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與救贖——以色列電影《香櫞》觀後感

2021-01-09 徐茂林律師

香櫞果實圖片——源自網絡

住棚節在猶太人的信仰傳統中有舉足輕重的屬靈意義,香櫞是住棚節準備的四大聖物之一(四大聖物為:一個香櫞 etrog (citron),一根棕櫚枝lulav (palm frond),三根桃金孃樹枝 hadassim (myrtle twigs) ,兩根柳條aravot (willow twigs)。其中,香櫞象徵著尊貴的賓客)。

以色列電影《香櫞》在住棚節的前一天拉開序幕,摩西和妻子瑪麗結婚五年沒有孩子,沒有預備過住棚節的金錢,在禱告後他們得到了1000美元,還得到了一個被朋友認為是遺棄的棚子,摩西很感恩,用1000元希伯來幣購買了一個取名為「鑽石」的香櫞。

住棚節當晚兩個不速之客到來,其中一個是摩西的舊相識,這兩位逃跑的囚犯在摩西家樓下的棚內臨時居住,故事就這樣展開。如果說住棚節前,夫妻面對的是缺乏的挑戰,住棚節期間則面臨如何招待這兩位朋友的難題。摩西發現朋友是逃犯,撒謊說要回娘家,藉故讓兩位朋友離開。兩位朋友意識到摩西是撒謊轉而回來,兩位朋友問瑪麗要錢,在樓底下燒烤、播放音樂,惹惱鄰居,隨後瑪麗發現這兩個人竟然是逃犯,憤然決定離家而去。兩位為彌補過失,倉促準備一頓飯食,「鑽石」香櫞被當作是檸檬被擠入沙拉中作為調料汁。兩位在住棚節後離開,摩西在拆除臨時搭建的棚子時,瑪麗回來告訴摩西發現自已懷孕的事實。

一切看似不經意,漫不經心卻無處不在的挑戰與成長,拉比在瑪麗離家後告訴摩西,不可懈怠,順境、逆境都是上帝的考驗,應該是本片的點睛之筆。

每個人活著本來就是最大的神跡,我們經常把這最基本的恩典,過於看作理所當然。夫妻二人憑著信心禱告,憑著信心招待客人,殊不知功課也隨之而來。如何真正了解住棚節的真實涵義,就知道當如何面對兩位不速之客。住棚節是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曾使他們住在棚裡[i]」,出埃及地是脫離苦難的象徵,進入應許之地迦南表明與上帝的同在,期間經歷的就是曠野之路。住棚節提醒以色列人在世如寄居的客旅,在世不過是匆匆過客,因為有更美好的應許之地在天上。住棚節更多是帶領與幫助,那麼兩位不速之客是否也需要帶領與幫助,最終得到救贖,進入應許之地?

影片提出的思考是如何度過這在世的客旅生涯?其實我們每天面對的不過是缺乏、憤怒、寬恕、過犯、失敗,最終成長……周而復始!面對缺乏,他們無計可施,上帝回應了禱告,他們堅持奉獻與分享;當不速之客出現,他們認為是上帝所祝福的「貴賓」,只不過事後才明白祝福背後的真正意義!當摩西得到小棚子真實主人的原諒時,他們感恩,當住棚節結束瑪麗發現自己懷孕,他們才明白信心的感恩與仰望;當面對兩位不速之客是逃犯的事實,摩西選擇撒謊,瑪麗選擇逃避,當住棚節不歡而散,他們才明白人人都需要救贖,包括沒有敬畏之心的兩個逃犯,在摩西和瑪麗剛剛經歷過神跡之後,傳遞信仰恰恰是展現救贖的一種方式!

故事中的一切都符合人之常情,一切都無可指摘。但是當摩西花重金購買的香櫞被草草擠出幾滴汁液後丟入垃圾筐的那一刻,一切都釋然了。摩西花重金購買的「聖物」,在神的恩典中也不過如此的下場。那麼上帝到底要的是什麼?住棚節的意義在哪裡?

住棚節的神跡會過去,成為兩夫妻「過往」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記憶中的一部分,故事在新生命的降臨和兩位不速之客的再次訪問中結束。隱藏在故事最後的是綿延不絕的生命和生生不息的救贖,生存和得蒙救贖哪一個更加重要?

我們不過是在世的客侶,世界不是終點,生活也不是偶然。我們當「向著標杆直跑[ii]」生存僅僅是過程,救贖方為終點,任何人都需要救贖,你和我!成長的功課就在生存的每時每刻!

[i] 《聖經》利未記23:43

[ii] 《聖經》腓立比書3:12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註:「所以得著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3:13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3:14 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篇,快來看看吧!
    【篇一: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麼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
  • 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一個嚮往自由的流浪背包客的自我救贖
    2007年9月21日在美國上映的冒險電影《荒野生存》,以一個孤獨悽美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感染著很多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很多人按部就班地過著被提前計劃好的人生:畢業工作,娶妻生子,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幾乎是重合的。
  • 史上第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有時候,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本片能夠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究竟向我們傳達了什麼?而在我看來,傳達的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要素: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簡介及其觀後感
    「電影簡介」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這部電影我看了好幾次,就好像是在演繹我們的生活一般。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對我的救贖 豆瓣電影高分幫榜首
    被體制化了的人,一旦離開這種體制的管束,他的生活就沒有了方向,經年累月的壓迫已經把一個人的思想意識抽空,他只能從別人的壓迫中獲得生存的意義,他已經不是他自己了。而自我救贖的行為卻彌足珍貴,那是自身內心世界的寄託,那是人對希望的救贖。
  • 小宋佳寫電影觀後感 提倡改變從自我做起(圖)
    小宋佳寫電影觀後感 提倡改變從自我做起(圖) 小宋佳(資料圖)   近日,小宋佳在博客上寫了一篇題為《我們最好來點真的》的文章,談電影紀錄片《地球公民》觀後感,字裡行間傳達出「動物連接了自然界和人類」的感悟,並表達了自己看完這部電影後的敬意
  • 晝顏電影經典影評觀後感:如果相愛的人不曾相遇
    電影《晝顏》觀後感從三個角度說一下:    純愛部分(很多人喜歡的cut)、婚姻關係探討、人性與救贖     純愛cut——「愛你如左燈右行的衝突」如果早一點遇見就好了    《晝顏》電影版突出了純愛的畫風,不管是整體的色調還是不停出現的森林約會、螢火蟲之戀、銀河下牽手等偶像劇般的情節,都會讓看這一部電影的部分觀眾陷入深深的純愛幻想當中
  • 電影《獅子王》觀後感
    也談真人版3D電影《獅子王》對這部影片好評、差評分化嚴重,給差評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觀眾對動物的表情不滿意,評價為「面癱」,而動畫片中的辛巴是有著許多表情的。對於這些,筆者倒沒有在意,下面談談筆者的觀後感。筆者是7月22日傍晚看的這部電影,到現在寫這部影評查資料時才知道這是一部新電影,還以為是一部老電影呢。動畫片的《獅子王》倒是早就知道。
  • 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知識,希望,行動力
    印象中看過兩遍的電影都屈指可數,《肖申克的救贖》我看了四五遍,說真的,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強者到了什麼地方都是強者這句話。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多強烈深刻的感悟。1:知識改變命運,只有裝到腦子裡的東西不會離開你記得當初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我跟我朋友說,看來只有身上的肥肉和學到腦子裡的知識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當初朋友還笑著說,不好意思,這兩樣我都沒有(她很瘦,一看書就頭疼)。安迪本身是個銀行家,只是因為誤判進了監獄。可以說沒進監獄前憑他的身份,至少中產階級,這樣的人估計從來沒有想過會進那種鬼地方吧。
  •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800字作文
    《金剛川》這部電影上映恰逢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又逢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如今的中國,強大而自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0電影《金剛川》觀後感800字作文,歡迎大家閱讀!金剛川觀後感1電影《金剛川》在故事方面,其前兩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華,第四段是升華,前三段之間稍稍有那麼一點割裂感,不過電影用一些重複鏡頭幫助觀眾理解和銜接,所以總體觀感還是可以的。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評分是9.7分,是豆瓣電影TOP250中的第一名,但其實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奧斯卡評選中確實顆粒無收的,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 (1995)中最大的贏家卻是同樣讓人覺得勵志的電影《阿甘正傳》。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豆瓣評分9.6,一生必看的一部電影
    相信我們大家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根據一個很著名的作家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名叫安迪的很年輕的銀行家因為當時法律的不成熟而被冤枉,最終被關進監獄裡面的故事。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6,劇情簡單不誇張,以緩慢的基調講述了整個故事。
  • 小學生看愛國電影寫觀後感贏電腦(圖)
    看電影寫觀後感得電腦  本報海口3月11日訊(記者許欣攝影報導)看過愛國電影後寫觀後感參加徵文比賽,一、二、三等獎得主分別贏得品牌電腦、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等豐厚獎品。  海口市2006年度中小學開展愛國主義電影教育暨「銀龍杯」觀後感徵文比賽頒獎大會3月10日隆重舉行,海口市文明辦、海口市教育局、共青團海口市委、海南省電影公司授予瓊山區教科局等15個單位「開展愛國主義電影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王秀凱等20人「開展愛國主義電影教育活動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對海口市實驗中學等12個單位、梁雲等16名個人予以通報表揚。
  • 重慶小學要求學生電影觀後感須貼電影票
    本報訊 (記者 劉佔良) 整個清明假期,渝北電影院每天爆滿——大人小孩排隊觀看一部名為《母親快樂》的親情題材電影。原來,渝北區幾所小學的學生都接到通知:清明假期要看這部電影,並且還要寫觀後感。 更奇怪的是,觀後感還必須貼上電影票。
  • 4部荒野求生的冒險電影,全程高能刺激,直擊人性底線!
    今天就推薦4部荒野求生的冒險電影,生存與人性的抉擇,全程驚險刺激!不容錯過!一:《冰峰168小時》這部《冰峰168小時》是真實講述+實地重拍的紀錄片。講的是雪山上的遇險,同伴互相搭救,抉擇以及自救的故事,很真實。在雪山上,一切都被極度簡化了,沒有旁人,沒有幹擾,只有兩個人和一座孤獨的雪山。
  • 深度分析電影《聲之形》,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聲之形》這部動漫電影,也是在這種質疑聲之中誕生的,由於是一部以聾啞人為主角的作品,當京都動畫宣布改編成電影之時,受到了非常巨大的阻力,不過好在,這部電影還是在2016年如期上映了,但是上映之後的效果,和以往京都動畫的作品得到的評價完全不一樣,是一部毀譽參半的電影,一部分人怒斥在現實之中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情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教育電影,這是一部以師生關係為核心的影片。「六十個頑劣、被大人拋棄的「問題」少年,一個頑固不化、自私自利的校長,通過音樂,互相之間得到救贖與被救贖」。給我印象深刻的那些畫面——《放牛班的春天》
  • 觀後感集之二 | 10年的恨終因電影而釋懷,《醒來之愛的呼喚》讓他...
    在當前影視作品商業題材、娛樂題材大行其道的環境下,《醒來之愛的呼喚》如同一股清流,它不是一份電影快餐,而是一個值得您細細品味,反覆咀嚼的家庭教育情感片。它以真實故事為藍本,由一個個溫情的小故事組成,其中關於「孝」,詮釋的淋漓盡致。下面這3篇觀後感,見證你的期待!
  • 愛崗敬業--電影《編舟記》觀後感
    愛崗敬業--電影《編舟記》觀後感 2020-12-10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