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生:怪不得寫不好文章, 老師根本沒教

2020-12-13 觀察者網

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國中小學的語文課裡,幾乎沒有寫作教學。據我們所知,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主要在兩個階段:一是在寫之前指導學生審題,或使學生進入寫作的情景,或有構思的激發乃至「訓練」。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對「怎麼寫」只有原則性的引導或要求。二是在寫之後,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檔次的修繕,有時是教師介紹批卷的感觀,或解釋本次作文打分的標準。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寫得怎麼樣」的問題,對學生是怎麼寫的,則很少顧及。中小學有「當堂作文」一說,但所謂「當堂作文」,只是給學生寫作的時間罷了,具體的寫作過程,教師通常很少顧及,更缺乏有效的指導。

為何我們的語文課幾乎沒有寫作教學呢?這自然可以羅列很多原因,比如教材的原因、教師的原因等等。但按我們的判斷準則,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長時期地、大規模地出現的問題,一定與語文課程研製、與《語文課程標準》研製有直接的關係。與國外課程標準相比較,直觀的印象,是我國的語文課程目標有欠具體。那麼,在《語文課程標準》研製中我們能不能使「寫作」的目標更具體些呢?我們的語文課幾乎沒有寫作教學,這是不是跟《語文教學大綱》、《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不具體有因果關係呢?

「文學性的散文」不可教

與語文教育其他領域的研究一樣,大家對作文教學問題的關注點,也是其價值導向;近十年語文課程改革在作文教學方面的主要努力,就是倡導新理念,樹立新導向。而新理念、新導向的核心,則是提倡寫「真情實感」。這裡似乎隱含著這樣一種邏輯:如果學生們寫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那麼作文教學中的種種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大家是這樣提問的:怎麼才能使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或者反過來問:是什麼阻礙了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於是尋找「病根」,比如「語文知識」,比如「命題作文」,比如「作文的程式化」;於是開出「藥方」,比如設法「豐富學生的生活」,比如推行「情景作文」,比如採用「話題作文」,比如提倡「個性寫作」、「創意表達」、「生命作文」。然而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問題,好像依舊存在,依舊很普遍地存在著,而且改變的希望還不大。

也就是說,我們的種種籌劃,並沒有獲得成功,而且看起來也不大會成功。而籌劃不成功,很可能是我們在認知上出了偏差。在我看來,問題本來應該是這樣提出的:我們在讓學生寫什麼樣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學生們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嗎?在我看來,只有在這兩個問題有了答案之後,我們才能夠進而討論「怎麼使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問題。

凡寫作總有體式。只要翻一翻中小學生的「優秀作文」,看一看歷年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題,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我國語文課程裡學生在學、在寫、在考的文章,是「文學性的散文」——小學是「記敘性(描述性)的散文」,初中由「記敘性的散文」過渡到「議論性的散文」,高中則主要寫「議論性的散文」,或者叫「夾敘夾議」的「隨筆」。我們希望學生們能寫的「好文章」,準確的說法,就是「好的文學性的散文」。這有兩個標誌:其一,內容新鮮;其二,表述生動。「內容新鮮」的含義,就是「獨創」。

內容「獨創」、形式「獨創」,這正是「散文」的特點——「好散文」的特點。現在的問題是:在我們的語文課程裡,教師能教會學生寫內容「獨創」、形式「獨創」的「好散文」麼?答案是「不能夠」。其道理如下:第一,內容「獨創」、形式「獨創」的好散文,具有「不可教性」。或者這樣表述:寫作「文學性的散文」,是作者(學生)自發、自為、自創的,謂之「創作」;要內容「獨創」、形式「獨創」,作者(學生)只可自遇而不能他求外人。換句話說,讓學生寫出「好散文」,語文教師只能起到「催生」的作用——「情景作文」、「豐富學生的生活」、提倡「個性寫作」、「創意表達」、「生命作文」等,其實都是「催生」的辦法,包括傳統語文教學一直強調的「揣摩」。

第二,寫作教學的「教學」,如果按通常的意思把它理解成「訓練」的話,那麼就很可能阻礙、乃至扼殺學生的「獨創」。「教學」按其本性,只能教已有的東西,比如教學生散文的知識或如何寫散文的知識,比如教學生如何模仿好的例文等等。這樣,就勢必偏向於散文的形式方面,也就是散文寫作的規範或技巧。問題是好散文「文體不拘一格」(南帆《文學的維度》),問題是「文學性的散文」沒有規範。根據南帆的研究,「散文含有反文類傾向」,「散文的首要特徵就是無特徵」。甚至有作家宣稱:「一講規範,散文就死」,也就是走向「程式化」。這樣,散文的不拘一格與「訓練」的必須一格,就會產生對立。偏向於形式方面而進行規範或技巧的「訓練」,很難與「真情實感」的自然抒發融合在一起。顯然沒有教師喜歡學生說假話,顯然也沒有學生願意說假話;但學生事實上在說假話,教師事實上在鼓勵學生說假話。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以為,這恐怕不單是個「理念」的問題,其中必有不得不如此、不能不如此的隱情。而隱情之一,就是形式的「訓練」與「真情實感」的自然抒發在本性上有矛盾、相衝突。衝突的結果,是形式「訓練」壓倒了「真情實感」的自然抒發。也就是說,在語文課程裡的寫作中,學生不得不為了形式的「訓練」去選取內容,內容不得不遷就形式的需要,乃至為了某種形式不得不去假造內容。

綜合上述兩個方面,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按寫作的正途,內容「獨創」、形式「獨創」的「文學性的散文」,不能夠「教」,也不可以「教」;而只能採用種種「催生」的辦法,引領學生進入自發的「創作」。

不能夠「教」、不可以「教」,也就不會有固定的、必學的知識內容,因而也就不太可能制訂像國外那樣的寫作內容標準。這樣,以「文學性的散文」為寫作對象的我國《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制訂上,就不容易具體了,似乎也沒有東西可以被具體。

「文學性的散文」應試化讓「虛情假感」盛行

問題是「文學性的散文」寫作要考,問題是廣大學生要完成不少於500字或800字的「作文」,問題是在考場的45分鐘裡學生既不能等創意「自發」、也不能靠別人「催生」。於是教師必須教,學生必須練;並且要教、要練得像「獨創」一樣。於是就只能在形式上做文章,進行「規範」、「技能」的「訓練」。

結果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想的寫作」,與語文教學不得不從事的「為了生存的寫作」分裂了。結果是為了考試而巧用「俗招」的「文學性的散文」,壓倒了本來應該基於「真情實感」的「文學性的散文」。

這樣,「我們在讓學生寫什麼樣的文章?」就被轉變成了另外一個問題:「學生不得不寫的是什麼樣的文章?」——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形成了語文教學中實際上在通行的「事實的語文課程標準」。

而學生們和語文教師們對這個問題的一致回答是:「作文」,也就是巧用「俗招」的「文學性的散文」。「俗招」帶有很強的時效性,必需隨考試的風向而不停地變化。巧用「俗招」的真實含義,是要用能應對考試新動向的「俗招」,是要用能使這一屆中考、高考批卷教師「眼睛一亮」的「俗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中小學的「作文」,在本質上是與應試掛鈎的;中小學所培養的「寫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應試的能力。而這種應試能力,由於變化多端,一般語文教師較難把握,因而沒有能力或沒有膽量在課堂裡去「教」,課堂裡學生的「練」通常只能是「多寫」。在我國語文教學中,只有少數有能力或有膽量發現乃至發明「俗招」的教師,才敢上「作文課」,才有寫作過程指導的「作文教學」。

很多人認為,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改革,包括作文教學的改革,出路在考試改革。這固然是不錯的;但在我看來,如果我國語文課程的主導寫作樣式還是「文學性的散文」的話,那麼無論導向怎麼改、無論命題形式怎麼變,其結果都只會是不斷地塑造出新的「俗招」。也就是說,在語文課程裡的「文學性的散文」,「創新」都只能是形式上的種種「創新」,而不會改變巧用「俗招」的「文學性的散文」這一實質。

放眼國外尋找解決方案

我國中小學寫作教學中流行的文章體式,是應試性的「小文人語篇」。「小文人語篇」的「作文能力」,與我們意欲培養的適合於社會應用的寫作能力,有著嚴重的衝突。我們有理由推斷:我國作文教學的種種難題,很可能是由於文章體式的選擇不當而造成的。

要徹底改變學生作文「虛情假感」等現象,語文課程中的作文樣式很可能需要做根本性的調整。這就跨進了籌劃的領域。然而在籌劃之前,我們必須先做好認知的工作。我們應該事先了解,語文課程裡的「作文」,除了「文學性的散文」之外,還有哪些體式的文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有必要了解別的國家在寫作教學中主導的文章體式。下面列舉國外的三個資料,供進一步研究參考。

資料一:美國麻薩諸塞州英語語言藝術課程標準(洪宗禮等《外國語文課程標準譯介》)片段——

4年級學生學習寫作時應該掌握的能力指標包括:

標準1:學生進行獲取信息和理解方面的聽說讀寫活動。

聽教師講課和獨立寫作時用筆記形式記錄資料、事實和內容。

描述主要觀點並以細節支持。

在說明文中運用比較/對比、原因/結果、時間/順序等結構類型。

運用適合年齡的字典或電腦軟體等各種資源正確拼寫單詞。

寫出清楚、有結構、有條理的展示對某主題理解的解釋、報告、指令說明等。

用文章中的細節支持理解和解釋。

建立包括信息傳達文章的作文檔案,作為和老師及父母/看護者一起檢查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種方法。

比較和對比從兩種資料來源獲得的觀點和信息。

在他人幫助下為圖表寫標籤和說明,傳達信息。

資料二:德國中學生寫作教學的文章體式(洪宗禮等《外國語文課程教材綜合評介》)片段——

8年級(相當於初二):

故事梗概。

書籍廣告說明詞(與故事梗概的區別)。

寫信、報導。

簡單議論文。

報導,記事。

圖表描述和闡釋。

描寫;區別描述和抒情。

改編課文(從敘述體到話劇)。

日記。

小型報告(約10分鐘,寫短語提綱)。

塑造性寫作。

學習技巧:做筆記,做讀書文摘,做記錄等用工具書,閱讀技巧(快速閱讀、信息閱讀和消遣閱讀等),實用類文章的閱讀和理解(4步驟),如何在回答課文問題時正確引證,如何準備發言稿(3步驟),怎樣背誦課文(5步驟)。

11年級(相當於高二):

小型論文(獨立撰文,正確引證,10頁左右)。

文論(文學作品和實用類文章)。

文學作品闡釋和寫作。

專題報告(約20分鐘)。

記錄(課堂記錄,會議記錄,討論記錄等)。

其他:讀者來信,評論,短評,書評。

資料三:法國2001年的高中「會考前考試」的作文題(轉引雷實《國外高中母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文科系列:

(1)「我是誰?」這個問題能否以一個確切的答案來回答?

(2)能否說「所有的權力都伴隨以暴力」?

(3)試分析休謨《結伴欲望和孤獨》一文的哲學價值。「『結伴』是人類最強烈的願望,而孤獨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懲罰。」

經濟系列:

(1)什麼是公眾輿論能承受的真理?

(2)「給予的目的在於獲得」,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則?

(3)試分析尼採《罪行與犯罪》一文的哲學意義。作者在文中提出問題:輿論在了解了犯罪動機和作案具體情況後,即能遺忘錯誤。這種現象是否有悖倫理原則?

理科系列:

(1)能否將自由視為一種拒絕的權利?

(2)我們對現實的認識是否受科學和知識的局限?

(3)試分析盧梭《人類的幸福、不幸和社會性》一文的哲學含義。盧梭說:「我們對同類的感情,更多產生於他們的不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為共同利益聯繫在一起的基礎是利益,因共處逆境團結在一起的基礎是感情。」

【小編友情提示:中西教育常被用來對比,文中所述外國案例僅供讀者一窺西方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具體化要求。法國高考題的例子這幾年在網上傳遍了,經常被人引用,覺得有深度,夠bigger,但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關哲曾在中法高考題能PK嗎?》一文中,以更貼近實際的中國政治考題與法國高考對比,有興趣的讀者可點擊連結參閱。至於中國語文教育能做的,或許是從借鑑和實踐中尋找符合我國學生自身情況的方法。】

相關焦點

  • 【鯤鵬在線】解決一個疑惑:文體分類---讀王榮生老師《閱讀教學教什麼》第一章「閱讀教學研究的新進展」有感
    解決一個疑惑:文體分類山西 郝文越我最近在讀兩本書,一本就是王榮生老師寫的《閱讀教學教什麼》,還有一本是加拿大阿德裡安•吉爾寫的《閱讀力,知識讀物的閱讀策略》。阿德裡安•吉爾寫的這一套叢書,主要是結合寫作力、閱讀力、思考力這三方面來展開的,她針對閱讀力編了兩本書《文學作品的閱讀策略》和《知識讀物的閱讀策略》,對文學作品和知識讀物的閱讀教學進行了研究和闡述。我在讀王榮生老師《閱讀教學教什麼》第一章「閱讀教學研究的新進展」的時候,發現王榮生老師也是特別注重文本體式。不同的文本體式,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或者說我們要從中學習的內容是有一些根本的不同的。
  • 用化學方程式寫評語的浙師校友火了!網友:怪不得我化學學不好,遺憾...
    以下文章來源於錢江晚報 ,作者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30年一貫靠譜! 在浙江,新聞快,資訊多,服務全!還能聊情懷、侃八卦!還根據不同同學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解讀愛打瞌睡的女孩、擅長體育的男孩、脾氣有點急的班委……每個人都有「很化學」的專屬評語網友紛紛點讚「80後老師太會玩了」「遺憾高中沒有碰到這樣的老師」「化學老師的文採竟然也那麼贊」「怪不得我化學學不好
  • 學生作文學不好 關鍵還是老師沒教好
    中學生作文難教,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在師範院校畢業後,近年來,我就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對此問題感觸頗深。有時在上作文課時,我都感到格外吃力,甚至有一種無力感。我經常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中學生作文難教的困境?又該如何破解這個困境?
  • 學生作文學不好,關鍵還是老師沒教好
    中學生作文難教,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在師範院校畢業後,近年來,我就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對此問題感觸頗深。有時在上作文課時,我都感到格外吃力,甚至有一種無力感。我經常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中學生作文難教的困境?又該如何破解這個困境?
  • 霍建銓:如何通過寫文章賺錢
    對於寫文章賺錢,很多人覺得很困難,腦袋沒有這個概念,我應該怎麼通過寫文章賺錢呢?其實方法很簡單,我教你3個步驟。1、找到一個榜樣。你喜歡的哪類型文章,嚮往的,關注這樣的人。2、花錢。找你喜歡寫文章的那個人,跟他學習,讓他把模型和方法教給你。3、反覆測試他的模式,把你的內容通過它的模型表現出來。這是非常簡單的三個步驟。為什麼很多人還不會呢?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最大的誤解
    如果就此批評教師沒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好,那是對教育的苛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對教育的誤解。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本身沒錯,錯在被人誤讀。 其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由我們近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提出的。陳鶴琴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與陶行知、晏陽初、黃炎培並稱中國教育界有四位聖人,他被譽為「兒童教育的聖人」。
  • 「體育老師一節課都沒上 憑什麼學不好就賴體育老師教的」
    近日,一位體育老師曬出了他「卑微」的聊天記錄沒想到竟走紅網絡!還有網友說感覺體育老師都被養胖了最後,網友還為體育老師「打抱不平」「體育老師一節課都沒上憑什麼學不好就賴體育老師教的」「每次學習不好會被說你這是體育老師教的的吧體育老師背了這麼多年的鍋也該卸下來了!
  • 老師讓小學生寫《我家裡有礦》,要求句句屬實,網友:活該有錢!
    《我家裡有礦》作文,還要求句句屬實,似乎是在調查什麼,但是收到的一篇文章,卻有點另類,網友評價:活該有錢!  確實,小學生寫作文,有時候能讓爸爸媽媽氣得捶胸頓足,但是有時候卻能帶給人驚喜,這不,有一位小學生寫的作文《我家裡有礦》,火了!
  • 給語文老師推薦的專業書單,如何寫好文章,老師也需要學寫作文
    語文老師,通常被同事認為是文筆好,會寫東西。於是大部分關於學校的介紹啊、晨會的演講、領導的發言,都由語文老師代筆了。甚至是期末告家長書、成績總結匯報,也都是由語文老師完成的。見過作為班主任的數學老師,給孩子寫期末評語,寫了一天都沒搞定。可能這就是語文老師在職業優勢上的特點,推薦幾本適合語文老師,也適合其他老師閱讀的關於寫作方面的書。
  • 文章寫得好不好,動筆前就已經決定了
    我們說的寫作,並不一定指寫論文、寫文章、寫書,還有日常的寫寫畫畫也屬於「寫作」討論範疇。每個人都離不開寫寫劃劃。我們用「寫」來記憶知識、表達自我、對抗遺忘。市面上教寫作的書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教你如何選題造句、文筆文風等實戰乾貨類。一類是教你如何看待寫作這個事情,以及教你如何養成寫作習慣,以至於不再因拖延症被催稿催更。
  • 你的孩子,為什麼始終寫不好作文
    他們不是不能吃苦,不是不願意,不是報得少,而是天天被老師忽悠來忽悠去的。那些老師也不容易,他們也確信自己教的內容是好的,可是忽略了事實,忽略了結果。所以做成了睜眼瞎。有沒有效果,難道大家心裡不清楚嗎?不是應該「啞巴吃湯圓——心裡有數」嗎?家長來學習,圖什麼?還不是看效果。二、作文寫不好,是因為孩子課外書看得不夠多?
  • 校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真理還是謊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教育家和校長們對這句話很是推崇,而老師們對這句話是比較反感的,甚至部分老師覺得這就是「老師脖子上的一把枷鎖」,讓很多老師覺得沒有教好學生,就是自己沒做好。很多人理解錯了!
  • 請老師給你寫推薦信?這些步驟沒做到,怪不得老師不理你!
    找老師寫推薦信的最佳時機是11年級下學期、學年快結束時,因為若是老師平時任務繁重,他們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寫推薦信。而在請老師寫推薦信的時候,具體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如果老師實在太忙或無法給學生寫推薦信,他們考慮完後可以在電郵裡婉拒,學生也可以再去找其他老師寫推薦信。這不會給雙方造成任何尷尬。如果老師欣然同意,那我們就約個時間和老師面談推薦信的相關事宜吧。記得不要在其他同學面前和老師溝通推薦信,以私下約見為宜。
  • 郎溪皖南花鼓:13歲學戲36本傳統劇目,70年技藝王榮生老人的傳奇
    為了弄清「一藍二杜」的史實,初秋,我們一行人來到飛鯉鎮大王村,採訪藍家班的最後一位傳人王榮生。迎接我們的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通過採訪得知,老人生於1936年10月20日。老人講了關於「一藍二杜」的淵源,還有一個故事呢!
  • 讀了篇關於語文的文章,五年級寫300字作文?老師學生:我太難了
    讀完裡整片文章,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名密切關注孩子成長學習的家長。最後他這樣寫道:常常想跟女兒語文老師溝通,但我一聽她說話,就知道她是無法溝通的。我已經做好親自教孩子小學語文的準備。如何對待班主任老師的網課,才能省心省力》】二、300字作文太難文中提到:昨天看到孩子單元測驗的試卷,作文批語是「沒運用修辭」。我真地無法想像,孩子語文老師是如何跟三年級的孩子談什麼叫「修辭」的?
  • 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有多難?一二年級老師訴苦:感覺自己不會教了
    後面的問題更嚴峻,改革後的語文教材提升了對孩子課外閱讀量的要求,像是《猴子撈月》這篇文章,從三年級直接變成了一年級去學,孩子們的拼音還沒學好,大字更是不認識幾個,讓他們去熟讀、指讀,真是太難了。有的說,現在一年級學拼音就是一帶而過,孩子根本掌握不了,家長在家只能天天講著補,考試呢,錯題剛開始叫抄10遍,天天放學開始寫到11點多都寫不完,因為一年級寫字慢,不會的多。最後老師其它錯題10遍,計算題錯了抄100遍,孩子直接回來哭著寫著說寫不完,最家長沒辦法只能找老師談談。
  • 我家孩子學不好,就是你老師的錯
    教她認讀一個字,過十分鐘讓她讀,就不會了,再教她,過十分鐘再認,還是不會,再再教,過一天,再複習,才認得這個字。剛上一年級,老師也不希望這孩子就這樣下去,以後還怎麼學。很努力地教她,上課教,中午休息時間單獨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認識幾十個字,會寫十幾個生字。可是她家長卻不認為自家孩子有問題,看到考試總是考幾分,直接到班上,找老師興師問罪來了。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授怒斥:胡說八道!
    可是班上就有那麼幾個學生,要不是貪玩根本不聽老師教,我苦口婆心也勸了很多次,各種方法都試過了就是沒效果,成績還是那麼差,還有兩個學生,本身還是挺聽話的,但是真的不是讀書這塊料,別的孩子十分鐘就能背好的單詞他能花一個小時!
  • 寫文章到底賺錢嗎?90後老師教你如何快速完成一篇文章
    其實,我的自媒體之路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所以,這篇文章根本算不上教學,頂多算是一篇心得分享,也算是對我一個月來的工作做一個總結吧!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們想要在自媒體行業中分得一杯羹,各大平臺之間的競爭也是如火如荼。其實,無論哪個平臺,自媒體創作者都已經趨於飽和,新加入的創作者也很難博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