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人才大量外流.專家獻出一計:廢除英語主科地位,人才外流率將腰斬

2021-02-10 河北高考通
人才外流一直是令政府和專家頭痛的問題。尤其是以清北為主的高端人才的大量外流,給我國經濟建設、科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專家們憂心忡忡,但又無計可施。政府則不斷提高海歸待遇,試圖以此吸引大量人才回歸。但效果平平,甚至適得其反。這樣的政策迫使大量本土人才也「出國留學鍍金」,其中相當一部分被國外的優越科研和生活條件吸引,再不回來。不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海歸和本土人才,反而加速了國內人才的外流。

總之,該想的辦法都想了,該出的政策都出了。還是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面對人才外流專家無計可施

人才外流如過江之鯽

辦法總比問題多。

血型學專家另闢蹊徑,提出了遏制人才外流的解決方案:廢除英語的主科地位,人才外流率將腰斬。

廢除英語的主科地位,降為副科或選修課。大幅降低或取消其在高考中的分數權重。將對高端人才外流產生有效遏制作用。

一、英語降為選修課之後,成為學生們自覺自愿地選擇。那些想將來出國深造的,認為離開英語就無法創新的,自然會在英語上下功夫。而那些「術業有專攻」的數理化的尖子生,會一門心思地向清華北大的目標奮進。英語分數又不會拖他們的後腿。這樣最終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才,大多都是數理化的尖子生,這些人將成為國家創造性人才的後備力量。

英語踢出高考,清北人才外流將減半

因為這些偏科型的天才,英語通常會很差。想要出國留學,並最終在海外發展,語言就將成為他們最大的障礙。再花大把時間精力學託福、雅思等,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於是思來想去,他們中至少一半最終會留在國內,一門心思的在國內搞科研。從而大量減少人才外流。這其中有人非要出國留學的,我們也勉強不了,讓他們自己再花大把時間攻讀英語好了。

可見,將英語「踢出」高考或大幅降低分數權重,將增加清北學生出國留學和生活的難度,從而大幅減少人才流失率。

二、而那些中學時代就立志要去外國留學或得到國外發展的學生。自然會把選修課當成主課一樣用功學習。但這又必然牽拽其在數理化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其在高考分數上無法企及數理化專長的學生。這些人沒有英語拉分,通常只能進入普通大學。最終出國留學,並在海外發展。也不會給國家帶來更多的損失。

因為他們僅僅有英語語言上的優勢,無法與決定科學創新的數理化領域有專長的學生相提並論。即使這些人一去不復返,都不會對我國的科技創新產生太多影響。

認為英語重要的自然會學習英語,沒人阻攔

三、廢除英語的主科地位,還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根治一些國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從而更加堅定地維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論自信。

英語降為副科或選修課,全民對英語的瘋狂崇拜將不復存在。瘋狂英語將黯然淡出人們視野。那些留學歸來的會一口英語的人才,也將不會有高高在上優越感,並享有超本土人才待遇。本土人才也不會在海歸人才面前感到自卑。這樣各類人才就能在一個更加公平的平臺上自信滿滿地競爭,從而促進我國科技文化的迅猛發展。

盲目崇拜英語就是文化不自信的體現

四、廢除英語主科地位之後,社會將對海歸人才和本土人才一視同仁。本土人才將不會為了獲得「海歸」的超國民待遇,而放棄國內工作,專門去「海外鍍金」而「出口轉內銷」的折騰。因這種「折騰」造成的本土人才流失率也將大大降低。

多少年來對英語的盲目崇拜,不僅助長了「崇洋媚外」心理(認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就是高貴,殊不知非洲大部分人都說英語),而且使英語本身成為人才流失的「潤滑劑」和「通行證」,只要考上清北的人(作為拉分項的英語自然分數都不會低),本科畢業之後很容易獲得託福和雅思,出國留學和生活就變得非常容易。

英語成為人才流失的潤滑劑和通行證

廢除英語主科地位,不僅能有效抑制清北等高端人才的大量外流,而且能矯正和根治「崇洋媚外」的心理,引導社會和企業一視同仁的對待各類人才,在公平競爭中實現科學創新人才的優勝劣汰。讓真正的人才留在國內,安心創新。

相關焦點

  • 清北人才大量外流。專家獻出一計:廢除英語主科地位,外流率腰斬
    這樣的政策迫使大量本土人才也「出國留學鍍金」,其中相當一部分被國外的優越科研和生活條件吸引,再不回來。不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海歸和本土人才,反而加速了國內人才的外流。總之,該想的辦法都想了,該出的政策都出了。還是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 清北人才大量外流。專家獻出一計:廢除英語主科地位,人才外流率將...
    人才外流一直是令政府和專家頭痛的問題。尤其是以清北為主的高端人才的大量外流,給我國經濟建設、科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專家們憂心忡忡,但又無計可施。政府則不斷提高海歸待遇,試圖以此吸引大量人才回歸。但效果平平,甚至適得其反。
  • 大陸加強晶片人才引進,臺積電回應人才外流
    消息人士稱,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一直是大陸晶片項目招取人才的首選。「弘芯方面給出了極為優渥的條件,他們開出的年薪和獎金是臺積電的2-2.5倍。」而他也表示,儘管公司的領導地位不會立即受到影響,但臺積電方面已經開始對人才外流感到非常擔憂,主要是擔心這些跳槽員工會把一些商業機密告訴新東家。
  • 國際企業看好希臘前景 人才外流開始轉向人才回流
    歐聯網12月12日電,據希臘歐聯通訊社報導,在經歷了長達10年的經濟衰退之後,希臘「人才外流」的趨勢被逆轉為「人才回流」。這一新趨勢的起因卻是新冠疫情。另外,國際企業看好希臘經濟前景,紛紛到希臘進行巨額投資也推動了人才的回歸。
  • 臺灣專業人才到海外淪為重體力勞工?低薪化導致人才外流嚴重……
    由於近年來持續低薪化,臺灣人才外流狀況名列全球第一,專業人才流失尤為嚴重,有的專業人才到海外甚至淪為重體力勞工。有島內民眾自嘲說,過去是臺商走天下,接下來是臺幹,現在卻是臺勞。除了大陸外,東南亞是臺灣人才外流的次要區域,每年達10萬人以上。之前島內也有一種說法稱臺灣海外就業人數超過100萬,僅上海及周邊地區就有80萬人。對此,臺當局官員謝佳宜表示,「主計總處」是以停留單一地區一年至少要90天以上,才算海外就業,這種說法可能連未達90天的都算,或者將眷屬也都計算在內。雖然數字出入很大,但都顯示「臺材陸用」的現象很突出。
  • 美媒:41萬臺灣人在大陸工作 臺當局對人才外流無奈
    參考消息網今天(21日)報導,美媒稱,臺灣近年來人才外流,大陸已成為最大的目的地。國民黨「立委」認為,這個現象衝擊臺灣地區整體經濟發展。 4月15日,上海市臺協在臺北松山文創以「世界的上海、築夢的舞臺」為訴求舉辦徵才博覽會,吸引上萬大學應屆畢業生、社會新鮮人來探路(臺灣《聯合報》) 臺立法機構「經濟委員會」委員、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接受採訪時表示,臺灣人才大量外流
  • 憂人才外流 臺灣大學校外招生「管爺」帶隊
    管中閔坦言,過去臺大沒有舉辦類似的校外招生說明會,但是現在臺灣人才外流嚴重,減少衝擊是長期的過程,接下來今年秋天、明年也會持續舉辦。主要原因是近幾年臺灣人才流失很嚴重,這在各大媒體都有看到相關報導,當中最嚴峻是我們的高中生都不留在臺灣讀大學,持續外流海外。  管中閔也說,他曾經訪問過一些高中,不論北部、中部或南部,約有10%學生選擇海外的大學,在學習型態改變的環境下,希望家長與學生把臺大放在國際的觀點,臺大也希望積極動起來、勇敢面對挑戰,保衛臺灣人才不再外流。
  • 江蘇文科第一無緣清北,港大獎百萬:人才選拔制度不要人才?
    香港大學已向白湘菱發放錄取通知書,並將提供百萬獎學金。為啥白湘菱進不了清北?全省第一,足以證明白湘菱的過人之處;相反,歷史成績高於白湘菱的學生,又有幾人能將語數外考到430分?相對於白湘菱被清北拒之門外,而那些成績並不十分突出,但各項都可過關的學生,是會被清北錄取的。術業專攻不如樣樣能通,這樣的結果真是讓人唏噓不已。而這種情況早就不是什麼特例、個例。
  • 薪資低工時長 臺灣專業人才外流
    與此同時,臺灣的勞動人力呈現「高出低進」現象。過去10年,每年移出的人口2萬到3萬,其中白領人力佔多數,臺灣已成為白領人力的淨輸出地,尤其產業外移,中高階主管、專業或技術人才外流和人力斷層嚴重。留才不易,攬才更難。勞動人口逐年減少,高階專業人才外移,未來勞動市場勢必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嚴峻情勢。
  •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本地人才外流
    比超低出生率更觸目驚心的,是年輕人口的外流。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人口每年淨流出180萬。東北三省的老年人口佔比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兒童和青壯年人口佔比又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雖然北京、上海存在同樣的問題,但由於有產業優勢,能通過國內、國際市場解決就業,但東北產業還處於劣勢,勞動力過剩只能驅使年輕人外流。  更為直接的問題是「錢」,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遼寧省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和吉林省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更發達地區比,差距就更大了,2012年黑龍江省的社會平均工資為2843元,廣東省則達到了5313元。
  • 臺灣人才為何外流嚴重? 臺政大教授徐世榮揭主因
    中國臺灣網4月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人才外流狀況日益嚴重,臺灣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直言,「臺灣人才為何走向海外,是因為臺灣不要他們」。   報道說,臺灣陷入人才外流危機,主因是長久以來的低薪以及產業無法升級等結構問題。而大學畢業生起薪太低,不僅比新加坡、香港低一大截,甚至也低於大陸一級城市的水平。
  • 清華大學人才大量外流,國內為什麼留不住人才?
    每年清華大學都有大量人才外流,可是國內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這三點原因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聽起來難免很有偏見,人才外流不能一味的指責那些出國的人才,同時也應該注意我國自身的缺點。因為對於那些能夠前往國外頂尖學府深造的中國學子而言,他們追求的是更高級的需求,國內現在對人才的培養這方面正是有所缺失的,而剛好國外能夠為他們提供這種待遇。所以,這便導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 全民英語熱,最大貢獻就是成為人才流失和嫁到非洲的潤滑劑
    學好英語,從娃娃抓起。照此下去,一兩代人的時間,英語就可能像印度一樣成為官方語言之一。針對英語熱的爭論,一直伴隨著英語熱的過程,如今這種爭論依然沒有完結。三十年來英語熱,到底利大還是弊大,是該又一個全面的評估的時候了。全民英語熱真的能讓一個快速強大嗎?
  • 人才持續外流,中國憑什麼狂奔40年?
    前段時間有網友留言問我,這些年來,明明每年都有大量人才往外跑,為什麼我們還能一直保持高速發展?難道人才不重要嗎?這話把我問得一愣,半天沒緩過神來。他說的沒毛病啊,我們每年是有大量人才往外跑,尤其頂尖人才,例如清華、北大這類頂級院校的學生,出國幾乎是必修課。學歷越往上,出國比例越高,一去不回的比例也越高。
  • 紐西蘭人才外流技術工緊缺 髮型師鈑金工人吃香
    受基督城地震影響,加上其他地區的人才外流,紐西蘭去年流失了不少熟練技術工人。雖然也有大規模引進,令全年技術工人淨增長為1500人,但這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勞工部的文件則顯示,美髮業和鈑金業缺乏熟練工人。這意味著,這兩個行業很可能躋身預計技能短缺行業。勞工部的說法,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
  • 避免AI人才外流 加拿大政府扶植創辦向量學院
    根據多倫多大學發布的官方消息,雷鋒網了解到,向量學院成立的第一要務是培養更多的 AI 研究生,重點將關注深度學習領域。機構將聘請 25 位新教師與研究科學家,並接受來自政府與公司超過 1.5 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吸引更多技術性人才。通過這種手段,向量學院希望能培養更多富有實戰經驗的專家,並反哺現有的加拿大公司與初創公司。
  • 英語在中國高考中的主科地位:是「保住」,還是「廢除」?
    (1)英語的存廢爭論由來已久其實,早在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大代表提議,取消英語在中國高考中的主科地位,降為選修。如今10年時間已經過去。以下是雙方的代表人物:「保英」派代表人物:新東方俞洪敏PK"廢英「派代表人物:大學教授鄭強雙方爭論的觀點在於:英語在高考中地位是保住還是廢除。
  • 英語在中國高考中的主科地位:是「保住」,還是「廢除」?
    (一)英語的存廢爭論由來已久其實,早在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大代表提議,取消英語在中國高考中的主科地位,降為選修。如今10年時間已經過去。2020年的疫情期間,人們似乎有更多的閒暇時間來討論「保英」和「廢英」。
  • 臺灣各界研討應對少子高齡化與低薪外流潮多重社會問題
    新華社臺北1月16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近年來,臺灣少子化、高齡化與低薪化、人才外流現象凸顯,引發各界擔憂。16日,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在臺北舉辦「公義祥和的社會」論壇,邀請各方團體與專家學者分析現狀、研究對策。
  • 大量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日美首當其衝,為何優秀人才願意來中國
    近些年來,關於中國科學家前往外國的報導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感慨中國留不住人才,大量人才外流。但是,其實人才外流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問題,外國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中國。尤其是近些年來,大量的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其中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數量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