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有太多著名的古道,不勝枚舉。如北京的大石蘭、南京的孔廟、老門東、蘇州觀前街、成都的錦裡、寬窄巷子、武漢的六渡橋、漢正街、杭州的河坊街、海爾巷、福州的三坊七巷、黃山屯溪老街、麗江古城、鳳凰古城等,這些古老的街巷形成了獨特的中國巷子文化。
屯溪老街位於安徽省黃山市西南角,新安河畔。這是最完整的宋式商業街。老街全長1.5公裡,寬約七八米。路面鋪有大塊的青石板。街道兩旁的商店排成一排,大多是兩層,中間有三層。其中大部分是茶館、賓館、書店、磨莊和商場。
老街上所有的建築都是磚木結構,以梁、柱為骨架,平磚砌到頂。在簷口和門楣下,通常有一個鵝頸亭子,它不僅支撐、固定和裝飾。樓上,面朝街道,有木製欄杆和裙子,還有各種各樣的花窗,非常優雅。踏進老街,青石白牆迎面而來,木門、木瓦閃閃發光,仿佛一下子迷失在宋明的中國市場。
古色古香的茶館、餐館、店名、書屋、水墨店都在眼前,或是諸葛的雙簷,或是數量眾多的彩繪牌匾,或是旗幟、招牌,令人眼花繚亂。俗話說,「屯溪美,屯溪美,市場一半水」。半壁江山是指屯溪老街、半壁江山和新安江。
元末明初,屯溪人程維宗曾在這裡建起47家商鋪,招攬客商,儲存商品,這是老街最早的原型。回溯老街的歷史,我們應該從明代開始。嘉靖十三年,屯溪還是一座古鎮。城西建了一座石橋,著名的南橋現在被稱為老橋。市場一個接一個地向東發展,商店越來越多,商人也越來越多。
到了清朝,街上的商店多了起來,如絲布、百貨、南北貨、中藥、茶館等,綿延數百米。著名的「老翼農」創建於崇禎時期,「紫渠關」重建於鹹豐時期,「通德仁」創業於同治時期,「成德信醬油園」難以計數。
時光流逝到宣統末年,這裡成了一家銀行和一家經典的噹噹、銀器、藥材、食鹽和糖、瓷器、黃煙、紙張、餐館。石板路的意境幽雅古樸,商鋪建築零落,老字號熠熠生輝,保持著她獨特的生命力。建築內有雕梁畫棟,充分展示了回族磚石木三大建築特色。
走在屯溪老街上,你可以感受到15世紀中國市場的回味。因此,屯溪老街被中外遊客譽為「清明上河圖」。這裡有許多符合當時情況的古民居,馬頭牆青瓦白牆,精美精緻的水口園林,這些古民居總有一種難忘的韻味。走在徽州的大街小巷裡,對我們來說很有意思。
老街的魅力吸引了影視業。到目前為止,已有100多部影視作品在老街拍攝,被稱為「活躍的清明河畔畫」。屯溪老街後面是溧陽老街。連接這兩條街道的石橋有著強烈的年代感和石板坑,這讓我想知道它見證了多少人。溧陽老街不像屯溪老街的繁華。
溧陽老街與屯溪老街形成鮮明對比。遊覽屯溪老街,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老街的繁華衝淡了新樓的妝容,老街的光影籠罩著現代的霓虹燈。也許,老街的魅力就在於它從古到今,變今為古。老街,從千年,終將回歸千年,寧靜、典雅、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