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選擇高溫瓷器?論燒成溫度對瓷器安全的重要性

2020-12-20 大御瓷器

經常會見到開著車在路邊賣瓷質餐具的,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價格便宜、款式簡單,也有一些顏色很豔麗的,一般我們都會看著價格便宜去挑選一些,燕子覺得,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就要猶豫一下了。

瓷器有很多種分類方式,從燒成溫度看,分為高溫瓷器、中溫瓷器和低溫瓷器,三者的燒成溫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也決定了它的健康程度,接下來我們來一一分析。

高溫瓷器指的是在瓷坯施釉後經過1200度以上高溫燒制而成的瓷器,是景德鎮最常見的瓷器類型。

中溫瓷器指的是經過1000度——1200度溫度燒制而成的瓷器,質量僅次於高溫瓷。

低溫瓷器是經過600度——900度溫度燒制而成的瓷器,材料廉價、製作簡單,一般都是大批量生產。

這三者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燕子建議你優先選擇高溫瓷器?這都是有依據的。

色澤

高溫瓷器色澤光潔細膩,中溫次之,低溫瓷器最粗糙,顏色白中泛黃。

燒成溫度的不同,會影響胚體表面釉的瓷化程度,高溫下的釉全部瓷化,瓷質更細密堅硬,呈現一種玻璃質感。

低溫瓷表面的釉則沒有全部瓷化,密度就沒有高溫瓷那麼高,質量也較次。中溫瓷就不說了,介於兩者之間。

聲音

景德鎮瓷器的一大特點就是「聲如磬」,判斷三者也可以從聲音上看。

高溫瓷的聲音比較清脆,而低溫瓷器敲擊起來聲音黯啞,沉悶無奇。

這裡燕子要說一下,景德鎮瓷樂團所使用的樂器就是當地高溫瓷器,清晰悅耳,婉轉動聽。

吸水性

高溫瓷的吸水性更低,因為它的密度比較大,所以很難甚至不會吸水,更好清潔打理,不會產生異味。而低溫瓷器吸水性較高,容易吸附湯水,不容易清洗。

質感

高溫瓷器堅硬穩定,手感上細膩光滑,也不容易劃損,更加耐摔,但是低溫瓷器手感上很粗糙,會有顆粒感,很容易出現劃痕或龜裂現象。

通過以上這些條件,燕子強烈的建議你在購買瓷器時,無論是日用瓷還是陳設藝術瓷,最好選擇高溫瓷器。

如果以上的理由還不夠的話,那再加一條最重要的——健康。

釉料裡含有許多金屬物質,只有在高溫下才會轉化溶解,不會危害健康,但是中溫瓷和低溫瓷的表面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金屬物質,長期使用很容易引起中毒。

因此,不要再輕易的被路邊瓷器降價大甩賣的噱頭吸引,為了健康還是選擇安全放心的高溫瓷器,最好是釉下彩,簡潔乾淨的款式,美觀、簡約又耐用。

感謝您的閱讀,若您也對瓷器感興趣,可以關注「大御瓷器」,後續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焦點

  • 清代康熙高溫銅紅釉瓷器分幾種
    紅釉自古受中國人喜愛,因為中國人幹什麼事情都要有美好寓意,圖著喜慶,尤其是紅色更是中國人認為大吉大利的顏色,在中國瓷器釉色種類最多的清朝自然少不了紅釉瓷器,其中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最多,有霽紅釉、郎窯紅和豇豆紅三種。
  • 中國美色在瓷器,這些瓷器顏色,你知道都是怎麼來的嗎?
    制瓷匠師融合南北技術優點,提高燒制溫度,成品瓷化程度高,在技術層面達到了現代學術認定的瓷器要求;同時改進釉料配方,以石灰鹼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創製出粉青、梅子青等前所未見的品種,被歷來藏家激賞,列入宋代名窯。
  • 如何鑑別瓷器茶具是否有毒?萬不得已砸「瓷杯」,才發現被騙
    有不少買家私下問我,如何判斷網上的瓷器茶具是否有毒?我認為,瓷器茶具是否有毒要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陶瓷原料,第二是燒成工藝。陶瓷原料主要是胚體原料(泥料),釉面原料(釉料),裝飾原料(繪料)。由於繪料低成本的都是化工料,顏色料含重金屬(鉛、汞等),尤其是繪料通常留在瓷器表面的「釉上彩」,直接與飲用水接觸進入身體,所造成的安全隱患不能不引起重視。而好的燒成工藝,能夠最大程度保證泥料釉料繪料的安全。燒成工藝最重要的是燒成溫度,其中高溫瓷優於中溫和低溫。高溫一般是指1280攝氏度到1350攝氏度。
  • 蘇永超:淺述陶瓷和瓷器的區別和粘土的性能
    確切地說「陶瓷」的定義為:陶瓷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粉狀化合物,經過在形和高溫燒結製成的,由金屬和非金屬無素的無機化合物構成的多晶固體材料。不論是傳統的矽酸鹽陶瓷,還是現代陶瓷,都包括在這個範圍裡。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瓷器,如吃飯的瓷碗,喝水的瓷杯,衛生間用的瓷面磚,洗臉池便池等。那麼你知道什麼叫瓷器嗎?
  • 如何挑選瓷器餐具?日本的審核標準有多變態!
    中式飲食常接觸高溫,選擇安全的餐具尤為重要。餐具的安全性,指的主要是重金屬含量。各個國家對重金屬含量的要求不同,其中國際標準5mg/L, 中國標準7mg/L, 歐標 4mg/L, 美標 3mg/L, 日標2.5mg/L。那麼,如何挑選瓷器餐具呢?
  • 像熟透的紅柿子般的釉色的宋代醬釉瓷器~
    醬釉瓷器是在青瓷基礎上出現的,它的呈色是釉料中含有較多的氧化亞鐵決定的。當釉料含氧化亞鐵達到5%左右時,釉呈米黃色;氧化亞鐵為8%左右,為赤褐色、暗褐色;如果燒成溫度比燒黑瓷高30——50度,釉色就成為醬褐色、芝麻醬色,而且穩定精美。
  • 古老的中國製造,傳統的標籤:我國瓷器的四大代表
    要論到古代中國最能讓世界各國人記住中國的名字和對中國製造印象最深刻最能成為代表標籤的,無非就是茶葉、絲綢和瓷器。而其中,小編個人覺得瓷器最有代表性,而中國的英文單詞「CHINA」也是與瓷器的英文單詞是相同的,有說法就是專門用瓷器的英文單詞命名了中國,可見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印象最深的還是瓷器。那我們就來說說瓷器,古代中國的傳統四大代表瓷器都有哪些?
  • 瓷器種類匯聚在這裡,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在生活中一直伴隨著我們左右,哪怕生活瓷器並非多麼名貴。若說到名貴的瓷器,了解頗多的應該是茶友和藏友這兩類人,但中國瓷器浩如煙海,琳琅滿目,往往會有很多不甚了解的瓷器,今天小編把收羅來的一些瓷器種類進行整理,看看你是否都見過!
  • 中國文學藝術,瓷器的發展,南方瓷器的材料
    但是這種「官窯」瓷器也還不曾在地下發現。後來新窯的「青瓷」則有出土的,它的胎骨很薄,青釉的程度頗不一致,有的燒成油灰色,有的燒成蠟黃色,有的則呈粉青色,還有帶紅色的(這也是一種「窯變」)。這種「青瓷」雖還不是最高等的,但也很考究,並有接近「鈞窯」瓷器的地方。
  • 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
    黑釉瓷器猶如瓷器之中的黑珍珠,它色澤潤澤光亮,落落不俗,給人一種端莊穩重之感。黑釉瓷器種類非常繁多,幾乎件件都是精品。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使您通過文中的描述領略瓷器之珍-黑釉瓷之美。
  •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
    1972年在浙江上虞,寧波等地的東漢(公元23-220年)窯址發現早期黑瓷,在江蘇、安徽等地也有發現了胎色深灰,釉層中因含鐵量高,燒成時由深褐而到漆黑的黑瓷。品種有罐、壺、瓿、等大件,也有碗、洗,造形紋飾與同期青瓷相似。在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
  • 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何亞萍,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我國古代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唐代青花瓷的發現。青花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優秀品種之一,其名聲飲譽海丙外,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青花瓷是以鑽為著色劑,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對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國內外陶瓷學界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元代景德鎮。其理由是:在河北磁州窯釉下黑彩瓷和波斯釉下藍彩陶器的啟發和影響下,根據元代景德鎮的制瓷能力和條件,完全能創製並很快燒成比較成熟的青花瓷器。另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宋代。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由於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追古撫今,透過一色,尋找歷史中單色釉的絢爛流變,不同時期的單色釉的燒制技藝如何精進,色澤緣何出新…如此種種,讓它在當下釋放了華貴「釉」惑。
  • 瓷器收藏必懂知識!教你怎麼區分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朋友送的釉中彩就拿這件瓷器來說,我們先來區分釉上彩和釉下彩。這兩者還是比較好區別的,首先從手感上,比較直觀。釉上彩的紋飾你上手摸會有痕跡感,而釉下彩和釉中彩都沒有這種感受。這件瓷器就是摸起來沒有痕跡感的,其表面十分光滑。除了手感,你在光線好的地方用肉眼也是能看到的。從圖片上可能你們不太感受到,你可以找來你們家的瓷碗來觀察!
  • 大御瓷器揭秘—這些年守藝人們堅守的「匠心精神」
    而了解景德鎮制瓷後,你才會明白制瓷作並不容易!不僅要對瓷土配方,釉水配方,燒制工藝是有諸多講究和要求,實際操作中是非常之難,還對運輸條件極其苛刻。好不容易成型的瓷器稍有磕碰,就功虧一簣了。成品不易瓷器成品需要人工練泥、拉坯、印坯、利坯、曬坯,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將會功虧一簣,每個過程又有若干環節。純手工製作的流程,而曬坯也必須是自然風乾。外力幫助,只會讓成型更困難,有時候瓷友們也會問訂做的東西的為什麼比想像中的慢,這就是其中緣由了。
  • 康熙官窯瓷器「設計師」,呈瓷樣數百種,終於燒成絕佳的御窯瓷器
    明末清初,戰爭頻仍,景德鎮御窯廠瓷器燒制處於停滯、衰退狀態。康熙初期,統治者施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復甦。康熙十年開始,景德鎮奉旨開始燒制祭器。一直到康熙十九年,官窯瓷器「官樣」的出現,清朝官窯瓷器燒制出現了轉折點。
  • 最全常見古瓷器釉彩圖案及種類詳解!瓷友必看!
    由於所含金屬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燒成氣氛的各異,釉色有青、黑、綠、黃、紅、藍、紫等(白釉其實是無色透明釉)。瓷器上釉不僅可使自身表面光潔,防止對液體、氣體的吸收,提高機械強度和絕緣性能,而且還使瓷器更具觀賞性,成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在人們的生活中應用廣泛碗、盤、盆中有許多都是釉彩。
  • 3分鐘帶你了解中國瓷器發展史
    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大約在商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夠燒造原始瓷器了。而瓷器的真正成功燒造,也並非很晚,出現在東漢。燒成陶器、原始瓷器、瓷器,三者之間有個最為重要的區別,那就是溫度。東漢,是瓷器真正燒造而成時,這段時間,還只有青瓷和黑瓷兩種,很單調。
  • 從陶陶到瓷器的進化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圖片源於網絡既然瓷器是從陶器演變來的,那它們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又或者說憑什麼去認定一個器類是瓷器還是陶器?陶和瓷最大的區別在於用以燒制陶器的土是黏土,或者陶土,而瓷器的材質是瓷土,即高嶺土,是一種灰白色的軟質礦物,是製作瓷器的主要原料。
  • 死亡氣泡是判定古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據!
    通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實驗,人們終於弄清了其中的奧妙:陶瓷器釉中有無氣泡,與胎質粗疏或細密、胎體礦物質在高溫中反映產生氣體的揮發情況、瓷胎所含水分、釉層厚度和燒制過程中,溫度的上升速度等關係密切。 陶器由陶泥加工成型。胎質疏鬆,胎土表面又沒有覆蓋釉層,晾曬和燒制時,水分子和礦物分子很容易蒸發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