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巨大差異!外語再好,也不一定入西方人眼

2020-10-18 哲學詩畫

無論你的外語有多好,在和歐洲人的交流中,你都會發現——很難說服他們。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的教育和他們的教育存在著根本性差異。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都有哪些差異呢?一起來看下。

歐洲人的思維和邏輯方式,更適合用來溝通:觀點清晰,推導合理,論據紮實,說理有力。

邏輯,是西方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最大的差距,主要在三個方面,而且都與智商無關,都是方法論和思維模式的問題:

1,閱讀廣度

為什麼中國學生讀的少?

這是系統差距,從小學開始,歐洲主要國家的孩子,已經學會了這樣一個流程:老師布置課題——學生分組分解課題——分頭研究子課題——自行閱讀延展材料和參考教材——小組開會總結提煉觀點——修正原始課題和觀點——補充材料——撰寫報告——修正報告並練習——最終提交作業這樣的流程化的邏輯處理模式。

歐洲比較好的學校的學生們,閱讀量是驚人的;雖然,目前國內頂級名校做的也還不錯,但是和歐洲孩子做出來的作業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語。

2,鑽研深度

為什麼有些問題中國學生想不到?

大家捫心自問,有沒有對每個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歐洲人真的有!這就是思維的深度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德國上學時的《經濟法》這門課,是由一位長期從事企業併購的資深律所合伙人教授的,他曾經布置過一篇小論文:從2000年到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GDP排名數據的變化,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要求從經濟學視點出發進行解釋。

這對於成天看WTO新聞和世界各國經濟數據的中國學生來說有何難度?有些中國學生很快就炮製了一篇,論及包括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崛起、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歐洲經濟痛苦的一體化和亞洲非洲國家的人口紅利等等觀點。

教授後來給他們回信說,你們有那麼多的數據和信息,為什麼你門沒有發現,GDP的組成當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居然沒有論及?比如,私人企業的爆炸式增長,比如說重點國家的貿易數字的變化。這些事實說明,中國學生並不是不知道,而是鑽研的深度不夠。思維上的偷懶,直接反映在思維深度的直線下降上。

3,邏輯縝密度

為什麼中國學生們的思維總是跳來跳去?

思維跳躍,是大部分歐洲教授對中國學生的印象。說明這種思維模式和邏輯是深入我們骨髓的。我們的教育教導我們養成一種習慣的邏輯,這種邏輯就是不太講究前提、假設條件、外部因素、短中長期因素等等的,我們習慣於直接談結論。

這是我們思維缺乏邏輯鍛鍊的結果,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悲劇——如果連邏輯思路都無法和國際接軌,我們跟外部世界的接觸,只能是你談你的,我說我的。

為什麼我們的邏輯思維不行呢?歸納起來,影響我們邏輯思維的主要有三點:

1、 教育系統影響閱讀廣度

歐洲國家從小學開始就形成流程化的邏輯處理方式,而我們的閱讀方式是泛泛的,也沒有流程化的分工處理問題習慣。

2、 思考偷懶影響思維深度

大部歐洲人都從小養成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而我們大部分人思考問題遇到死角就另尋蹊徑或者放棄求解,缺乏那種一問到底的求知精神。

3、 思維跳躍影響思考縝密度

歐洲國家(尤其德國,嚴謹態度世人皆知)習慣一步一步的追根溯源解決問題。而我們國人中的大多數人在闡述觀點或解答時,找不到求證步驟便憑感觀或自我獨斷理解去說辭、證明,從而養成了遇到問題便會跳躍的習慣。

所以,家長們請記住,教會孩子成熟與合適的邏輯,遠比教會他一個公式或得到一個喜人的分數,要重要得多。

相關焦點

  •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深層差異究竟在哪裡?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形成了相互獨立,又各具鮮明特點的傳統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人都知道,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的現代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又與中西方的教育差異有一定的關係。
  • 輕視外語教育,西方遇難題
    然而,令人煩惱的是,我們仍在繼續忽視非英語語言的培訓和教育,而這無疑是一種危險的缺深思熟慮的短視跡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被視為語言和文化的輸出者。然而,在世界各國交往越來越緊密之際,西方媒體猛然發現自己國家的外語人才已跟不上世界發展的需求,開始探討自己的外語教育是否存在缺失。
  • 西方的教育模式,為什麼不適合中國
    西方教育模式,為什麼不適合中國?首先,西方教育的現代教育模式,比我國要早五百多年。西方古老的大學,已經有五百多年歷史,我們的北大,不過一百年歷史。中小學,更加這樣。因為,我們國家原來的教育方式,是私塾教育,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半耕半讀,就算諸葛亮也是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所以,西方教育模式,在傳統上,就與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有衝突。
  • 再話中西方教育思想得失:中國教育給答案,西方教育給問題?
    中國人擅長思考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並且做得很好。所以中華文明能傳承5000年絕不是偶然。西方教育倡導給問題,告訴他們人應該如何挑戰自我、挑戰權威,探索自然。所以,西方科學與技術從始至終都比中國先進也絕不是浪得虛名。
  • 剖析中西方教育「三大」差異:犀利直接的對比,你更贊成哪種教育
    這些分歧,都是因為東西方教育上存在巨大差異而導致的:表姨喜歡沿用東方的教育方法,認真看緊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讓孩子能處在安全、可靠的環境中,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表姨老公注重西方的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散養」,想要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心態。
  • 剖析中西方教育「三大」差異:犀利直接的對比,你更贊成哪種教育
    這些分歧,都是因為東西方教育上存在巨大差異而導致的:閨蜜喜歡沿用東方的教育方法,認真看緊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讓孩子能處在安全、可靠的環境中,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閨蜜老公注重西方的教育方法在小齊的調節下,閨蜜和老公認真地探討了一番有關孩子要接受什麼形式的教育的事,最後一致認為,只要是為孩子好的教育,父母都是可以嘗試的。中西方教養雖有不同,好品質卻不分國界。東西方教育存在「三大差異」,你更喜歡中式育兒?還是贊成西式教育?
  • 跟西方教育對比,中國教育真的很差嗎?其實相差的可能是這方面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關於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各個家庭父母都在意一方面。只不過在媒體跟教科書的宣傳下,西方的教育理念被吹捧的「很優越」。在父母們的眼中,西方教育的優勢就是會比我們的教育好。
  • 吹完西方教育,再吹日本,我們對自己的教育為何如此不自信?
    一直以來,我們身邊總有不遺餘力吹捧西方文明、西方制度、西方教育的人,在他們的描述中,西方文明比我們先進、制度比我們合理、教育比我們科學、科技比我們發達、生活比我們優越、人比我們的美、孩子比我們的NB,月亮比我們圓……我們接觸的媒介,比如以前的一些雜誌總有大量篇幅在告知我們西方世界的優越性,就連我們的小學教材裡那些有優秀表現的小朋友都是西方的小牛頓、愛迪生什麼的。
  • 你對西方教育熟悉嗎,有何觀點,淺談中西教育的差異
    大家好我是霞姐愛教育,霞姐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更好的教育小知識!!為什麼想做這個專題,原因有很多。首先,我自己本身是學教育的,我給自己的一個職業標籤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從2013年大學開始,就陸陸續續在美國做了很多教育的工作。
  • 從可愛的漫畫來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受著不同的教育,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從事著不同的工作,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在不同文化的薰陶下,很多西方人看中國和中國人充滿好奇,但同時又帶有著一些老套的刻板印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系列有趣的漫畫,來自ins上的一個可愛的中國留學生——曹思予,ins名「tinyeyescomics」(小眼睛,也是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之一吧!),看看她在生活中跟西方人相處因文化差異而發生的那些有趣事吧!
  • 西方教育VS中國教育,究竟哪邊更科學?
    近年來,隨著國內應試教育的弊端不斷被放大,許多人開始拿西方的教育模式來進行比對,列出了西方教育的種種優勢,可也有些人認為,西方的那一套用在中國身上還不如保持現狀,那到底西方教育和中國現有的教育模式到底哪個更好呢?
  • 中式「填鴨教育」與西方「快樂教育」相遇,如何選擇???
    中國的80後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信息日漸開放的時代;我們中很多人從黑色七月的槍林彈雨中血淋淋的穿過;如今當我們為人父人母,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我們曾經走過的「獨木橋」,我們開始對自身所經歷的教育體制進行反思,於是西方的「快樂教育」就這樣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和中國的「填鴨教育」開始了歷史性的會面。
  • 相比西方,我們的教育真那麼糟糕?糟糕的只是我們的家庭教育
    這其中的進展絕不可忽視,更不能拿個別學校個別老師的不作為和不良行為來否定全局。另一方面現階段對高等教育的忽視是也越來越被人詬病,事實上這也是階段性的,起碼得先保證所有人都能有飯吃,才能會想辦法讓人都吃得好、吃得精吧?我們沒有理由懷疑我們的教育領路人看不到我們都看到了的問題。
  • 愛迪常程光:西方教育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
    整個西方的高教育體系在衡量人優秀的標準上和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是略有差異的,不光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還有動手能力,我們習慣上稱為綜合能力。這裡是第19屆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的現場,現在做客網易留學易客廳高端訪談的是愛迪教育集團課程主管常程光老師。歡迎您!常程光:您好!各位網易的網友大家好!網易:相信很多學生家長他們都聽過愛迪國際學校,您今天能否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呢?
  • 從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啟發方法看中西方教育差異
    實質上,蘇格拉底方法重視過程,他並不以知識教人,而是教人如何獲得知識。教人「思想」而非教人「信仰」,這也反映出古希臘與先秦時期政治的差異。二  在中國古代專制社會中,政治與道德準則是接受而非討論的對象,是信仰而非研究的對象。教育所要做的不是探究知識本身,而是如何將聖賢傳給我們的知識(核心是道德知識)落實到實踐。
  • 重視外語教育中文化安全意識的培養
    在外語教育中,語言是外語教育的外在展示,文化則是外語教育的內在靈魂。因此,外語教育應從文化安全視角出發,認清中西文化差異,增強文化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安全觀。外語教育中文化安全的內涵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權和社會制度得以維護和發展的基礎。
  • 西方「快樂教育」是騙局、陰謀與謊言?你到底被忽悠了多少?
    然而如果我們只停留在這些表面現象,就會為西方教育蒙上一層美麗但虛假的面紗,就會期待國外的每一個孩子都能用更少的時間、更輕鬆的方式,統一步伐地走入社會的精英階層。由於東西方人文理念截然不同,且西方教育流派繁多,更新迭代頻繁,再加上語言的障礙,我們很容易對西方教育理念作出不準確甚至錯誤的理解。
  • 西方的教育模式,真的好嗎?
    八點上課,四點放學,家庭作業不多,學習壓力不大.......這是大多數媒體宣傳的西方教育模式,也是許多家長在評價中國教育時的衡量標準。但是西方的教育模式,真的是我們看到的網頁說的那樣美好嗎?如若靜下心來,仔細查閱資料,我們會發現中國的教育制度相對來說真的相當公平了。BBC紀錄片《人生七年》中會讓我們看到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我看來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正如上面文章中所介紹的。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能使我們更好的去認知這個世界,去領略不一樣的風光。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異。中國西方國家都有各自代表的哲學家。
  • 新冠疫情:西方英語大學流失海外學生損失巨大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新冠疫情也暴露了教育產業的軟肋,特別是國際學生無法到學校上課,自然影響了學校的財政收入。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許多西方國家停課「封城」,許多課程都改為網上授課。如果封城措施在全球範圍內繼續的話,今年秋季的招生工作將異常艱難,此外,新生能否重返校園面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