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2021-02-25 伊寶媽媽

 

各位家長,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在今年的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多次提到了家庭教育,其中陳寶生部長就談到了家長們既關心又有點鬧心的「超前教育」問題。

其實在我們身邊,不少孩子都被家長逼著一路「搶跑」,比如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習小學知識,小學還沒畢業家長就把初中課本準備好了。

 

陳寶生部長在「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學生的一張白紙,交給老師,老師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在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道,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我們要嚴禁這種事發生。

 

今天就跟您聊聊「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那些危害,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

身邊有這樣一位當媽的朋友,她自己的性格本來就很要強,這不,又聽信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出了不少難題。3年內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

 

朋友跟我聊天時說,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到了二、三年級,成績卻慢慢下滑了,孩子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了。

 

找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過這些知識所以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但恰恰因為這些內容他已經掌握了,上課更容易走神,對學習也缺乏興趣,逐漸養成不注意聽課的壞習慣。

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由於學習欲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感覺越來越吃力。這位朋友跟我說,真後悔當初的決定,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孩子上小學再跟著老師的授課進度,按部就班地學。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家長還真不在少數。去年11月,上海一位5歲小男孩的入學簡歷上了熱搜,讓很多成年人自嘆不如。他讀過「萬卷書」,小小年紀認識幾千字;他也行「萬裡路」,踏遍全國各地,也曾出國旅行。

除了這些,他更是愛好廣泛,文史、藝術、數理、運動等才能樣樣兼備,據了解,孩子的父母都是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孩子從小就被要求一定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教育方式見仁見智,我們暫且不談,但是近年來,「讓孩子贏起跑線上」這一教育觀念被不少家長接受,讓孩子1歲背詩、2歲彈琴,4歲學編程,6歲學奧數,急切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童」,恨不得一眨眼孩子就變成超級天才。然而父母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見得有效。

兒童發展有自身規律,打破這一規律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還處於兒童時期,就讓他們過早地學習幾年以後才能接觸的內容,並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反而會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後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產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

 

有專家表示,培養「天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早別人一步的行為,原因大多出自父母們的焦慮。

 

在一次記者採訪中,一位小朋友就說:「是爸爸媽媽希望我去美國,所以給我報了英語課程。」或許孩子還沒到學英語的年齡,或許還沒培養出興趣,但盲目攀比的父母們,根本不管這些。

 

表姐家小侄子最近就多了一個象棋興趣班,而原因只是,班裡有個小朋友報了象棋班而已。用表姐的話說就是:「別人家孩子都在學習,自己家孩子無所事事,那可不行!」

 

在教育孩子上,無數父母都是被推著走的,「別人家孩子」成為了他們焦慮的源頭。但他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因時施教。

 

有位作家說過,學習這件事不只是刻苦就可以,走得遠的孩子多是因為熱愛。遵循孩子的天性,什麼年齡學習什麼知識,孩子自會成材。

教育家陳鶴琴說:「讓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是啊,強塞進孩子嘴裡的東西,他不會,也根本咽不下去。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沒有父母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但千萬別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摧毀著孩子的健康。

其實呀,在兒童時期,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能力可比學習成績重要多了。

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時期應努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包括作息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等。孩子在早期養成了正確的生活習慣,後面的學習和生活就會簡單不少。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忽視了對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長大後再要求也不遲。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有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還是丟三落四,不會收拾學習用具,桌面亂糟糟的.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很難糾正,這些不良習慣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從小就樂於讀書的好習慣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認同學習應該是一件終身的事情。終身學習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發地從各種書籍裡汲取營養。

現在的童書市場比以前繁榮很多,各種好書層出不窮,親子閱讀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贊同,不少父母已經開始在育兒之路上踐行起來。

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後再來培養容易得多,也會更容易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發現閱讀的樂趣。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麼離成為一種習慣就不遠了。

 

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對此孩子通常會用哭、鬧、耍脾氣的方式來面對,作為父母,應該通過積極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讓孩子們明白: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們勇敢面對,一切困難都會煙消雲散。

父母可以用講故事、看視頻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抗挫折培養,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勵志」小故事,使孩子能夠正確看待挫折,從而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旺盛的求知慾和學習習慣


求知慾和上進心,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一種內在的渴望,按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才可能「學好」,並持續地保持好成績。

作為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兒童階段,注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具有一定獨立生存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成長,對父母產生過強的依賴心,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便不知所措。

如何才能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呢?父母應從吃喝拉撒睡玩運動等作息規律培養;也要學會照顧自己、整理內務,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更要培養孩子在學校、自然、社會、公共場所中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各位家長,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澆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記住龍應臺的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處理

祝 你 早 安 午 安 晚 安

相關焦點

  • 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找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過這些知識所以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但恰恰因為這些內容他已經掌握了,上課更容易走神,對學習也缺乏興趣,逐漸養成不注意聽課的壞習慣。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由於學習欲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感覺越來越吃力。
  • 【家教】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在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道,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我們要嚴禁這種事發生。」今天的兩會伴讀,中教君就跟您聊聊「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那些危害,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
    當媽那些事兒「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一轉眼,又到了9月開學季。這幾天,領著孩子,前來報導的爸爸媽媽們,聊天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教育」二字。 「一個暑假,我兒子又學奧數,又學書法,還學了繪畫。」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大,父母要三思,學會正確教育很重要
    但老李卻覺得非常值得,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一直走在前面,不會掉隊。但是很多老師卻認為,家長一味地讓孩子超前教育,並不一定就能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所以一些老師會建議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超前教育,順其自然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 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孩子的快進人生,品質培養比知識儲備更重要
    反作用的超前教育什麼是超前教育。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來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家長認為,學得多+學得早=聰明=有出息他們片面地把知識的學習時間和數量等同於教育,在「多少」「早晚」這些維度上競爭。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多大?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別再踩雷區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跟二姨的想法一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不同的補習班,特別是各種奧數補習班。但這樣的"超前教育"對孩子是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的,而父母應該做的其實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長。如果在孩子身體條件尚未成熟的時候逼迫孩子學各種"超前"的知識,只會白白浪費孩子的時間。|雙生子實驗表明,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很大很多人可能覺得,只是個實驗而已,不能代替具體的情況,但爬樓梯實驗的結論卻真實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
  • 超前教育的4大危害!家長的錯誤觀念會害孩子一生
    超前教育無異於拔苗助長,將會對孩子一生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不利於孩子身體健康發育學前年齡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身體都處在快速發育期。在這個年齡段,如果他們承擔了過量的學習任務,這將會影響他們的大腦和身體發育。
  • 強化定律:習慣比成績更重要,擁有好習慣才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分數成績並不能完全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成績是他們課業掌握程度的反映,學習成績會因為考試難易程度等原因發生起伏和波動,是階段性的反饋。習慣卻能貫穿人的一生,習慣比成績更重要,好的習慣能使孩子終身獲益。樂樂的媽媽從小就十分重視引導樂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
  • 超前教育危害大?寶媽:早期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好的學習能力
    寶媽:早期教育是剛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超前教育」指在不符合孩子年齡段的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達到 看上去比同齡孩子更加聰明的狀態。超前教育是「揠苗式」育兒?超前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產生一定的影響,處於超前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超越同齡人的優越感,使孩子容易產生虛榮心,在往後的學習中不是為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是為了超越別人獲得榮譽感。
  • 超前教育利大還是弊大?專家提醒:孩子教育欲速則不達!
    超前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傷害 中國式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往往容易失去理智,常常會忽視孩子的心理需要,一味地追求成績,使得孩子淪為教育的犧牲品,甚至引發家庭悲劇。 1.
  • 超前教育到底對孩子的發展好還是不好
    隨著時代在進步和網絡的普及,家長們的焦慮也在「進步」,因為跟自家孩子比的人從「隔壁家」延伸到了全世界。家長們發現一山還比一山高,對孩子的要求無休止地在提高,於是,在他們還不知道「超前教育」的理念時,就已經在進行超前教育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超前教育,看看超前教育對孩子是好還是不好。
  • 「超前教育」危害很大,還不如從小培養娃這些習慣,助他早日成才
    文|西紅柿媽媽胎教、早教、優質的幼兒園、重點的小學,從孕育一個孩子開始,父母就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忙碌。學習成績,已經成為很多家長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從很多幼兒園「小學化」,孩子們每天寫字、算題、做試卷。有的家長,甚至給學齡前的孩子報很多線上、線下的培訓班。
  • 小學階段,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習慣,不要忽視孩子的黃金六年
    小學階段是孩子為學之初,孩子學習成績和能力的高低可以說取決於小學六年養成的習慣,很多高中生的好習慣都是在小學期間的黃金六年養成的。父母做好科學陪伴,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至關重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孩子學得輕鬆,走得更遠。
  • 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孩子還在幼兒園,有的家長就給孩子報上了各種興趣班,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還操之過早。在孩子幼兒階段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事。1.興趣興趣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習的興趣,二是生活中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要緊,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有後勁,對學習沒興趣就完了。
  • 給孩子超前教育一定有害嗎?有害的不是「超前」而是「教育」
    ,以及介紹了我家進行過的一些超前教育內容,彼時我孩子上的是五年級,內容中也介紹了一點我們超前學的內容。孩子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的問題,「更重要」的確是重要,但是「更重要」並不是「唯一」重要!這就好比比起學習成績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是跟重要的,但是「身心健康」重要並不意味著「學習成績」就不重要了,關鍵詞「更」的意思指的應該是學習成績很重要,但是身心健康更重要,因此要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我認為這樣的思考方向才是正確的,而不是非要把事物對立起來然後非要來個「顧此失彼」。
  • 超前教育看似有優勢,弊端卻集中在小學爆發,父母別把愛變成傷害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了》節目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標準的發育年齡,『超前教育』更多的是在浪費時間。」的確,孩子三歲是直覺思維期,雖然此時孩子可以死記硬背很多東西,但沒有邏輯思維的支撐,很快這些就將忘記。
  • 「超前教育」好不好?父母培養孩子,與其超前教育、不如超前思考
    希望孩子能夠提前接受教育,領先於他人,能夠更早地出類拔萃,獲得更強的社會競爭力。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這樣的「超前教育」不但沒有讓孩子獲得更大優勢,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壓力和壓迫感,在天真爛漫,自由生長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來自學業以及生活的擔子,不僅會激發起孩子對於學習的厭煩情緒,甚至還會導致孩子的發育不良,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快地枯萎失去原有的勃勃生機。
  • 禁止孩子「超前學習」?你家超前學了嗎?
    上一年級時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但到了二年級,成績卻開始下滑,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這是不是超前學習的危害?否則,等上了小學,他覺得自己都會了,就不會認真上課、沒有學習動力了。對於幼兒來講,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和對自然萬物的好奇心,比懂得一些知識信息要重要的多,要給孩子時間去自由玩耍、按自己的興趣去探索世界。
  • 超前教育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在消耗他的學習興趣
    父母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早點學習,就能快別人一步,孩子就可能更早的到達終點,教育部曾多次嚴厲禁止幼兒園把小學知識帶到課堂上,孩子過早的接受教育其實是有一定的危害。
  • 「超前教育」的危害,二年級弊端開始「暴露」,差距越來越大
    有的家長還不滿足此,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異,甚至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小成(化名)還沒開始上小學的時候,在家長的教導下就已經學習了小學課文內容。上了一年級後,因為已有的基礎,讓小成學得很快,成績也不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失去學習興趣,越學習越痛苦,使得學業成為孩子巨大的負擔,更不可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