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西方教育「三大」差異:犀利直接的對比,你更贊成哪種教育

2020-08-02 夏沫木槿

表姨嫁給了一位美國人,前年生了混血兒寶寶,金髮碧眼非常可愛。

最開始時,表姨經常跟小齊分享混血寶寶的萌照與有趣軼事。可隨著寶寶漸漸地長大,表姨越來越多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與小齊道出了一些自己的抱怨。

原因是這樣的,表姨是中國人,而表姨的老公是個外國人,在平常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上,兩人出現了不少分歧。

這些分歧,都是因為東西方教育上存在巨大差異而導致的:

表姨喜歡沿用東方的教育方法,認真看緊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讓孩子能處在安全、可靠的環境中,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

表姨老公注重西方的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散養」,想要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心態。

其實,兩人的教育方法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可行的,雖然理念不同,但都在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只要是對孩子好的教育方法,不管是東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都是好的教育。

在小齊的調節下,表姨和老公認真地探討了一番有關孩子要接受什麼形式的教育的事,最後一致認為,只要是為孩子好的教育,父母都是可以嘗試的。

中西方教養雖有不同,好品質卻不分國界。

東西方教育存在「三大差異」,你更喜歡中式育兒?還是贊成西式教育?

差異一:揚長式教育還是補短式教育?

東方「補短式」教育:

東方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理念上,實行「木桶式教育」。

「木桶式教育」也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其概念是:一個木桶最終能裝多少水,取決於這個木桶最短的那塊板。

德智體美等各方面成績,孩子都要全方面發展。如果其中有哪一項不強,那麼就會成為孩子的「短板」,導致這個木桶裡的水盛得不多。

家長在教育中注重給孩子「補短」,以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為目標。

西方「揚長式」教育:

西方教育更注重去發現孩子某一方面的優點或閃光點,發掘出來給予大肆培養。

在教育理念上,實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理論。家長認為,孩子在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上取得一番成就,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自信心。

這種自我認可所產生的良好效應,能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或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益處。

家長在教育中注重給孩子「揚長」,積極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差異二:注重眼下成長還是關注未來發展?

東方「注重眼下」教育:

東方教育更注重孩子眼前的成長。孩子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大多都是由父母一手操辦的。

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們總會認為孩子現在還小,生活的一些瑣事以後再學也不遲。這些觀念也體現在其他方面,讓「孩子還小」、「他只是個孩子」成為了家長們口中的熱門詞語。

西方「關注未來」教育:

西方教育更關注孩子未來的發展,給孩子「散養」就是其中之一的代表。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遲早要離開家長。

在照顧自己的問題上,得儘早學習,才能在將來更好地生活。這些觀念相對比較開放,一些太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品德方面的走向也會變得開放起來。

差異三:習慣積蓄攢錢還是及時享樂?

東方「積蓄」教育:

東方教育在金錢觀念上更習慣於積蓄。對於中國人來說,積蓄是一種安全感,並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引導孩子要學會積蓄。

如果要給孩子好的教育或好的用品,家長們會提前積攢下一筆錢,有用時才能拿出來用。

西方「享樂」教育:

西方教育在金錢觀念上更願意及時享樂。西方人大多沒有積蓄的這個概念,甚至是習慣於超前消費。

家長們認為,孩子目前所需什麼,有錢就可以先買回來;沒錢也能買,可以在以後慢慢地去償還。

中西方教育差異大,父母到底如何選擇?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制約

1)孩子的需求因素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到知識與品德等,不管是選擇哪種教育方式,只要是對孩子有益處的,都是好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有的孩子樂觀開放,有的孩子含蓄內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品性對孩子實行相應的教育,讓孩子能在舒心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2)家長的條件因素

教育是需要經濟成本與認知成本的,家長要根據自身的實力,來為孩子挑選選擇合適的教育。經濟成本可以依照孩子除了教育外,其他生活所需會不會受影響來判斷。

而認知成本是,家長如果對一門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理解上有所誤解,那麼其效果反映在孩子身上,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父母在選擇教育方式時,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你三個小妙招

1)跳出慣性思維誤區,學會接納新的教育方式

家長們在給孩子進行教育時,要適當地跳出慣有的教育方式,多遵循不停變換的現狀,在給孩子的教育上做出一些適當的改變。

不管是東方的教育方式還是西方的教育方式,在如今這個時代,不一定是不能融合的。

2)因材施教,選擇最合適自己孩子的教育

家長們要明白,教育的目的在於教給孩子知識和良好的品質,而不是在於探究它是什麼類型的教育。

家長要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再去給孩子選擇合適孩子的教育。不管是東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只要合適孩子,對孩子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學得開心,家長少憂心。

3)了解中西方教育的優劣性,學會取其精華

東方教育和西方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大有不同,家長要學會了解這兩種教育的不同內核,學會分辨它們的優劣性。

教育是不能馬虎的事,在這些教育要教導到孩子的身上時,家長們要儘量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你在教導孩子時更傾向於哪種教育方法,你有什麼教育心得?歡迎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剖析中西方教育「三大」差異:犀利直接的對比,你更贊成哪種教育
    這些分歧,都是因為東西方教育上存在巨大差異而導致的:閨蜜喜歡沿用東方的教育方法,認真看緊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讓孩子能處在安全、可靠的環境中,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閨蜜老公注重西方的教育方法在小齊的調節下,閨蜜和老公認真地探討了一番有關孩子要接受什麼形式的教育的事,最後一致認為,只要是為孩子好的教育,父母都是可以嘗試的。中西方教養雖有不同,好品質卻不分國界。東西方教育存在「三大差異」,你更喜歡中式育兒?還是贊成西式教育?
  •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深層差異究竟在哪裡?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形成了相互獨立,又各具鮮明特點的傳統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人都知道,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的現代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又與中西方的教育差異有一定的關係。
  •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巨大差異!外語再好,也不一定入西方人眼
    無論你的外語有多好,在和歐洲人的交流中,你都會發現——很難說服他們。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的教育和他們的教育存在著根本性差異。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都有哪些差異呢?一起來看下。歐洲人的思維和邏輯方式,更適合用來溝通:觀點清晰,推導合理,論據紮實,說理有力。邏輯,是西方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 西方教育VS中國教育,究竟哪邊更科學?
    近年來,隨著國內應試教育的弊端不斷被放大,許多人開始拿西方的教育模式來進行比對,列出了西方教育的種種優勢,可也有些人認為,西方的那一套用在中國身上還不如保持現狀,那到底西方教育和中國現有的教育模式到底哪個更好呢?
  • 你贊成哪種教育方式?
    你贊成哪種教育方式?文/小作家起跑線現在教育有多種論調,有的主張「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就應該嚴厲;有的則主張用愛和溫柔去對待孩子,尊重孩子愛玩愛鬧的天性。但是,這兩種方式,我覺得都有點物極必反的意思。
  • 揭開中西方教育差異的殘酷真相
    上課方式、考試制度、教育理念……要談國內和國外的教育差異,可能三天三夜也不說不完。下面這一組圖片也許略帶偏見,但卻直觀又犀利地就把中外教育差異表現了出來。
  • 跟西方教育對比,中國教育真的很差嗎?其實相差的可能是這方面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關於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各個家庭父母都在意一方面。只不過在媒體跟教科書的宣傳下,西方的教育理念被吹捧的「很優越」。在父母們的眼中,西方教育的優勢就是會比我們的教育好。
  • 看看中國與美國的幼兒教育差異在哪裡?你會接受這樣的差異嗎?
    一個家庭是兒童進行教育的最重要的地方,對兒童以後的行為習慣和智力的開始,以及以後人身的規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重用。很多人說,美國的教育方法好,也有很多人不認同美國的教育方式,現在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國之間對兒童教育的差異在哪裡,你會比較認同哪一種呢?
  • 你對西方教育熟悉嗎,有何觀點,淺談中西教育的差異
    我覺得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是一個multipotentialite,這是一個英文裡的新創詞,是multiple(多重), potential(潛力), 和elite(中堅分子)的結合。我一直覺得作為教育工作者,你首先是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然後你自己應該是一個有創新力的人。
  • 這部聚焦中西方教育差異的BBC紀錄片,值得每一位家長觀看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中西方不同教育模式的對比碰撞,是人們探討已久的話題。儘管過去對中國「填鴨式」教育的批判一度甚囂塵上,但近年來也漸漸出現對西方「散養式」教育的質疑。西方教育:階層差異下的佛系育兒西方教育是注重孩子幸福感的教育,是「Have fun」式的快樂教育。誠然,每當大家將中西方模式進行對比時,這些論點都會成為用來攻擊中式教育的武器。但是,事實當真如此嗎?
  • 西方教育評價觀的演進及啟
    摘要:本文在詳細考察了西方教育評價理論的演進過程的基礎上,以動態的眼光分析比較了幾種頗具代表性的教育評價觀點和模式,深刻揭示了教育評價理論發展的階段性規律和總的發展趨勢。因而研究西方教育評價理論的嬗變,有助於我們從哲學的高度上把握學科發展的脈博,以歷史、現實與未來相結合的眼光來全面地加以考察,探究教育評價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以期對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有所借鑑和啟示。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僅從縱向角度入手,著重考察西方教育評價觀的演進過程及發展趨勢,比較其中的差異,得到某些重要啟示。至於後兩種嬗變,筆者將在另外的文章中做詳細的論述。
  • 從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啟發方法看中西方教育差異
    由此,個體的從政能力便顯得十分重要,雅典教育中的「三藝」(文法、辯證法、修辭學)便是與此相適應的。出於表達政見、擴大影響力的需要,古希臘雄辯術盛行,至古羅馬時期,培養雄辯家已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了。蘇格拉底的問對與孔子相比顯得極其冗長。他在問對過程中,不斷地與對方進行討論,顯得相當繁瑣、囉嗦、沉悶,遠不如孔子啟發方法簡練、明確,且警句連篇。
  • 西方「快樂教育」的真相:外國的月亮並沒有更圓
    期間看她去了不少當地的學校,從這幾天的朋友圈中,我看得出她感觸很深,字裡行間中無一不透露出對西方教育模式的喜愛。這不經讓我想到一個問題:西方的教育真是「快樂」的嗎?談及西方教育,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快樂」、「輕鬆」的代名詞。
  • 導致中西方教育差異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中西方教育的差異與其各自的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文化差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它主要以人倫為出發點,以禮義為核心。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義為出發點,以理性和科學為核心,重視個人的發展。受此文化的影響,在西方學校裡,老師的角色就是一個諮詢者或者顧問,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都是平等的;同樣在家庭裡,家長都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在給孩子做決定的時候都會徵求他們的意見和興趣。二、社會環境的差異。
  • 再話中西方教育思想得失:中國教育給答案,西方教育給問題?
    西方教育倡導給問題,告訴他們人應該如何挑戰自我、挑戰權威,探索自然。所以,西方科學與技術從始至終都比中國先進也絕不是浪得虛名。以及你的工作是什麼?你有什麼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樣徵服自己的無知?等等。貫穿這些討論的主題就是引導人們認識:在這些對於人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其實人是非常無知的。他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又說: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認識,即它已存在。信心,即運用它。
  • 一圖看懂蒙臺梭利、華德福、瑞吉歐三大教育理念
    相信很多幼教老師對於蒙臺梭利、華德福及瑞吉歐三種幼教體系都不陌生,現在很多幼兒園的老師都會參加培訓,學習這三種教育理念。其中蒙臺梭利已經融入到中國的主流幼兒教育中,瑞吉歐和華德福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這三種理念在受到廣泛讚譽的同時也受到部分人的質疑,很多人都會疑惑這三大理念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異同?和傳統教育又有什麼不一樣?這篇文章用一張圖帶你看懂三大教育理念的區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各位老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華,更好的指導幼兒的教育研究與實踐。
  • 中英教育差異被人為放大
    尼爾坦言,中國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BBC也經常來「搗亂」,本來中國老師在教學中也想往英式教育方向去靠,但BBC希望他們堅持傳統的中式教育方式,因為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會更生動。  片子播出後,很多預見會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沒有想到的事情卻不期而遇了。面對媒體鋪天蓋地的評論,尼爾才意識到「社會化媒體太邪惡了」。
  • 美國5大區教育差異對比!看完你就學到了
    哪個地區更利於留學生發展呢?接下來宜昌留學雲小編將從教育環境、優勢專業、就業機會這三大方面簡單介紹一下美國5大區(新英格蘭地區、中大西洋地區、南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特點。而在中西部,大學給你提供教育,但是不負責這個大學的招牌能夠給你帶來其他的附屬價值。學生一旦畢業,跟大學的聯繫也就不那麼緊密了 東部的頂級私校保留著從歐洲帶來的悠久傳統,提供貴族化的精英教育。西部的學校則延續著拓荒、創新的自由主義精神,教育則更具實用性。
  • 個人思考很久,關於中西方教育差異
    很久以來,都在認真思考中西教育的差異。不帶任何民族感情色彩地分析這種現象。單純從公立學校看。看到有人問:為什麼美國基礎教育那麼差,高等教育卻那麼強,並且孩子工作以後能力也很強。幼兒園其實差距不大,孩子們大部分都能愉快玩耍,比較起來,可能西方老師的包容性更強一些,能包容那些很調皮的小孩。
  • 孫茂華 董曉波:西方教育思想的後現代主義特徵
    西方教育思想的後現代轉向是對現代教育的顛覆,它的矛頭直指現代教育領域中的方方面面。我們認為,儘管後現代轉向後的西方教育思想有各種不同的形態,並且每一種形態有其深刻內涵,但是,由於它們均源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巨浪中,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概括出它們共有的一些思想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