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王者78000字的《法華經》要告訴世人什麼?4句佛經道明原委

2020-12-18 墨易塵

《法華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卷,全名《妙法蓮華經》,有多個譯本,現今修持者多以七萬八千餘字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經卷為正本。此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其晚年的說教,是大乘佛教早期的一部經典,與《楞嚴經》《華嚴經》並稱為大乘佛教「經中之王」,明示不分高低貴賤人人皆能成佛。

《妙法蓮華經》中的「妙法」指佛法中的「一乘法」和「不二法門」,一乘法是指佛門中的一切佛法,修持佛法者雖根基不同,但法無高下佛佛道同,皆稱其為「一乘法」。不二法門是指唯一的佛法門徑,其中「二」的意思是指「分別心」,不二則是說無分別心,不二法門便是指獨一無二的法門。此經中的「蓮華」二字是用以形容此經的清淨與光明之意,取蓮花的出泥不染,花果同時,內斂不露,和「華」字的光華無邊正大光明之意形容此經的妙用無邊。接下來本篇摘選四句《法華經》中的四句經文,加以註解,一起與諸君探索此經之奧妙,偏頗之處望留言指正。

一,十方國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解譯:十方國土是指十個方位的版圖,可以理解為整個宇宙。此句之意是說,整個宇宙中,只有唯一的一種修行法門,沒有第二種,第三種之說,佛祖根據慧根資質不同,分出了大乘與小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如此分別只是為了方便修行,通俗講便是因材施教,但所有這些的作用只有一個,便是引導眾生領悟佛的智慧這便是唯有一乘法。

二, 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解譯:以一火而燃千火之明,以一燈而傳千燈之義。此句之意是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將對佛法的徹悟比作「一燈」,一燈徹悟便會以燎原之勢星火傳播,最終人人得悟佛法,都將登上佛國淨土,達成普度眾生的夙願。金庸小說中「一燈大師」法號的由來便出自此句。

三,是佛子說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於一切, 不生懈怠心。解譯:先覺者說法之時,要以柔和的態度和極大的包容心去布道,對天下眾生抱以慈悲的姿態,對於普度眾生的這件事情不能心生懈怠。此句闡明布道者的心態,必須要恭謙有度,不可妄言妄語急功近利,保持一顆清淨慈悲之心。

四,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解譯:《金剛經》中說諸法空相,所以一切相的本質便是無相,菩薩觀十法界皆空,從空之中生妙有,妙有非是真有,也非是真空。此句中的如實相,便說的是妙有之相,表明佛家這個「空」才是一切的實相,實相是「空」的假名。得悟此意才不入顛倒夢想,達到空性。這便真正的進入了佛的境界,踏上了無上智慧的彼岸。

相關焦點

  • 佛經之王《法華經》四句金言,了悟佛家精妙,洞悉佛法精髓!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雖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也非教眾最多的宗教,卻是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宗教,以至於我們沿用至今的許多詞彙都出自佛經,比如「方便」「障礙」「單位」「執著」「習氣」「現在」「未來」等等不勝枚舉,據不完全統計關於佛教的成語也有二百餘句,如「包羅萬象」「前因後果」
  • 讀誦抄寫法華經的功德利益
    一、殊勝功德  《法華經》是經中之王, 能攝其他經為眷屬, 所以抄寫、讀誦《法華經》不可思議。  妙法蓮華經,是一定要念完一遍的,出聲念,認真念,一個字都不要漏掉。「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一切聲聞闢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3。「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 《法華經》、《華嚴經》及淨土經典中的觀音代表什麼?
    敦煌壁畫·觀音在佛經中,觀音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超過80部的經典和觀音有關,其中較重要且影響較深遠的有《法華經》、《華嚴經》、《首楞嚴經》和《心經》。《法華經》中的觀音:《法華經》第二五品〈普門品〉形容觀音是宇宙的救世者,根據被拯救者的需求,她可以化身為33種型態拯救人們遠離七種險厄:火、水、羅剎、刀杖等,她賜給婦人們所祈求的男孩或女孩。
  • 比心經還短的最短佛經,精髓就是4句16字
    在佛經之中,我們所最熟知的最短佛經,應該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心經》260字,可謂字字是法寶,蘊含佛陀的最高智慧。但《心經》其實並非佛經中最短的經,最短的佛經應該是《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該經算上標點符號,也才247字。
  • 《法華經持驗記》選譯
    先是到廬山隱居了七年,常常持誦《法華經》。他認為要悟入佛道的關鍵,必須先以智慧體解佛經,所以不辭辛勞地鑽研各種佛經。釋道生入關中,師從鳩摩羅什學佛,他辯才無礙,卓爾不群,所以大家都認為他已經開悟。後來,釋道生來到蘇州的虎丘山宣講《大般涅槃經》,聚頑石為徒,當他講到眾生皆有佛性時,垂問頑石有沒有聽懂,頑石居然紛紛點頭回應。釋道生在半塘講誦《法華經》時,收了一個小孩做徒弟,也跟著他持誦《法華經》。
  • 必讀 | 通達教理的捷徑: 學習分科,更容易理解佛經(附 視頻)
    分科是佛法中常見的學習方法,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用到分科。比如整理衣物,要按照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所需,來進行分類;講堂裡的書籍,也要先歸類,再按類別擺放;若不歸納整理,則會雜亂無章。學法也是如此,若不了解分科,不梳理綱要,只是隨眾聽聽課,那學到的東西就抓不住要旨,如同散落的沙子,只能零星地存留一點知識點,若不加以反覆薰習,很快就會忘記。
  • 《法華經》如群星中的月亮,最耀眼;如太陽穿破一切黑暗
    如果又有人把七種珍寶布滿三千大千世界,用於供養諸佛及大菩薩、闢支佛、阿羅漢,此人所獲得的功德,不如受持這部《法華經》的功德,甚至不及僅僅受持此經中的一首偈頌所獲得的功德,受持《法華經》的功德是最多的。又譬如在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以及十寶山等眾山之中,須彌山,最為第一,這部《法華經》也是如此,在所有的佛經中是最上乘的。又比如,在群星之中,月亮為第一,這部《法華經》也是如此。在千萬億中,經法之中,此經的光輝最為明亮,又比如太陽能夠破除一切黑暗,這部經典也是這樣,它能穿破一切不散的黑暗。
  • 這部佛經,你只看一眼,就已經功德無量!
    很多人認為,要想獲得福報,只有去行善布施,其實還有很多方式,也可以獲得福報和功德。在佛教中有一部佛經,你只需要看一眼,哪怕只是看一眼經名,就已經可以獲得無量福報和功德。這部佛經就是《圓覺經》。全稱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也叫《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從這些經名中就可以看出,這部佛經是一部了義經。提到大方廣、了義經這幾個字,我們可能會想到華嚴經和楞嚴經。他們一個叫《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另一個叫《大方廣佛華嚴經》。這裡一個提到了了義,一個提到了大方廣。
  • 佛陀晚年宣說的法華經,為什麼被稱為「成佛的法華」?
    釋迦牟尼佛陀弘法四十餘年,在眾多法會上宣講佛法,後由弟子整理成為文字性的佛經。這些佛教經典經過後人的長期發展,最後集成為三藏二十部經,包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妙法蓮華經》簡稱為《法華經》,是佛陀晚年宣說的最重要的經典。
  • 《法華經》中最經典的8句,看一遍能受用一生!
    簡稱《法華經》。法華經、楞嚴經與華嚴經並稱經中之王。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鳩摩羅什所譯《法華經》,在中國漢地流傳甚廣。 一、長夜安隱,多所饒益。意思是假如聽聞佛所說的法,在漫漫長夜,就會無所畏懼,身心安隱,得到無窮利益。二、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 經中之王《華嚴經》講什麼?70萬字濃縮5句經文,只為求證1個主旨
    《華嚴經》共有三種譯本,其中以唐武周時期實叉難陀的譯本最為順明達意,所以此版在中國流傳最廣,因這一版本共有八十卷,對此譯本也稱為《八十華嚴》。《華嚴經》是一部體裁龐大的經書,精簡版尚且有八十餘萬字,實叉難陀原本則有一百四十多萬字。
  • 佛學,修行念經什麼樣的眾生會投生畜生道,它們是否能聽懂佛經
    畜生道眾生大到獅子、老虎、大象。小到蒼蠅、蚊子、螞蟻。被端上餐桌食用的海鮮、飛鳥、山珍海味。由於佛教徒起慈悲心,同體大悲的心念,對所有的畜生道有情,有不忍殺害的悲憫心;畜生道與人類一樣,也是六道輪迴中的一道,我們的宿世冤親債主很可能都在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新說
    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闢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師品>:什麼是法師呢?法師本為說法之人,以法為他人之師,自身則依法為師,故稱名法師。
  • 佛經的開頭,用的全是這4個字,其中有什麼深意嗎?
    阿難是佛弟子當中記憶最好的,號稱記憶第一,因此這句話是阿難用以表明自己是佛講經時在場者的身份的,其意思為:這件事是真實的,經書所記載的都是佛當時所講內容。也是佛經的「經印」,因此這4個字非常重要的。「如是」即如實,「我聞」即我知。如是,有兩層意思:一為我所見聞的事實之如是,二為我所悟見的真實之如是。
  • 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楞嚴經|金剛經|華嚴經|阿彌陀佛...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佛教的十部經典佛經,看看各位都讀過幾部?  一、《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 法華經中那些深奧的句子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佛陀晚年所傳的法。是以最玄妙的法門,讓人以最快的速度成佛。同時,它也是諸多佛經裡文字翻譯得最為優美出色的佛經之一。有人說開悟的《楞嚴經》,成佛的《法華經》。可見人們對《法華經》有多麼的推崇。今天,雲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法華經》中那些美妙的句子。
  • 五個佛句,告訴你如何修行
    佛經中的許多佛句,是歷史以來,經過無數人修行的實踐,在實踐中,得出真正修行方式的一些總結。這些佛句,尤其以「三大經王」,以及《金剛經》、《心經》為最。也就是人們的感觸最為深刻。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五部佛經中的句子,告訴你如何修行。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了解 ▌ 一舉四得抄佛經及抄經禮儀
    寫經在中國歷史久遠,漢末即有相關記載。現存寫經遺品中最古者,為敦煌出土的《譬喻經》一卷,系東魏·甘露元年(265)之寫本(現藏日本)。而唐代淨土宗善導大師曾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至今仍有傳世之本(新疆出土)。唐末以後因雕版(刻板)大藏經之流行,寫經事業遂至衰微。二、抄寫一遍勝讀十遍當代,數位技術發達。
  • 《法華經》四大名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
    《法華經》又名《妙法蓮華經》,在諸佛經中,有「成佛的法華」的美譽。《法華經》中認為,人人皆能成佛。只是由於每個人,被自己的煩惱所覆蓋,就像自己的衣裡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所以讓自己仍然處於貧窮的地步。此經最殊勝廣大的地方,就是龍女雖然只有八歲,但是聽聞宣說此經後,以女身即身成佛,顯示不可思議境界。證明了《法華經》的廣大功德。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法華經》中的四大名句,這四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讓人隨緣開悟!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 法華經和終南山的淵源
    法華經翻譯過來時,隋唐朝時,在西安終南山一帶特別興盛。其中智者大師在西安的瓦官寺講法華經,智者大師是陳隋皇帝的國師。當時社會許多有名望的人都來拜訪智者大師。那麼多社會名流來拜訪智者大師,智者大師不是歡喜,而是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