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2021-02-08 校園文化藝術專委會


各位家長,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在今年的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多次提到了家庭教育,其中陳寶生部長就談到了家長們既關心又有點鬧心的「超前教育」問題。

其實在我們身邊,不少孩子都被家長逼著一路「搶跑」,比如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習小學知識,小學還沒畢業家長就把初中課本準備好了。

陳寶生部長在「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學生的一張白紙,交給老師,老師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在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道,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我們要嚴禁這種事發生。」


今天的兩會伴讀,中教君就跟您聊聊「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那些危害,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


01

「超前教育」導致孩子厭學,這位媽媽後悔不已

中教君身邊有這樣一位當媽的朋友,她自己的性格本來就很要強,這不,又聽信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出了不少難題。3年內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


朋友跟我聊天時說,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到了二、三年級,成績卻慢慢下滑了,孩子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了。


找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過這些知識所以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但恰恰因為這些內容他已經掌握了,上課更容易走神,對學習也缺乏興趣,逐漸養成不注意聽課的壞習慣。

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由於學習欲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感覺越來越吃力。這位朋友跟我說,真後悔當初的決定,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孩子上小學再跟著老師的授課進度,按部就班地學。



02

有「超前」意願的家長,還真不少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家長還真不在少數。去年11月,上海一位5歲小男孩的入學簡歷上了熱搜,讓很多成年人自嘆不如。他讀過「萬卷書」,小小年紀認識幾千字;他也行「萬裡路」,踏遍全國各地,也曾出國旅行。

除了這些,他更是愛好廣泛,文史、藝術、數理、運動等才能樣樣兼備,據了解,孩子的父母都是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孩子從小就被要求一定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教育方式見仁見智,我們暫且不談,但是近年來,「讓孩子贏起跑線上」這一教育觀念被不少家長接受,讓孩子1歲背詩、2歲彈琴,4歲學編程,6歲學奧數,急切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童」,恨不得一眨眼孩子就變成超級天才。然而父母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見得有效。


03


兒童發展有自身規律,打破這一規律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還處於兒童時期,就讓他們過早地學習幾年以後才能接觸的內容,並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反而會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後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產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


有專家表示,培養「天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早別人一步的行為,原因大多出自父母們的焦慮。


在一次記者採訪中,一位小朋友就說:「是爸爸媽媽希望我去美國,所以給我報了英語課程。」或許孩子還沒到學英語的年齡,或許還沒培養出興趣,但盲目攀比的父母們,根本不管這些。


表姐家小侄子最近就多了一個象棋興趣班,而原因只是,班裡有個小朋友報了象棋班而已。用表姐的話說就是:「別人家孩子都在學習,自己家孩子無所事事,那可不行!」


在教育孩子上,無數父母都是被推著走的,「別人家孩子」成為了他們焦慮的源頭。但他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因時施教。


有位作家說過,學習這件事不只是刻苦就可以,走得遠的孩子多是因為熱愛。遵循孩子的天性,什麼年齡學習什麼知識,孩子自會成材。

教育家陳鶴琴說:「讓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是啊,強塞進孩子嘴裡的東西,他不會,也根本咽不下去。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沒有父母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但千萬別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摧毀著孩子的健康。

04

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其實呀,在兒童時期,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能力可比學習成績重要多了。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時期應努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包括作息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等。孩子在早期養成了正確的生活習慣,後面的學習和生活就會簡單不少。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忽視了對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長大後再要求也不遲。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有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還是丟三落四,不會收拾學習用具,桌面亂糟糟的.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很難糾正,這些不良習慣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認同學習應該是一件終身的事情。終身學習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發地從各種書籍裡汲取營養。

現在的童書市場比以前繁榮很多,各種好書層出不窮,親子閱讀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贊同,不少父母已經開始在育兒之路上踐行起來。

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後再來培養容易得多,也會更容易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發現閱讀的樂趣。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麼離成為一種習慣就不遠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對此孩子通常會用哭、鬧、耍脾氣的方式來面對,作為父母,應該通過積極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讓孩子們明白: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們勇敢面對,一切困難都會煙消雲散。

父母可以用講故事、看視頻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抗挫折培養,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勵志」小故事,使孩子能夠正確看待挫折,從而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求知慾和上進心,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一種內在的渴望,按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才可能「學好」,並持續地保持好成績。

作為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兒童階段,注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成長,對父母產生過強的依賴心,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便不知所措。

如何才能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呢?父母應從吃喝拉撒睡玩運動等作息規律培養;也要學會照顧自己、整理內務,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更要培養孩子在學校、自然、社會、公共場所中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各位家長,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澆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記住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來源:中山國學堂)

【友情推薦】

【家教】斯坦福實驗:"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家教】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受3種苦!

【家教】不為難老師,不打擾教育,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家教】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樣做,太耽誤孩子了!

【家教】教育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家教】請一定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

【家教】孝順父母的28種方式,你有幾種?

【家教】對待父母的態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家教】孩子,我允許你不優秀,但不允許你沒教養!

【家教】範仲淹《教子家書》:家庭興旺的秘密,藏在這4個字裡

【家教】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家教】親子教育36計,幫你教出好孩子!——值得一讀

【家教】對待父母的態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家教】「孝道」四境界:從物質到精神,讓父母得安頓

【家教】今天,你給孩子寬鬆教育,明天,社會替你狠狠教育他

【家教】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家教】一位高三美女班主任,給學生的離別贈言

【家教】一位考745分清華學霸,給中國家長的10大忠告

【家教】孩子幼小銜接12個關鍵問題,教育專家權威解答來了

【家教】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的一生要早關注

【家教】每天只問孩子四句話,改變孩子一生!

【家教】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家教】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

【家教】如何讓每個孩子的人生都出彩

【家教】《三字經》裡的10個育兒典故,你知道幾個?

【家教】孩子要上考場,你的愛是否合格

【家教】6個孩子養出5個博士:你為孩子吃的苦,命運會加倍補償

【家教】正能量的家庭,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家教】康熙八大家訓,這才是真正的貴族教育

【家教】最偉大的教育,竟然是媽媽的情緒!

【家教】無規矩不成方圓

【家教】致家長: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家教】請一定告訴孩子,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版權聲明:本平臺致力於刊摘教育相關政策、法規及學校文化藝術建設與研究和生活做人等方面的文章。部分文章與圖片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刪除處理,謝謝!歡迎關注微信號:福建文化藝術研究。



相關焦點

  • 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找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過這些知識所以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但恰恰因為這些內容他已經掌握了,上課更容易走神,對學習也缺乏興趣,逐漸養成不注意聽課的壞習慣。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由於學習欲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感覺越來越吃力。
  • 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超前教育」問題。」 今天就跟您聊聊「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那些危害,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身邊有這樣一位當媽的朋友,她自己的性格本來就很要強,這不,又聽信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出了不少難題。3年內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
    當媽那些事兒「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一轉眼,又到了9月開學季。這幾天,領著孩子,前來報導的爸爸媽媽們,聊天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教育」二字。 「一個暑假,我兒子又學奧數,又學書法,還學了繪畫。」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大,父母要三思,學會正確教育很重要
    但是很多老師卻認為,家長一味地讓孩子超前教育,並不一定就能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所以一些老師會建議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超前教育,順其自然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可是一心為了孩子的家長,往往很難聽進去這些話,甚至認為老師是嫌錢少,所以故意不教自家孩子。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多大?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別再踩雷區了
    但這樣的"超前教育"對孩子是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的,而父母應該做的其實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長。|轟動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其實很早之前就有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提前學習不適合孩子年齡段該學的知識,只是浪費了孩子最寶貴的時間。
  • 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孩子的快進人生,品質培養比知識儲備更重要
    反作用的超前教育什麼是超前教育。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來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家長認為,學得多+學得早=聰明=有出息他們片面地把知識的學習時間和數量等同於教育,在「多少」「早晚」這些維度上競爭。
  • 揭秘: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
    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讓我一起分析。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引領學生自我探究和發展,才是教育本來的樣子。家長叫嚷著「教育公平」,學校呼籲「同等對待「,究竟還是不能令所有人都滿意。然而學校為了整體教學質量考慮,並沒有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適度超前的資源,又硬生生地把學習吃力的差生拉到大眾水平,而中等生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因為老師覺得」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專家宣稱超前教育違背兒童發展規律,家長卻焦慮無比的自掏腰包課外培訓加課。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教育的本質並不是讓所有人都能考上大學。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家教?家長做好這6點,娃長大後會感謝你
    在當今教育環境下,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財商、美商等等而吵鬧不休的時候,很少有父母會想到其實能夠塑造孩子的其實就是他們自己。一個人的缺點和優點都來源於原生家庭。由於父母把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全部與學校聯繫在一起時,忽略了家庭中父母的重要性,才會導致有些孩子「有成績沒家教」,甚至有些孩子兩樣都沒有。
  • 超前教育到底對孩子的發展好還是不好
    家長們發現一山還比一山高,對孩子的要求無休止地在提高,於是,在他們還不知道「超前教育」的理念時,就已經在進行超前教育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超前教育,看看超前教育對孩子是好還是不好。什麼是超前教育。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
  • 「超前教育」危害很大,還不如從小培養娃這些習慣,助他早日成才
    文|西紅柿媽媽胎教、早教、優質的幼兒園、重點的小學,從孕育一個孩子開始,父母就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忙碌。學習成績,已經成為很多家長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從很多幼兒園「小學化」,孩子們每天寫字、算題、做試卷。有的家長,甚至給學齡前的孩子報很多線上、線下的培訓班。
  • 幼升小開學:先抓習慣,再談成績!這份學習習慣一覽表,請籤收
    我們時常能從其他家長朋友口中聽說:小升初、初升高這些重要的階段應該如何調整心態和學習壓力。但依小編所見,孩子在長大後適應力和調整力都在穩步增長,反而是基礎教育環節,我們最容易輕視和忽略的就是幼升小的銜接階段。在此階段,無論是對孩子的知識層面、還是學習意識或處事能力上都提出全新的要求,很多孩子會對這種突然的「增量壓力」感到很不適應,甚至出現厭學的心理。
  • 成績不是孩子的唯一,比起成績習慣更重要,抓住小學就抓住了關鍵
    而孩子的主要任務,則是好好學習,掌握全面的科學知識,獲得良好的成績,考上名牌學校。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主要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學習這一項,身體的健康發育,個人習慣的培養等等,都是重要的任務,這些任務之間本身就是平等的,不存在孰重孰輕的說法,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們的習慣培養相比成績來說會更重要一點。
  • 超前教育的4大危害!家長的錯誤觀念會害孩子一生
    超前教育無異於拔苗助長,將會對孩子一生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不利於孩子身體健康發育學前年齡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身體都處在快速發育期。在這個年齡段,如果他們承擔了過量的學習任務,這將會影響他們的大腦和身體發育。
  • 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孩子還在幼兒園,有的家長就給孩子報上了各種興趣班,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還操之過早。在孩子幼兒階段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事。1.興趣興趣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習的興趣,二是生活中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要緊,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有後勁,對學習沒興趣就完了。
  • 超前教育看似有優勢,弊端卻集中在小學爆發,父母別把愛變成傷害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了》節目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標準的發育年齡,『超前教育』更多的是在浪費時間。」的確,孩子三歲是直覺思維期,雖然此時孩子可以死記硬背很多東西,但沒有邏輯思維的支撐,很快這些就將忘記。
  • 強化定律:習慣比成績更重要,擁有好習慣才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分數成績並不能完全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成績是他們課業掌握程度的反映,學習成績會因為考試難易程度等原因發生起伏和波動,是階段性的反饋。習慣卻能貫穿人的一生,習慣比成績更重要,好的習慣能使孩子終身獲益。樂樂的媽媽從小就十分重視引導樂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
  • 超前教育利大還是弊大?專家提醒:孩子教育欲速則不達!
    超前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傷害 中國式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往往容易失去理智,常常會忽視孩子的心理需要,一味地追求成績,使得孩子淪為教育的犧牲品,甚至引發家庭悲劇。 1.
  • 決定學習成績的三個要素:智商、學習條件、習慣
    也看到過很多身邊的例子,有非常聰明的小孩,學習成績卻爛到極點,有看似木訥的孩子,學習成績卻很好。那麼這些現象的背後,就是誰是他的父母,也就是誰在養育他,誰在影響,他是在挖掘他的智商。 比如:發掘智商的方法之一:家務。研究表明,從小會幹家務的孩子,長大以後,學習成績比不會幹家務的孩子成績好。
  • 超前教育危害大?寶媽:早期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好的學習能力
    寶媽:早期教育是剛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超前教育」指在不符合孩子年齡段的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達到 看上去比同齡孩子更加聰明的狀態。超前教育是「揠苗式」育兒?超前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產生一定的影響,處於超前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超越同齡人的優越感,使孩子容易產生虛榮心,在往後的學習中不是為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是為了超越別人獲得榮譽感。
  • 「超前教育」的危害,二年級弊端開始「暴露」,差距越來越大
    有的家長還不滿足此,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異,甚至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小成(化名)還沒開始上小學的時候,在家長的教導下就已經學習了小學課文內容。上了一年級後,因為已有的基礎,讓小成學得很快,成績也不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失去學習興趣,越學習越痛苦,使得學業成為孩子巨大的負擔,更不可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