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刊文:復旦研究團隊證實漢藏語系「北方起源假說」

2020-12-15 澎湃新聞

漢藏語系究竟起源於哪裡?在中國語言學術界,一直是個爭議不休的話題。

最近,這個問題得出答案:復旦大學金力研究團隊宣布,通過語言學、遺傳學等交叉學科分析方法,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為題

發表

於《自然》雜誌。這也是中國語言學研究領域的科研成果首次在《自然》發表。

《自然》官網截圖

漢藏語系包含逾400種語言和方言,如漢語、緬甸語和藏語,總使用人數達15億左右。它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

一直以來,對漢藏語系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存在兩種爭議。其中,「北方起源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年-6000年前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說」則認為它起源於至少9000年前的東亞西南部某地。

團隊領頭人,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人類遺傳學與人類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介紹,研究結果證實「北方起源假說」,估計原始漢藏語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團隊成員嚴實介紹,他們在漢藏語系覆蓋的境域內,採集了109種漢藏語系語言,對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歷時兩年多,重構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並以此推算了漢藏語系的分化時間和起源地。

研究發現,東亞地區漢藏語系諸多語言存在同源關係,證實漢語從原始漢藏語分離成獨立語族(支)的觀點。漢藏語系中的其餘語言構成一個單系語言群,即為藏緬語族。

在金力看來,這樣的研究結果也預示了人群在當時的行為分化:一部分向東南遷移到中原地區,以洛陽為中心形成漢語言;另一部分向西南遷移,形成藏緬語系。由於當時的氣候和戰爭等情況,使得南方更益於居住,整體人群向南遷移更為普遍。

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 圖

在20世紀初,金力及同事就已經開展對漢藏語系人群的研究。起初,研究採用的是純粹的遺傳學模型,數據採集的方式較為粗糙,得出了約6000年前,漢藏人群分開的結論。

但語言的演化不同於生物演化,隨著研究不斷發展,他們愈發感到這樣的結論「站不出腳」。從2009年開始,他們重新開始模型演算和推導,參考了語言學、人類學的視角,整整花了8年時間,到了2017年,才正式開始分析。

「在研究過程中,推翻了三次模型。」團隊成員張夢翰表示。整個漢藏語系的使用群體和地理面貌較為複雜,給研究帶來很大挑戰,他們在分析的同時,也開發輔助軟體進行數據清洗,整個研究不斷推倒重來,最後一次推翻模型,就在去年11月份。

漢藏語系語言的分化與中國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的人口擴張相關。

復旦大學 圖

從數學系轉學至語言學系的張夢翰,將數理統計的思維融入到模型中,用「解方程」的方法幫助解出了漢藏語系的發源時間和發源地。在原先的模型中,只允許不同語言按照固定速率進行演化,而這不符合語言演化的真實情況。最後,團隊採取對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的方式,允許不同語言按照不同速率演化,大幅提升計算的精確程度。同時,團隊也不斷追蹤國際上的研究動向,其他課題組的成果也帶給他們新的靈感。

語言學家、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數據研究所東亞語言數據中心負責人潘悟雲參與了此項研究。他表示,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第一個大規模的漢藏語系語言演化研究。

金力團隊介紹,對語言學的研究將持續進行,未來將細化到各地方言,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記錄東亞區的起源和發展,勾勒出一幅早期中華文明流動和變遷的文化地圖。

金力團隊合照,左起:嚴實博士、金力院士、潘悟雲教授、張夢翰博士。

相關焦點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
    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徙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 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繫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這項新成果為學界深入了解漢語等東亞語言的演化以及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新石器時代晚期,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團隊揭示全球第二大...
    圖說: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
    本報訊近日,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 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人民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姜泓冰)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帶來了重要啟示。
  • 東亞語言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光明日報-光明網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新石器時代中原農耕文化的擴散與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今年四月,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漢藏語系起源於約5900年前的中國北方,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有關。漢藏語系是全球第二大語系(第一為印歐語系),包括漢語和藏語以及與二者有親緣關係的四百多種語言。母語屬於漢族語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 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此前,對於漢藏語系起源於何時何地,語言學家們一直存在爭議。一種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研究人員認為來自黃河流域上遊和中遊地區的人們說的是漢藏語系的祖先語言,在4000-6000年前,一部分人向西遷徙到了西藏,向南遷徙到了緬甸,他們成為使用藏緬語言的祖先;另外一部分人向東、向南遷移,最終成為說漢語的漢人。
  • 復旦學者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起源
    復旦大學金力教授研究團隊對漢藏語言中同源詞彙進行分析,認為漢語與藏緬語族在 5900 年前左右出現分化,為漢藏語系的「北方起源假說」提供了有力支持。語言的分裂和融合背後往往伴隨著群體的遷移與交匯,所以近十幾年來,科研人員開始將演化研究方法應用於語言學,探索不同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 復旦大學金力團隊運用系統發生學方法探討了漢藏語系的起源。
  • 黃必全:漢藏語系起源探秘
    漢藏語系分布圖,其中深色部分為漢藏語系母語使用人群分布。 (資料圖片)近日,國際頂級學術雜誌《自然》和《國家科學院院刊》先後刊登論文,表示已解開漢藏語系的起源之謎。前者認定漢藏語系的起源時間約為5900年前,後者認定的起源時間約為7200年前;但兩者在起源的地點上共同指向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漢藏語系是學術界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
  • 漢藏語系何時起源?中外學者看法不同
    漢藏語系何時出現、源於何處,這一問題到今天仍沒有得到解答。報導稱,目前有兩種相互競爭的假設。其中一種假設認為,原始漢藏語出現於今天的中國北方。大約6000年前,個別族群開始脫離這個語系,並遷往東亞其他地區,原始語言隨之分裂為各種方言。方言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分化為構成今天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的不同語言。
  • 聚焦漢藏語系起源 上海科普講壇探尋「語言寶藏庫」
    27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說。  當天,上海科普大講壇之第145期綠螺講堂暨第14期新問題沙龍在滬舉行,復旦大學兩位專家張夢翰、嚴實帶來主題為「我們的語言來自哪裡——探尋漢藏語系起源」的講座。  嚴實在現場講述普通話、英語、法語等語言的發音技巧,吸引觀眾爭相加入「語言共鳴」。  中國所處的東亞地區可謂語言的「寶藏庫」,是一個語言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擁有較高的語言多樣性。
  • 漢藏語系背後的民族源流
    作者:嚴實  編者導讀:漢語、藏語、羌語、緬甸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金力院士團隊今日Nature重大突破: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黃河流域
    :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並且漢語語族與藏緬語族分流時間應在5900年前。本次研究由金力教授、張夢翰博士、嚴實博士與潘悟雲教授合作完成。漢藏語系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系。它包含逾400種語言和方言,如漢語、緬甸語和藏語,總使用人數達15億左右。Fig.1 世界語系分布圖但是,對於漢藏語系起源於何時何地,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 漢藏語系有哪些語言,有啥共同點?日朝韓越語為什麼不算在其中?
    因為現代對於人類所有語言是否有共同起源並沒有定論,所以語言學家們首先做的就是對在現代接近的語言進行研究,再結合其歷史演變規律,推演出可能有共同起源的語言,而這些語言就會被歸為一個語系。所以漢藏語系就是指在現代被認定和漢語和共同起源的語言的統稱,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漢藏語系的方方面面。漢藏語系都有哪些語言?
  • 德媒: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德媒稱,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7月14日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巴黎決策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漢藏語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 德國媒體發現中國漢語的源頭,大約在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7月21日, 德媒發布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的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巴黎決策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漢藏語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該項目使用系統發生學的方法,考察了50種古代與現代的漢藏語。漢語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