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門的農村學生,是美國名校博士後,28歲成北航博士生導師

2020-12-20 教育思享

在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曾說過這樣一句話:「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種優秀人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現在高校對人才的招聘要求也越來越高。且不說985高校的科研人員了,現在連普通公辦二本招輔導員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在28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了。為什麼他28歲就能當985高校的教授呢?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年輕教授「開掛」般的人生。

他叫宮勇吉,出生於山東萊陽。

北航300萬聘請,發表80多篇論文

對於普通研究生來講,能成功發表一兩篇學術論文就已經謝天謝地了。而宮勇吉在最近5年的時間裡,一共發表了論文80多篇,其中不乏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頂級期刊論文。

有如此豐碩的學術成果,這也難怪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樣的985名校也搶著要他了。為了招聘宮勇吉,北航甚至開出了300萬啟動經費並且提供住房這樣的優越條件。想想北京某些地方10萬一平的房價,這個待遇真是讓人無比羨慕了。

萊斯大學博士,斯坦福博士後

能夠發表那麼多學術論文,宮勇吉的來歷自然也非同一般。2011年到2015年期間,宮勇吉在美國萊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萊斯大學是美國的一所私立大學,每年招收的學生很少,在校生總共加起來也才幾千人。雖然人少,但萊斯大學的實力非常強,與著名的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級名校並稱為「新常青藤」院校,在世界多項排名中也位於前列。

從萊斯大學畢業之後,宮勇吉並未停下自己科研的步伐。2016年,這名懷揣科學夢想的年輕人進入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的工作。

出身寒門,保送北大

宮勇吉這一路走來,跟他在科研上的天賦密不可分,但更多的是依靠他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跟宮勇吉光鮮亮麗的個人履歷不同,他的童年過得十分艱苦。

宮勇吉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庭條件困難。從小目睹了父母的艱辛,讓宮勇吉這個「農村娃」大受觸動,他決定好好學習,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宮勇吉的成績一直十分優異,尤其是在化學上。到了高中,宮勇吉在化學上的天賦展露無遺。在老師的幫助下,宮勇吉在全國化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並獲得了保送北大的機會。

按理說,宮勇吉在史丹福大學,前程遠大。憑藉他發表的那麼多頂級期刊論文,不說年薪百萬美元吧,至少也能在美國的名校擔任一個教授。

可宮勇吉卻放棄了在美國的高薪待遇,毅然決定回到國內,為祖國的科技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因為,這個樸實的男人從未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是農民的孩子!外面的花花世界雖好,但根在故土。

相關焦點

  • 如何在30歲之前獲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至少博士畢業!
    作為一名1990年出生的90後,我深感寫這樣的文章有點心虛,畢竟此時的自己連博士都沒有考上,還在這裡寫博士生導師。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深知在當下這個社會,越早取得博士學位,拿到高校的offer,我們才有足夠的耐心去開展我們想進行的學術研究。不然你就會像我一樣,每天擔憂著明天怎麼過?我還有逆襲的希望嗎?如何學習英語?還要考六級嗎?如何面對三十而立?
  • 29歲的中專生成為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大多數人看來29歲正是年輕有為,蓬勃向上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是事業潛伏期,甚至很多人連博士都沒有讀完,而編者今天要講的是一個29歲的中專生逆襲成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他叫高會軍15歲初中畢業考上中專,憑藉成人自考一路過關斬將晉級本科、碩士、博士,28歲哈工大航天學院博士畢業,29歲入職哈工大航天學院。29歲成為哈工大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哈工大位列九校聯盟成員,也是985計劃最原始的高校之一。
  • 29歲的中專生成為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大多數人看來29歲正是年輕有為,蓬勃向上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是事業潛伏期,甚至很多人連博士都沒有讀完,而編者今天要講的是一個29歲的中專生逆襲成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他叫高會軍15歲初中畢業考上中專,憑藉成人自考一路過關斬將晉級本科、碩士、博士,28歲哈工大航天學院博士畢業,29歲入職哈工大航天學院。
  •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順從導師的寒門博士之死,如何解釋?
    由於導師和博士生的權力不平等,給人的感覺是:導師高高在上!如果順從導師,那麼前途將會一片光明。如果和導師關係處不好,那麼導師不讓你畢業你就不能畢業。導師憑藉控制博士生畢業的權力,以延期畢業來威脅學生的現象很常見,使學生敢怒不敢言。
  • 南開大學28名博士生無奈結業
    本報天津4月26日電(張國 記者李新玲)一份《關於超期未畢業博士研究生的處理決定》,終結了28名南開大學博士生的學生生涯。他們因未達到畢業要求而只能拿到結業證書。這些學生都是在1997年前入學的,學習時間已經超過9年,其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尤以後者居多。  這份決定終結了南開大學博士教育零淘汰的歷史。
  • 評寒門博士自殺事件:研究生難道是給導師打工的嗎?
    前段時間,引發社會輿論關注的「寒門博士自殺」事件牽扯出了一個很需要注意的社會問題,即高校師生關係。我們悲哀的發現,在高等學府裡,藏著許多不應該屬於學校的罪惡。掌握著學生「生殺大權」的老師們,道貌岸然的表面下,藏著一顆難以想像的惡毒的心。
  • 28歲90後美女博士,北大畢業後,成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根據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官方簡歷介紹:李琳出生於1991年,是真正的90後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她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2014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榮獲學士學位,之後歷時5年於2019年6月從北京大學畢業,榮獲博士學位。2019年7月成為了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此時的李琳年僅28歲。李琳不僅學習優秀,人也長得漂亮,簡直是明明可以憑臉吃飯,卻又偏偏實力不凡,是十足的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學霸級人物。
  • 工科博士如何選導師?北航有許多帽子的老師,上交大的普通老師?
    發展到現在,手工業變成了機器大生產,培養有文化的人也成流水線作業,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唯一還有點古老的意思的是,研究生和博士生,還是有傳承的。費米所以,到了博士階段,導師比學校要重要。當年楊振寧去美國讀博,他並沒有選哪所學校,而是直接去找費米。
  •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2017年,當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出「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時,很多人都在哀嘆階級固化,為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嘆息。2020年,清華大學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很多人又歡呼雀躍,為寒門仍能出貴子而愉悅。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以676分高居湖南文科第四名,被北大考古專業錄取,屢次登上熱搜榜。一名山村女孩,靠自己的努力,勇敢地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 14歲上中科大,18歲成為博士,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副教授
    哈佛年紀最小的副教授 是中國人 1997年美國頒發的羅伯特·裡得獎獲得者蔡天西,22歲獲國際生物統計學協會頒發的極大成就"半參數隨機"獎,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女性副教授,香港、美國、著名學術刊物
  • 扒扒美國學校的博士生導師和學生們
    在此僅談個人在美國大學所見所聞。以提醒想留學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美國博士生獎學金經費的來源有所不同。第一年,得到學校Fellowship獎學金的可以免費上課,第二年就要開始自己掙獎學金了,多數是做兼職講課助理(TA)工作。兩年後進行資格考試,合格者才可以繼續讀博。通過後就是選導師了(也有入學時就定導師的)。
  • 宮勇吉:保送北大,28歲成博士生導師,父親談培養經驗只有五個字
    但是,他憑藉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2007年被保送北京大學,28歲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這樣的傳奇經歷,確實不能不令人為之側目。據了解,宮勇吉從小就對化學具有濃厚的興趣,不僅經常利用身邊的材料做化學實驗,而且在小學階段就自學完了他姐姐中學的化學課本。2006年,正在上高二的宮勇吉獲得全國化學奧賽山東賽區第一名,2007年3月入選化學奧賽國家隊。
  •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網友:導師比你年輕
    本文綜合自量子位、澎湃新聞、微言航語、北晚新視覺、超級數學建模 近日,一則題為「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受到關注。
  • 中科大少年班大才女,28歲成哈佛博士導師,學生比自己還老
    ,在這期間她連跳好幾級,14歲的時候就考上了中科大,僅僅是該上初中的年齡,她就已經是大學生了。在優秀學生雲集的中科大蔡天西也表現得非常出色,她依然努力地學習,專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蔡天西完成了麻省理工的學業之後,進入哈佛大學學習統計學,接觸一個完全新的學科,蔡天西依然和以前一樣優秀,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學校的要求,還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別人都在為博士畢業論文熬夜的時候
  • 北航開除404名在校生,博士痛失60萬年薪:最可怕的,是你在最好的位置上偷懶
    作者:喬巴(富書主編)來源:富書(ID:kolfrc)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指出:主要是因為這項制度
    一般能夠依靠自主招生順利進入名校的學生,多數是有特長或者在競技比賽當中獲得大獎的學生。這也就恰恰是對農村學子最大的不公平之處。甚至每年的學費還是依靠節衣縮食才能省下,在綜合素質和技能方面是遠遠不如城市學生的。這是由於家庭背景與經濟實力帶來的限制。農村地區的學生想要考進名校,就必須非常非常努力。畢竟農村的教育資源也沒辦法與北上廣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想要進名校,就只能實打實的依靠高考成績。所謂一考定終身,這對於農村學子來說,的確是實現逆襲的最佳途徑。而自主招生的出現,對於農村學子來說很不利。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指出:主要是因為這項制度
    一般能夠依靠自主招生順利進入名校的學生,多數是有特長或者在競技比賽當中獲得大獎的學生。這也就恰恰是對農村學子最大的不公平之處。自主招生分為筆試和面試,在面試這一關,對於農村學子真的很不公平。農村家庭因為條件不允許,所以家長也不會讓孩子去興趣班和培訓班。甚至每年的學費還是依靠節衣縮食才能省下,在綜合素質和技能方面是遠遠不如城市學生的。
  • 寒門博士之死:與導師聊天記錄曝光,畫風不忍直視,網友怒了!
    17日,中青報《寒門博士之死》一文引發輿論關注。這位年僅29歲的博士在2017年聖誕節的那天獨自離開了校園,他沒有帶手機沒有帶錢包,也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自己要去哪,就在之後沒多久,他被發現溺亡在了西安的灞河水裡。
  • 4位90後"土博士",一畢業直接當上985高校教授,成為博士生導師
    28歲,國科大博士畢業;28歲,任高校四級教授;28歲,以獨立一作身份在 Nature 雜誌發表長文;28歲,其參與的研究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28歲,與初戀步入婚姻已經3年。忙碌的畢業季,論文、工作、結婚……2018年底,李姍加入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趙雲德團隊,被評為教授,同時擔任博士生導師。年紀輕輕便擔任教授,李姍表示,自己要感謝南京農業大學,她說:「學校沒有嫌棄我沒有海外經歷,博士畢業後能夠直接把我引進,這是南農一個非常好的體系,不拘一格降人才。
  • 博士擴招困局:導師搶學生,到底是導師多了還是博士生少了?
    這也是一種當前普遍存在的博士擴招困局:導師搶學生!「中山大學有2266名教授具備博士生導師資格,但博士生每年招生規模只有1700人。在保證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指標後,一般都是2—3名教授去競爭1個博士生招收名額,一批優秀教授不是每年都能招收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