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傳考卷上直接考馬爾庫塞的情況不多,但是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理論是常考考點,馬爾庫塞的文化工業觀點以及從學派出發對比其他大眾文化觀點仍是重點考察方向,因此也是需要深入學習的新聞理論。
西南大學20年818:名詞解釋 單向度的人
山西大學20年440:名詞解釋 文化工業
蘇州大學20年334:名詞解釋 法蘭克福學派
清華大學20年618:論述題 法蘭克福學派和伯明罕學派對大眾文化的理解有什麼差異,請歸納和述評。
其實想必大家對馬爾庫塞都不陌生,他撰寫的《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理性與革命》、《愛欲與文明》都頗有名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馬爾庫塞強烈的左翼批判色彩,今天我們專門針對馬爾庫塞的理論觀點進行細緻的介紹。
馬爾庫塞是著名的社會理論家,美籍德裔哲學家,也是第一代法蘭克福學派和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馬爾庫塞生於柏林一個有教養的猶太家庭。早年在哲學、歷史方面,受過典型的德國文化薰陶。他曾在柏林和弗萊堡兩地學哲學。1917年至1918年,馬爾庫塞參加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但隨著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被暗殺後,他便退出了該黨,此後再也沒有參加任何政黨。馬爾庫塞的思想深受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和弗洛伊德的影響,同時也受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響。
1933年,馬爾庫塞跟隨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輾轉流亡美國,開始對美國發達工業社會開展文化批判。同時,馬爾庫塞深受馬克思早期著作影響,對現代工業化權威國家中商品崇拜的主導意識形態進行批判。正如曼克萊倫所說:"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中最著名的,也是研究所成員中惟一沒有放棄他的早期革命觀點的人。"
20世紀60年代末,在西歐、北美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轟動一時的「左翼學生造反行動」時,他積極支持青年學生的造反運動。被譽為「新左派哲學家」、「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是馬爾庫塞社會批判理論的代表作,他在書中描繪了發達工業社會對人的改變,即從具有豐富性、微妙性、多樣性和批判性的雙向度的人變成了沒有反思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單向度的人。單向度的人就意指為喪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只滿足與現實利益的人。
例如,最近在網絡上爆火的名詞「內卷」、「打工人」梗,一夜之間大家都變成了「打工人」,辛苦工作、拼命掙錢,也是現代社會勞動異化的表現。
法蘭克福學派率先使用「文化工業」這一概念,意在強調文化的「工業性」特點。文化工業是大眾文化商業屬性的延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文化的商業化和工業化屬性加深,大眾文化逐漸轉化為文化工業。簡單來說,文化工業是以商業利潤為目的,藉助科學技術的發展,標準化生產大眾文化的過程,但是文化工業涉及到文化生產的各個環節,絕不是簡單的生產部門,而是一套完整的行業體系。從某種角度來說,無論是工業生產、文化形式還是政治統治,文化工業可以表現在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各個層面。
(一)文化工業的特性是單一性文化批判。
馬爾庫塞認為,文化工業本身是反文化的,使文化具有了單一性。單一性文化失去了藝術性價值,統一了大眾的思想,文化工業利用大眾傳媒工具向大眾宣傳娛樂化、低俗化的文化,使受眾失去判斷能力和反對能力,從而讓經濟連接起文化生產中的各個環節。
文化工業看重的是大眾文化帶來的物質利益。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環境中,文化產品的消費更加重視文化娛樂屬性所帶來的滿足感,而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將更加努力滿足人們的虛假需要,將文化產品徹底成為供人消費的商品。文化產品作為一種商品,它的交換價值即生產者對利益至上的追求,取代了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
例如,迪士尼出品真人版《花木蘭》,正是看重了文化產品的商品利潤價值,忽視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差異、跨文化傳播折扣,以其達成文化工業的又一商品。
海德格爾認為,技術是一種解蔽的方式,也是一種促逼的方式,更是一種使人淪為持存物的存在,使人深陷入「座駕」之中,從而使人的行為異化。馬爾庫塞的技術思想深受海德格爾影響,他認為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體系都納入在了技術的控制範圍中,深刻揭露了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異化狀態。
(一)單向度的政治
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領域中,單向度體現為各個黨派趨於一致,這是由於整個社會成為了封閉的區域,政治上表現為統治階級包容了對立階層並逐漸同化。在資產階級內部,各個國家之間不同政黨為實現共同的利益——維護資產階級統治而制定相似的政策,從對立走向一致。統治階級發現直接的政治控制作用減弱,開始利用科學技術手段的文化控制更為有效,技術生產減弱了勞動者的革命性,無產階級也不再與現實社會秩序對立,成為了單向度的政治。
(二)單向度的文化
資產階級利用技術理性的文化控制消除了文化的先進性,超越於社會現實之上、與現實生活相對立的文化藝術要麼被排斥,要麼被文化的肯定性同化。藝術被異化為商品,與現實的距離縮短,藝術產品以消費品的形式為大眾所有,文化藝術本應體現的人的壓抑性被掩蓋。在現實生活中,語言的運用也受到單向度的影響,出現明顯的操作主義特徵,使語言一般只表達固定的含義,失去想像和創新。
馬爾庫塞沒有被20世紀以來技術革命快速推動下歐洲資本主義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繁華表象所迷惑, 而是把關注的焦點深入繁華表象下的人和社會。技術的進步不斷佔有人們是私人空間,科學和工業正將社會凝結為一個單一的組織,在這個單一組織裡,技術正被社會集團利用,作為為其利益服務的工具。社會變成了「單向度社會」,是「一種舒舒服服、平平穩穩、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發達的工業文明中流行,這是技術進步的標誌」。
馬爾庫塞還提出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日益增長的物質財富=不斷擴大的奴役」觀點。當代技術社會,作為一個「合理的物化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它與以往的極權社會不同,它不再赤裸裸地壓抑人們的物質需求,相反,它通過源源不斷地提供物慾的滿足和幸福的許諾來消解人們的批判意識和對立情緒,藉此壓抑他們對超越的追求。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馬爾庫塞在技術認識上的局限性,在馬爾庫塞看來,技術的異化主要體現在了技術與人的關係上,他只看到了科技對人的統治和奴役,片面地把科技看作是發達工業社會中人異化的根源,掩蓋了發達工業社會的固有矛盾,甚至將科技作為意識形態的本身,這與馬克思所強調的技術本身的社會的生產關係有所不同,馬克思能夠清晰地將科學視為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和革命的力量。
馬爾庫塞認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早期不發達階段依靠暴力統治來維繫社會的發展,而在技術發展之後則依靠技術及理性維繫社會穩定發展。技術理性在工業發達的社會中已經全面統治了人,人的主體性地位喪失。
在現代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技術理性迫使人的思想服從於技術的發展。體現在現實方面,媒體會自覺呈現出一種主流趨勢,引導思想發展符合其主流發展。所有與主流思想不相符的思想,都會被視為「離經叛道」。在現代網際網路的大趨勢下,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由網絡取代了實物,由虛擬取代了現實。原有的實物化應用被弱化,使得人們開始接受單向度的思想。
在今天學習馬爾庫塞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會有新的啟發。工業社會技術發展帶來的人的單向度,在當今網絡社會中仍然存在著並呈現加劇的態勢。在賽博空間,仍然存在著信息爆炸、自由成幻象,虛擬生存的技術終端削弱著人的批判性和反抗性,加強著技術及其背後力量的社會控制。這種反思並不是否定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積極功能和作用,而是提出一個參照和警示:虛擬社會並非烏託邦,而只是一種媒介的形式。正確把握現實生存和虛擬生存的本質及其關係,才更有可能構建多元、健康發展的社會形態。
網絡技術看似促進著人們的政治參與和意見表達,然而以馬爾庫塞的理論視角對其進行剖析,這種網絡技術帶來的虛擬空間的自由也許正對應著現實中控制的手段。網絡社會中跨越時空邊界的表達自由和交流自由,釋放了人們的情緒,但它「隱去了威脅個人和社會關係的真正衝突」。意見表達和信息公開並非自由、民主實現的全部因素,何況網絡中的自由實質上是一種基於網絡平臺的符號消費的自由,創造了一種「平等」、「民主」的幻象。現實社會中的「統治者」更願意利用技術而不是恐怖去制服那些離心的社會力量。「技術成為社會控制和社會團結的新的、更有效、更令人愉快的形式。」這種虛擬的自由雖得以實現,但卻是由現實的自由轉化作為代價,網絡中的自由表達削減了現實中人們訴求的意願。今天馬爾庫塞的理論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啦,大家可以在參照馬爾庫塞的技術批判理論時,反思網絡社會虛擬生存對人的影響,也許會有更多的分析角度,如果在答題中能有所涉及,那會很加分的哦!
參考文獻:
[1]班珍.馬克思與馬爾庫塞異化理論的比較分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v.19;No.100,102-104.
[2] 魏新喻.《單向度的人》中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研究[C].黑龍江大學,2019.
[3]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7.
[4]王安琪.網絡社會如何放大人的單向度——以馬爾庫塞技術批判理論為視角的考察[J].國際新聞界,2011,v.33;No.200,87-91.
[5]張浩然.論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下現代多媒體對人的影響[J].科技傳播,2020,v.12;No.251,193-194.
圖片來源:網絡、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