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一個嚮往自由的流浪背包客的自我救贖

2020-12-20 聲影新播客

2007年9月21日在美國上映的冒險電影《荒野生存》,以一個孤獨悽美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感染著很多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很多人按部就班地過著被提前計劃好的人生:畢業工作,娶妻生子,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幾乎是重合的。而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克里斯多福卻選擇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在荒郊野外度過了自己短暫而又惋惜的一生。這又是一部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電影,故事的原型是1992年發生的阿拉斯加之死,講述的是超現實主義者和冒險主義者的主人公隻身一人勇闖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地區,最後因誤食毒草死在一輛廢棄巴士的故事。該片獲得第65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雖然獲得的獎項是其他方面的,但是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心靈的洗滌是非常成功的。

冰天雪地,肩背行囊、手提一雙雨靴,形單影隻,這是男主人公克里斯多福初涉阿拉斯加荒野時給我們留下的背影。他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崇尚快樂冒險的精神,這樣簡單的補給和裝備就扎身於茫茫雪地,這是否有點太武斷了。他不知道他要面臨大自然的嚴酷環境和食物短缺帶來的生存危機,我們現實中有一些跟他這樣過於追求刺激冒險的驢友在裝備簡陋的情況下冒險進入荒野,得到的下場都是很悲慘的。

作為一個追求自由的背包客,他西東橫跨整個美國的舉動還是讓人倍感傾佩的。扒火車、搭順風車、更多的還是步行。這一路上他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並通過自己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影響別人。他經歷很多,得到的是寶貴的人生閱歷。他一路上也在思考自己這次徒步旅行的意義,放棄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而選擇通向阿拉斯加邊緣地區的千山萬阻。當他覺得人生的意義所在,再多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他浪跡於美國中西部的各種小城鎮,流浪與街頭。儘管外表和精神與真正的流浪者相比起來無異,但是內心卻充滿了對自由和大自然的渴望。他甘願過著這種居無定所,風餐露宿的生活,越是生活的磨練,越能激發他勇往直前的信心。有多少人會有他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遭遇困難時更多人想到的是去逃避或退出,而他選擇繼續向前大步邁進。

這個編號為142的廢棄巴士成了他自我救贖的終點,也是他的葬身之地。生命在此終結,誤食毒草帶來身體無盡的傷痛在全力地折磨他。他無力地仰望著天空,看天空拉著白煙的客機,他多麼希望這一刻能有人拉他一把。他此時浮現了父母和自己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畫面,或許他此時最想念的是他的父母,是自己的年少輕狂讓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父母帶去無盡的傷痛,他這麼做究竟有什麼意義?在我們生活周邊,驢友輕裝上陣不顧勸阻橫穿荒野和大漠,最後不幸喪生的新聞屢見報端。真心希望嚮往自由之行的人掂量一下自己這種行為的後果,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也為這個社會對於他的殷切希望負責,管好自己的腳步,三思而後行。

相關焦點

  • 生存與救贖——以色列電影《香櫞》觀後感
    香櫞果實圖片——源自網絡住棚節在猶太人的信仰傳統中有舉足輕重的屬靈意義,香櫞是住棚節準備的四大聖物之一(四大聖物為:一個香櫞 etrog (citron),一根棕櫚枝lulav (palm frond),三根桃金孃樹枝 hadassim (myrtle twigs) ,兩根柳條aravot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篇,快來看看吧!
    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
  • 4部荒野求生的冒險電影,全程高能刺激,直擊人性底線!
    今天就推薦4部荒野求生的冒險電影,生存與人性的抉擇,全程驚險刺激!不容錯過!一:《冰峰168小時》這部《冰峰168小時》是真實講述+實地重拍的紀錄片。講的是雪山上的遇險,同伴互相搭救,抉擇以及自救的故事,很真實。在雪山上,一切都被極度簡化了,沒有旁人,沒有幹擾,只有兩個人和一座孤獨的雪山。
  • 《荒野生存》:我們為何熱愛自然?
    看完《荒島餘生》不久,我被一部很特殊的電影所吸引,和前者一樣,這同樣也是一部講述荒野生存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就叫做《荒野生存》。而《荒野生存》這個故事,講述的,也是一個年輕人離開社會,擁抱自然的故事。坦白而言,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故事。當遠行的列車緩緩離開站臺,吉他撥弦,一曲略帶苦澀的民謠風背景樂響起,故事開始正是講述。
  • 希望縱使社會沒有我,也不感到孤寂:《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
    2007年由西恩潘執導改編自作家喬恩科萊考爾(Jon Krakauer)記錄的真人真事同名小說《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故事敘述自幼成長在優渥的白人中產階級,剛從明星大學畢業,前途似錦的年輕男子克里斯多福麥肯迪尼斯(ChristopherMcCandless),不願走上父母期望的路和變成社會體制內的奴僕,大膽選擇脫離社會浪跡北美各地尋求自我,
  • 肖申克的救贖簡介及其觀後感
    「電影簡介」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
  • 史上第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有時候,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本片能夠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究竟向我們傳達了什麼?而在我看來,傳達的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要素:自由。
  • 這些生存電影甚至教你如何建造地下避難所
    #也許是因為自我隔離的時間太久,我突然想起了這個《科洛弗道10號》,如果真的是世界末日,那這部電影一定是第一個推薦的,不是因為恐怖和懸念的因素,而是因為這部電影還教會你如何親手搭建避難所。第三是影片中的密室效應以及他帶給你的生存技能,從電影海報上可以看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地下室的一個故事,影片中地下室的建立也讓人感受到冷戰時期「深挖洞廣積糧」的熱潮,可以說,提高生存技能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即使世界被外星人佔據,他也可以讓你在這個庇護所裡自由生活五八年。
  • 《荒野大鏢客2》傳說背包製作與挑戰心得
    《荒野大鏢客2》有著濃重的西部風格,本作因為畫面與玩法都十分真實,所以給玩家帶來一種非常好的沉浸式體驗,就像電影一樣。請看下面的《荒野大鏢客2》傳說背包製作與挑戰任務等遊玩心得,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小宋佳寫電影觀後感 提倡改變從自我做起(圖)
    小宋佳寫電影觀後感 提倡改變從自我做起(圖) 小宋佳(資料圖)   近日,小宋佳在博客上寫了一篇題為《我們最好來點真的》的文章,談電影紀錄片《地球公民》觀後感,字裡行間傳達出「動物連接了自然界和人類」的感悟,並表達了自己看完這部電影後的敬意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最後,他利用服刑期間打通了逃獄通道,越獄重獲自由與新生。這部影片在剛上映時評分很低,後來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如今在豆瓣也獲得了9.7的高分,斬獲豆瓣電影第一名。可見,好的電影作品是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的。
  • 《荒野大鏢客:救贖2》即將問世,你期待嗎?
    喜歡西部牛仔的玩家肯定都知道《荒野大鏢客》,Rockstar製作發行的西部牛仔遊戲《荒野大鏢客:救贖》於2010年問世,遊戲一經問世便好評如潮。時隔8年R星宣布將於今年10月26日,帶來這部高人氣遊戲的續作《荒野大鏢客:救贖2》。
  • 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知識,希望,行動力
    印象中看過兩遍的電影都屈指可數,《肖申克的救贖》我看了四五遍,說真的,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強者到了什麼地方都是強者這句話。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多強烈深刻的感悟。1:知識改變命運,只有裝到腦子裡的東西不會離開你記得當初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我跟我朋友說,看來只有身上的肥肉和學到腦子裡的知識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當初朋友還笑著說,不好意思,這兩樣我都沒有(她很瘦,一看書就頭疼)。安迪本身是個銀行家,只是因為誤判進了監獄。可以說沒進監獄前憑他的身份,至少中產階級,這樣的人估計從來沒有想過會進那種鬼地方吧。
  • 我們的西部情懷——《荒野大鏢客:救贖2》
    或者說,美國西部題材和中國很多傳統題材的那些出奇的共同點帶來的共鳴,導致我們對於西部牛仔題材的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都很歡迎。而《荒野大鏢客:救贖》之所以能夠聞名如此,就在於利用開放世界和劇情把玩家心目中理想的西部世界打造了出來,劇情的構建也讓玩家能夠體會到理想中的西部荒野冒險,可這些劇情,你永遠無法想到其實我們已經看過類似的了。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大學生放棄哈佛學位,去荒野尋求人生真諦,最後慘死在野外
    解說好電影,吐槽爛製作。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的壇主。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關於一個富二代在流浪中尋找自由的電影《荒野生存》。克裡斯做了一個痛快的決定,他將自己大學的獎學金全部捐贈了出去,銷毀了所有的證件,一個人開始了前往阿拉斯加的流浪生活。流浪生活遠不及想像中那樣簡單,才過了第一晚,汽車就被洪水給報廢了,克裡斯不得不徒步前行,在荒無人煙的地帶,再多的鈔票也沒了用武之地,克裡斯索性將它們也燒掉了。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走過彼岸 重獲新生
    像安迪這樣對生活充滿希望,嚮往自由的態度是我所渴望,卻又害怕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個月我總覺得缺少激情和目標的原因吧。在床上看了這部超棒的電影,高分電影榜單常客,卻從沒吸引我打開它,可能是我太自信不需要救贖,看過不失望,發人深省,畫面經典,沒有時代界限,回頭才發現是94年上映,優秀。
  •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看到這三個關鍵詞,你會想到什麼電影?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話西遊》。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
  • 《荒野大鏢客:救贖》IGN評測翻譯文
    「死亡之眼」的慢動作效果讓你感覺就像是經典電影裡的神槍手。完全開放的設定和世紀之交技術變革的交匯呈現出了一幅文明與野性完美結合的畫卷。更加側重於環境任務以及隨機遭遇戰使得本作所描繪的西部正如大家兒時幻想的那般野性難馴。 《救贖》的操作手感也很不錯,就是馬匹駕馭系統有點太過敏感讓你覺得自己騎的馬總是急著想跳過柵欄或者衝進河裡。瞄準輔助讓馬戰變得很容易,不過這也使得遊戲難度有時顯得偏低。
  • 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富豪放棄家產和哈佛學位去流浪,卻餓死荒野
    電影何其多,一目十影說這趟收穫頗豐的旅程,已經讓他已經知足這名勇敢踏入雪山荒野的冒險家,名叫「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一路顛簸終於來到此地的他,幸運的在一處山坡上發現了一輛遺棄的巴士殘骸走進一看,亞歷山大才發現裡面一應俱全有用來吃飯的叉子勺子,有還能用的打火機,有一個人工生火爐,還有一張舒服的大床墊這對亞歷山大這名「荒野冒險家」來說實在是更好不過這輛像家一般的神奇巴士,也從此刻開始陪伴他,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