許多國內學者認為,漢藏語系在漢語族和藏緬語族之外,還應該包括兩個語族,即侗臺語族和苗瑤語族。其中,侗臺語族主要包括壯語、黎語、寮語和泰語等,而苗瑤語族則主要包括苗語、瑤語和畲語等。但國外主流的學者在1940年代之後普遍認為侗臺語族和苗瑤語族是獨立語系,在這方面可以說中外學者是存在爭議的。

日朝(韓)等語言語只是有漢語借詞

那麼看到這裡可能又有朋友會提出疑問,那日語和朝鮮(韓)語呢?他們跟漢語不是也很接近嗎?怎麼連提都不提呢?其實這個原因也挺簡單的,因為日語和朝鮮(韓)語的情況和越南語有類似的地方,而且他們和漢語的距離實際上更遠。日語和朝鮮(韓)語看上去和漢語接近只是因為他們和越南語類似,在最近兩千多年的歷史裡,因為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入影響,所以輸入了大量漢語借詞。

所以這兩種語言雖然漢語詞彙也佔到了70%左右。但和越南語的情況一樣,他們的基礎詞彙和漢藏語系的所有語言都不沾邊。而且這兩種語言都屬於黏著語,也就是其詞彙有大量的格位和時態變化(類似英語的過去時、進行時和I,Me等變化,但要複雜的多)。而漢藏語系的大多數語言都是沒有這些格位和時態變化的分析語(漢語是比較典型的)。同時,漢藏語系的多數語言都是聲調語言(如漢語普通話的四聲),多數詞根還都是單音節詞(如漢語單字),而日語和朝鮮(韓)語在這些方面也都完全不一樣。所以可以基本肯定日語和朝鮮(韓)語在起源方面跟漢語以及漢藏語系是距離相當遠的,和漢語在起源方面接近的語言,還是漢藏語系裡的諸語言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東亞語言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
    而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的分化的語族,這一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5900年前。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漢藏語系背後的民族源流
    因為語言是在傳承過程中不斷變化的,當一個祖先人群分化成為不同人群並遷往不同的地方而相互隔絕以後,這些人群所說的語言就會逐漸形成方言,以至最終形成不同的語言。  通過語言學方法,比如對詞彙或者語法特徵的比較,語言學家能夠判斷出哪些語言是接近的,並由此認為,這些語言有一個共同祖先。如果人群沒有發生過語言換用的話,講這些相關語言的人群也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人群。
  • 聚焦漢藏語系起源 上海科普講壇探尋「語言寶藏庫」
    (鄭瑩瑩)「語言形成初期(史前),有『從夫現象』,即妻子學習丈夫所在地區的語言」,復旦大學專家張夢翰27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說。  當天,上海科普大講壇之第145期綠螺講堂暨第14期新問題沙龍在滬舉行,復旦大學兩位專家張夢翰、嚴實帶來主題為「我們的語言來自哪裡——探尋漢藏語系起源」的講座。  嚴實在現場講述普通話、英語、法語等語言的發音技巧,吸引觀眾爭相加入「語言共鳴」。  中國所處的東亞地區可謂語言的「寶藏庫」,是一個語言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擁有較高的語言多樣性。
  • 「漢藏語系語言詞彙語音資料庫」項目通過鑑定
    「漢藏語系語言詞彙語音資料庫」項目通過鑑定 2009-06-08   「漢藏語系語言詞彙語音資料庫」成果鑑定會於2009年6月2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召開。
  • 漢藏語系何時起源?中外學者看法不同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7月10日報導,漢藏語系語言的使用者多達14億人,是繼印歐語系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語系。它涵蓋400多種語言,使用區域從太平洋西岸延伸至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漢語、藏語和緬甸語等如此古老而又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語言都屬於該語系。其中,包括漢語普通話在內的一些語言已經擁有數千年的書寫傳統。
  • 中國漢藏語言分布及語言簡介
    漢藏語系是法國語言學者讓·普祖魯斯基(Jean Przyluski,1885—1944)於1924年提出的語言學術語。語言學家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在中國,漢藏語系一般分為四個語族,即漢語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和藏緬語族,共計約250種語言。
  • 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人民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姜泓冰)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帶來了重要啟示。
  • 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繫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這項新成果為學界深入了解漢語等東亞語言的演化以及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自然》刊文:復旦研究團隊證實漢藏語系「北方起源假說」
    漢藏語系究竟起源於哪裡?在中國語言學術界,一直是個爭議不休的話題。最近,這個問題得出答案:復旦大學金力研究團隊宣布,通過語言學、遺傳學等交叉學科分析方法,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 關乎15億人的南北之爭有結果了!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的分支(圖片來源:STEDT/UC Berkeley)對漢藏語系從何處何時起源,之後又是如何演化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語言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史前的語言發展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上海4月25日凌晨電(記者顏維琦、曹繼軍)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吳越地區原本說侗臺語系古越語,為什麼改說漢藏語系的吳語了?
    二、有文化就必定有語言,那麼吳越地區人說的什麼話?當時他們所使用的古越語(屬侗臺語系),不同於今天的吳語(屬漢藏語系)。 吳越兩族居民所講的古越語,大致是現在侗臺語族(Tai–Kadai languages)的祖先。操這種語言的民族現今主要為壯、傣、泰(泰國的主體民族)等民族.而至於為什麼這些少數民族都主要分布在南亞以及雲貴一帶,就涉及到歷史的問題了.這支民族的先祖原本生活在中國的南方,後往南遷徙。
  • 講座|漢藏語系新論
    (十六)建立漢藏語系的難點1.同源詞和借詞2.同源關係和類型關係3.建立語系的根據是什麼詞源論和法源論(十七)同源詞和借詞1.語音識別2.語義識別3.語法識別4.詞族識別5.方言識別(十八)詞源論和發源論1.語言識別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但從人類所說的語系來看,亞歐大陸主要可以分為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語系的分布之所以比地理板塊少了一個,是因為印度和歐洲同屬於印歐語系,他們均起源於東歐平原、黑海沿岸。大致來說,印歐語系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歐洲、美洲和印度、伊朗,是人類第一大語系。2、閃含語系《聖經》中傳說,諾亞有兩個兒子——閃米特和含米特,其中閃米特是希伯來人的祖先,含米特是亞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
  • 新石器時代中原農耕文化的擴散與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今年四月,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漢藏語系起源於約5900年前的中國北方,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有關。漢藏語系是全球第二大語系(第一為印歐語系),包括漢語和藏語以及與二者有親緣關係的四百多種語言。母語屬於漢族語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由於漢藏語系佛教形態迥異,地理和語言阻隔,民國以前,藏傳佛教主要在內地京城皇宮、貴族、官員中和藏傳佛教寺院流行。而從民國至今,隨著交通的便利、藏文佛典漢譯增多,以及許多漢人到藏區學習、傳承藏傳佛教,眾多活佛、喇嘛到漢地傳授密法,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交流更加密切。新中國成立後,藏區與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大大增強。
  • 新石器時代晚期,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團隊揭示全球第二大...
    圖說: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