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定期上新的 中華書局1912 收錄於話題#中華書局每周新書17個
1
《全宋金曲》(全二冊)
宋金曲之大匯總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劉崇德 編
繁體豎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693-6
158.00元
《全宋金曲》,劉崇德編。本書廣泛搜輯史傳、方志、筆記、曲選、曲譜、詞集等各類文獻中的戲文、詞曲資料,將所見文獻及前賢論著中徵引之宋金大曲、法曲、鼓子詞、轉踏、唱賺、散曲,與諸宮調、戲文、樂語彙成一編,按文體劃分為十一卷,分類嚴謹,考訂頗精。書後還附錄元明清曲譜及曲集中所收宋金詞,以釐清詞曲界限。全書按曲輯錄,角度與《全宋詞》不同,所錄作品與文字亦與之多有不同。本書還收錄了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即《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後世稱為「四大南戲」之一的明成化本《劉知遠白兔記》,以及現存最完整的諸宮調作品《董解元西廂記》。
2
《尚秉和易學全書》
象數一代宗師,易學百年經典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尚秉和 撰 張善文 校理
繁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699-8
298.00元
《尚秉和易學全書》是尚秉和先生五種著作的統稱,全書共收《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詁》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學》二十卷、《易說評議》十二卷,凡五種六十九卷,統名為「尚秉和易學全書」。另附《易學群書評議》《檢齋易學提要》二種八卷,共計七十七卷。
尚氏早年師事桐城吳汝綸,晚年治易。著書數十種。尤精於易學,是易學象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易學理論多建立在對《易林》研究的基礎上,「卓然成一家之言」。尚氏傾十餘年之功撰成《焦氏易林注》,研尋出諸多失傳已久的佚象,形成獨具創穫的象學理論體系。使久矣晦昧之易象,昭然若揭,可謂闡幽發微,集象學之大成。所著《周易古筮考》《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等,皆獲學界稱賞。王晉卿讚譽其「使西漢易學復明於世,孟子所謂其功不在禹下」。
本書校理者張善文先生將尚氏最具創見也最足以津逮後學之五種易學著述詳加校理,以尚氏各稿本為底本,參取諸種原刻本、續補本、後印本及其他有關文獻資料,詳為勘訂,務使前後一體,條例明晰,卷次貫暢。又以吳承仕先生《檢齋讀易提要》一卷、黃壽祺先生《易學群書平議》七卷附《易說評議》後,庶便讀者參覽歷代易說提要之精論。
3
《武經七書(插圖版)》
武學聖經 兵家寶鑑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駢宇騫、王麗莎、牟虹、馬留堂、李解民、盛冬鈴、駢驊 譯註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719-3
66.00元
《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爭以及軍隊建設,為歷朝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為適應當時軍事鬥爭、教學、考選武舉的需要,宋元豐三年(1080),神宗令國子監司業朱服、武學博士何去非等挑選、彙編兵書。他們從當時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國古代兵書中挑選出《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六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七部兵書,共25卷,作為武學經典,並把它們定為武學必讀的教科書,這就是著名的《武經七書》。
校定、頒行《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在軍事理論建設上的一個貢獻。它闡述了一系列軍事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凝聚了中國古代人們對戰爭的認識的精闢見解。不論在軍事理論上,還是在戰爭實踐中,它都對後世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高宗時還曾指定《武經七書》為選拔將領考試的內容。明太祖朱元璋提倡「軍官子孫,講讀武書」,為軍事鬥爭和教學之急需,他命令兵部刻印《武經七書》發給有關官員和高級將領及其子孫學習。17世紀以來,在日本出現了多種重刊本、譯註本,而《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在歐、亞、美流傳更廣。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本次出版,約請古文獻學者與專家對《武經七書》全書做了注釋與翻譯,簡注簡譯,輔助原文閱讀,希望更多的讀者能讀懂、了解《武經七書》,把握中國兵書的思想內涵和價值。
4
《中國詩人的生活(彩圖珍藏版)》
以詩人的彩筆寫詩人,
帶我們走近陶淵明、蘇東坡、陸放翁的生活世界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胡懷琛 著 徐衛東 編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659-2
39.00元
胡懷琛先生自幼習詩,對中國古代的詩人與詩歌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鑑賞力。在本書中,他結合中國古代詩人的作品,以淺白易懂的文字,介紹陶淵明、蘇軾與陸遊等家喻戶曉的詩人之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讀者全方位地理解其人其詩。本書適合大中學生及傳統文化、詩歌愛好者閱讀與收藏。
5
《高中古詩文全注全譯全解(必修)》
配合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和高考考查方向編寫,
全面解析高中課內講讀+課外誦讀古詩文。
學好古詩文,夠「全」才夠用。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高永潔 主編
簡體橫排
16開 平裝
978-7-101-14707-0
49.00元
本書詳解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必修下兩冊教材中共34篇古詩文,對需要掌握的字詞全注,對古詩文全文全譯,對重難點全解,並進行拓展閱讀和提升練習。本書不僅對古詩文內容做全面準確的講解,而且補充、拓展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是高中生學習古詩文和傳統文化的實用助學、備考讀本。
6
《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國學大師晚年成熟之論,傳統文化入門必讀之書。
提出「新四書」的經學體系,
全面系統地介紹小學·經學·史學·諸子·文學,
可謂章太炎《國學概論》的升級版。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章太炎 講演
諸祖耿、王謇、王乘六等 記錄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4682-0
30.00元
1932年65歲的章太炎從北平南返上海後,受邀到蘇州講學,1933年遂移居蘇州,又受邀到無錫講學。1935年在蘇州錦帆路五十號創設「章氏國學講習會」,正式系統開講國學,直至逝世。四年間的講演,涵蓋了國學的基本門類,涉及經學、歷史、諸子、文學、理學、文字、音韻、訓詁、做人根本、經世致用、做學問的功夫與志向,等等;宗旨則在崇尚氣節,振起學風,造就人才。約持《孝經》《大學》《儒行》《喪服》四經,為國學之統宗、經術之歸宿,可稱「新四書」,標誌著章太炎晚年國學觀的成熟和系統化,蘊涵了強烈的現實關懷。講演錄集中代表了章太炎晚年的學術思想精粹,勝義紛披,通俗通透,特多獨得之見,是章太炎一生歷次講習會講演中,較為系統全面的講錄,也是章太炎晚年的成熟之論,允為傳統文化入門的必讀之書。
每次講演,弟子諸祖耿、王謇、王乘六、潘景鄭等從旁繹記,匯集成章,繕寫後呈太炎先生審閱修改,《章太炎國學講演錄》即是這些記錄的彙編。此次出版,依據諸祖耿先生的回憶,編排上大致分為蘇州前期講學、無錫講學、蘇州星期講演會,及章氏國學講習會四個部分,整齊條貫地呈現了章太炎四年間的講演,更便閱讀。整理則據原始發表的文本進行校訂。
書末附章太炎《國學會宣言》和《章氏國學講習會簡章》《章氏國學講習會董事會、理事會題名》等相關文獻,並附諸祖耿《關於「章氏國學講習會」、「制言半月刊」、「太炎文學院」及其它》一文,回憶章太炎晚年在蘇州、無錫講學情形,以及移居蘇州、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的始末,可使對這一學林盛事有更多的了解。
本書較書局2013年版,增加了6篇講錄和2篇附錄,並調整編次。
7
《從學與追念——榮新江師友雜記》
諸多學術掌故 濃濃師友真情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榮新江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701-8
69.00元
本書是著名學者榮新江回憶前輩學者偉大學行的文章結集。
這些學術掌故,不同於某些文人相輕、學者爭鬥的學人「掌故」,本書講述學者之間的真情,講述學者之間的互助和共舉。既介紹了老一輩學人的學術成就,還介紹了老一輩學者的一些治學方法以及作者自己的一些治學經驗,對於後學不無裨益。
8
《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三輯
古文字學前沿研究動態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河南大學甲骨學與漢字文明研究所 編
簡體橫排
16開 平裝
978-7-101-14645-5
168.00元
本書共收錄古文字學科的前沿研究成果118篇,內容涉及甲骨、金文、戰國文字、秦漢簡帛等多方面的研究。既有關於文字考釋的文章,也有關於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校讀、專題研究等的文章,披露了新材料,涉及古代的文字、思想、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內容,可反映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9
《訓詁學新篇》
一部對傳統訓詁學尤其是訓詁方法進行深入思考的專著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吳慶峰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726-1
78.00元
《訓詁學新篇》全書共五章。第一章「名義篇」,對訓詁產生的原因——內因和外因,做了深入的探討。第二章「內容篇」,從語言內部和外部來論述訓詁的內容。第三章「體式篇」,即訓詁存在的形式,本書提出了五種:正文訓詁、傳疏訓詁、專著訓詁、筆記訓詁、論文訓詁。第四章「術語篇」,論述了校勘術語、注音術語、釋義術語。第五章「方法篇」,作者依據人類思維的特徵和訓詁實施的過程,把「訓詁方法」分析為求義方法和釋義方法。
10
《清代荀學史略》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康廷山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710-0
68.00元
清代是荀學復活並逐漸走向興盛的時代,清代的荀學研究也是荀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書將清代荀學劃分為清初、清中葉和晚清三個各具特色的時期,考察各時期荀學研究的特點及時代背景、學術風氣對該時期荀學研究的影響。在每個分期下,又對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作專題研究,以清楚展現其始末;對惠棟、戴震、汪縉、章太炎及維新派諸成員等於荀子義理頗有發揮、獨成一家的學者,亦作專門探討,以便睹其荀學思想之全貌。
11
《清代雲南釋奠禮樂研究——以大理、臨安及麗江地區為例》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洪江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4713-1
88.00元
在詳細勾勒清代雲南釋奠禮樂傳承狀況的基礎上,本書以清代大理、臨安、麗江三個地區為代表,描述了清代釋奠禮樂所代表的儒學禮樂傳統與雲南地區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及其嬗變情況,深入分析了兩種音樂文化之間的關係,探討了清代釋奠禮樂在雲南的多樣化發展,並深入揭示了其對雲南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及意義。
12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古籍目錄》(全五冊)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系列之一。
美國哈佛大學所藏中國古籍首次完整呈現。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哈佛燕京圖書館、中華書局 編
繁體橫排
16開 精裝
978-7-101-14433-8
3000.00元
本書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2017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海外中文古籍總目》叢書之一種。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中華書局長期以來關注海外所藏中國古籍整理、編目與出版工作的一個重大項目。項目旨在摸清海外存藏中國古籍家底,為我國的古籍整理、學術研究工作提供基本數據,以期後續通過影印等方式,使存藏海外的珍貴文獻得以回歸。
本書收錄了海外中國古籍收藏重鎮、北美地區收藏量最大的高校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全部中文古籍13378部(未統計叢書子目)。全書共5冊,第一冊精選290種珍稀善本古籍編為圖錄,彩色印刷;第二冊收錄經部、史部文獻;第三冊收錄子部、集部文獻;第四冊收錄類叢部、新學類文獻;第五冊為書名、著者名索引。全書依照漢文古籍分類法編排,著錄書名、卷數、著者(含朝代/國別、姓名、著作方式)、版本(含出版時間、出版地、版本類型)、冊數、索書號等基本信息。
本書的出版,是140餘年來(一般認為,哈佛大學的中國古籍收藏始於1879年戈鯤化贈書)對哈佛大學中國古籍收藏的首次、完整揭示。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哈佛所藏中國古籍的全貌。這對於摸清海外存藏中國古籍家底、推進國際中國學研究、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給青少年的可信好讀「小書」。
詳實可靠的史料,
細膩動人的故事,
真實地呈現中華先賢人物的事跡、品格和精神風貌
《墨子》
李清源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4626-4
20.00元
墨子是戰國初期一位主張言行合一的哲學家、科學家和實幹家。魯迅稱他是「中國的脊梁」,傳奇式的偉大英雄。他所提出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思想,也成為中華文明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人的人文精神培養和人格塑造,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書以墨子救宋事件為核心情節,再現了墨子和他的時代,使讀者通過本書,了解墨子的思想理念,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以及墨家無私無我、慷慨赴義的精神和勇氣,從他的功業與思想中獲取文化自信與精神力量。
《蕭何》
劉勃 著
978-7-101-14409-3
20.00元
蕭何曾在秦朝為縣吏,劉邦起兵時,他不遺餘力地輔佐劉邦,成為西漢開國功臣之一。
蕭何協助劉邦鞏固領地,制定律令制度,治理天下。他被公認的三件曠世之功是:接收秦朝的律令文書簿籍,舉薦韓信,鎮撫關中。
《羊祜》
薛舟 著
978-7-101-14601-1
20.00元
羊祜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助晉滅吳,坐鎮襄陽十餘年,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愛戴;他與東吳名將陸抗亦敵亦友的關係,被後世傳為佳話。
羊祜拔擢賢才、知人善用,制定平吳策,規劃戰時運轉調度,在戰略高度上體現了一代名將的傑出軍事才能,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正是他儒將風度的真實寫照。
《周敦頤》
譚偉雄 著
978-7-101-14407-9
20.00元
「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是黃庭堅對周敦頤的評價。周敦頤是「北宋五子」之一,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在文學方面,他留下千古名篇《愛蓮說》等;在哲學方面,他提出的「至誠」「無欲」等概念構成了理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他為官清正廉明,深孚眾望。周敦頤在知和行兩方面達到了高度統一,成為後世仿效的典範。
《王安石》
石繼航 著
978-7-101-14427-7
22.00元
王安石「不畏天變、不法祖先、不恤人言」,主導了宋代的熙寧變法。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學上成就很高,留下許多散文、詩歌名作。
本書選取王安石在鄞縣、舒州等地實踐政治構想,主導熙寧變法,兩次入閣,兩度罷相,歸隱鐘山等經歷,為讀者展示了王安石文學上的成就和憂國憂民、變革創新的精神品格。
《郭守敬》
寧雨 著
978-7-101-14406-2
20.00元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書以時間為序,選取早年求學、見忽必烈、西夏治水、修訂曆法、開通惠河等情節,呈現出郭守敬獨立思考、求真務實、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的精神品格。
《史可法》
胡輝 著
978-7-101-14408-6
22.00元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將領,他為官清廉、剛直不阿。在明清易代之際,史可法傾盡全力,苦苦支撐江山社稷。兵敗被俘後,他堅貞不屈,以身殉國。
史可法雖是一個悲劇英雄,但他崇高的氣節與品格,永遠垂範後世。
《于成龍》
趙志明 著
978-7-101-14428-4
20.00元
于成龍是清朝初年的著名清官。他四十五歲才出來做官,在二十多年的為官生涯裡,從知縣做到兩江總督,最後卒於總督任上。
于成龍出任偏遠的羅縣縣令三年,就使當地擺脫混亂,百姓安樂;治理合州不到兩年,使得人口驟增,土地大量開墾;在「三藩之亂」中,運用智謀在短暫的時間內平定了叛亂。三次被舉為「卓異」,康熙帝褒獎他為「清官第一」。
《鄭成功》
盛文強 著
978-7-101-14515-1
20.00元
鄭成功是著名的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雖短暫,但他的愛國精神和英勇事跡為後代人們傳誦不息。
本書講述鄭成功的少年生活、隨父徵戰、決心抗清、驅逐荷夷、收復並經營臺灣等人生片段,串聯並再現了鄭成功傳奇而閃耀的一生。
《夏完淳》
胡輝 著
978-7-101-14411-6
22.00元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抗清英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文學神童。十六歲時,便以極其令人惋惜的方式走上刑場,如流星般放射出燦爛的光華,照耀和激勵著後人。
本書對夏完淳短暫而輝煌的一生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寫。他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十四歲便投身復明抗清事業,胸懷復明大志,不懼艱難曲折,雖最終兵敗被俘,卻從容赴難,悲壯動人。
原標題:《中華書局每周新書 | 第42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