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卷,全名《妙法蓮華經》,有多個譯本,現今修持者多以七萬八千餘字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經卷為正本。此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其晚年的說教,是大乘佛教早期的一部經典,與《楞嚴經》《華嚴經》並稱為大乘佛教「經中之王」,明示不分高低貴賤人人皆能成佛。
《妙法蓮華經》中的「妙法」指佛法中的「一乘法」和「不二法門」,一乘法是指佛門中的一切佛法,修持佛法者雖根基不同,但法無高下佛佛道同,皆稱其為「一乘法」。不二法門是指唯一的佛法門徑,其中「二」的意思是指「分別心」,不二則是說無分別心,不二法門便是指獨一無二的法門。此經中的「蓮華」二字是用以形容此經的清淨與光明之意,取蓮花的出泥不染,花果同時,內斂不露,和「華」字的光華無邊正大光明之意形容此經的妙用無邊。接下來本篇摘選四句《法華經》中的四句經文,加以註解,一起與諸君探索此經之奧妙,偏頗之處望留言指正。
一,十方國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解譯:十方國土是指十個方位的版圖,可以理解為整個宇宙。此句之意是說,整個宇宙中,只有唯一的一種修行法門,沒有第二種,第三種之說,佛祖根據慧根資質不同,分出了大乘與小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如此分別只是為了方便修行,通俗講便是因材施教,但所有這些的作用只有一個,便是引導眾生領悟佛的智慧這便是唯有一乘法。
二, 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解譯:以一火而燃千火之明,以一燈而傳千燈之義。此句之意是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將對佛法的徹悟比作「一燈」,一燈徹悟便會以燎原之勢星火傳播,最終人人得悟佛法,都將登上佛國淨土,達成普度眾生的夙願。金庸小說中「一燈大師」法號的由來便出自此句。
三,是佛子說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於一切, 不生懈怠心。解譯:先覺者說法之時,要以柔和的態度和極大的包容心去布道,對天下眾生抱以慈悲的姿態,對於普度眾生的這件事情不能心生懈怠。此句闡明布道者的心態,必須要恭謙有度,不可妄言妄語急功近利,保持一顆清淨慈悲之心。
四,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解譯:《金剛經》中說諸法空相,所以一切相的本質便是無相,菩薩觀十法界皆空,從空之中生妙有,妙有非是真有,也非是真空。此句中的如實相,便說的是妙有之相,表明佛家這個「空」才是一切的實相,實相是「空」的假名。得悟此意才不入顛倒夢想,達到空性。這便真正的進入了佛的境界,踏上了無上智慧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