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說唐》十八路反王中的猛將,個人認為出身最為優越的當屬伍雲召和羅成。
伍雲召是「開隋九老」之一伍建章之子,父親在朝中是肱骨之臣,他又憑藉個人非凡的武藝被封為「南陽侯」,不出意外,伍雲召的前程似錦,未來一片光明。可意外恰恰就出現,伍建章在朝堂大罵楊廣導致滿門抄斬,伍雲召也只能反出南陽關,在被宇文成都鎮壓之後,他也只能在江湖上漂泊不定。
相比伍雲召,另外一個富二代羅成卻要幸運太多,他投身瓦崗完全是受到表哥秦瓊的影響,而他的父親羅藝依然在燕山聽調不聽宣,做自己的土皇帝。羅成雖然一直暗中幫助瓦崗寨,但並未連累到羅藝的地位。
雖然武功遠不及伍雲召,但是羅成比伍雲召的運氣好的太多,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羅成的主角光環,特別是在揚州比武大會上,日喪五傑,完全是為了成就此時羅成天下第一的地位。
羅成出身高貴,他卻是一個並沒有太強主見之人,他投身瓦崗寨也是受到秦瓊的影響,秦瓊是一個很具有人格魅力之人,羅成一直跟著他,後來更成為瓦崗五虎將之一。
羅成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夠看出朝廷的無道,進而選擇投身瓦崗寨,但是羅成並沒有很強烈改變現實的願望,因為他父親都是體制內的人物,他就不可能直接「吃朝廷飯砸朝廷的鍋」。羅成即便是在瓦崗寨效力,也是瞞著父母,他父親羅藝肯定是不會接受他行此「大逆不道」之舉,於是羅成一直都小心翼翼,在破楊林「一字長蛇陣」時,也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二
羅成沒有李世民這般眼光,這也註定了他只能小打小鬧,未能成就大事。
從擁有的資源來看,羅成不見得弱於李世民,李淵父子在山西有所打算時,羅藝卻未能看透局勢,而羅成早就在瓦崗寨效力,卻不敢去給羅藝溝通。如果羅成真有遠大的想法,他完全可以說服父親羅藝,然後直接從燕山起事,他再拉攏瓦崗寨這群兄弟,影響力就不見得弱於李淵父子。
當然,成大事者必須要有眼光,羅成只能算是秦瓊的一個跟班,他與李世民的眼光差距太大,這也註定了他和伍雲召一樣,拿了一手好牌,卻打得很一般。
對於羅成而言,他難以克服的第一道坎就是他的父親羅藝,他的武功在江湖上相當高,但是在他父親面前,羅成就只是一個小綿羊,他絲毫不敢挑戰父親的權威,更不敢提及他在江湖上的所作所為。
可以說,在羅藝眼中,羅成充其量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羅藝心中也並不認可兒子的能力。羅成就始終不敢與父親討論未來天下大勢,也正是在父親面前的底氣不足,讓他們錯失了逐鹿中原的機會。反看李世民,能直接說服李淵,這份底氣和豪氣是羅成所不具備的。
缺乏遠大的想法,是羅成與伍雲召的通病,他們本來資源優勢相當明顯,最終卻都白白浪費,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三
羅成的性格有一定的缺陷,就是一個心胸不夠坦蕩。
在與秦瓊互相傳授武功時,羅成保留了三招「回馬槍」,秦瓊也保留了「撒手鐧」,也因為二人互相立誓,最終羅成也萬箭攢心而死,秦瓊也吐血而亡。二人都是最要好的兄弟,都對彼此留個心眼,羅成也著實不地道,當然秦瓊也好不到哪兒去。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這句話很大程度上就是說秦瓊,在秦瓊落魄得只能賣馬時,單雄信對他的義氣之舉,讓一個男人都感動不已,可是最終他們卻都背棄了兄弟情義,在單雄信臨死之時估計最後悔交了瓦崗寨這群朋友吧!
在賈家樓結義時,羅成與單雄信還因為程咬金的挑撥而出手較量了一番,當然羅成實力肯定更強,但也體現出羅成心胸不夠問題,在程咬金稍微一挑撥,他就覺得單雄信對其看不慣,進而與之動手!當然二人也是彼此看不上眼,單雄信覺得羅成只是一個小白臉,羅成也認為單雄信對其有意見,彼此就看不慣。
當然,羅成的傲氣也體現的很明顯,他的身份和實力讓他很難與其他人走到一起,特別單雄信是綠林總瓢把子,而羅成父親又是體制內的人物,這種身份的差別讓他們有很大的分歧。
到了後來,羅成本來是跟隨單雄信投靠王世充的,卻在徐茂公的勸說之下,就投靠了李唐,這讓單雄信感覺到背叛和恥辱,他想不到以前都是義氣深重的兄弟,到頭來都背叛了自己,單雄信極為憤怒,也是他誓死不投靠李唐的一方面原因。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羅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單雄信之死。
根據二人的相鬥相殺,評書作品就出現「羅單鬥」,二人最終的結局也都是悲慘。
羅成高貴的出身導致他性格高傲,這直接制約著他最終的成就,與綠林中人相處,羅成始終有些格格不入,他實力超群又孤標傲世,這也讓他難以具備很強的號召力。
所以,羅成只能是秦瓊的一個小跟班,他雖然具備優勢的資源,但是他完全啟動不了,這也註定了難成大事。
羅成的慘死雖然是被李元吉陷害,但這也與他心高氣傲的毛病有關,可能他壓根沒將李建成李元吉放在眼裡,這也導致李元吉將其逼入絕境。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