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理論 | 想弄懂單向度、異化、文化工業理論?馬爾庫塞的觀點要背全套

2021-02-08 石牌新傳考研
你好呀,今天是考研倒計時第54天!相信大家對於法蘭克福學派都有一定的了解,像霍克海默、阿多諾、哈貝馬斯都是法蘭克福的著名學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也是其學派相當有名的學者,「新左派運動的先知」:赫伯特·馬爾庫塞。


在新傳考卷上直接考馬爾庫塞的情況不多,但是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理論是常考考點,馬爾庫塞的文化工業觀點以及從學派出發對比其他大眾文化觀點仍是重點考察方向,因此也是需要深入學習的新聞理論。

西南大學20年818:名詞解釋 單向度的人

山西大學20年440:名詞解釋 文化工業

蘇州大學20年334:名詞解釋 法蘭克福學派

清華大學20年618:論述題 法蘭克福學派和伯明罕學派對大眾文化的理解有什麼差異,請歸納和述評。

其實想必大家對馬爾庫塞都不陌生,他撰寫的《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理性與革命》、《愛欲與文明》都頗有名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馬爾庫塞強烈的左翼批判色彩,今天我們專門針對馬爾庫塞的理論觀點進行細緻的介紹。

馬爾庫塞是著名的社會理論家,美籍德裔哲學家,也是第一代法蘭克福學派和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馬爾庫塞生於柏林一個有教養的猶太家庭。早年在哲學、歷史方面,受過典型的德國文化薰陶。他曾在柏林和弗萊堡兩地學哲學。


1917年至1918年,馬爾庫塞參加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但隨著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被暗殺後,他便退出了該黨,此後再也沒有參加任何政黨。馬爾庫塞的思想深受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和弗洛伊德的影響,同時也受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響。


1933年,馬爾庫塞跟隨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輾轉流亡美國,開始對美國發達工業社會開展文化批判。同時,馬爾庫塞深受馬克思早期著作影響,對現代工業化權威國家中商品崇拜的主導意識形態進行批判。正如曼克萊倫所說:"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中最著名的,也是研究所成員中惟一沒有放棄他的早期革命觀點的人。"


20世紀60年代末,在西歐、北美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轟動一時的「左翼學生造反行動」時,他積極支持青年學生的造反運動。被譽為「新左派哲學家」、「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是馬爾庫塞社會批判理論的代表作,他在書中描繪了發達工業社會對人的改變,即從具有豐富性、微妙性、多樣性和批判性的雙向度的人變成了沒有反思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單向度的人。單向度的人就意指為喪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只滿足與現實利益的人。

馬爾庫塞單向度理論的思想脈絡是從需求異化到勞動異化再到消費異化,形成了單向度的人需求異化是指人們過於追求物質需求而忽視了精神需要,人們被虛假的需要滿足後,失去了追求自由平等的能力和想法,服從於現存的生活方式,從而失去了革命性和顛覆性力量。勞動異化指的是在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工人在生產環節減弱,工人成為機器的一部分,勞動者失去勞動自主性和創造性,同時勞動由自由自發的活動變成迫於生計的生活需要。消費異化指的是在文化工業的影響下,消費主義盛行,人的消費行為由虛假需要支配,將低級的物質消費和大眾文化誤以為是自己的消費需求,忽視了更高級的精神需求。在大眾媒體的宣傳下,生活在單向度社會中的人們失去成為反對派的基礎,單向度的文化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意識,成為單向度的人。


例如,最近在網絡上爆火的名詞「內卷」、「打工人」梗,一夜之間大家都變成了「打工人」,辛苦工作、拼命掙錢,也是現代社會勞動異化的表現。

法蘭克福學派率先使用「文化工業」這一概念,意在強調文化的「工業性」特點。文化工業是大眾文化商業屬性的延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文化的商業化和工業化屬性加深,大眾文化逐漸轉化為文化工業。簡單來說,文化工業是以商業利潤為目的,藉助科學技術的發展,標準化生產大眾文化的過程,但是文化工業涉及到文化生產的各個環節,絕不是簡單的生產部門,而是一套完整的行業體系。從某種角度來說,無論是工業生產、文化形式還是政治統治,文化工業可以表現在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各個層面。


(一)文化工業的特性是單一性文化批判。

馬爾庫塞認為,文化工業本身是反文化的,使文化具有了單一性。單一性文化失去了藝術性價值,統一了大眾的思想,文化工業利用大眾傳媒工具向大眾宣傳娛樂化、低俗化的文化,使受眾失去判斷能力和反對能力,從而讓經濟連接起文化生產中的各個環節。

文化工業看重的是大眾文化帶來的物質利益。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環境中,文化產品的消費更加重視文化娛樂屬性所帶來的滿足感,而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將更加努力滿足人們的虛假需要,將文化產品徹底成為供人消費的商品。文化產品作為一種商品,它的交換價值即生產者對利益至上的追求,取代了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


例如,迪士尼出品真人版《花木蘭》,正是看重了文化產品的商品利潤價值,忽視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差異、跨文化傳播折扣,以其達成文化工業的又一商品。

海德格爾認為,技術是一種解蔽的方式,也是一種促逼的方式,更是一種使人淪為持存物的存在,使人深陷入「座駕」之中,從而使人的行為異化。馬爾庫塞的技術思想深受海德格爾影響,他認為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體系都納入在了技術的控制範圍中,深刻揭露了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異化狀態。


(一)單向度的政治

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領域中,單向度體現為各個黨派趨於一致,這是由於整個社會成為了封閉的區域,政治上表現為統治階級包容了對立階層並逐漸同化。在資產階級內部,各個國家之間不同政黨為實現共同的利益——維護資產階級統治而制定相似的政策,從對立走向一致。統治階級發現直接的政治控制作用減弱,開始利用科學技術手段的文化控制更為有效,技術生產減弱了勞動者的革命性,無產階級也不再與現實社會秩序對立,成為了單向度的政治。


(二)單向度的文化

資產階級利用技術理性的文化控制消除了文化的先進性,超越於社會現實之上、與現實生活相對立的文化藝術要麼被排斥,要麼被文化的肯定性同化。藝術被異化為商品,與現實的距離縮短,藝術產品以消費品的形式為大眾所有,文化藝術本應體現的人的壓抑性被掩蓋。在現實生活中,語言的運用也受到單向度的影響,出現明顯的操作主義特徵,使語言一般只表達固定的含義,失去想像和創新。

馬爾庫塞沒有被20世紀以來技術革命快速推動下歐洲資本主義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繁華表象所迷惑, 而是把關注的焦點深入繁華表象下的人和社會。技術的進步不斷佔有人們是私人空間,科學和工業正將社會凝結為一個單一的組織,在這個單一組織裡,技術正被社會集團利用,作為為其利益服務的工具。社會變成了「單向度社會」,是「一種舒舒服服、平平穩穩、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發達的工業文明中流行,這是技術進步的標誌」。


馬爾庫塞還提出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日益增長的物質財富=不斷擴大的奴役」觀點。當代技術社會,作為一個「合理的物化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它與以往的極權社會不同,它不再赤裸裸地壓抑人們的物質需求,相反,它通過源源不斷地提供物慾的滿足和幸福的許諾來消解人們的批判意識和對立情緒,藉此壓抑他們對超越的追求。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馬爾庫塞在技術認識上的局限性,在馬爾庫塞看來,技術的異化主要體現在了技術與人的關係上,他只看到了科技對人的統治和奴役,片面地把科技看作是發達工業社會中人異化的根源,掩蓋了發達工業社會的固有矛盾,甚至將科技作為意識形態的本身,這與馬克思所強調的技術本身的社會的生產關係有所不同,馬克思能夠清晰地將科學視為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和革命的力量。

馬爾庫塞認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早期不發達階段依靠暴力統治來維繫社會的發展,而在技術發展之後則依靠技術及理性維繫社會穩定發展。技術理性在工業發達的社會中已經全面統治了人,人的主體性地位喪失。


在現代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技術理性迫使人的思想服從於技術的發展。體現在現實方面,媒體會自覺呈現出一種主流趨勢,引導思想發展符合其主流發展。所有與主流思想不相符的思想,都會被視為「離經叛道」。在現代網際網路的大趨勢下,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由網絡取代了實物,由虛擬取代了現實。原有的實物化應用被弱化,使得人們開始接受單向度的思想。


在今天學習馬爾庫塞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會有新的啟發。工業社會技術發展帶來的人的單向度,在當今網絡社會中仍然存在著並呈現加劇的態勢。在賽博空間,仍然存在著信息爆炸、自由成幻象,虛擬生存的技術終端削弱著人的批判性和反抗性,加強著技術及其背後力量的社會控制。這種反思並不是否定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積極功能和作用,而是提出一個參照和警示:虛擬社會並非烏託邦,而只是一種媒介的形式。正確把握現實生存和虛擬生存的本質及其關係,才更有可能構建多元、健康發展的社會形態。

網絡技術看似促進著人們的政治參與和意見表達,然而以馬爾庫塞的理論視角對其進行剖析,這種網絡技術帶來的虛擬空間的自由也許正對應著現實中控制的手段。網絡社會中跨越時空邊界的表達自由和交流自由,釋放了人們的情緒,但它「隱去了威脅個人和社會關係的真正衝突」。意見表達和信息公開並非自由、民主實現的全部因素,何況網絡中的自由實質上是一種基於網絡平臺的符號消費的自由,創造了一種「平等」、「民主」的幻象。現實社會中的「統治者」更願意利用技術而不是恐怖去制服那些離心的社會力量。「技術成為社會控制和社會團結的新的、更有效、更令人愉快的形式。」這種虛擬的自由雖得以實現,但卻是由現實的自由轉化作為代價,網絡中的自由表達削減了現實中人們訴求的意願。


以短視頻平臺為例,該行業的產生,本意是為人們日益繁忙的快節奏生活之餘帶來精神上的歡愉。但隨著人們對短視頻的深度使用,滿足於其帶來的短期快感,讓傳媒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短視頻平臺開始依靠資本吸納流量。甚至,商家為了牟利而採取違法行為吸引眼球,導致在技術理性下社會發展畸形化。資本發展也藉助對於刺激消費需求謀取高額利潤,現代媒體通過對人們虛假需求的需要,控制資本向單一方向積累,從而達到供給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目的。

今天馬爾庫塞的理論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啦,大家可以在參照馬爾庫塞的技術批判理論時,反思網絡社會虛擬生存對人的影響,也許會有更多的分析角度,如果在答題中能有所涉及,那會很加分的哦!

參考文獻:

[1]班珍.馬克思與馬爾庫塞異化理論的比較分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v.19;No.100,102-104.

[2] 魏新喻.《單向度的人》中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研究[C].黑龍江大學,2019.

[3]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7.

[4]王安琪.網絡社會如何放大人的單向度——以馬爾庫塞技術批判理論為視角的考察[J].國際新聞界,2011,v.33;No.200,87-91.

[5]張浩然.論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下現代多媒體對人的影響[J].科技傳播,2020,v.12;No.251,193-194.


圖片來源:網絡、Pixabay


相關焦點

  • 青馬讀書會 |《單向度的人》
    本書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作了較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揭露其社會批判理論的烏託邦性質。本書對研究法蘭克福學派和馬爾庫塞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全書除導言外,包括「單向度的社會」「單向度的思想」和「進行替代性選擇的機會」三部分。
  • 社會批判理論 | 新傳理論33
    盧卡奇從哲學的主客體之分裂上理解物化勞動,開啟了20 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啟蒙辯證法、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也是意識形態等最具代表性的批判理論,都明顯受到盧卡奇物化理論的影響,是對物化理論的繼承與深化。
  • 辨析馬克思異化理論與盧卡奇物化理論
    辨析馬克思異化理論與盧卡奇物化理論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費爾巴哈和赫斯異化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勇於創新,賦予了異化完全嶄新的內容,將異化的理論與當時的經濟狀況聯繫起來。第一次提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從而創立了自己科學的唯物的異化理論,主要是異化勞動理論。
  • 20萌新必看系列丨新聞與傳播推薦書目——理論篇
    4、理論背景:《單向度的人》第一版寫於1964年,是馬爾庫塞的一部讀者最為廣泛的著作。它的核心就是批判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這部作品為他在60年代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他被媒體稱頌為「新左派之父」,成為了美國和歐洲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
  • 《工大悅讀》| 第十三期:《單向度的人》
    馬爾庫塞在他的《單向度的人》中談到,人的異化,是人與其創造的客體的分離。人的異化就是本來由人所生產和創造出來的應當屬於人的東西不再屬於人,而成為異己的,與人對立和反對人的東西。一方面,媒介給人們虛擬出了一個熱鬧繁榮的、物質極端發達的多彩世界,通過「物質」的充溢把人漸漸「非人」化,使之淪為整日為物質而疲於奔命的忠實奴隸,使之漸漸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
  • 流亡對法蘭克福學派理論的影響
    雖然馬爾庫塞與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分享了幾個共同的社會觀點,但他在批判納粹提升權力的方法上與這兩種觀點不同。與馬爾庫塞不同,阿多諾認為技術和社會進化與1938年以前的德國民族主義清洗自由思想有很大關係,就像納粹黨所支持的省級思想一樣。
  • 思政小課堂 |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在其著作
  • 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媒介環境學派/一篇搞定傳播學理論最難考點
    要說到傳播學乃至專業課裡最難的考點,學派一定要佔據高位,又雜又多,理不清又背不下來,許多同學會在一開始選擇放棄,到後期才去背誦和攻克。然而,這個考點恰恰又是傳播學的基礎,儘早地理清楚,後面背誦具體的理論和人物都會更加清晰。就像有同學說到的,讀傳播學最開始就是被這些東西吸引。
  • 【給力熱點】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社會學意義 ——邁向一種日常生活的社會學
    (埃利亞斯)四、消費被控制的官僚社會    異化理論的嚴重缺陷並不能夠遮蔽列斐伏爾思想的社會學意義,相反列斐伏爾在其異化理論的框架中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日常生活的診斷和批判依然具有豐富的社會學內涵。對日常生活的組織和控制使消費者受制於廣告、營銷機構或各種社會威望的要求,使他們從屬於異化需要的奴役和統治。其具體的表現就是用固定的需要來取代欲望,用程式化的滿足來取代快樂(Lefebvre,2005: 27)。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起霍克海默和阿道爾諾對於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的批判和馬爾庫塞有關單向度社會的理論。
  • 《單向度的人》經典語錄
    22、當代工業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因為它成功壓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壓制了人們內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從而使這個社會成了單向度的社會,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23、《單向度的人》將始終在兩種矛盾的假設之間搖擺不定:(1)對可以預見的未來來說,發達工業社會能夠遏制質變;(2)存在著能夠打破這種遏制並推翻這一社會的力量和趨勢。
  • 「文化工業」的概念化與問題化 ——重讀《啟蒙的辯證》(下)
    儘管如此,我們畢竟要看到,在後來的《文化工業再思考》等文與《否定的辯證法》、《美學理論》等書中,阿多諾實際上沒有改變《啟蒙的辯證》中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他對受眾獨立性和文化工業批判潛力的部分認可,只是表明,他不再把文化工業視為納粹文化的對應物,而開始注意到文化工業自身的特點。阿多諾如此,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理論家,在這一基本問題上也沒有鬆動。
  • 浙江2004年1月自學考試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
    3.阿隆對於_____________分析的觀點是多元論。4.默頓認為,所謂_____________,即認為社會中各種社會活動與文化項目都和諧地相互聯繫著,並且對整個社會整合與運行做出貢獻。5._____________創造性地提出與使用「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的概念。
  • 新批判理論:存在主義現象學、語言理論和精神分析(含思維導圖)
    實際上薩特所要做的是用一種總體化的策略替代辯證法的還原論。對此,馬克·波斯特總結了薩特的觀點。薩特認為完善的批判理論必須闡明總體化的兩個要素:一個處於分析的開端,一個處於分析的終點;一個處於認識論層面,另一個處於本體論層面。
  • 這18位傳播學大佬38個理論成果,考前得再複習一遍!
    他主要研究資本主義和科學技術對人的異化。■單向度的人:所謂單向度,是指現代社會無論是經濟、政治制度,還是科學、工藝、哲學、日常思維,都是「單面」的,即只有承認和接受現實的一面,卻沒有否定和批判性的一面。■馬爾庫塞區分了虛假需求和真實需求,虛假需求指「那些特殊的社會利益集團為了壓制個人而加之於個人之上的需求」。
  • 易曉明丨日常生活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理論作為一種文化理論
    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理論,對之前盧卡奇的日常生活理論、馬克思的勞動異化理論、法蘭克福學派以大眾文化批判為基礎的審美救贖理論都有所超越,它走出了從哲學定位日常生活的框架,視日常生活為獨立空間,建構出一種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論。它批判了「消費受控制的科層社會」日常生活的全面異化,並寄望於日常生活領域的文化革命。 列斐伏爾日常生活理論是一種文化理論,一種文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