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熱已經有幾十個年頭,時至今日依然高燒不退,甚至已經進入幼兒園。學好英語,從娃娃抓起。照此下去,一兩代人的時間,英語就可能像印度一樣成為官方語言之一。
針對英語熱的爭論,一直伴隨著英語熱的過程,如今這種爭論依然沒有完結。三十年來英語熱,到底利大還是弊大,是該又一個全面的評估的時候了。全民英語熱真的能讓一個快速強大嗎?
非洲人說了100年的英語,和西方宗主國的關係也很近,甚至接受西式教育也比我們早,可是除了南非(南非也在因黑人的掌權而迅速衰落),我們找不到第二個國家比我們發展快,比我們發展水平高。甚至大多數遠遠地被我們拋在了後邊。
近的如印度,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曾經也是印度的殖民地,最先受西方文明的薰陶,與英國等西方國家經濟交流也比我們更早,按理說在這一個「人人說英語」的國度,得益於英語便利,經濟社會發展也該甩我們幾條街。可事實是,被我們甩了幾條街。
可見,一個國家是否普遍說英語,和一個國家的強大或發達,可以說幾乎毫無關聯。可見,英語僅僅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造就一個國家強大或發達的有價值的知識所在。
全民說英語的國家,既不是促成一個國家強大或發動的重要因,那就很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為全民說英語,無論是印度,還是非洲,人才和人口的流失都是非常嚴重的。比如,印度人才流失率,遠遠高於我國。比我們更像是美國的預科班。非洲優秀人才流失也相當嚴重,這些都是導致其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
就我國來說,繼續對英語盲目崇拜,繼續將英語定位主科,我們人才流失的速度只能越來越快,甚至積重難返。
全民英語熱,不僅沒有為我們培養出更多學成回國的海外人才,相反卻成為人才大量流失的潤滑劑。而其在國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印度和非洲一樣,幾乎為零,因為國內很少會用到英語(拋去專業翻譯應有的貢獻)。
如今,大量的非洲人以經商和外教的身份,持續不斷地湧入我國。全民英語熱下的校園,無疑又成為非洲人的中國新娘的預科班。自幼學英語的中國女子,很容易聽懂非洲人說話,也就給了非洲人更多的可乘之機。如果不是全民學英語,非洲人很難輕易得找到可以交流的對象,更不可能這麼輕易得讓我們的女孩嫁到非洲,
英語熱,是到了該徹底降溫的時候了。不要把英語神化,讓它成為選修課,把英語課的選擇權,交給市場,交給學生。
那樣,不僅能給學生真正的減負,讓他們能有更多時間學習更有用的知識,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激發創新的火花,而且能夠減緩人才外流,更好的維護民族的純潔性。
英語必須拉下神壇
關注天演之源,更多新知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