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發生輕微骨折、骨裂、關節脫位、關節錯位等情況,醫生都會選擇手法整復後用小夾板或石膏固定,嚴重的骨折就需要手術治療,那麼石膏固定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這5個注意事項必須知曉!
石膏固定後要抬高患肢患肢要高於心臟平面,目的是利於血液回流,促進消腫,下肢一般平臥位至少抬高30度左右,上肢要懸吊在胸前。
注意觀察肢體血液循環如果石膏固定後出現肢端腫脹明顯、疼痛劇烈、顏色變紫、變青、變白、感覺麻木或有運動障礙時,說明血液循環障礙,需及時聯繫醫生採取措施,否則會引起缺血性肌攣縮、肢體壞死、截肢等嚴重後果,如若不能及時趕到醫院,可立即鬆開石膏繃帶。
進行鍛鍊石膏固定期間,應注意未固定關節的功能鍛鍊,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保持關節軟骨的營養和關節活動範圍,防止骨質疏鬆及肌萎縮,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注意個人衛生、做好保暖冬天手指或足趾要用棉布料包住,以防患肢凍傷,但不能熱敷,不能烤火,以免引起肢體遠端腫脹,造成血循環障礙;夏天要防止外物掉入石膏內,做好通風。
定期複查及時發現骨折的恢復情況,是否移位等,發現石膏鬆動(骨折後最初7-10天左右)必須去醫院複查,要及時更換石膏或改用其它方法固定。
而且需要強調的是,在沒有經過醫生允許的情況下,不要私自挖、拆、破壞石膏繃帶,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另外,石膏固定後一定要保持乾燥,一旦遇水,石膏的強度就會顯著下降,而且石膏遇水潮溼後還容易引起皮膚瘙癢、局部細菌感染、潰瘍及接觸性皮炎等症狀,綜上所述,石膏固定後要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