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全文]_中國網

2020-12-17 中國網

三、履行政府公共管理服務職責

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發揮人力資源公共管理與服務的職能作用,加快職能轉變,健全政府責任體系,努力為勞動者的體面勞動和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與社會環境。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長期以來,中國面臨著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性矛盾,穩定和擴大就業的任務十分繁重。中國政府始終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以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為出發點,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城鄉勞動者提高整體素質,逐步實現更加充分的社會就業。不斷強化各級政府在促進就業方面的責任,持續加大公共投入,促進平等就業。通過加強就業援助,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建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城鄉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服務。通過政策扶持和市場導向,解決了國有企業3000多萬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實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並軌。2005年至2009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000多萬人,農業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近4500萬人。2009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 。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政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施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或降低部分社會保險費率、相關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企業穩定和增加就業。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開展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多渠道開闢就業崗位。以高校畢業生就業為重點,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200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7.4% ,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超過500萬人,困難群體再就業超過150萬人。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歷來重視人才工作,進入新世紀作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決策,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2001年,中國政府將實施人才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2006年以來,加強對人才資源開發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先後制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三個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統籌城鄉、區域、產業、行業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資源開發,促進人人平等享受人才政策和平等參與人才開發,努力實現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

為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中國政府設立「863 計劃」、「973 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科技計劃(基金),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重大人才項目,不斷增加科技投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培養造就了一支具有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引進了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2008年,全國研究與發展(R&D)折合全時人員達196.54 萬人年,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159.34 萬人年,分別是1991年的2.9倍和3.4倍;全國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14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642個,博士後研究人員達7萬多人。為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中國政府實施國家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建立公共實訓基地和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國家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實施農村實用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和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全面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大力培養教師、醫生、農業技術人員等農村發展急需人才,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流動。

促進教育公平

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2006 年開始,中國政府改革並逐步調整完善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並從2008年開始,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將九年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國家財政保障範圍。

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改造工程、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建設規劃等扶持計劃,努力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保障困難群體接受教育。

健全國家助學體系。中國政府在普通高校、職業學校實行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等制度,加大資助力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2009年底,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受助面達到90% ,高等學校學生受助面超過20% ,資助學生4306 萬人次。從2009年開始,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

加強人力資源培訓

國家把幹部教育培訓擺在突出位置,制定頒布了《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2006—2010年全國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和《關於2008—2012年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的實施意見》。圍繞政府中心工作以及職位要求,對公務員進行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專門業務培訓和在職培訓,實施對口培訓計劃,促進學歷培訓,實行掛職鍛鍊,有效開發公務員人力資源,促進公務員職業的發展。國家對專業技術人員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對中高層專業技術人才,開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專項培訓,2005年至2009年,共培訓300萬名中高級專業人才。構建分層分類的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逐步形成以需求為導向,政府主導與單位自主相結合,個人履行義務與自覺自愿學習相結合的繼續教育運行機制。2009年,全國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達3000萬人次。為加強西部地區人才開發,中國政府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西部地區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實施新疆、西藏少數民族科技骨幹和青海三江源地區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2009年共培養2888名少數民族科技骨幹人才和急需專業技術人才。

針對不同群體就業需要和勞動者職業生涯發展不同階段需要,國家開展相應的職業培訓,建立了以技工學校為骨幹、職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培訓體系,並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職業培訓等方面的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技工學校和就業訓練中心6000多所、民辦職業培訓機構2萬多所;建立巾幗科技示範基地26萬多個,為1.2 億人次婦女提供各類教育培訓,增強了婦女的自我發展能力。針對城鄉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實施勞動預備制培訓,幫助其掌握一門職業技能或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後再進入勞動力市場。針對失業人員開展再就業培訓,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針對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勞動者開展創業能力培訓,提高其創辦小企業的能力。針對擬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星火科技培訓」、「雨露計劃」等專項培訓,提高其轉移就業能力。

為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1994年以來,國家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截至2009年底,全國累計有1843.3 萬人取得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累計有超過1 億人次取得不同等級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

完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

逐步增加公共投入。2008 年,中國人力資本投資佔GDP 比例達到10.75% 。2009 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支出1981.39 億元人民幣,比2007 年增長84.1% ;用於醫療衛生支出1273.21 億元人民幣,比2007 年增長91 66% ;用於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3296.67 億元人民幣,比2007 年增長43.2% ;用於科學技術領域的支出1512.02 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51.2% 。

完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建立縣區以上綜合性服務機構,街道(鄉、鎮)社區服務窗口以及就業訓練、創業服務等服務實體,形成了覆蓋省、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的五級服務網絡。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縣(區)以上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1 萬多個;街道、鄉、鎮服務窗口共3.7 萬個,覆蓋了97% 的街道和89%的鄉、鎮。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職能不斷增強,免費開展政策諮詢、市場供求信息發布、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援助、創業服務,承擔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管理,提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務代理、檔案管理、考試認證、專家服務等服務項目。

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的信息化程度。實施「金保工程」,初步建立以中央、省、市三級網絡為依託,覆蓋全國的統一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系統。通過發行社會保障卡,開通12333 專用公益服務電話號碼、簡訊平臺和建立政府服務網站等形式,為政策諮詢、信息獲取、業務辦理、個人帳戶查詢等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務。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後頒布《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和《2010—2020年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針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不同特點實行分類管理,逐步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滿活力的幹部人事制度。黨政機關推行公務員制度。從進入隊伍到職務晉升引進競爭機制,普遍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競爭性選拔幹部方式,促進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2006年至2009 年,全國通過考試共錄用公務員52.8萬餘人。2003 年至2009年,全國共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幹部4萬人,各級黨政機關通過競爭上崗走上領導崗位的幹部共33.9 萬人。在幹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管理監督等環節充分發揚民主,民主推薦成為幹部選拔任用的必經程序,民意調查、民主測評得到廣泛運用,幹部工作民主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幹部交流力度不斷加大,重點部門、關鍵崗位領導幹部交流形成制度,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人才戰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布局和支柱產業及重大項目的建設,加強了市、縣和中央國家機關、省級黨政機關之間領導幹部的相互交流,從中央國家機關和東部發達地區選拔大批幹部到西部地區掛職、任職。2003年至2009年,全國機關幹部共交流230.2 萬人。完善職務任期、退休和辭退、辭職等制度,推進幹部能上能下,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機制。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合理體現了工作職責大小與工資高低的關係。

事業單位推行人員聘用制度。通過籤訂聘用合同,規範單位和職工的人事關係。建立崗位設置、公開招聘、競爭上崗、考核獎罰、辭職辭退等制度,逐步形成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截至2009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籤訂聘用合同的人員達到80% 。2009 年,22個省(區、市)事業單位新進人員中,採用公開招聘方式的佔總數80% 以上。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初步建立了與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繫和鼓勵創新創造的分配激勵機制,調動了事業單位各類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國有企業人事制度不斷健全完善。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國有企業推進規範董事會的建設,為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選拔任用、業績考核、激勵監督等管理制度。建立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政府監控指導的工資分配製度,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職工工資水平的提高。注重發揮市場配置人才的基礎性作用,初步建立起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2003年至2009年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方式選聘的經營管理人才,從33.4萬人增加到52.1 萬人。

建立國家榮譽和表彰獎勵制度

中國政府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建立健全國家榮譽和獎勵制度。國家設立「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授予在國家建設事業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勞動者。

1989年以來,中國政府一般每五年召開一次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對全國各行各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予以表彰,其中授予工人、農民、企業管理人員等「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授予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共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14578人。

國家設立科學技術獎,獎勵在科學技術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自2000年以來,共有27772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有16名傑出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設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科技領域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截至2009年底,共評選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114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61人。自1990年起,中國政府實行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向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頒發榮譽證書,發放政府特殊津貼。到2009年,全國共有15.8 萬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建立全國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制度,自1999 年以來共有200人獲得「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建立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評選表彰制度,自1995 年以來已有120人榮獲「中華技能大獎」稱號,2976人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樹立了一批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人物。建立全國農村優秀人才表彰制度,自2000年以來已表彰了160名全國農村優秀人才。



相關焦點

  • 一 中國人力資源的狀況
    《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課題組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總人口約為13.7億人(其中包括: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在大陸人口中,15~59歲人口(勞動力資源)約為9.4億人,佔70.14%。同2000年相比,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目前,全國就業人員有79163萬人。到2020年,預計全國勞動力資源人口會達到11億人以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大力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使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
  • 白皮書全面系統的向國內外介紹中國人力資源狀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尹成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介紹《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發表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發布-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10日電(記者 顏維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第一本專門闡述人力資源狀況和政策的白皮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在發布會上指出,中國仍然面臨著就業壓力大、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力資源整體素質亟待提高等突出問題,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是中國政府始終面臨的重大課題和不懈推進的重大事業。    針對公眾普遍關心的老齡化危機問題,王曉初表示,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進程加快,是一個客觀事實。
  • 尋找「中國人力資源100人」_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_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陳曉徵先生 許繼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 唐代治先生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 喬均平先生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助理 孔繁新先生 國新控股人力資源負責人,原港中旅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
  • 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
    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開發與評價中心  易才人力資源發展研究中心  說 明  尊敬的企業負責人:  隨著全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認識的深入與此同時,我院也希望進一步滿足企業的要求,對國內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狀況進行較為全面、科學的調查研究。為此,勞動人事學院與易才人力資源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狀況調查。
  • 淺談人力資源六大模塊之一 人力資源規劃
    人力資源規劃一方面對目前人力現狀予以分析,以了解人事動態;另一方面,對未來人力需求做一些預測,以便對企業人力的增減進行通盤考慮,經此來制定人員增補和培訓計劃。所以,人力資源規劃是人力發展的基礎。1.2促使人力資源的合理運用只有少數企業其人力的配置完全符合理想的狀況。
  • 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不在保留人事部勞保部
    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他表示,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華建敏稱,人力資源是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為更好地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整合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建立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統籌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
  •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外包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一般來說,人力資源外包包括人事服務外包、人力(勞務)外包和人力資源專業管理外包三種。截至**,國外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與員工的比例通常是1比100,而在 國內這個比例卻在1比30左右。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外包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針對當前人力資源服務外包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人力資源服務外包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2019中國(浙江)人力資源服務博覽會暨全省重點產業人力資源需求...
    2019中國(浙江)人力資源服務博覽會暨全省重點產業人力資源需求發布會召開發布時間:2019-10-24 17:25:00 Thu  來源:杭州網杭州網訊 你知道嗎?以「大變局下中國人力資源變革」為主題,以「變革、務實、流動、精準」為主線,推出《2019年浙江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藍皮書》,發布2018年度浙江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榜單、重點產業人力資源結構需求等,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載體,打造一個更專業、更國際、更廣闊的人力資源服務平臺。
  •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30年發展報告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業對人才資源和專業服務的迫切需求,以及隨之而來的中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專業化發展,共同成為推動中國人才市場繁榮和發展、促進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形成和發展、助力中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強大力量。  30年來,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在各種社會力量的共同推動之下,從形成到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臺達自主研發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榮獲「2020中國人力資源科技...
    來源:時刻頭條臺達電子(東莞)憑藉自主研發並擁有智慧財產權的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HumanResourcesInformationSystem,以下簡稱HRIS),於9月9日獲頒由「HRTechChina」主辦的「2020中國人力資源科技創新獎
  •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題目例子
    1、分析我國農村社會保障 2、我國人才測評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3、淺析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市化的問題 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場的現狀及發展完善研究 5、我國勞動力移動與靈活就業研究 6、組織結構對服務性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 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為何突然消失
    不少經濟學家從經濟結構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認為在資產經營向資本經營轉化的過程中,中國的經濟有可能會出現一腳踏空的現象。筆者從法律制度的角度來分析,認為中國現行的《社會保險法》不利於工業經濟的發展,當然更不利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政府不是通過增加公共產品的供給,解決社會保障基金缺口的問題,而是通過增加企業的負擔,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 刺蝟CIWEI獲2020中國人力資源先鋒評選《年度最具創新力人力資源...
    12月11日,由第一資源主辦的「2020中國人力資源戰略管理年會(第十三屆)暨中國人力資源先鋒評選(第十二屆)」在上海靜安崑崙酒店隆重舉辦。在上午舉辦的主論壇上,圍繞「數智化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進化與革命」、「人力資源+ABC(AI,BIG DATA,CLOUD),HR如何以科技賦能」兩大話題,嘉賓做專題演講。嘉賓演講的告一段落之後,迎來了2020中國人力資源先鋒評選(第十二屆)。2020年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突飛猛進的一年,也是企業服務產業的元年。獲獎者們在行業發展進程中一路突破、創新;一路顛覆、變革。
  • 2020年HR必知丨薪稅師將成為中國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行業發展的...
    2019年12月30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正式發布包括擬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4-07-03-04)職業下增設薪稅師工種的《關於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中就培函【2019】67號),此舉意味著薪稅師正式邁入中國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行業的舞臺。
  • 英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適合中國學生讀研嗎?
    英國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哪家大學好呢?英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設定十分細膩,它是中國所沒有的。人力資源專業所涉及的內容關鍵有:人力資源整體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考核管理、績效管理、勞動關係管理6個層面。
  • 永盛人力集團榮獲「2020中國人力資源先鋒服務機構」大獎
    12月11日,由第一資源主辦的「2020中國人力資源戰略管理年會(第十三屆)暨中國人力資源先鋒評選(第十二屆)」在上海靜安崑崙大酒店二層成功舉行。永盛人力集團作為獲獎機構,受邀參加了本次盛典。上午11點,第十二屆「中國人力資源先鋒評選」頒獎盛典如期舉行,並在本次盛典中成功頒布了「2020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年度十大人物」,「2020中國人力資源先鋒服務機構」,「2020中國最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2020中國人力資源先鋒
  • 淺談人力資源會計的前提條件
    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科中一個正在發展的新分支,它主要研究組織人力資源的成本與價值的計量和報告問題,為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信息。1980年,上海《文匯報》發表了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化先生的文章,提出我國必須開展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但此後,中國的會計學界在這方面步履艱難。
  • 與其迷茫,不如綻放——2020首屆中國人力資源前瞻者峰會
    「人力資源前瞻者峰會」已成為中國人力資源行業矚目的盛會。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教授、組織與生涯發展專家Dr. Brian Schwartz、思派健康副經理曹明奎、前華為人力資源總監郭林膨、拜耳大中華區及拜耳處方藥事業部中國及亞太區人力資源副總裁王彤,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人力資源總經理吳汶錡,緣泰石油CHO李茹、亞馬遜雲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經理劉宇翔等20多位企業人力資源高管出席了本次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