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花與申城的纏綿故事,最後的賣花阿婆在星空下講給你聽

2020-12-22 東方資訊號

東方網記者程琦8月30日報導:夏末初秋的夜晚,暑氣開始消散,風也變得涼爽。81歲的王阿婆熟練地翻起隨身小推車上的泡沫箱蓋子,掏出幾個方形收納盒並逐一打開,嬌嫩纖長的白蘭花從包裹著的溼毛巾裡探出腦袋,散發出一縷縷清香——「王阿婆花攤」又營業了。只不過這一次,花攤頭一回跨越浦江,從淮海中路思南路路口來到浦東東方路上的九六廣場。

王阿婆並不孤單,她的身邊還有69歲的丁阿婆、65歲的馬阿婆和陸阿婆、62歲的李阿婆。昨天,因為一場名為「城市香氣」的主題活動,分散在城市各處的她們難得集聚,帶著深深印在市民心中的上海味道與更多年輕一代「打照面」。

城市記憶繞不開的「幽香」

「珠珠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這是很多老一輩上海人童年記憶裡的芬芳,伴著吳儂軟語從街頭巷尾飄散開來。隨著時代變遷,這樣的叫賣聲漸漸隱匿,偶爾才能在地鐵通道裡、繁華商圈內、人行天橋上,看到兩鬢蒼蒼的老人家坐在矮凳上兜售,面前的竹籃上墊著藍布,白蘭花、茉莉花擺放整齊。

「祝你好運!」給顧客戴好花,王阿婆總不忘認真地用普通話說上這句「標配祝福語」。五位阿婆中最年長的的王阿婆,老伴去世後一個人在家悶,但又不想幹涉子女生活,於是喜歡花的她索性賣起了花,如今「賣花工齡」已有20年。實際上,王阿婆生活裡還是個「資深股民」,算起來炒股時間比賣花還要久,對她來說,賣花絕不是為了營生,而是在做「一輩子最快樂的事情。」

「賣花阿婆」幾乎是上海街頭平均年齡最大的職業,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上海堅持賣白蘭花的僅有十餘人,而他們很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

總在第一八佰伴一號門賣花的陸阿婆,一邊掙零花錢一邊交新朋友;常駐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的馬阿婆,20多年前下崗後,機緣巧合開始賣花;新市北路萬安路路口的李阿婆賣花,最初是補貼家用,久而久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總出現在淮海中路重慶中路天橋上的丁阿婆,90年代去新疆打工多年,回上海後沒有太多存款,現在賣花是主要收入來源。

出來賣花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老人家們都相信「今生賣花,來生漂亮」。九六廣場商管團隊從街頭找到五位阿婆後,也希望將這份帶有海派特色的「好口彩」傳遞給更多人。8月29日至9月6日活動期間,將有兩千朵出自賣花阿婆之手的白蘭花贈予市民。

市民趙小姐剛接過兩朵用鐵絲和白棉線穿插捆綁在一起的白蘭花飾品,就迫不及待掛在肩背帆布包上。不僅如此,她還專門發了條朋友圈並附上圖文「上海小囡的白蘭花情結,這種香味是任何香水無法替代的。」

讓花香在大街小巷延續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熟悉的旋律接連響起,幾位阿婆不時停下扎棉線、穿鐵絲的手,推推老花鏡,循著歌聲抬頭望去。不遠處的舞臺上,兩位年輕人一襲復古裝扮,佩戴白蘭花,接連登臺演繹《夜上海》《天涯歌女》等經典曲目。

年輕人並非專業演員,而是本職為網際網路銷售、運營策劃的「斜槓青年」。今年6月,九六廣場面向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發起「城市綠洲·音樂計劃」,利用特有的街區式建築場景,在林立高樓中開闢了一塊「精神綠洲」,鼓勵年輕人在下班時間用音樂表達自我。

映襯「老上海」的氛圍,平時隨心所欲的歌單變換成「夜上海復古音樂秀」。懷舊的旋律配上現場背景音裡吳儂軟語的叫賣聲,暗合九六廣場紅磚灰瓦的建築風格,帶領市民遊客一同穿越回到老上海。

在「白蘭花時髦手作坊」板塊,年輕男女、親子家庭跟著阿婆做起白蘭小物件。素淨清新的穿花手鍊,串上姑娘們細白的手腕,成了別致的首飾;在衣襟上別一束白蘭花,一縷醇香相伴左右;白蘭花耳墜素雅大方,晃晃蕩蕩樂趣無窮;白蘭花手工皂適宜保存,清香長留。

當晚,一株白蘭花苗由五位阿婆與浦東土生土長的市民代表一同栽下,老中青三代同堂,仿若白蘭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

記者特別了解到,回味白蘭花香只是「上海城市記憶」系列活動的開始,未來,市民遊客還將在九六廣場找到更多共鳴。「我們計劃和消費者一起回顧所有感動過、有記憶的老字號、手工藝等,在商業氣息之外,不乏有人情味。」九六廣場租賃部負責人許磊表示,期望在九六廣場這個「有溫度的歡聚場」,與顧客產生深層次的情感聯結,創造更多共同記憶。

為什麼出來賣花?阿婆們或許無法準確表達出歲月變遷下白蘭花之於她們的意義,但毫無疑問的是,在未來一周,她們手中這些承載著上海多年記憶的「小小接力棒」,將收穫一大批同樣喜愛它們的人。

相關焦點

  • 白蘭花、梔子花…73歲阿婆留住老上海的味道,竟是為了…
    只剩下十幾個人了 她們大多都已經七八十歲 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的賣花人 賣花是經濟支柱 說起賣花,徐阿婆也是偶然。
  • 白蘭花背後的神秘供應鏈
    阿姨們以增加收入或「解厭氣」為動力,在上海街頭年復一年地賣著白蘭花。不過你可曾想過,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的事業背後,還有一條完美供應鏈在支撐。在上海人的印象裡,白蘭花似乎是從蘇州過來的。如果你這樣以為,那麼你錯了。
  • 奶茶阿姨「單身宣言」,蘭花阿婆「永失我愛」,鏡頭記錄上海故事
    這些你我身邊的「小人物」,成了抖音帳號「上海人物故事」的大主角。帳號「主人」,25歲的陳真是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專業研二學生,個子嬌小的陳真閒暇時背著攝影器材滿上海跑,用鏡頭為平凡人、為這濃濃煙火氣留下影像詩。
  • 梔子花、白蘭花,蘇州吆喝聲裡的盛夏光年
    過去每到夏天,蘇州街頭就會出現許多賣花姑娘,拿著精緻小巧的竹籃邊走邊吆喝「梔子花、白蘭花」,遠遠的就能聽到那軟糯的口音與濃鬱的花香。可能是時代變了,現如今在大街小巷叫賣的更多的是上了年紀的阿婆,包著頭巾,挎著的竹籃里舖著一層蠟染的方巾,裡面藏著香氣襲人的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
  • 尋找上海夏日99種清涼 白蘭花依舊香花露水能提神 -花露水 棒冰...
    記者連日走訪後發現,其實只要有心,熱乎乎的城市裡,依然有一絲清涼在等著你。  白蘭花:那股子清香還在  (回憶)「梔子花……白蘭花……5分洋鈿買一朵……」,這是上海夏季街頭讓人熟悉的聲音,雖然隔得時間久了,但在老上海的記憶裡,從來沒有被抹去。  記憶力,賣梔子花和白蘭花的,都是笑臉盈盈的上海阿婆。
  • 廣州最美銀河星空露營聖地——從化阿婆六村
    從化阿婆六村· 廣州最美銀河星空露營聖地最閃最亮最美的星空定要在遠離城市的荒野、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才看得見。阿婆六村夜晚來臨,銀河自星空中垂落,如將星子傾倒入上空,繁星的閃耀和觸手可及的感受撲面而來,山腳邊點點星光閃耀,與天空的群星,月色,若有若無的雲層交相輝應,美不勝收。
  • 「實戰」我們在阿婆六村拍的星空,都用了哪些套路?
    上周發布星空攝旅活動後,得到大家響應,星空拍攝基本技巧,可以看這裡:走,我帶你去看星星於是在那個晴朗的上午,我們浩浩蕩蕩向從化出發。終過翻山越嶺後,我們來到了廣州周邊最知名的觀星聖地,阿婆六村。在這裡,我分享拍好星空的三個小經驗給你:1.先躺在地上好好欣賞一會兒,起碼聽三四首歌來找感覺,這樣你對星星的分布基本有很好的了解,同時也不會僅僅為了拍照而拍照。
  • 詩詞裡的白蘭花,清麗絕俗
    時光悠悠,光陰久遠,可讀者似乎依舊能夠看得見那雨中的白蘭花,還有那深巷裡賣花的母女……繞指柔長,玲瓏如玉,清香四溢,超凡脫俗。花如人,人如花,白蘭花就像屈大夫的高尚品質那樣純粹,不妥協,不媚俗,流芳百世。詩言志,白蘭花如屈大夫,屈大夫如白蘭花,王鎡也是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心志,如屈子那樣不妥協,不媚俗,如白蘭花一樣白璧無瑕。
  • 精油之白蘭花:迷醉與清純的交織
    萃取方式:蒸餾/溶劑/超臨界萃取主要產地:中國主要成分:芳樟醇(即沉香醇)精油故事白蘭花,常被稱為「白蘭」。白蘭花精油是我國特有的名貴香料之一,常被用於調製高檔香水和香氛。春天,我們在公園或綠化帶裡看到的,爭相綻放的大朵白玉蘭是一種觀賞植物,而不是我們這裡講的萃取精油的白蘭花,後者的花型偏小。要注意區別哦~精油功效白蘭花精油/原精對呼吸系統的幫助非常顯著。
  • 聽著阿婆的歌,回憶童年
    ——聽著她的最愛,把溫暖放回口袋。人總是這樣喜歡懷念,懷念故景,懷念故人。小的時候沒有一句「阿婆」能帶給我們心底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我聽起了孫燕姿的《天黑黑》:我愛上讓我奮不顧身的一個人,我以為這就是我所追求的世界,然而橫衝直撞被誤解被騙,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後總有殘缺,我走在每天必須面對的分岔路,我懷念過去單純美好的小幸福,愛總是讓人哭讓人覺得不滿足,天空很大卻看不清楚好孤獨,天黑的時候我又想起那首歌,突然期待下起安靜的雨,原來外婆的道理早就唱給我聽,下起雨也要勇敢前進,我相信一切都會平息,我現在好想回家去
  • 阿婆六村-廣州唯一能搭帳篷看星空的地方
    阿婆六村坐落於從化流溪河源頭附近從化區良口鎮,海拔有730米,地勢較高,相對來說透明度也更好,是廣州最高的山村,適合星野及天文風光攝影。淳樸的民風,無垠的青山綠水,低矮的房屋升起嫋嫋炊煙,夕陽西下,隨性走在鄉間小路上,新鮮的空氣讓人清爽萬分。
  • 迪迦奧特曼:這個眼睛裡滿是和藹的阿婆,善良又孤獨,讓人心疼
    他看起來不像一部特攝片,因為他常常能牽動你的心情。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迪迦第17集《紅與藍的決戰》,這一集裡面那個令人心疼的老婆婆呢,這個老婆婆一個人是那麼的孤單,真的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呢。初遇阿婆,一個暖心的孤獨老人也不知道那時候的老人是都不怕外星人了嗎,阿婆一出場就已經將這個名叫雷德爾的外星人帶回家了。
  • 阿公,阿婆
    阿公每天早上會牽著牛出去吃草,中午再把牛牽到樹蔭下,然後扔一把新鮮的青草給牛咀嚼,再打一桶水給牛喝。夏天天氣太熱時,阿公會給牛洗背,冬天天太冷時,阿公會在牛棚門口燒一批乾草,把整個牛棚烘得暖暖的,牛也睡得舒服。小時候我把阿公阿婆默認為全能的人,他們會做很多事情。
  • 六班筆記:《講故事聽故事》《找牙》
    我忽然心中一亮:今天要學的就是「我愛學語文」裡的「講故事聽故事」,這小蜻蜓不是給我們的課堂再添「新料」嘛。於是我告訴孩子們:「我們大家都來看看這位客人吧!看看它長什麼樣子。」我是一(6)班的王冠堯,我給大家講的故事是《新客人》。」等故事講完了,應該說:「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很顯然,孩子們對此,頗感陌生,我們又練了幾個回合,才讓王冠堯來講。雖然句子不多,也沒說喜不喜歡新客人,但王冠堯講得很完整,到最後還交代了:「小蜻蜓也不知道被什麼嚇跑了,跑到了窗臺,最後飛走了。」
  • 我把故事講給你聽——《楊奶奶講故事》一行走進平涼中國小記者
    9月18日晚7點,《楊奶奶講故事》欄目組一行2人走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社少年新聞學院平涼分院9月18日晚7點,《楊奶奶講故事》欄目組一行2人走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社少年新聞學院平涼分院多功能廳,和現場的近60位中國小記者一起分享故事裡的生活,生活裡的故事。少年新聞學院平涼分院院長馬來虎、總監張耀忠、播音主持主講老師李婷玉及部分學員家長參加了本次分享會,一場「故事」的聽覺盛宴就此展開。
  • 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圖說:阿婆的油墩子店。方翔 攝位於局門路的「阿婆油墩子」,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店。
  • 交易筆記:講個故事,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總結一下最近的交易,有沒有老讀者統計下,最近三周文章裡的思路錯過幾次? 先講一個故事,「一位騎士,拿著劍,騎著馬,準備孤獨闖天下,半路出來了一位公主,近乎完美,騎士一見傾心,於是把馬和劍都賣了,放棄了一人闖天下,準備和公主安穩過日子,轉身公主消失了。」
  • 人教版語文下冊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
    (家長領讀學生讀「口語交際」3遍),我們的內容是聽故事,講故事。從題目上來看,我們應該是先聽故事還是先講故事呢?學生:我們應該是先聽故事,再講故事。家長:聽故事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注意什麼呢?學生:1、我們要認真聽老師講故事。2、我們還要聽清楚故事的主要內容。(家長加以糾正,多鼓勵孩子)家長:那我們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