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老街熙熙攘攘 |
【核心提示】 「屯溪老街規劃要進一步修訂,對老街翻建改造出現的超高、不協調等違規違法行為要堅決查處;老街被周圍的高層建築包圍,致使古樸環境遭遇嚴重破壞,只剩下一張皮的現狀要儘快改變。」這是著名城市規劃專家朱自煊教授等人對屯溪老街提出的建議。
【記者探訪】
沿革1700年前,屯溪還是一個小漁村,由於其背靠新安江,航運便利遂逐步得以發展。南宋時期,屯溪老街建成。明清時期,屯溪成為徽州水路運輸的樞紐,老街上的商戶達數百家之多。清康熙年間,老街發展成一條兩千餘米的商業貿易街區,數十家百年「老字號」及百餘貨棧匯集了徽州範圍內所有的物產。
老街的興盛與新安江密不可分,老街一直延伸到江畔,酒肆、茶館、客棧客人不斷,江上舟楫往來,這一番興盛情景使得老街有著「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之美稱。
屯溪老街的建築群繼承了徽州民居的傳統建築風格,雖然幾經戰火,屢有重建,但原來風貌並沒有改變。
現在,屯溪老街成為省內最大的旅遊商業古街區,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街區。開創於明崇禎年間的「老翼農藥號」、清鹹豐年間的「紫雲館」、清同治年間的「同德仁」及創辦於清鹹豐年間的「程德馨」等「百年老字號」仍矗立於老街之中。
老街上很多房子破舊不堪 |
能讓商業文明在一條街上繁榮數百年,屯溪老街做到了這一點。但是,在它經過數百年滄桑後,整體風貌與細節文明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其中的一些變化則令人擔憂。朱自煊等著名學者專家因此曾指責屯溪老街已經被改造得「只剩下一張皮」了。
8月31日,記者對屯溪老街進行了細細的探訪。從外貌上看,老街的大多數古建築仍然典雅、古樸。當記者走進幾間店鋪的樓上才發現,這些老房子已經破敗不堪,漏雨之處甚多,木構件的腐爛程度難以想像。很多商戶告訴記者,他們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因為外面一下大雨,店鋪裡就下小雨。倪國梅住的老房子的二樓上,放著4個接雨水的盆子。她說,老街的大多數房子都存在內部建築腐爛及毀壞嚴重的問題,就像一個穿著漂亮衣服的病人一樣。
目前,老街上很多老房子產權歸當地政府所有,管理與維修職責基本上由房管部門承擔,但因人手少及經費等問題,維修很難徹底。
記者在很多商鋪看到商家就在木板牆邊生火做飯,這使得木質結構的房屋與擁擠的店鋪承受了火災隱患。街內有大小巷道10餘條,巷內的老房與老街的鋪面緊密相連,很多居民卻把電線當成晾衣繩,電線上掛滿了一排溼漉漉衣服。
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屯溪老街周邊出現了眾多高大建築,這使得整條古街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吳永泉、葉素健、張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