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2020-07-31 中華書局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隨著高考成績和錄取分數線的公布,各省的高考文理科狀元又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中過科舉考試狀元的人,中華書局出版過他們的哪些書,有什麼值得說道的。

根據有關統計,從隋朝設立科舉考試制度開始,到1905年截止,一共產生了500多位狀元。這些人中,有學問做得好的,有官做得大的,有做出歷史功績的,也有落下罵名的。大家感興趣,可以上網搜。我們直奔主題,依著時代順序,看哪些狀元在中華書局的出版物中留下了印跡。

隋代狀元中與中華書局結緣的,是房玄齡。唐太宗時組織人力編修前代史書,參加《晉書》編寫的前後有21人,其中房玄齡、禇遂良、許敬宗三人為監修,所以後來習慣稱《晉書》的作者為「房玄齡等編撰」。《晉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中華書局的點校本於1974年出版,那整理質量是槓槓的。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點校本《晉書》

唐代狀元中與中華書局結緣的,是大名鼎鼎的王維和柳公權。王維是唐代top10(對不起,也許是top5)的大詩人,詩的意境是真好,有禪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不是畫面感超強!是不是美得不可方物!是不是讓人心馳神往!中華書局出版的《王維集校注》是非常好的一個版本,注釋準確,又沒有蕪雜之病。最近出版的修訂本,有繁體和簡體可供選擇。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繁體字本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簡體字本

柳公權是大書法家,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等。他的字稱為柳體,與顏真卿的顏體並稱「顏柳」,也叫「顏筋柳骨」。中華書局出版有柳公權的多種字帖。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五代時期雖然很亂,也產生了一批狀元,其中兩位都有重要作品由中華書局出版。第一個是王溥,後漢乾祐年間中狀元,是北宋初的名臣。王溥編了兩部重要的書,即《唐會要》和《五代會要》,開創了「會要」體,將一代典章制度收入其中。第二個是樂史,他自南唐入仕,其重要作品是《太平寰宇記》,編於宋太宗時期,記錄了當時北宋全國的疆域版圖,多達200卷,是繼《元和郡縣圖志》後保存較早的一部地理總志,資料價值很高。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唐會要》,[宋]王溥 撰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撰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宋代產生的狀元很多,文化發達,但是說來奇怪,在中華書局出書的卻屈指可數。第一個是王曾。王曾是真宗朝鹹平五年連中「三元」的狀元,在仁宗朝做到宰相,諡號文正,所以他寫的書叫《王文正公筆錄》。第二個是張孝祥,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廷試第一,是著名詞人,作品有《於湖集》等。中華書局出版有《張孝祥集編年校注》。第三個是陳亮,就是著名的陳龍川,南宋時永康學派的代表人物。鄧廣銘先生整理的《陳亮集》曾由中華書局出版,可惜後來版權流失了。第四個是文天祥,這差不多是歷代狀元中名氣最大的了,最為人所知的可能是《正氣歌》(書法作品中常見)和《指南錄後序》(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這樣的詩句,不知鼓舞了多少年輕人的心!中華書局出版的《文天祥詩集校箋》,曾被讀者指出注釋質量有待提高,作為出版方,我們不迴避問題,決心深刻反思和檢討,爭取以後拿出更好的整理本來。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元代的狀元,都沒有在中華書局出過書。看了一下名單,確實沒有幾個有名的,大概那時候的取士標準比較另類吧。

明代狀元中與中華書局結緣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楊慎,正德六年狀元。他是四川人,學問很大,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前幾年他還入選了首批四川十大歷史名人。楊慎的著作很多,中華書局主要出版了他的三種書,分別是《升庵詩話新箋證》、《升庵詞品箋證》和《丹鉛總錄校證》。楊慎號升庵,所以他的書多帶「升庵」字樣。這裡所列前兩種書是他對詩詞的品評賞析之作。他在詩詞創作上也很有成就,其《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因為被列在《三國演義》的開篇處,傳播極廣,幾乎婦孺皆知。《丹鉛總錄》的性質是學術筆記,因為明代像他這樣認真讀書做學問的不多,就是放在全部明人著作中也是特例,整理難度很大,中華書局的這個校證本是下了大功夫的。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第二位狀元是焦竑,萬曆十七年登第,在中華書局也出了三本書,分別是《澹園集》、《玉堂叢語》和《焦氏筆乘》。這三種書都比較專門,分別收入了理學叢書、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和學術筆記叢刊。如果碰巧您是搞這一塊兒的,可以進一步了解。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明代還有一個狀元叫王華(成化十七年奪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的兒子非常牛,這幾年火得不要不要的,這個人叫——王陽明。怎麼樣?作為狀元的兒子,不知道他小時候有沒有壓力。王華有什麼著作,沒有查過,不知道,但是王陽明的書——準確點應該叫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或陽明山人,諡文成)的書,中華書局還是出過幾本,它們是《陽明先生集要》、《王文成公全書》和《王陽明集》。前兩種是繁體,後一種是簡體。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明代理學史上還有兩位中過狀元,分別是呂柟(正德三年狀元)和羅洪先(嘉靖八年狀元),和中華書局也有些關係。書局曾出版過呂柟的《涇野子內篇》,後來版權流失;也曾經計劃整理《羅洪先集》,約請了作者,可惜未見正式出版。說起來是有一些遺憾,但是現在市面上能見到別家出版社的版本,也算可以了,正所謂功成不必在我。

清代的狀元,與中華書局結緣的主要有三位。第一個是畢沅,乾隆二十五年(1760)狀元。他主編的《續資治通鑑》接續司馬光《資治通鑑》而作,按年記載了宋元時期的歷史,是非常好的歷史讀物。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第二個是吳其濬,嘉慶二十二年(1817)狀元。這是一位植物學家,他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都有中華書局的整理本。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房玄齡、王維、楊慎……中華書局出過哪些狀元的書

第三個是翁同龢,鹹豐六年(1856)狀元。這已經進入了近代。翁同龢在近代史上名氣很大,是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在政壇舉足輕重。據說馬上會出《翁同龢日記》的修訂本,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寫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楊慎,他的人生際遇值得一看
    從祖父楊春起,四代出了六個進士和一個狀元。父親楊廷和歷仕三朝,做了18年宰相。楊慎本人又是才高八鬥的狀元,以此魅力,雲南文人墨客、滇中名賢、地方豪強皆樂意與之交往。愛惜人才的社會,必然會得到回報。楊慎到過今雲南保山、彌渡、大理、劍川、昆明、安寧、晉寧、元謀、昭通、開遠、巍山、澄江、建水等地遊歷講學,每到一地,禮賢下士、寬以待人、授業解惑,所以「無問識與不識,鹹載酒從先生遊」[8]。
  • 中華書局每周新書 | 第48周
    原創 定期上新的 中華書局1912 收錄於話題#中華書局每周新書22個1《錢大昕年譜長編》資料翔實,考證精密,全面展現一代儒宗錢大昕一生行跡。中華書局版《趙烈文日記》,收入《落花春雨巢日記》與《能靜居日記》兩種,是目前所見內容更為完備的日記整理本。《落花春雨巢日記》以南京圖書館藏鈔本為底本,校以同館所藏趙烈文稿本及1952年的謄抄本。《能靜居日記》則以南京圖書館藏能靜居鈔本為底本,校以臺灣學生書局1965年影印稿本。
  • 明朝大才子楊慎:24歲中狀元,37歲被流放,夫妻分別三十餘載
    在午門的前世傳奇中,馮小剛化身成明朝大才子楊慎,一副放浪形骸的模樣。那麼,楊慎與午門有哪些關聯呢?他的仕途生涯為何如此坎坷?狀元及第出中門,此生不過只一回如今遊客去故宮遊覽,可以從午門的中門進入。二是殿試前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以從午門中間的門洞出宮。所以,對於當時的讀書人來說,能從午門的中門走一回,將是一生最大的榮耀。正德六年即1511年,24歲的楊慎迎來一生最得意的一天,他在殿試中被點為頭名狀元,獲賜從午門的中門出宮。
  • 歲月書香 我與中華書局的友誼和學誼
    我與守儼並未在對陳先生看法上交換過任何意見,但都在「反右」時期儘量地給陳先生安慰。這使我與守儼的友誼有了進一步的加深。後來因出版事業的規劃制定和分工,關於中國古代文史哲和古籍整理出版皆由中華書局承擔,商務印書館則側重辭書、翻譯和語言學諸方面,守儼也從商務調至中華,這才建立了我與中華書局的友誼和學誼。守儼到中華書局後,主要抓「廿四史」標點的工作。
  • 歷史上的狀元之最盤點:有天才,有奇葩,總有一款驚到你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雖然存在諸多不足和弊端,但仍不失為一項偉大的發明,它不僅給予了寒門學子為官做宰的階梯,更使讀書風氣盛行千年不衰,造就了燦爛繁榮的中華文化。在科舉考試中,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 【書廠】中華書局藏書樓:四部備要,古今集成(下)
    然四庫著錄之書,浩如煙海;坊肆流傳之籍,棼若亂絲。承學之士,別擇維艱;善本價昂,購置匪易。本局同人有鑑於此,爰於前年擇吾人應讀之書,求通行善本,匯而集之,顏曰 《四部備要》。」陸費逵說,四庫著錄之書,數量十分龐大,一般的人難以選擇,但如果購買這麼多的善本,一般人也很難有這樣的雄厚資本,所以中華書局針對這種情況,選擇出一些古書之中必讀之書匯在一起,這就是《四部備要》的來由。
  • 新時代第一套教科書——中華書局《中華教科書》
    根據新的教育綱領和要求,各大書局迅速出版相應的教科書,其中以中華書局的《中華教科書》最快。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布成立,陸費逵也與此同時宣告中華書局成立,並隨即出版包括小學、中學、師範學校各年級的各科課本《中華教科書》一套,整套書從1912年正月開始出版,到1913年出齊。這是民國第一套系統而完整的教科書。陸費逵,中國近代教育家、出版家,字伯鴻,號少滄。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和「中華上編」究竟是什麼關係?
    「我們的歷史要從新文藝出版社講起」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過3個名稱,從1956年的「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到現在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橫跨60年。但若要追根溯源,則得從1952年成立的新文藝出版社說起。活動伊始,老社長李國章講述了這段歷程。
  • 《三國演義》主題曲詞作者誕辰530周年 四川楊慎研究會成立
    這首詞大氣磅礴,被古今傳頌,它是由楊慎所寫。楊升庵(楊慎)雖被貶雲南蟄居三十餘載,卻致世經學,甚至成就中國文化南移的局面,也成就了他成為大明第一學者的殊榮。新都的「西蜀第一湖」升庵桂湖是楊慎的家;新都現在到處種桂花,也是因為他喜歡種桂花;新都的「學士堰」、「娃娃堰」等地名,也都與他有關係……4月18日上午,數十名專家學者坐在一起,來為弘揚升庵文化提供智力支持。四川省楊慎研究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宣布四川省楊慎研究會在成都市新都區成立。
  • 中華書局友情提醒:年中大促是入這些書的好時機(下篇)
    《太平廣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言小說總集,全書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李昉等人奉詔取各種野史、傳記、故事、小說等編集而成,與《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合稱「宋四大書」。中華書局1961年出版的汪紹楹校本,乃以談愷刻本為底本,用陳鱣校宋本、明沈氏野竹齋校勘,參酌明許自昌刻本和清黃晟刻本而成,風行六十年,是久經考驗的定本。
  • 中華書局掌門人徐俊談編輯往事:要有機會去打一口深井
    那時我們所有老師裡上過的最好的大學就是南京師範學院,不知怎麼趕巧了,我竟然考上了南京大學中文系。在南京大學讀了四年書後,我就直接到北京去了,進入了編輯行業。這時就要開始說到中華書局了。我從1983年開始工作到不久的將來退休,除卻中間有不到三年時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做副研究員,基本上就是四十年在中華書局的編輯生涯。
  • 狀元
    中國古代社會,從庶民百姓到達官顯貴,無一不堅定地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學而優則仕」成了亙古不變的知識分子的奮鬥之路。因而,苦讀寒窗數十年,為的就是金榜題名,為的就是以文入仕,為的就是躋身宦臣,光宗耀祖。狀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讀書人的畢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的巨大殊榮。
  • 節目|在民國「教科書革命」口號下,中華書局怎樣燃起出版「第一把...
    不論經歷過怎樣的歲月滄桑、苦難磨礪與戰火硝煙,這家出版社從未放棄傳承與堅守,不斷推出教材、雜誌、辭書、古籍、畫冊。中華書局1912年出版符合共和體制的「中華教科書」創辦之初,中華書局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影響即令人刮目相看。1915年,民國政府農商部獎勵全國大實業家七家,中華書局就在受獎之列。同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中華書局的雕刻鋼凹版製品榮獲博覽會金獎。
  • 出版那些事兒◆40.中華書局,文化巨釀①
    1912年元旦,陸費逵等5人在上海創辦中華書局,提出了「教科書革命」「完全華商自辦」的主張,首先出版新編的《中華教科書》,與商務印書館分庭抗禮。   民六危機是中華書局面臨的最大公共危機。1917年,由於前期盲目擴張,大量購地建房,導致書局資金嚴重短缺;加之董事兼副局長沈知方等人挪用公款,數額巨大,難以填補;同時,商務印書館等出版巨頭的同業擠壓,高手如林中,中華書局售書卻做了賠本買賣。內憂外困,腹背受敵,導致書局發生經濟危機,又牽扯出社會爭議和公關危機,幾度停業。危機當頭,如何應對?陸費逵展現出個人處理危機事務的能力和水準。
  • 中華書局每周新書 | 2020年第18、19周
    中華書局1912為方便讀者及時了解新書情況,中華書局公號推出「每周新書」欄目。我們會在每周五,將上周上市的新書書訊集中發布。相比每月新書單,這份「每周新書」更快更輕便更好讀,也更實用(點書影或者文字即可購買)。
  • 保定西大街上那個中華書局,還會再回來嗎?
    曾經在朋友圈看到一張老照片,說是在保定西大街上拍的,其中大字招牌竟然是老牛尤其喜歡的中華書局。中華書局,這大牛字號,竟然開在了老保定的西大街上。之後諮詢中華書局一位保定同鄉,查閱中華書局的歷史記載,竟然還真是有這麼回事兒。
  • 出版那些事兒◆41.中華書局,文化巨釀②
    與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張元濟的「扶助教育為己任」相仿,中華書局也十分注重出版啟迪民智的功能。因此,在教育書籍的刊發中,對教科書、教育類出版物等幾種,都頗為重視。在教科書的編輯出版上,中華書局呈現3大特徵:涉及學科門類廣泛,囊括政府頒布課程標準中羅列的所有課程;設計及教育層級全面,包括小學-中學-大學-師範-專科學校;出版容量巨大,供應量佔絕全國教科書市場的三成以上。
  • 要有機會去打一口深井 | 徐俊老師談在中華書局的編輯往事
    那時我們所有老師裡上過的最好的大學就是南京師範學院,不知怎麼趕巧了,我竟然考上了南京大學中文系。在南京大學讀了四年書後,我就直接到北京去了,進入了編輯行業。這時就要開始說到中華書局了。我從1983年開始工作到不久的將來退休,除卻中間有不到三年時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做副研究員,基本上就是四十年在中華書局的編輯生涯。
  • 中華書局每周新書 | 第42周
    原創 定期上新的 中華書局1912 收錄於話題#中華書局每周新書17個1《全宋金曲》(全二冊)宋金曲之大匯總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劉崇德 編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華書局 編繁體橫排16開 精裝978-7-101-14433-83000.00元本書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
  • 中華書局2019年4月新書單 | 古籍學術類
    復購得施氏元注,與吳中新刻多所異同,遂審定年表,搜輯逸詩,自癸丑迄壬午,歷三十年始成是書」。本書點校以乾隆二十六年查開香雨齋刻本為底本,以中華書局《蘇軾詩集》、四庫全書本《蘇詩補註》為參校本。查慎行校語及原注(公自注)均以小字隨文出之,不另列。查慎行注按條列目,置於詩後。查慎行按語以「慎按」置於注後。明顯錯訛者,徑改,不出校。書末附篇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