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答案

2020-12-09 女孩養育

前幾天,一位寶媽有些焦慮地問我:「我孩子今年五歲,上幼兒園大班,我看到每天晚上回家孩子都要完成幼兒園布置的作業,有時候拼音,有時候還要寫基本的數學題,我現在好焦慮,到底該不該配合幼兒園進行超前教育呢?」

這位寶媽的問題應該問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和苦惱!

幼兒園超前教育,很多人可能會局限地理解成幼兒園會提前給孩子教授小學的內容,比如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拼音,學習數學的簡單運算,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

孩子更多的超前學習並不只是發生在幼兒園,也有父母們會從孩子三四歲開始,就帶孩子上各種英語班,數學班等等,提前為孩子也上小學做準備。我身邊的鄰居孩子才三歲就每天出去上幾次英語班了。

那到底超前教育有沒有危害,這必須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一,進行超前教育前要懂孩子的思維成長規律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2--7歲的孩子處在認知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又稱前邏輯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智能進行表象思維。而這階段又分為兩個子階段:象徵思維階段和直覺的半邏輯思維階段。

1,象徵思維階段(2~4歲)已經出現了象徵符號的機能

在2--4歲這階段,兒童能夠憑藉某種符號對外界事物加以象徵化,比如把椅子當汽車開,把小床當船等等,此時他們只能記住事物的表象,無法理解事物的內在邏輯關係。

如果我們此時開始教孩子拼音或英文,那孩子是無法真正理解這些符號背後的意義的,他們只能通過死記硬背地記住這些符號,所以這些符號在他們記憶中無法留下過深的印象,達不到長時間記憶的效果,簡單地說,就是記得快忘記的也快,教了等於沒教。

如果此時就讓孩子像小學生一樣,不斷地強化學習拼音或英文,甚至還要抄抄寫寫,這個時候就會讓孩子過度符號化,甚至還沒上學就已經產生「厭學」情緒了!

2,直覺的半邏輯思維階段(4~7歲)

從4歲開始,在這個階段,幼兒園或家長們已經開始嘗試對孩子進行更進階的學習輔導,特別是會讓孩子學習數學的基本運算,但是孩子真的能夠理解嗎?

皮亞傑認為,這個階段兒童開始從表象思維向運算思維階段發展,他們的判斷仍受到直覺表象自動調節的限制。他們既無歸納推理,也無演繹推理,常常將沒有邏輯聯繫的事情說成因果關係。

而數學的學習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演繹推理的能力,而孩子這個階段依然是表象思維為主,根本不具備演繹推理的能力,這就像給孩子做了一件超出她能力範圍的事情。

所以1+1=2這樣的運算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表面的符號,她無法理解它們之間內在的邏輯關係!

二,學前教育應該如何進行

1,父母的焦慮要有合理髮洩途徑,不應轉嫁給孩子

為什麼現在超前教育如此普遍,是孩子很好學嗎?當然不是,說白了還是父母太焦慮了,把成年人的壓力和社會的競爭轉嫁給了孩子!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的焦慮應該要有合理的發洩途徑,比如周末去運動,看一場放鬆的電影等等方式來調整情緒,只有父母的心態平和了,孩子的成長才能夠更好!

2,孩子的教育可以進行,但是要適度

很多人看了我上面的原因,肯定會問:按照你這麼說那就完全不用提前教孩子小學的內容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然可以教!

比如拼音,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比如n像一道拱門,y像一課有杈的樹等等,利用孩子夠憑藉某種符號對外界事物加以象徵化的思維特點,讓孩子能夠學習到這些簡單的學科知識!

比如英語,我們可以注重和孩子的口語練習,給孩子選擇一些更適合本年齡段的英語學習興趣班,讓孩子能夠學會從生活中潤物細無聲地建立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只要有興趣,那以後上小學後自然願意學好!

3,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因材施教

上面提到的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並不是對每個孩子都適用的,有的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堅持親子共讀,長期堅持下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認知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按照皮亞傑的理論中提到的,三歲多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的階段,比如你問一個處在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琳琳,你有姐姐那?」紅紅信心滿滿地回答:「有,我的姐姐叫紅紅!」此時你再反問她:「那你告訴老師,紅紅有妹妹嗎?」那她就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答了,因為她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懂得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皮亞傑的「三山實驗」就生動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但是我女兒今年三歲,她就認知能力就超出了「自我為中心」的階段,比如她看到我會叫:媽媽,但是叫完我後,她就指著我對鄰居的姐姐說:「你要叫她阿姨!」

這可能也和我們從小堅持親子閱讀有關,如果孩子的思維和方式能跟得上,我建議可以提前學習一些超前的內容,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接受度,並進行及時地調整!

相關焦點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建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名理論在於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這個基本上就是每次考察的常考點,這裡的考察形式多以客觀題為主,單選多選都有可能會出。因此需要大家充分的理解和識記。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這一理論,希望能夠給各位備考的考生一些幫助。
  • 【真題精選】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A.客體客觀性B.主體客觀性C.客體永恆性D.主體永恆性按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開始獲得守恆概念的兒童,其思維發展處於(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兒童已經具有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
  • 該不該對上幼兒園的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到底該不該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如果您也有不解那就來看看我的建議和想法吧!一、有多少孩子在被超前教育?至於全國、全省、全市範圍內有多少孩子在上學之前提前學習過小學內容,這個我沒有什麼準確的數據,但可從身邊的事例進行一個大概的估測。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教招考試中,考試頻率相對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於認知發展四個階段的理解。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居多,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掌握每個階段的特點並加以對比辨別。1.感知運動階段 年齡:0-2歲在感知運動階段,兒童僅僅是依靠感覺和動作去適應外界環境的。
  • 教育心理學考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作為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考試的,亦是難點,能否準確把握該知識點關係到考生最後考試的得分情況。那怎麼能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這一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 教師考試: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基本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以及教師資格證考試中都是重點內容,。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牢記的。下面中公講師為廣大考生解析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1、建構主義發展觀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教師資格考試中很少能涉及到,但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可能以選擇題的方式來考查。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
    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部分,主要以客觀題和簡答題的形式來備考。並且重點掌握其發展理論的基本內容部分。首先,皮亞傑的主要觀點為:人類主要通過動作來獲取知識,通過動作來感知外界並且動作是思維的基礎。我們都知道,在人類的兒童時期,喜歡抓取身邊的物體,並且放在手中不斷的擺弄。這一動作並不是無意義的,兒童正是通過這一動作來認識這些物體。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我們考試的重點時候這部分主要考單項選擇題和簡單題。所以大家需要對文中的概念,每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名稱以及該階段對應的特點、年齡都充分掌握。
  • 2020教師招聘備考: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教師招聘備考: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知道階段和年齡對應上以及每個階段的重要特徵最主要的是前運算階段)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心理學重點理論——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是兒童心理學、發生認識論的開創者,被譽為心理學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其提出的發生認識論不僅是日內瓦學派的理論基礎,也是歐洲機能主義的重大發展。它開闢了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途徑,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響。皮亞傑早期研究兒童語言和思維等認識的發展,並從此入手,最後創立了發生認識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獻。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的核心考點,主要考查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核心、本質、以及對心理結構的理解。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考查的題型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和簡單題。因此,對於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需要學員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一、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基本內容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核心是「發生認識論」。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轉載學習)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是發展理論中最重要、最詳盡和最富爭議的理論。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一直是兒童認知發展領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論內容的廣延性和對實際研究的啟發意義舉世公認。皮亞傑對認知發展研究的特殊興趣是出於將兒童的認知發展看作是溝通生物學與認識論的橋梁,他認為通過對兒童個體認知發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個人類認識發展的規律,這即是他的「發生認識論」的基礎。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二)
    在人身心發展的過程中,順序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規律,無論是生理機制還是個性心理、自我調控、思維能力等等,幾乎每個方面都要經歷有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歷程。而認知發展更是十分鮮明的體現了順序性這一發展規律。對於人類,尤其是兒童的認知是如何發展的,瑞士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經過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為我們了解認知發展的階段特點和階段要求有了十分明確而清晰的可能性。
  • 教師資格考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理論多、說法雜亂。其實,科目二的內容並不複雜,只要我們多從實例的角度分析這些人物的理論,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科目二的人物中,很多考生對於皮亞傑是又愛又恨,對於他的認知發展理論總是混淆不清,今天,我們就共同分析一下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皮亞傑認為,人的認知發展一共是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順序是相繼出現的,不可以發生改變。而這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與理論
    1.建構主義發展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自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我們剛下生的小嬰兒通過簡單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在這裡我們需要理解四個概念定義,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換言之,頭腦中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結構。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都是教育心理學部分考察的一個重要考點。主要考查對認知發展四個階段的理解,常以單選、判斷或多選的形式進行考察,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掌握每個階段的特點並加以對比辨別。本文在此對此知識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教育心理學——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知識無論是在各省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中應以全題型備考,客觀題經常會考到前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主觀題以簡答題和論述題為主,因此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下面老師將和大家分享這一知識點。
  • 心理學難點之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價值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作為教育學心理學的重要人物,為教育學心理學做出了貢獻,此處主要梳理皮亞傑心理學相關難點。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基本內容:1、建構主義發展觀關於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發展觀,有四個關鍵名詞,即圖式、同化、順應、以及平衡化。
  • 重要考點歸納——皮亞傑認知理論總結
    皮亞傑是兒童心理學、發生認識論的開創者,被譽為心理學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其提出的發生認識論不僅是日內瓦學派的理論基礎,也是歐洲機能主義的重大發展。它開闢了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途徑,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響。他的理論也是我們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的重要考點。我們今天就皮亞傑理論中重要考點內容——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進行總結。
  • 學習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樹立整體育兒觀,做不焦慮的父母
    有位研究兒童發展的心理學教授說,主要是父母對孩子的發展規律缺乏正確的認知,過於關注細節,缺乏整體的育兒觀,就是見樹葉不見森林,需要從源頭學習。我們平時看一些育兒文章,會提供一些貌似實操懷強的方法,事實上,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在這個孩子身上有效的方法,到另一個孩子身上不見得管用,而且,為什麼要那麼做,家長往往也並不知道原因,簡單的照搬方法,效果往往難如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