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蘊含力量,學習陪伴成長,改變體現價值。分享註定要發「聲」的新知!
道德經裡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凡事都是由簡變繁,由易變難。什麼都事都講究個過程和禮數。但有人認為這樣會浪費時間及精力,並且把它理解成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其實是曲解了含義,用「力」過度了。真正地遵循規律,維護忠信,保持禮節,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減少做事出錯的風險。
論語中描述的這個「禮」在現實生活中,大到創業投資,小到吃飯睡覺,有那一項少不了它,雖說不是金條玉律,卻是你邁向成功的基石。許多金融界出色的基金經理,他們就都秉承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從不會貿然行事!
01精 華 解 讀
繪事後素:辦事得講究個順序
「禮後乎」的解釋既可以是「先有溫飽,再談禮法」,也可以是「先有仁心,再談禮法」。不管是哪種理解,都是在闡述「做事的順序很重要」這個道理。就像化妝這件小事,如果沒有打好底妝,再好的眼影、腮紅也無濟於事。這句話也是在提醒我們打好基礎的重要性,先學會走,再學會跑,一步一步地來,做事才能穩穩噹噹。
還有這樣的一種理解, 什麼是「禮」的基石,或是說禮之前到底是什麼?根據楊龜山的解釋,「忠信之人可以學禮」。雪公引楊龜山這句話點出來,「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說明禮的根本是以忠信為前提,以忠信為中心的。沒有了忠信,就成了一種修飾自身的幌子了,所以稱為「禮後」,講的是禮在忠信之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02原 句 譯 文
子夏問:「《詩經》裡說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說的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先有潔白的宣紙,然後才能繪畫。」子夏問:「先有溫飽,再談禮法嗎?」孔子說:「子夏,你啟發了我,我可以開始同你談論《詩經》了!」
孔子說:「夏朝的禮,我能說清楚,杞國現有的禮是不能再現其盛況的;商朝的禮,我能說清楚,宋國現有的禮是不能再現其盛況的。我現在無法證明,是由於文獻不足,否則我就能證明了。」
03課 後 思 考
你身邊有沒有人,做事特別有原則和信條,他身上有什麼精神值得你學習的,歡迎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