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成績和錄取分數線的公布,各省的高考文理科狀元又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中過科舉考試狀元的人,中華書局出版過他們的哪些書,有什麼值得說道的。
根據有關統計,從隋朝設立科舉考試制度開始,到1905年截止,一共產生了500多位狀元。這些人中,有學問做得好的,有官做得大的,有做出歷史功績的,也有落下罵名的。大家感興趣,可以上網搜。我們直奔主題,依著時代順序,看哪些狀元在中華書局的出版物中留下了印跡。
隋代狀元中與中華書局結緣的,是房玄齡。唐太宗時組織人力編修前代史書,參加《晉書》編寫的前後有21人,其中房玄齡、禇遂良、許敬宗三人為監修,所以後來習慣稱《晉書》的作者為「房玄齡等編撰」。《晉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中華書局的點校本於1974年出版,那整理質量是槓槓的。
點校本《晉書》
唐代狀元中與中華書局結緣的,是大名鼎鼎的王維和柳公權。王維是唐代top10(對不起,也許是top5)的大詩人,詩的意境是真好,有禪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不是畫面感超強!是不是美得不可方物!是不是讓人心馳神往!中華書局出版的《王維集校注》是非常好的一個版本,注釋準確,又沒有蕪雜之病。最近出版的修訂本,有繁體和簡體可供選擇。
繁體字本
簡體字本
柳公權是大書法家,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等。他的字稱為柳體,與顏真卿的顏體並稱「顏柳」,也叫「顏筋柳骨」。中華書局出版有柳公權的多種字帖。
五代時期雖然很亂,也產生了一批狀元,其中兩位都有重要作品由中華書局出版。第一個是王溥,後漢乾祐年間中狀元,是北宋初的名臣。王溥編了兩部重要的書,即《唐會要》和《五代會要》,開創了「會要」體,將一代典章制度收入其中。第二個是樂史,他自南唐入仕,其重要作品是《太平寰宇記》,編於宋太宗時期,記錄了當時北宋全國的疆域版圖,多達200卷,是繼《元和郡縣圖志》後保存較早的一部地理總志,資料價值很高。
《唐會要》,[宋]王溥 撰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撰
宋代產生的狀元很多,文化發達,但是說來奇怪,在中華書局出書的卻屈指可數。第一個是王曾。王曾是真宗朝鹹平五年連中「三元」的狀元,在仁宗朝做到宰相,諡號文正,所以他寫的書叫《王文正公筆錄》。第二個是張孝祥,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廷試第一,是著名詞人,作品有《於湖集》等。中華書局出版有《張孝祥集編年校注》。第三個是陳亮,就是著名的陳龍川,南宋時永康學派的代表人物。鄧廣銘先生整理的《陳亮集》曾由中華書局出版,可惜後來版權流失了。第四個是文天祥,這差不多是歷代狀元中名氣最大的了,最為人所知的可能是《正氣歌》(書法作品中常見)和《指南錄後序》(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這樣的詩句,不知鼓舞了多少年輕人的心!中華書局出版的《文天祥詩集校箋》,曾被讀者指出注釋質量有待提高,作為出版方,我們不迴避問題,決心深刻反思和檢討,爭取以後拿出更好的整理本來。
元代的狀元,都沒有在中華書局出過書。看了一下名單,確實沒有幾個有名的,大概那時候的取士標準比較另類吧。
明代狀元中與中華書局結緣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楊慎,正德六年狀元。他是四川人,學問很大,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前幾年他還入選了首批四川十大歷史名人。楊慎的著作很多,中華書局主要出版了他的三種書,分別是《升庵詩話新箋證》、《升庵詞品箋證》和《丹鉛總錄校證》。楊慎號升庵,所以他的書多帶「升庵」字樣。這裡所列前兩種書是他對詩詞的品評賞析之作。他在詩詞創作上也很有成就,其《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因為被列在《三國演義》的開篇處,傳播極廣,幾乎婦孺皆知。《丹鉛總錄》的性質是學術筆記,因為明代像他這樣認真讀書做學問的不多,就是放在全部明人著作中也是特例,整理難度很大,中華書局的這個校證本是下了大功夫的。
第二位狀元是焦竑,萬曆十七年登第,在中華書局也出了三本書,分別是《澹園集》、《玉堂叢語》和《焦氏筆乘》。這三種書都比較專門,分別收入了理學叢書、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和學術筆記叢刊。如果碰巧您是搞這一塊兒的,可以進一步了解。
明代還有一個狀元叫王華(成化十七年奪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的兒子非常牛,這幾年火得不要不要的,這個人叫——王陽明。怎麼樣?作為狀元的兒子,不知道他小時候有沒有壓力。王華有什麼著作,沒有查過,不知道,但是王陽明的書——準確點應該叫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或陽明山人,諡文成)的書,中華書局還是出過幾本,它們是《陽明先生集要》、《王文成公全書》和《王陽明集》。前兩種是繁體,後一種是簡體。
明代理學史上還有兩位中過狀元,分別是呂柟(正德三年狀元)和羅洪先(嘉靖八年狀元),和中華書局也有些關係。書局曾出版過呂柟的《涇野子內篇》,後來版權流失;也曾經計劃整理《羅洪先集》,約請了作者,可惜未見正式出版。說起來是有一些遺憾,但是現在市面上能見到別家出版社的版本,也算可以了,正所謂功成不必在我。
清代的狀元,與中華書局結緣的主要有三位。第一個是畢沅,乾隆二十五年(1760)狀元。他主編的《續資治通鑑》接續司馬光《資治通鑑》而作,按年記載了宋元時期的歷史,是非常好的歷史讀物。
第二個是吳其濬,嘉慶二十二年(1817)狀元。這是一位植物學家,他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都有中華書局的整理本。
第三個是翁同龢,鹹豐六年(1856)狀元。這已經進入了近代。翁同龢在近代史上名氣很大,是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在政壇舉足輕重。據說馬上會出《翁同龢日記》的修訂本,讓我們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