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夫婦創業定居成都12年 四川話聽力90分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蓉漂12年 韓國老闆娘會說地道四川話

  對於韓國人姜德順來說,成都的每一天,從早晨7點開始,她會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成都一年四季的清晨和夜晚的樣子,她都非常熟悉。

  「來來來,裡面請進。我們這裡有辣的和不辣的,保證你們吃巴適哈。」中午時分,就餐客人陸續趕來,姜德順熱情地把客人迎進來。招呼客人時,她會夾雜著四川方言,很多時候,客人們並不知道,面前這位熱情的老闆娘,是一位韓國人。

姜德順做的特色煎餅。

  在成都這座世界聞名的美食之都,每一天,數以萬計的各種味道在餐桌川流不息,奔騰在人們的舌尖上,並直達心靈深處,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從味道中品味四川,也在味道中撫慰遊子思鄉的胃。

  成都,也是美食家的舞臺和創業場。不同風格的異域餐食,來到成都,融入本土,成為成都人習慣的美味。

  12年前,曾經在韓國五星級酒店任職的酒店管理博士李鍾直,決定來成都創業,開一家地道韓國風味的餐廳。為了支持丈夫的夢想,妻子姜德順帶著兩個女兒,舉家搬來成都。

  從最初的從頭學中文,到現在麻利切換四川話,姜德順的成都生活早已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她不僅有了自己的成都朋友圈,也有忠實的美食粉絲,閒暇時候還會打幾盤成都麻將。成都,已經成為這對韓國夫婦的第二故鄉,這裡的舒適、友善和活力,吸引著他們繼續生活下去。

教成都市民做韓國泡菜(受訪者供圖)

  夫婦創業定居成都

  四川話聽力起碼90分

  浣花溪畔,大石路上的這家韓國餐廳,在成都已經開了十年有餘。這裡,就是姜德順和丈夫在成都創業的開端。

  從韓國來到成都,姜德順最初認為是個「瘋狂的想法」。丈夫李鍾直,在韓國有著23年的酒店管理經驗,是一位酒店管理博士。2005年,李鍾直的好朋友來到成都開韓國料理店。「成都氛圍很好,這裡的人們喜歡美食,接納各種風味,餐飲業很發達,你也來吧!」好朋友的一番熱情推薦,讓李鍾直動了心。

  到成都去,開一家地道的韓國餐廳!當李鍾直把想法告訴姜德順時,「要不,你先去成都看看情況吧?」姜德順當時還拿不定主意,提議丈夫先到成都探路,自己在韓國照顧兩個女兒。

姜德順一家合影(受訪者供圖)

  說來就真的來了。李鍾直來後,對成都的印象非常好。「這是很棒的地方呢,這裡(成都)的人都很和善、真誠,氣候也好,冬天都不會低到零度以下,樹也比較多,你一定會喜歡的。」他這樣對妻子描述著自己感受到的成都。從丈夫飛揚的神採中,姜德順知道,一家四口將要去往成都了。

  2006年,兩個女兒正好該升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姜德順和女兒們也搬到成都,與丈夫團聚。定居後,女兒們也開始在成都的學校學習。

  要在成都打拼,語言關必須要攻克,姜德順的學習經歷非常勵志。到成都以後,她先是到專門的學校學了兩個月的漢語,學會了基本的拼音、聲調,然後她就每天刻苦練習,吃早飯、坐公交、走路的時候邊聽磁帶邊練,還下載了一個詞典,隨時拿著紙筆學習記錄,使自己儘快地能夠和成都人交流。

夫婦倆初到成都。(受訪者供圖)

  來這裡10多年,姜德順早已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漢語,四川話也聽得懂,還能說一些。「來這裡吃飯的很多人看到我、和我交流,都不知道我就是老闆,也聽不出來我是韓國人。知道之後,有的客人還會用簡單的韓語和我說話,都非常友好。「因為餐廳員工多是四川人,姜德順能熟練地在四川話和普通話之間切換。「如果你給自己的四川話水平打分,能得多少分?「記者問。」聽力起碼要打90分,哈哈哈!」話音未落,姜德順自己已經笑了起來。

  融入成都朋友圈

  對成都感情越來越深

  在成都定居多年,姜德順夫婦早已把這裡當作第二故鄉,熱情好客的姜德順已經有了不少的成都朋友。

  「剛到成都第二年的暑假,我們全家旅遊去康定,在旅遊團認識了一個中國朋友。那個時候整個旅行團就我們一家四個韓國人,這個朋友對我們就非常照顧,我們後來也一直有聯繫,每當在成都遇到困難的時候,她都會熱心地幫我們。」姜德順笑著說,當時是她來成都的第二年,漢語還不太好,對方說的是四川話,交流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儘管這樣,兩家人還是會常常相聚,一起玩樂聊天,孩子年齡也相仿,會一起玩耍。

  慢慢地,朋友越來越多,姜德順的四川話也聽力無憂了。「啊,我發現四川人真的很喜歡打麻將。」在韓國的時候,姜德順聽說過麻將這種娛樂方式,到了成都,才見識到了麻將的魅力。入鄉隨俗,姜德順也開始學習麻將。「成都麻將的規矩好多哦,我每次都聚精會神,還專門拿了個本本來記規則。」不過,姜德順麻將技藝漸高,餐廳的生意卻越來越忙了,她反而少有打麻將的時間了。

  這些年裡,兩個女兒在成都陸續完成了中學學業,也如願分別考上了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現在都已經參加了工作。

  時光流轉,女兒長大了,餐廳的客人越來越多,夫婦兩人對成都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網上訂貨微信訂餐

  韓國料理嫁接中國速度

  姜德順每天早上7點起床之後,吃完早餐就做做家務,10點半來到餐廳開始一天的忙碌。收貨、做菜、安排員工。「有些菜是要自己做的,有些是親自培訓出的老員工來做。」姜德順介紹,算起來這些老員工在餐廳也做了七八年,但由他們做的時候還是要親自督查。至於進貨,姜德順笑著說,中國的電子商務很方便,她都是直接從網上訂,他們會按時配送。

  一般情況下,來吃晚飯的人比中午多,加上在成都的韓國人微信群裡大家也會訂餐,再考慮到配送的時間,中午飯點過去之後就要準備下午的食材,一般下午4點就要開始做,晚上6點左右,店裡開始來客,一直到晚上10點她才會和員工一起下班。而丈夫李鍾直,在店裡比較忙的時刻也會過來幫忙。記者到餐廳的時候剛好是下午3點,李鍾直剛剛忙完,準備出門。

  餐廳除了成都本地的客人,很大一部分,是在成都定居生活的韓國人,可能帶著些許家鄉的味道,他們都會長期在姜德順的餐廳裡訂餐。適逢中秋、端午或者其他的一些節日,姜德順還會打造一些地道的韓國料理,搭配成二人套餐或者四人套餐,發到韓國人在成都的微信群裡,供大家選擇。

  除了為中秋打造的韓國料理套餐,姜德順在端午的時候,還親手準備了艾草米糕。姜德順說,韓國人的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要吃當季的時令植物艾草做成的米糕。韓國的米糕店,會在端午節前後,接受人們的預訂,售賣艾草米糕。但在中國大部分是吃粽子的,米糕因為天氣炎熱,一般很少做。姜德順便自己買點菖蒲和艾葉,趁中午飯點還沒到,忙裡偷閒做點艾草米糕。

  除去節日的專門美食,姜德順的韓國料理經過在成都十多年的發展,結合本地人的口味經過了不斷的調整,使料理更符合大家的口味。

  熱心公益資助貧困生

  成都很親切 會繼續生活下去

  從2008年開始,姜德順夫婦一直在堅持資助一些家境貧困的孩子。姜德順介紹,四川省韓國人商會通過韓國領事館資助了廣元的一個中學,姜德順夫婦以二人的名義為這個中學設立了獎學金。姜德順說,雖然錢不多,但還是希望能鼓勵、幫助一下這些學生。後來經學校介紹,認識了一個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就每月會資助她一些費用,定時給她寄去生活費。這個孩子比以前感覺開朗了很多,上次見面還主動說要抱抱姜德順。「還有很多學生,在春節、中秋節的時候都會給我們寄賀卡,還有打電話問候我們,問現在生意好不好啊,身體怎麼樣啊,每次接到這種電話都會感覺很溫暖。」

  丈夫李鍾直除了是這家韓國料理的董事長,也是四川省韓國人商會會長。李鍾直說,自己十多年前剛來中國的時候成都還沒有幾家韓國餐廳,去吃的人也很少。現在的話,增加了很多,尤其像是韓國烤肉,已經成為很大眾化的一種美食了。可能受韓國電影、電視劇的影響,大家對韓國菜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李鍾直夫婦的店,到這裡12年的時間,也從一家餐廳擴展到了6家。讓李鍾直感受很深的一個變化是,現在外籍人士在成都辦理餐飲手續證件的程序已經在不斷簡化,外國人在成都的工作、生活越來越便利了。

  對於成都這些年的發展,姜德順哈哈笑著說:「變化非常大!有的地方我不是經常去,可能隔了一兩年才去第二次,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沒來過這個地方,變化太快、太大了。那些高樓一下子就建起來了,非常快!」姜德順說,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很親切,很自在,「我們在成都還會繼續生活下去。」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實習生 武明 攝影 雷遠東

相關焦點

  • 非洲家庭定居成都 3個娃講一口地道蒲江話
    在成都蒲江,生活著一個來自非洲奈及利亞的「遷徙之家」。2004年,奈及利亞人Michael來到中國,定居成都蒲江,如今已有13年。這期間,隨著一家團圓,Michael在成都的小家也逐漸變成了五口人的大家。說著流利的蒲江話,愛吃麻辣的四川菜,閒下來也愛逛名山大川,13年間,變化在悄無聲息地發生,這個奈及利亞家庭慢慢褪去了當地人眼中的異國屬性,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都人。
  • 韓國白領變身成都「創客」小餐飲也能做出大產業
    從2006年開始接手老鄉的韓式料理餐廳算起,韓在令已在成都開了近10年餐飲店。目前,像韓在令這樣在成都經營餐廳甚至創業經營其他企業的韓國人,已越來越多。在韓在令看來,成都的市場環境很好,適合投資,「看好成都未來餐飲業的發展」。
  • 七旬臺灣美食家成都再創業:四川人的餐桌可有一碟「臺灣味」
    中新網成都6月24日電 題:七旬臺灣美食家成都再創業:四川人的餐桌可有一碟「臺灣味」作者 王鵬「兩岸一家親不是掛在嘴上,而是要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23日下午,在成都的一場美食分享會上,身著繡花衫、一頭爽利短髮的孫亦敏正給成都市民分享臺灣風味水晶粽和滷肉粽的做法,講到高興處,這位70歲的臺灣美食家神採飛揚。孫亦敏與成都美食愛好者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王鵬 攝孫亦敏已在成都定居15年。在成都美食圈,「臺灣孫阿姨」的名號很響。她曾在臺灣生活40多年,也曾在美國洛杉磯開餐館,生意火爆。
  • 從「背包客」到「洋中介」 荷蘭旅者定居成都覓商機
    【解說】近年來,隨著成都的國際化進程加快,在成都定居的外籍人士越來越多。「洋面孔」扎堆,也帶來了一些現實問題。他們怎麼在異國他鄉找到合適的房子?創業又該如何選址、走正規流程?2006年,來自荷蘭的彼得·庫本斯來到成都定居,同樣也被這些問題所困擾,但他瞅準其中的商機,同年在成都開了一家地產經紀公司,專為外企、外籍人士提供地產中介、信息諮詢等服務,如今公司的業務覆蓋成都、上海、重慶、西安等28個中國城市。【解說】近日,在四川成都的一棟寫字樓內,今年50歲的彼得面對鏡頭講述起他的異國創業故事。
  • 研究彝紅和四川話 成都女生被9所名校錄取
    ■曾獨立完成課題:《彝紅及其歷史文化研究》  ■具有超強學術研究能力,課外主要研究彝紅和四川話  ■利用碎片時間看英語原著;利用休息時間看美劇  昨日,記者獲悉,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三  據了解,被9所名校相中的原因,是因為這位成都女孩性格開朗,興趣愛好廣泛,而且具有超強的學術研究能力,高中三年,她課外主要研究彝紅(彝族民族服飾)和四川話。  曾獨立完成課題 發表在國際雜誌上  這其實不是文藝霖第一次獲得海外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 四川今年恢復外語聽力考試 確定用U盤為聽力介質
    7日,成都九中考場外學生們為自己加油打氣。四川(全國卷)高考作文題材料內容:「小羽的創業故事——歷經幾年試驗,小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出一種新式花茶並獲得專利。可是批量生產不久,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著剛興起的產業這麼快就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範。於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於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發布推行。
  • 四川方言很多詞彙在消失 20年後找不到地道成都話
    南充方言調查:有人講「南路話」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307,是語音實驗室。一排排電腦,連著語音資料庫,每個顯示器旁邊,都有一個耳機。平常,周及徐帶的博士、碩士,就在這裡研究語音圖譜、方言發音……  中午12點,周及徐電話響了,是研二的李敏打來的。
  • 韓國理髮師夫婦在河北創業十年:未來還要留在這裡
    中新網石家莊7月20日電 (高紅超 牛琳)曾在韓國做了二十多年美發生意,2004年已近不惑之年的韓國理髮師夫婦尹恩聖和林閆貞,選擇到河北石家莊創業,轉眼十年有餘。  今年47歲的尹恩聖生於韓國首爾,妻子林閆貞生於韓國釜山。20日,在他們的韓國理髮店,夫婦倆對記者聊起他們的創業故事。
  • 四川畫家手繪《中英文版成都話》 用圖片方式記錄傳承方言文化
    四川畫家手繪《中英文版成都話》 用圖片方式記錄傳承方言文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王波  2015年11月03日05:00   人民網成都11月3日電(王波)日前,有媒體報導:四川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及徐花8年時間走遍四川完成四川方言語音地圖,他表示,如果現在不記錄,再過二十年,講純正四川方言的老人都去世了
  • 勞動糾紛一站式處置|四川|成都地鐵|博物館|韓國政府
    本地速讀No.1成都地鐵,降價12月18日,成都地鐵五線齊發,市民地鐵出行的換乘方式又多了。成都地鐵採用裡程計價制,五線開通後,當前線網最高票價為12元。因換乘站增多,可選擇的換乘路徑有所變化,全線網共有3800餘個區間票價有所降低,其中最高可降6元。
  • 四川一90後小夥侵入高校教務系統「改分洗底」,被判刑5年
    四川一90後小夥侵入高校教務系統「改分洗底」,被判刑5年 崇檢宣 王英佔/成都商報 2016-12-29 13:57
  • 2020成都創業指南
    投資案例:極米科技、中科大旗、四方偉業聚焦賽道:重點關注內容消費、文化科技、文化旅遊、影視娛樂等文化新經濟領域的優質項目6.成都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成都高投)機構簡介:成都高投成立於2004年,在2007年成為四川首批、成都第一家科技部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認可的創業投資機構。
  • 乾貨:2015年成都網際網路創業指南 | 獵雲網
    2015年,成都市政府啟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菁蓉匯」活動熱火朝天……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百度2013年4月12日,成都高新區與百度公司籤署合作協議,設立「成都百度雲開發者技術中心」,宣告中國最大的雲開發服務平臺——「百度雲」正式入駐成都高新區移動互聯創業大廈,成為中國首個落地的百度雲開發者技術中心
  • 【方志四川 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1期:攀枝花話
    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 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 你覺得最難懂的四川方言是哪一種?有人說是攀枝花方言。
  • 四川話12級等級考試試題A卷,快來看下你能得多少分
    話12級等級考試試題A卷(2020年夏季)考試方式: 開卷(歡迎到處問)課程名稱 : 四川話12級等級考試 考試時間:120 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5題)1、下面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請問一下,寬窄巷子應該怎麼走?」
  • 成都90後海歸辦自助倉儲 荷蘭合伙人火線加盟
    12月25日,成都白領彭穎佳在家裡布置好聖誕樹等裝飾品,準備跟朋友熱熱鬧鬧開個聖誕派對。添置這些聖誕用品是下了血本的,但不會用過即扔,她已為它們找好了去處——易儲安。「這些東西放在家裡太佔地方,扔了又可惜。找個倉庫存起來,以後還可以接著用。」  彭穎佳說的倉庫,就是今年3月開門迎客的西南首家自助倉儲企業成都易儲安。
  • 四川話,成都話普及大全
    四川是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省,成都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如果不懂四川話,不是成都通,行走四川會很不方便。今天我們就來普及一下四川話與普通話的區別吧,看你搞醒活了沒有!(成都話雖然有很多獨到之處,但整體還是屬於四川話的範疇)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胖娃騎白馬, 白馬跳得高,胖娃耍關刀, 關刀耍得圓,胖娃滾銅圓, 銅圓滾得遠,胖娃跟倒攆, 攆又攆不上,白白跑一趟。
  • 臺灣著名導演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20年
    華夏經緯網5月17日訊:據中新網消息,民革中央十四日於此間舉辦「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二十周年座談會」。  謝雨辰先生是臺灣著名電影導演,二十年前,他與夫人滿懷愛國熱情,冒著很大風險,衝破重重障礙舉家回到祖國大陸定居,實現了其父「回到了唐山(祖國大陸),才算是葉落歸根」的夙願。
  • 韓國駐成都總領事出書 幫四川人說地道英文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11日訊(記者 劉俠)10月11日,記者從大韓民國駐成都領事館獲悉,大韓民國駐成都領事館總領事金一鬥日前通過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為「活的英語這樣說——向韓國外交官學習英語」。據悉,這本書是介紹如何用英語表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感受的各種情感的書,韓國領事希望通過這本書幫助四川朋友學習地道英文。
  • 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2013年招生簡章
    一、學院概況(INTRODUCTION TO CISISU) 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是由國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獨立學院,是四川外語學院按照新機制和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在各類專業測試及競賽中屢獲佳績,如翻譯系馬麗莎同學在雅思考試中取得了聽力、閱讀雙滿分9分,寫作8分,口語7.5分,總分8.5分的優異成績;德語系陳展同學在德福考試中取得了聽、說、讀、寫四項全滿分的優異成績。英語經貿系潘超同學在ACTS競賽中以第一名的成績取得了大學專業組特別金獎。日語系黃志翔同學在第八屆「中國人的日語作文比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