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學前教育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該草案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於是乎,的討論在微博激烈展開。
超前教育這四個字,有人愛,有人恨,有人又愛又恨,有人無可奈何。
什麼是超前教育。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
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來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
家長認為,學得多+學得早=聰明=有出息
他們片面地把知識的學習時間和數量等同於教育,在「多少」「早晚」這些維度上競爭。
所以,超前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是「超前教學」,是在不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發展的情況下,灌輸過量的知識和技能。
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
01
沒有可持續性
超前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於出現「三年級現象」,孩子的學習會在三年級左右出現比較大的波動。
因為接受過「超前教育」的孩子,接收到的是死記硬背這種消極的腦力勞動,容易使孩子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一二年級相對簡單的學習中或許能有些優勢,但會逐步失去學習中的新鮮感和樂趣,一不留意就會本末倒置,反而影響持久的學習能力。
02
效率低下
任何一項訓練或教育內容針對某個特定的受訓對象,都存在一個「最佳教育期」。
比如一些培訓機構給小學生提前學習物理化學知識。按照正常的兒童發展特點,孩子要到12歲才慢慢具有抽象理解能力。
硬是要把初中的教學提前到小學,孩子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接受。
這樣的教學,只能說是效能低下、浪費時間。
03
機會成本過大
超前教育浪費了孩子寶貴的童年時間,這種教育方式的「機會成本」實在是太大了。
小學知識本就可以在進入小學後學習,搶跑的意義實在不大;但同樣的時間和付出,家長可以塑造孩子的才藝,鍛鍊交流語言能力,或者是盡情享受童年,開發想像力……
這樣看,眾多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超前教育真是下下策。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中國家長不敢果斷地對超前教育說「不」。
這次的草案,很多人都支持「禁止超前教育」,但有更多人表示無可奈何。
原因也不難猜測:焦慮。
好多人將這種焦慮歸結於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真正的癥結還在於「應試教育」。
在學校,對於孩子學習結果的檢驗,通常的做法就是採取考試的模式,並且在升學過程中,也是以考試分數作為最重要的評判依據。
這樣的考試機制,讓更多父母越來越重視分數。
在父母心中,要想成績好分數高,那就要不停學習。
成績優秀的,可以提前學習其他知識;對於成績差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比別人更差。於是超前教育讓家長們趨之若鶩。
另外現在很多私立學校,特別是一些私立名校,對孩子的考核要求非常高。
某名校幼升小報名人數8000多人,經過網選、機考、面試三輪,最終只錄取60人,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
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培養「神童」,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入場券」。
對他們而言,比起對「只要我的孩子進入精英學校,就能成為精英」的盲目信仰,更害怕孩子在賽道開端錯失良機後,一輩子只能望洋興嘆。
所以在這種觀念下,不少父母走上一條畸形的「超前教育」道路。
有人說,中國教育是應試教育,所以應該走向反面,搞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要搞,但它不是中國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
道理很簡單:只要教育還是一種選拔機制,把任何素質教育的內容加進來,不管是音樂繪畫,還是體育天文,最終都會演化成應試教育。
比如80年代時,曾經以鋼琴作為標準,進行過牛娃選拔。
後來就演變為鋼琴瘋狂考級,這很明顯還是應試教育。
90年代時,選拔標準成了圍棋,大家又開始瘋狂考段位,各大道場挑戰。
2000年以後就是奧數的天下了,各種杯賽雨後春筍,一直延續到今天。
教育只要還是軍備競賽,比賽什麼不重要,結果都會演化成惡性競爭。
所以幼兒教育的重點不在於學習知識,而在於培養品質。
首先,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養成,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務。
幼兒時期應努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生活習慣包括生活作息習慣、生活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等,學習習慣包括良好的閱讀習慣、傾聽習慣等。
孩子在早期養成了正確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後面的學習和生活就很簡單。
其次,培養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
我們有很多孩子,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孩子成了永遠長不大的「巨嬰」,令人堪憂。
所以,早日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讓孩子能夠獨立自主處理眼前的問題,不僅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各種環境,而且對孩子性格的養成也有很大的益處。
最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求知慾和上進心,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一種內在的渴望,按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對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好的成績具有一種內在的持續的追求願望,才可能「學好」,並持續地保持好成績。
作為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幼兒階段,注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超前教育受到詬病,很大程度上源於急功近利的父母和謀求利益的培訓機構。
如果超前教育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惡補知識,那麼孩子也能展現出優於其他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並讓這樣的品質受用終身。
希望家長們都能幫孩子探索一條可持續性的學習成長成才之路。
點擊下方連結,了解更多關於教育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