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超高純鈦研發投產 保障中國大飛機生產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中新網寧波9月2日電(記者趙曄嬌實習生周佳)中國第一爐「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已在浙江省餘姚市成功研發投產,一舉打破了國外的壟斷。低氧超高純鈦主要應用在半導體用濺射靶材、航空航天、海洋石油等核心工業領域,戰略意義重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超高純鈦是中國自主大飛機項目的重要原材料保證。其主要研發者是浙江省「千人計劃」專家、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景暉。

  在此之前,從國外進口的超高純鈦價格為120萬元/噸左右,受到提純工藝技術限制,全世界只有美國和日本的三家公司能夠生產超高純鈦。作為高端戰略性金屬材料,美日政府嚴格限制對中國的出口。中國在超高純鈦領域經常要看美日的「臉色」。

  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50噸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項目"的投產,填補了中國高端鈦材的技術空白,意味著中國已具備低氧超高純鈦的自主生產能力,實現了這一戰略金屬的獨立自給,徹底擺脫了對國外的依賴。

  壟斷打破後,直接受益的就是航空航天領域。

  「投產以來,我們接到了很多航空航天企業、研究所的電話,可以看出大家對超高純鈦已經期待太久了。」吳景暉說。

  他說,正在和一個國家級的研究所合作,利用低氧超高純鈦的耐腐蝕、耐高溫,強度低、韌性好的綜合特點,對空間飛行器的一個關鍵零部件進行革命性改進。

  之前,由於中國沒有自己的超高純鈦,受原材料源限制,一直採用其他替代金屬,綜合性能一直未能達到最佳狀態。隨著國產超高純鈦的誕生,這一關鍵零部件可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巨大的技術突破。

  除此之外,超高純鈦是配製生產高端鈦合金材料的重要基礎材料;而鈦合金是飛機製造的關鍵材料之一。因此,超高純鈦對於生產製造性能穩定的優質高端鈦合金至關重要。

  在飛機機身和核心零部件的眾多鈦合金應用中,如關鍵承力構件、發動機葉片等,設計者不僅要考慮材料的高溫機械性能,還需要考核材料穩定、持久的疲勞強度。當飛機零部件的使用到達一定周期後,機身結構和機件由於接近疲勞強度,而進入故障頻發期,這時飛機的事故頻率就會比較高。

  因此,準確地了解材料的疲勞強度,對製造性能可靠的零部件、提高安全性能至關重要。超高純鈦自身極高的純淨度,大大降低了由於微量成分波動而導致的高端鈦合金機械性能不穩定。這對於從根本上提高飛機零部件的整體性能穩定性,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延長零部件的使用壽命意義重大。

  低氧超高純鈦國產化是中國自主大飛機項目的重要原材料保證。

  除了航天,低氧超高純鈦對於半導體、醫療器械、汽車工業等多個行業來說,意義同樣深遠。

  「手機、電腦、身份證、『智慧生活』中廣泛運用的晶片技術,都離不開『超高純鈦』。」吳景暉說。

  據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發布的《智能改變未來:智能家電的現狀與未來》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智能家電的產值將由2010年的50億元快速上升到1萬億元,智能終端將增至8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此外,由於可以用來製造水淨化裝置的濾芯,超高純鈦還在海水淨化、汙水處理、製藥等方面有著不小的用處。

  談到中國鈦行業的前景,吳景暉用「前途光明任務艱巨」八個字來形容。

  「相對於發達國家,中國鈦行業起點較低,但近年來,國家在政策扶持上加大了力度,尤其對高端鈦材的戰略意義的認知有巨大提升,使得有更多人開始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來,這必將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吳景暉說。

  據悉,創潤公司的「超高純鈦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達產後預計年利潤可達2.1億元。形成量產後,超高純鈦生產線作為原材料供應的關鍵環節,將更好地銜接中國傳統海綿鈦產業與半導體、醫療器械、航空航天、軍工、汽車工業等多行業,為形成中國完整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鏈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目前,又有4臺提純設備即將投入使用,距離「年產250噸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的目標更加接近。(完)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讓「超高純鈦」 貼上「中國製造」標籤,這位東大人不一般!
    堅守「工匠精神」,實現中國夢想從2012年6月公司起步至2014年6月30日產品下線,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吳景暉帶領他的團隊實現了我國鈦金屬提純技術質的飛躍,讓「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貼上了「中國製造」的標籤,實現了國內鈦純度從99.98%到99.999%的「質」的突破,讓「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首次落地中國,引發了高精工業原材料供應端的「蝴蝶效應」,「為『中國製造』爭光添彩,做中國自己的超高純鈦」。
  • 高純工藝龍頭至純科技
    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至純科技,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高純工藝系統的設計、製造和安裝調試;半導體溼法清洗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於2019年3月完成對波匯科技的收購,波匯科技主要業務為光傳感應用及相關光學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中國國產大飛機完全自主:但發動機進口
    另外部分零部件,即便國內產品質量更優,但因為沒有認證意識,沒通過國際認證,安全性、可靠性無法保障,C919也無法使用該產品。因為這樣的一些原因,C919到底算不算國產化的大飛機,很多人也表示懷疑,甚至有極端的人說中國的大飛機只是在國內組裝了一下而已。
  • 2020年集成電路用電子化學品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超淨高純試劑...
    隨著其他亞洲國家成為生產地區,這一主導地位迅速下降,這得益於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不斷增長,消費電子產品生產行業不斷增長。亞洲,以及美國,歐洲和日本綜合設備製造商的戰略轉變,他們轉向輕資產或無晶圓廠戰略,並將生產外包給中國臺灣,韓國,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的代工廠。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華為和南郵...
    1、【芯裡程】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  2、重慶上半年集成電路產值超120億元,已成SK海力士全球海外最大封測基地  3、華為、南郵產教合作更進一步,共建華為ICT學院  4、年產碳化矽襯底12萬片,天科合達第三代半導體項目開工  5、總投資約5億元,杭州至芯紫外晶片項目預計半年內產出首枚晶片
  • 藍天追夢——記中國國產大飛機研製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航空三劍客」——大型客機C919、大型運輸機運-20、水陸兩棲飛機AG600相繼亮相,中國人的國產大飛機夢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真切、真實。  《經濟日報》「深讀經濟」版今天推出《藍天追夢——記中國國產大飛機研製》。  2018年7月17日,第51屆範堡羅航展上,參展的中國商飛公司團隊信心滿懷,意氣風發。
  • C919在江西基地試飛次數全國第一 助力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
    國產大飛機C919在南昌振翅起飛。(航空工業洪都供圖)一邊連著試飛,一邊接上製造。江西不僅是C919的重要試飛基地,還承擔了C919機體製造超四分之一的份額。作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江西始終把航空產業擺在突出位置,舉全省之力助力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為了承接C919試飛任務,僅用7個月時間完成了計劃兩年完成的機場建設任務;為了滿足研製能力需求,規劃建設了佔地面積25平方公裡的南昌航空工業城;進一步推動研發製造速度,引進成立中國民用航空江西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加緊建設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
  • 中國出手一鳴驚人!1000架國產大飛機終結壟斷,美國這次無能為力
    "儘管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2020年全球航空業遭受嚴重衝擊,但中國國產客機項目的"三把利刃"——90座型ARJ21、C919客機、CR929項目均不受影響照常進行",陳迎春表示。陳迎春還透露,CR929和以往的中國國產客機相比,完成了三大飛躍:第一大,窄體朝著寬體飛躍。第二大,從中短程航程向遠程跨洋航程飛躍。
  • 中國出手一鳴驚人!1000架國產大飛機終結壟斷,美國這次也無能為力
    "儘管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2020年全球航空業遭受嚴重衝擊,但中國國產客機項目的"三把利刃"——90座型ARJ21、C919客機、CR929項目均不受影響照常進行
  • 外媒說C919中國只負責造了個殼子,那它還算國產大飛機嗎?到底怎樣...
    昨天是一個值得中國航空界紀念的日子,昨天下午,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大飛機,不久後,中國人將可以乘坐國產大中型客機翱翔藍天,這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從外觀上看,c919形體流暢,設計科學,現代感十足,在一直以來的報導宣傳中,其擁有者中國商飛都說c919從設計、研發、試驗、製造等均為中國自主進行。且飛機設計研製中有多項重大技術突破,如超臨界機翼、新材料應用等,而且從一開始,c919這款大飛機好像就有了一頂中國自主設計生產的「帽子」。但是美國媒體是怎麼報導的呢?
  • 國產大飛機來武漢了
    國產大飛機來武漢了 2020-12-23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產飛機三劍客之鯤龍600,即將正式進軍中國周邊!
    在世界範圍內,能夠製造大型飛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其研發難度之高、財力投入之大,都需要強大的國力作支撐。而同時擁有大型運輸機運-20、大型客機C919、以及水陸兩棲機AG600國產飛機三劍客的中國,在目前世界航空工業的地位已是不容小覷。近日鯤龍600海上首飛在即,更讓世人期待中國國產水陸兩棲機優異的性能表現。1、各項指標優異,鯤龍600可擔任多種水上任務。
  • 中國航空發動機差距還有多大?10款國產民用飛機,僅一款用國發
    中國航空工業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建立,迄今為止已經有60年的歷史,在一個甲子的漫長時間內,中國航空工業研發成功了多種飛機,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直升機等等在內的多種國產飛機,種類而言非常齊全,尤其在軍用飛機上,中國殲-10和殲-20戰鬥機達到了世界三代機和四代機先進水平。
  • 俄民用大飛機換裝俄制發動機首飛,中國大飛機,該用自家國產麼?
    【俄羅斯MC21民用大客機近日換裝國產PD14發動機開始測試】近日俄羅斯民用大飛機MC21換裝國產PD14發動機之後正式首飛,和中國一樣,在本世紀俄羅斯也提出了大力發展民用大客機的戰略,其中SSJ100是中小型客機,和中國ARJ21同級,MC21則屬於大飛機,和中國C919同款。
  • 無錫產品成大飛機「貼身保鏢」
    昨日,中國航空工業雷華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助理於超鵬介紹起大飛機綜合監視系統這個「黑科技」來如數家珍,他表示,如果將發動機比作飛機的「心臟」,那麼航電系統則可以稱得上是飛機上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其中的綜合監視系統則是大飛機的耳朵和眼睛,可以幫助大飛機「看」到600公裡以外的情況。
  • 波音公司屢屢受挫,中國國產大飛機則一鳴驚人,1000架訂單終結壟斷
    圖為CR929客機模型 美國波音公司壟斷了全球民航客機50%以上的市場,然而今年波音公司屢屢受挫,大批客機賣不出去,損失了數十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國產大飛機則一鳴驚人
  • 媒體專訪華鈦三維CEO/中國MBA十大精英人物朱獻文
    華鈦三維朱獻文:各位未必了解華鈦三維聯合創始人吳鑫華院士,但大家一定知道去年五月我國C919 大飛機試飛的重大事件。吳鑫華院士就是為C919 大飛機提供了唯一經國際適航認證的3D列印金屬結構件的科學家,事後獲得了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的高度評價:」吳鑫華院士為C919 提供了高質量的3D列印零部件,大大提升了行業對3D列印的信心。」
  • 國產大飛機入編三大航空,中國商飛挑戰巨頭壟斷格局
    這意味著三大航正式開啟國產大飛機的商業運營時代,也標誌著ARJ21飛機正式入編國際主流航空公司機隊。從事航天航空研究的大七環都市圈智庫研究員於澤軍博士認為,此次ARJ21飛機交付三大國有航司,標誌著了ARJ21飛機可實現批量化生產和交付。
  • 打破美國限制,國產飛機C919實現核心突破
    而作為最大的飛機製造商美國波音一直作為全球飛機的供應商,波音飛機也是很多國家的主要客運工具,但是波音飛機的安全性能卻存在很大的問題,美國波音製造商生產的飛機總是存在各方面的安全問題,在我國飛機安全問題絕對是「零隱忍」,而在安全性能不能解決的前提下,我國的波音737 MAX停飛數量是全球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