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覺做家務,比一百句嘮叨更有用的是這件事

2020-12-20 柏柏育兒漫畫

經常聽到身邊的寶媽嘮叨:孩子在家啥也不幹,連自己房間都懶得收拾,同齡的孩子啥都能幹了,為啥自家孩子那麼懶呢?

家長們都知道讓孩子做家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鍛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可理論和實踐之間往往存在巨大的鴻溝,在家務面前,家長一般還是選擇自己能做就自己做,喊孩子做還不夠麻煩的呢。

孩子漸漸長大後,家長們終於想起來孩子可以做家務了,可由於孩子之前參與比較少,突然投身於家務,也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於是家長又開始嘮叨了:「這麼大了,也不幫媽媽幹點活兒!」「哎呀!怎麼連自己的房間都收拾不利索!」……

如何讓孩子自覺做家務呢?關鍵是提早幫孩子建立做家務的習慣,而不是順其自然。

孩子天生是喜歡做家務的。在大人眼裡,做家務是很麻煩的事情,但在孩子眼裡,卻是遊戲般的存在,當孩子有機會幫助大人完成一項小小的家務,同時得到了大人稱讚,這對小小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有研究表明,三四歲的孩子是否能參與到家務中,可以預測TA將來是否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當孩子對一些小小的家務勞動產生興趣時,父母一定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可以是一次親吻,一個愛的抱抱等,這樣的回饋讓孩子意識到,作為家庭的一員,參與到家務勞動是一件好事,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當孩子開始做家務、願意做家務後,這還不夠,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堅持,家務每天都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會讓孩子對家務漸漸失去興趣,所以說,提早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很重要。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從一件很小的家務開始,例如吃飯的時候擺碗筷,飯後擦餐桌,擦茶几等等,安排專門的小任務給孩子,鼓勵孩子每天都去完成,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做家務對孩子來說不是多出來的事情,而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打下上述基礎後,就不愁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排斥家務了。最近看了一檔美食節目,裡面好幾個會做飯的年輕人提到自己兒時的經歷,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小時候就跟著大人做飯做家務,學著學著自己就會了,長大後甚至對烹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習慣是一種力量,任何一種好的行為,想要長期保留下來,唯有不斷重複,形成習慣,才會助力人的成長,並產生神奇的化學作用。

END

相關焦點

  • 只要學習好,不做家務也行?堅持做這件事的孩子,成績普遍優秀
    有一天女兒過來跟她說:「媽媽,我最近學習比較忙,能不能暫時不做家務了?」她對女兒說:「不差這十幾二十分鐘,和大家一起收拾完再去忙學習。」洗碗很重要嗎?作者在書中這樣描述:任何照顧自己的生活技能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這些一起分工完成的家事代表家人同心協力、相互體貼的情感。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因為做家務有以下好處:(1)增強孩子的責任心,有利於端正學習的態度和保持學習的恆心。孩子做家務其實就是承擔家庭的責任,感受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角色。
  • 想讓孩子「聽話」,聰明的家長都做了這4件事,受益終生
    這樣的嘮叨,想必每個家長都似曾相識,基本上每個當媽的,都逃不開嘮嘮叨叨這件事。孩子什麼事做的不對,就要給他講道理,擔心孩子不會做;孩子不好好吃飯,擔心餓著孩子,要嘮嘮叨叨追著喂。但其實,家長反覆的講道理,孩子會認為這是一種批評和指責,會讓他條件反射的反感父母的嘮叨。
  • 這麼做,比你嘮叨1000句都有用!
    面對固執不聽話的孩子,用「狠話」威脅他們,這事兒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輕車熟路, 「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再敢頂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爛」……「狠話」一飆出,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斂,比我們巴拉巴拉的勸說半個小時都有效。 但是,這個「大招」它有「後遺症」。使用的越頻繁,失效的也就越快。
  • 做好這三件事,想讓孩子不做家務都難
    最近看了一則視頻,一個2歲女孩全程獨自做面煎蛋,儘管過程坎坷,但女孩沒有放棄,開動腦筋想辦法,當美食擺在自己眼前時,女孩興奮地笑了。網友們紛紛評論:這孩子是天使吧,我家孩子2歲時還在那動口不動手呢。當我們表揚那個2歲女孩時,我更想給她的媽媽點讚。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曾經也有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做家務是大人的事,不應該讓孩子來做。 而且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做家務耽誤學習時間不說,他做完一遍之後我要花2倍的時間重新做一次,只會幫倒忙。 可多個研究數據,狠狠地打了那些家長的臉。
  • 孩子說髒話、沒禮貌?家長學會這3招,比吼一百句更有用!
    男孩的媽媽聽到這句話火冒三丈:「等我回家再跟你算帳。」小小的一件事,就反應出了一個現象:孩子說髒話怎麼辦?家長們先不要慌,先來看看孩子說髒話處於哪個階段。3覺得有趣剛開始說髒話可能是源於身邊的夥伴,後來大家都會說髒話之後,這就成為了一種「互動」的方式。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這是件很有趣的事,而他們口中的「我X」「牛X」也變成了一種「耍帥」。針對上面這些情況,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對孩子的關心是否到位。
  • 各年齡孩子家務計劃表——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
    50年前的小孩,5歲會打掃、7歲會割麥、9歲會起灶、11歲基本就能包辦家裡大小家務。反觀現在,大部分小孩在11歲前基本不用做家務,甚至很多人成年後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究其原因,無非是現在的家長太不捨得用孩子。在中國,家長几乎包辦了所有家務。
  • 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還誇我誠實守信,這我怎麼好意思說不呢)諸如此類的事情多了,我的自制力也有所提高,時間觀念也慢慢增強,開始變的自覺主動。到現在,我都有個習慣「今日事,今日畢」,完全沒有什麼拖延症後遺症。時間長了,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是「媽媽有沒有催」。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媽媽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動做。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朋友說:疫情期間學校組織孩子在家裡協助爸爸、媽媽做家務,並將視頻和照片發到班級群。結果班級群就被刷屏了,家長們紛紛慨嘆這真是有意義的一件事。然而後來在孩子們聊天的過程中才發現很多家長其實都只是讓孩子擺擺樣子、拍照片發給老師、發到朋友圈後就算完成任務了。
  • 親子相處做到這3點,擺脫嘮叨說教,培養出自覺、上進的優秀孩子
    我們一心為孩子好,為什麼卻總被嫌棄嘮叨呢?《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中說,這是因為喋喋不休是與理性教育無關的情感問題。《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小書探討了媽媽們喜歡「喋喋不休」的深層原因,揭示了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通過「五周速成的媽媽教室」行動指南,幫助媽媽們找到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法。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到底是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這麼多有出息的兒孫呢?朱棣文提到,他的媽媽要求他們:必須學會自己做飯。當孩子開始做家務,便擁有了在真實生活中去磨練技能的珍貴機會,也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獨立與自信從點滴的勞動成果中慢慢得到積累。同時,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肢體會得到充分鍛鍊,手指協調能力也會提升,動手能力也會更強,思維更加敏捷。
  • 若想讓孩子變「自覺」,家長要「控制」好自己,有4件事急不得
    「自覺」,家長需在4件事上控制自己1)控制情緒化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容易情緒化,吼孩子或者是打罵,包括冷暴力也算一種負面情緒。孩子在父母陰晴不定的心情下,會時刻感到害怕,然後不管內心的真實感受,刻意討好父母完全失去自我。導致孩子做事情不是因為自己想做,而是怕爸媽爆發情緒,這並不是真正的自覺性。
  • 做家務有多重要?很多家長不知道,引領孩子做家務幾個方法教給你
    命令的語氣很容易讓孩子有牴觸情緒。在孩子感覺無聊時,家長這時候就要動起來了。「今天咱們一起包餃子吧!」和孩子一起做家務,既能陪伴孩子,有一段高質量的親子時光,很多時候做起事情來也會很輕鬆。如孩子掃地你拖地,有了孩子的幫助,做起這件事你會有種事半功倍的感覺。3、不要把做家務當做懲罰給到孩子。
  •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和從小做家務的娃,誰更有出息?看完就有答案了
    文|全文共232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有了孩子後,不知道你是不是更忙了?每天除了要完成以前的家務活,還有要收拾孩子。其實我深有感觸,帶娃的生活,比想像中的辛苦。二寶出生後,大寶就開始跟著我做家務了,才3歲多的他,做起來有模有樣。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本來我也是相信什麼樣的媽媽就能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但是經過表姐的這件事之後,我才知道,只有自己懶一點,孩子才能勤快起來,所以媽媽們別太勤快了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1、懶得做家務這裡說的並不是不用做家務,而是適當的偷懶,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比如說平時簡單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這些孩子都能自己做,這樣做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艱辛。
  • 孩子看書,爸媽給錢?錯!大人不做這幾件事,孩子會更喜歡閱讀
    ,會用很有強迫意味的方法。這不就是讓孩子做閱讀理解題嗎?孩子看書時的閱讀理解真不是這樣的。只要他能看得津津有味,就是理解了書裡的內容,要是總想著挑出一兩句大人認為重要的話,或者幾個大人認為重要的字詞來考考孩子,再愛看書的孩子,也會被搞得煩不勝煩。做閱讀理解題,是語文課的內容,父母們還是把它交還給老師吧。
  • 讓孩子做家務是吃苦?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害,孩子做家務對照表收好
    如果長期如此的話,很難不讓孩子的身體發育產生影響,產生肥胖,虛弱等症狀。  所以說讓孩子做家務在一方面來說,其實是在幫助孩子鍛鍊身體,當然不止如此,其實還有很多的好處。  不過在這這裡想問的是,是不是自己在家裡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如果家裡有老人在,老人肯定就會不約而同地說:「孩子還這麼小,做什麼家務?」
  •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20年的研究表明:做家務跟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後就業率為15:1,而且婚姻也會更幸福。這一認知讓孩子無論在學業、事業還是情感上,都趕超同齡人,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享受生活。此外,與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做家務的孩子在獨立性和動手能力方面也更具優勢。
  • 簡單的家務竟然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幫助!怎麼引導孩子做家務?看這
    關於讓孩子幹家務活這個問題,可能大部分家長是這樣想的:孩子還那麼小,不會做家務活呀,他能做好嗎?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學習呀,家務活等孩子長大了再做吧等等。其實讓孩子學會自主的做家務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培養孩子整理歸納的能力,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可以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句古語說的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做家務的根本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學會做家務,而是通過做家務這個過程,培養孩子的做事能力和責任感。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從小事培養他並不能在孩子長大後就能一蹴而就,無師自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