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姨嫁給了一位美國人,前年生了混血兒寶寶,金髮碧眼非常可愛。
最開始時,表姨經常跟小齊分享混血寶寶的萌照與有趣軼事。可隨著寶寶漸漸地長大,表姨越來越多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與小齊道出了一些自己的抱怨。
原因是這樣的,表姨是中國人,而表姨的老公是個外國人,在平常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上,兩人出現了不少分歧。
這些分歧,都是因為東西方教育上存在巨大差異而導致的:
表姨喜歡沿用東方的教育方法,認真看緊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讓孩子能處在安全、可靠的環境中,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
表姨老公注重西方的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散養」,想要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心態。
其實,兩人的教育方法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可行的,雖然理念不同,但都在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只要是對孩子好的教育方法,不管是東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都是好的教育。
在小齊的調節下,表姨和老公認真地探討了一番有關孩子要接受什麼形式的教育的事,最後一致認為,只要是為孩子好的教育,父母都是可以嘗試的。
中西方教養雖有不同,好品質卻不分國界。
東西方教育存在「三大差異」,你更喜歡中式育兒?還是贊成西式教育?
差異一:揚長式教育還是補短式教育?
東方「補短式」教育:
東方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理念上,實行「木桶式教育」。
「木桶式教育」也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其概念是:一個木桶最終能裝多少水,取決於這個木桶最短的那塊板。
德智體美等各方面成績,孩子都要全方面發展。如果其中有哪一項不強,那麼就會成為孩子的「短板」,導致這個木桶裡的水盛得不多。
家長在教育中注重給孩子「補短」,以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為目標。
西方「揚長式」教育:
西方教育更注重去發現孩子某一方面的優點或閃光點,發掘出來給予大肆培養。
在教育理念上,實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理論。家長認為,孩子在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上取得一番成就,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自信心。
這種自我認可所產生的良好效應,能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或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益處。
家長在教育中注重給孩子「揚長」,積極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差異二:注重眼下成長還是關注未來發展?
東方「注重眼下」教育:
東方教育更注重孩子眼前的成長。孩子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大多都是由父母一手操辦的。
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們總會認為孩子現在還小,生活的一些瑣事以後再學也不遲。這些觀念也體現在其他方面,讓「孩子還小」、「他只是個孩子」成為了家長們口中的熱門詞語。
西方「關注未來」教育:
西方教育更關注孩子未來的發展,給孩子「散養」就是其中之一的代表。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遲早要離開家長。
在照顧自己的問題上,得儘早學習,才能在將來更好地生活。這些觀念相對比較開放,一些太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品德方面的走向也會變得開放起來。
差異三:習慣積蓄攢錢還是及時享樂?
東方「積蓄」教育:
東方教育在金錢觀念上更習慣於積蓄。對於中國人來說,積蓄是一種安全感,並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引導孩子要學會積蓄。
如果要給孩子好的教育或好的用品,家長們會提前積攢下一筆錢,有用時才能拿出來用。
西方「享樂」教育:
西方教育在金錢觀念上更願意及時享樂。西方人大多沒有積蓄的這個概念,甚至是習慣於超前消費。
家長們認為,孩子目前所需什麼,有錢就可以先買回來;沒錢也能買,可以在以後慢慢地去償還。
中西方教育差異大,父母到底如何選擇?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制約
1)孩子的需求因素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到知識與品德等,不管是選擇哪種教育方式,只要是對孩子有益處的,都是好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有的孩子樂觀開放,有的孩子含蓄內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品性對孩子實行相應的教育,讓孩子能在舒心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2)家長的條件因素
教育是需要經濟成本與認知成本的,家長要根據自身的實力,來為孩子挑選選擇合適的教育。經濟成本可以依照孩子除了教育外,其他生活所需會不會受影響來判斷。
而認知成本是,家長如果對一門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理解上有所誤解,那麼其效果反映在孩子身上,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父母在選擇教育方式時,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你三個小妙招
1)跳出慣性思維誤區,學會接納新的教育方式
家長們在給孩子進行教育時,要適當地跳出慣有的教育方式,多遵循不停變換的現狀,在給孩子的教育上做出一些適當的改變。
不管是東方的教育方式還是西方的教育方式,在如今這個時代,不一定是不能融合的。
2)因材施教,選擇最合適自己孩子的教育
家長們要明白,教育的目的在於教給孩子知識和良好的品質,而不是在於探究它是什麼類型的教育。
家長要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再去給孩子選擇合適孩子的教育。不管是東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只要合適孩子,對孩子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學得開心,家長少憂心。
3)了解中西方教育的優劣性,學會取其精華
東方教育和西方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大有不同,家長要學會了解這兩種教育的不同內核,學會分辨它們的優劣性。
教育是不能馬虎的事,在這些教育要教導到孩子的身上時,家長們要儘量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你在教導孩子時更傾向於哪種教育方法,你有什麼教育心得?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