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15億人的南北之爭有結果了!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2021-03-01 SME科技故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

撰文:李曉慧

如果沒有語言,就不可能有人類文明。作為中國文明載體的漢語,承載著中國人對世界的獨特體驗,蘊藏著中國智慧。但是漢語從何處來?又是怎樣演化的?一直以來在語言學界充滿著各種假設和爭論。

今天,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而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的分化的語族,這一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5900年前。

仰韶文明時期的陶器(來源:wikipedia)

南北起源之爭

漢藏語系是語言學家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按照使用人數計算,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系,它包含超過400種語言和方言,總使用人數達到15億左右,漢語、藏語、緬甸語都屬於該語系。

漢藏語系的分支(圖片來源:STEDT/UC Berkeley)

對漢藏語系從何處何時起源,之後又是如何演化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語言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史前的語言發展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了解語言的演化過程對於回答歐亞大陸東部人口遷徙等問題也至關重要。

此前,對於漢藏語系起源於何時何地,語言學家們一直存在爭議。一種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研究人員認為來自黃河流域上遊和中遊地區的人們說的是漢藏語系的祖先語言,在4000-6000年前,一部分人向西遷徙到了西藏,向南遷徙到了緬甸,他們成為使用藏緬語言的祖先;另外一部分人向東、向南遷移,最終成為說漢語的漢人。這種觀點被稱為「北方起源假說」,大多數歷史語言學家傾向於這一假說,並認為漢藏語系的擴張與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

另外一種被稱為「西南起源假說」的觀點認為,漢藏語系起源於至少9000年前的西南部地區,主要包括現在的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以及印度東北部一帶。這種假說進而又分為兩種假設,一種認為說漢藏語言的人群起源於13500年前的四川西南部,在大概9000年前分化為兩支:一組人群前往印度東北部,另外一組人群向北前往黃河盆地地區,後一群人被認為是當代中國人的前身。另外一個假設認為漢藏語言起源於大約9000年前的印度東北部。

證實北方起源假說

此次,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金力及同事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詞彙中詞語的字根意義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結果與「北方起源假設」一致,同時研究人員得出的結果與遺傳學、考古學、人類學等學科收集的證據能夠相互驗證。

研究人員認為,漢藏語系的分化主要與中國北方的兩種新石器時代文化有關。漢藏語系分化為漢語言首次出現於約5900年前,發生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而藏緬語的分化大約出現於4700年前,發生在馬家窯文化中期。同時,藏緬語言的分化時間與來自Y染色體的遺傳證據一致。2000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分析了漢藏語言人群的Y基因組之後,認為在一萬年前的黃河中上遊地區生活的古代人群,發展了東亞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他們是現代漢藏人口的祖先。

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範圍(圖片來源:Nature)

考古學證據表明,漢藏語言的分化與兩種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之間的關係,可能歸因於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農業的發展。黃河流域的大量考古遺址以及森林砍伐情況表明,在大概6000年前這一地區出現了人口的快速增長,這一情況在5000-4500年前加劇。

此外,研究人員認為,漢藏語言的傳播可能與小米農業自6000年前起的地理分布有關。小米(又稱粟)農業的發展主要出現在的中國北方,特別是黃河流域,之後並向西部、南部,沿著青藏高原邊緣傳播。

此次研究的作者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人類學博士後張夢翰表示,在史前,語言的分化和傳播都是依賴於人的活動來進行。所以能夠看到在史前,語言的分化或多或少也能反應那些群體或者說這些語言的先民的活動情況。

語言學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潘悟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東亞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他們向北遷移,在黃河中下遊形成漢藏語系的祖先。這些祖先一部分向東南遷移,到達中原地區,形成漢語。第二部分向西南遷移,主要就是藏民。此後,由於氣候和北方長期戰亂的原因,漢族的分布、遷徙大部分是從北向南,「我們的語言反應出來的大體上也是這個情況。」潘悟雲說。

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鑰匙

在同刊發布的評論文章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Randy J. LaPolla表示,這一研究成功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對漢藏語系的研究歷史遠沒有印歐語系時間長,因此,關於漢藏語系很多基礎性的關鍵點一直以來並不確定,比如漢藏語系的起源問題。「此次研究,作者加深了人們對漢藏語系基礎性問題的認識,這可以讓其餘學者在此基礎上更深入地探索這一語言家族地歷史,」Randy J. LaPolla寫道,「除此之外,這項研究還有助於其他學科的研究,比如考古學及歷史學。」

從方法學上來說,此次研究也是一次創新與突破。據潘悟雲介紹,此次研究採用了貝葉斯系統發生學方法,取代了傳統的語言年代學方法,使得語言年代的確定從猜想走向實證。

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論文作者之一嚴實認為,此次研究對未來進行漢藏語研究以及中國各種語言的演化研究做出了一個理論框架,知道了漢藏語系,包括中國、緬甸、印度的源頭在哪兒。通過這個問題未來還可以研究很多語言學的其它問題,比如考古學、民族學,甚至還可以拓展到社會演化、文化演化等方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我們之後的目標還是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來繼續研究整個中國、東亞地區的人群起源、混合、發展、演化的過程。」嚴實說。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153-z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214-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153912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huanqiukexue)


相關焦點

  • 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繫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這項新成果為學界深入了解漢語等東亞語言的演化以及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東亞語言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
    我們的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今天,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
  • 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人民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姜泓冰)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帶來了重要啟示。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光明日報-光明網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歷時兩年多,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彙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係,通過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新石器時代晚期,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團隊揭示全球第二大...
    圖說: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自然》刊文:復旦研究團隊證實漢藏語系「北方起源假說」
    漢藏語系究竟起源於哪裡?在中國語言學術界,一直是個爭議不休的話題。最近,這個問題得出答案:復旦大學金力研究團隊宣布,通過語言學、遺傳學等交叉學科分析方法,揭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 漢藏語系背後的民族源流
    2.漢藏語系起源歷史眾說紛紜  漢藏語系主要分布在中國、緬甸、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和東北部、尼泊爾、不丹等地。以漢藏語系語言為母語的人口約有15億,僅次於印歐語系。  3.新研究支持漢藏語系約6000年前起源於中國北方  為了檢驗上面這些觀點哪種更符合歷史真相,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的張夢翰博士、嚴實博士及潘悟雲教授,利用漢藏語的詞彙數據重構了漢藏語系的譜系。
  • 新石器時代中原農耕文化的擴散與漢藏語系北方起源說
    今年四月,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漢藏語系起源於約5900年前的中國北方,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有關。漢藏語系是全球第二大語系(第一為印歐語系),包括漢語和藏語以及與二者有親緣關係的四百多種語言。母語屬於漢族語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
    本報訊近日,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 漢藏語系有哪些語言,有啥共同點?日朝韓越語為什麼不算在其中?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漢藏語系,桃花石雜談要跟大家談談什麼是漢藏語系,漢藏語系除了我們漢語之外,還有什麼其它語言?它們又為什麼會被歸入同一語系,而另外一些讓人感覺和漢語非常接近的語言卻為什麼又不被歸入漢藏語系之中。而在說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講講語系是個什麼概念。其實簡而言之,語言就是有共同起源的語言的歸類。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
  • 漢藏語系何時起源?中外學者看法不同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7月10日報導,漢藏語系語言的使用者多達14億人,是繼印歐語系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語系。它涵蓋400多種語言,使用區域從太平洋西岸延伸至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漢語、藏語和緬甸語等如此古老而又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語言都屬於該語系。其中,包括漢語普通話在內的一些語言已經擁有數千年的書寫傳統。
  • 金力院士團隊今日Nature重大突破: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黃河流域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本周Nature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漢藏語系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系。它包含逾400種語言和方言,如漢語、緬甸語和藏語,總使用人數達15億左右。Fig.1 世界語系分布圖但是,對於漢藏語系起源於何時何地,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 聚焦漢藏語系起源 上海科普講壇探尋「語言寶藏庫」
    主辦方 供圖   中新網上海7月27日電(鄭瑩瑩)「語言形成初期(史前),有『
  • 黃必全:漢藏語系起源探秘
    前者認定漢藏語系的起源時間約為5900年前,後者認定的起源時間約為7200年前;但兩者在起源的地點上共同指向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漢藏語系是學術界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按母語人數計算,漢藏語系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約為15億人,至少包含漢語語族、藏緬語族、苗瑤語族以及壯侗語族,約有400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緬甸、寮國、越南、印度、尼泊爾等亞洲各地。一直以來,學術界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從地理分布來看,人類在亞歐大陸的文明區域又可以分為五大板塊: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和亞歐大草原。但從人類所說的語系來看,亞歐大陸主要可以分為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語系的分布之所以比地理板塊少了一個,是因為印度和歐洲同屬於印歐語系,他們均起源於東歐平原、黑海沿岸。1、印歐語系之前在《歐洲三大蠻族中,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分據東西,凱爾特人去了何方?》
  • 德國媒體發現中國漢語的源頭,大約在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7月21日, 德媒發布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的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巴黎決策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漢藏語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該項目使用系統發生學的方法,考察了50種古代與現代的漢藏語。漢語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 德媒: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德媒稱,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7月14日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巴黎決策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漢藏語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國北方。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雜誌副主編陳星橋先生作題為《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主旨發言。 相對而言,漢藏語系佛教的差異不僅巨大,而且廣泛,若要細分,可多達千百條。概括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入時代與吸收內容的差異。漢藏語系佛教傳入中國的時代不同,落差達六百年之久,因而從印度傳承的佛教形態有著顯著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