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史書給出答案,李世民是「混血」

2020-12-11 騰訊網

唐朝是一個漢族文明。 誠然,對一個王朝文明的判斷是基於整體文化,而不是基於皇帝的個人血統。 而且,皇帝的自我認同是中原人的中原文化,使用漢字,主要民族是漢族,漢族處於統治地位,唐朝自然是漢族文明。 雖然當時應該叫唐人。 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了一個偉大而睿智的皇帝形象。

唐太宗創造的貞觀統治,把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推向了頂峰。 根據現有史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個妾的妹妹,屬於非漢族。 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人。在歷史上,有以下幾種說法:賜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後代等,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李世民是一個深受胡人影響的漢族。

隋唐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 不同民族、語言、服裝和習俗之間的通婚往往日益相似。 隋文帝獨孤皇后是鮮卑人。 唐代李家是中原人和鮮卑人的混合體。 長孫族也是鮮卑人和中原人的混合體,但他們已經基本中國化了。 隋唐的強大,不僅是因為它是一個宏偉開放的王朝,可以接受多民族。

在宮廷上,有各種服裝和種族,也有主要民族保持領先地位。北方遊牧民族融入隋唐,歸化的胡人渴望得到認可。 他們為皇帝而戰,這大大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 他們對唐太宗的軍事榮耀做了很大的貢獻。 當時,迅速崛起的吐蕃一度被說服,松贊甘布主動要求和平。 唐朝的和平締造是唐太宗消滅鄰國的戰略。

這與西漢早期的屈辱和友好完全不同。 唐朝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在李世民的統治時期,歷史上出現了所謂的「貞觀之治」,因此李世民被稱為「千古一帝」。 史書中李世民的記載只有300字。 有優點也有缺點。然而,很少有人更深入地研究李世民的生活經驗。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活經歷提出了質疑。 他們認為他不是史料記載的漢族,而是鮮卑人的後裔。 李世民曾經是君主制領域的典範,李世民創造了貞觀統治,受到了世界的關注。 但最近,許多人開始質疑李世民的血統。 許多網友甚至其他外國朋友都認為李世民有太多的鮮卑血統。

有人提出,李世民的漢血只有1/4,但他有3/4的鮮卑血統。 這個李世民還屬於漢王嗎? 小問題反映了古代文化和民族意識的特點。至於李世民,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他的熱血澎湃,因為它在古代國王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角色,一方面在軍事領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他建立了民族團結的意志時,李世民也知道如何利用人民來統治國家。

那麼李世民的血統到底如何呢?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李世民肯定是漢人。《唐書》記載了一個關於李世民命名的有趣故事:李淵二子即將誕生之時,李淵路遇一書生為其看相,書生驚呼:「李淵貴人也,其子也貴,有濟世安民之大任。」李淵懼,欲殺此人,書生卻不見了。因此李淵二子名叫「世民」,取濟世安民之意。

唐太宗李世民的確勝任了「濟世安民」的重任,堪稱一代明君賢主。考古學家根據《步輦圖》留下來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畫像推測,一代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是鮮卑人的後裔。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此很多網友認為,李世民已經有了3/4的鮮卑族的血統,李淵本人也不能夠說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漢人。

當年的李世民,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文明融合的表現,不管是鮮卑還是突厥還是漢,都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在唐太宗時期,李世民主持編纂了《氏族志》,以李唐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氏族崔民幹被降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壓制舊士族勢力,加強皇權。

根據《氏族志》來看,李世民的祖先中,三個母系全部是漢族士族: 吳興姚氏,清河崔氏,安定梁氏。父系四個人,首先李淵與竇皇后兩個人的爺爺都是漢族貴族——李虎, 竇嶽。李淵外公獨孤信,是投降匈奴的漢人隨後又隨匈奴投降鮮卑的人的後裔,按照父系看屬於漢族,文化上先後是漢人,匈奴化,鮮卑化最後重新漢化。

這樣看來,李世民肯定是屬於漢人,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都沒有強調侵略與戰爭,但是卻一直強調民族融合與和諧,李世民就成為了這種人的代表。只能說李世民有鮮卑的血統,但是從李淵整個家族來說,完全是漢人血統,李世民的外婆是鮮卑族,這不代表李世民就是鮮卑族。

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屬於鮮卑族,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屬於非漢族,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人。按袁英光著《唐太宗傳》一書,他是漢、鮮卑混血。其父親是漢族,曾祖父李虎為西魏開國八大柱國之一,現如今看來,李世民可以說是一個「混血」。

相關焦點

  • 關於李世民的身世,他到底是胡人,還是漢人呢
    但是,四歲的李世民,當時確實是有著龍鳳之姿,天日之貌,龍睛鳳頸,長得非常陽光。在唐朝畫家閻立本一幅關於李世民的畫裡,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太多出奇之處,但史書上對於李世民體貌特徵的描寫卻有點像胡人,濃眉大眼,眼窩深陷,鬍鬚微卷,臉部線條非常硬朗,身形矯健,英俊而不失勇武,因此,也有記載說他是混血兒,還有的說他純粹就是胡人。
  • 李世民有四分之三鮮卑血統,為何還被正史認為是柱下子孫?
    有大量的史料可以證明,李世民的親外公是鮮卑人,這個話題雖然有爭議,但是可信度非常高。 竇毅的老婆,是宇文氏。宇文氏是北周武帝的親姐姐襄陽長公主。有大量的史料證明,李世民的親外婆,是鮮卑人。綜合一系列史料來看,李世民的母親,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鮮卑血統。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身上也有一半的鮮卑血統。李淵的爸爸,名叫李昺。
  • 李世民只有四分之一的漢人血統,為什麼還被認為是漢族人?
    很多歷史資料都證明,李世民的親母,是鮮卑人。從一系列歷史資料綜合判斷,李世民的母親,可說是百分之百的鮮卑人。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也是鮮卑人的一半後裔。父親的名字叫李昺。古時候,昺和一般人不同,所以李昺又叫李。自封為李廣的後裔,有《冊府元龜》《新舊兩唐書》等一系列史料可以證實,李昺是隴西李氏出身。
  • 毫無疑問,楊貴妃確實是個混血美女,漢族其實也是混血民族
    漢族當然是混血民族了,沒看現在得基因圖譜嗎?除漢族主體外,西歐父系人數有一個德國人口那麼多。這只是父系。母支還沒有統計。沒有混血,何來美貌?古代多少次民族大混血?沒有強烈的高鼻深目基因與東南亞基因和蒙古基因融合,哪裡來的美女?四大美女全是混血,又有什麼可意外。
  • 大野淵與紇豆陵氏生的孩子成了李世民,純血統漢人比熊貓還稀少
    李虎的大野虎之名,按照唐朝皇室的說法,是因功被鮮卑政權賜姓鮮卑姓氏「大野氏」。李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聯繫鄙人刪除大野家族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天可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這個傢伙本來應該叫「大野世民」,但是在大野淵在隋朝建國之後,自稱是五姓七望望族隴西李氏後人。所以大野淵變成李淵,大野世民也就成了李世民。
  • 李唐祖先是用漢姓的鮮卑人,還是鮮卑化的漢人?
    到了近代,陳寅恪作《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考證李氏的先祖中有兩人,一名李初古拔,一名李買得,漢姓而鮮卑名,據此,李唐皇室之祖,或是漢人被賜以鮮卑名,或是鮮卑人被賜以漢姓。北魏政權入主中原之後,為行漢化,始有鮮卑人被賜漢姓之舉。
  • 胡人漢化:鮮卑族拓跋氏出身的長孫皇后,四個親姐妹都嫁給漢人
    鮮卑人南下中原之後,建立了「魏」國,史稱北魏或者後魏。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名叫拓跋宏,此君發現漢文化實在高出鮮卑文化太多了,就實行漢化改革。拓跋宏的改革,首先是遷都洛陽。第二是改用漢文,取代鮮卑語。第三是改穿漢服,取代胡服。第四是改用漢姓,取代胡姓。
  • 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有那麼多女人,為何還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呢?
    李世民贏了,成了帝王。天下皆是他的,哪怕是弟媳兒媳(後來的玄宗)皆是帝王的。這還用問? 她肯定技術過硬!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李世民又不是太子為什麼兩個兄弟老想著害他,而且三個兄弟還是同一個父母養得,李世民的人緣可是夠差的,反正最後他贏了,說什麼都是對的。
  • 李世民殺掉自己弟弟,霸佔弟弟的妻子,幾年後替弟弟生了一個兒子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馬上皇帝,功夫了得。到底了得到什麼程度?
  • 李世民帶9人贏得玄武門之變,這9人都是誰,他們最後都封了什麼官
    唐朝的繁榮離不開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和勤政愛民,雖然李世民的皇位來得並不光明,但因其功大於過而最終贏得了歷史的認可作為一個大哥,長孫無忌在李世民統治期間擔任過各種職務。當然,他並不依賴於皇帝的裙帶關係。他一直在跟著李世民出生入死。他的生活也是一個傳奇,他的妹妹長孫皇后,使他成為宰相。又因他的外甥媳婦武則天而家破人亡。他的生活可以說是由兩個女人決定的。二.尉遲敬德。這不是漢人。他來自鮮卑。雖然他跟隨李世民時是以戰敗將軍的身份,但他也是皇帝的救世主。
  • 李元吉為何連射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原因很簡單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因為李元吉箭術不精,因而連續射了三箭,都沒有損傷李世民的皮毛。而李世民箭法高強,所以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李世民多年徵戰沙場,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確實可能箭法不錯。不過也說不定,李世民雖然徵戰沙場多年,但實際上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他只是個指揮官,所以並不能就說他的武功有多高強。
  • 光看小腳趾甲有沒有分叉,就知道你是否漢人?
    二,河洛一帶是漢人最早的居住地,那裡的人小腳趾甲都是分兩半的。河洛是一個地域概念,指的是黃河中遊和洛水流域廣大地區,也就是狹義的中原地區;即今河南省中西北部,以中嶽嵩山為其象徵,遠古所稱「中國」便是指這裡。三,古鮮卑族後裔的小腳趾甲也是分叉的,而且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一個發現的。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幹了一件無恥的事情,連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
    在李世民的身上,就有四分之一的鮮卑血統。 這期間,則免不了手足相殘,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心寒,而這種事情真實發生的時候,更是讓人不寒而慄。說到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手足相殘的事件,那就不得不提到玄武門之變了。 626年的初夏時節,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起政變,將屠刀砍向了自己的親兄弟們,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先後被其殺死。
  • 長孫皇后的4個姐妹都嫁給了漢人,這就是胡人漢化之路
    鮮卑人南下中原後,建立了「魏」國,被稱為北魏或後魏。北魏孝道皇帝拓跋宏認識到漢文化高於鮮卑文化,並實施了漢化改革。拓跋宏的改革,首先是將首都遷至洛陽。二是用漢語代替鮮卑。第三是用漢服取代胡服。第四是用漢姓取代胡的姓。
  • 正史記載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李世民為何罔顧人倫對父不忠?
    提起《資治通鑑》,想必大家都看過,也知道這是有研究價值的歷史史書,裡面內容的真實性也是十分可信。但是裡面一段卻讓人質疑其真實性,《資治通鑑唐紀七》中、武德九年紀事所載: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 李世民赦免了王世充,為何要斬殺單雄信?唐朝史料給出了三個答案
    唐朝史料給出了三個答案,至於哪個答案正確,就有勞讀者諸君慧眼明鑑了。王世充之所以被赦免,是因為他是主動投降的,而且李世民有過承諾。李世民赦免了王世充,但卻斬殺了竇建德——有的演義小說中說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那不是事實,雖然李世民之母也姓竇,但大唐太穆皇后竇氏是扶風平陵(今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人,竇建德是貝州漳南(河北省故城縣)人,二人風馬牛不相及。
  • 李世民本來是必輸無疑,山東豪傑前來輔佐,唐太宗開啟貞觀之治
    李世民李世民開府時組建了自己的心腹隊伍,每逢徵戰時勝利後,便收服才能出眾的降將擴充幕僚,這些人主要是來自於一個特殊的群體,史稱「山東豪傑」。據學者論證,這些山東豪傑之所以如此勇武,可能還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是胡人。可以確定的是李世勣是胡人,因為史書記載他是胡人的長相,翟讓可能是丁零人,竇建德可能是鮮卑人,劉黑闥顯然是一個胡人的名字。這些人很可能是北魏鎮戍屯兵營戶的後裔,所以非常善於騎射戰鬥。
  • 還是陰謀?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沒有死?
    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太子哥哥和弟弟,接著逼迫李淵禪讓皇帝位,唐太宗李世民創下千秋萬世功業,名垂千古,因此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說法。但李世民也有不光彩的一面,與他光鮮亮麗的帝王形象反差極大,我們從史書上「李建成喝酒毒害李世民」的故事說起,來看看背後的真相。
  • 千古一帝李世民:番外:高句麗興亡史
    因為李世民系列,我粗粗了解了高句麗的歷史,發現,不僅孫悟空不是韓國的,孔子不是韓國的,李時珍不是韓國的,就連高句麗,也不是韓國的。高句麗是中國東北的一個民族,興起於漢代,滅亡於唐代。高句麗最先並不是一個國家,漢武帝時,在中國東北設立玄菟郡,下設高句麗縣,說明高句麗曾經是中國的一個縣。而現代朝鮮人的祖先,則主要來自新羅、百濟。
  • 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急忙道:刀下留人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提起李世民人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作為大唐國君的李世民堪稱一代英主,但受鮮卑血統及習俗的影響,李世民也曾犯下過殺兄的罪行。這些罪行也成為了這位大唐英主,一生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