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自律」這個詞異常火爆。因此,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認知:自律,需要不斷的自我控制和堅持,才能最終成就夢想。
那麼,一個真正自律的人,真的需要如此努力地提醒自我控制嗎?
3年前,我在醫院生小孩時,認識了一位寶媽。因為孩子只差幾天,出院後,兩人成了朋友,時而交流下育兒經驗等。
和我不同的是,生完孩子後,她選擇了在家全職帶娃。
但據我所知,她之前在廣州一家大公司上班,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錯。因此,看她成了一名全職媽媽,真替她惋惜不已。
俗話都說「一孕傻三年」,我以為,她做了全職媽媽後,可能也變成木頭人一樣,成天與孩子打交道,與社會逐漸脫節。
但3年後,我錯了。
一周前,趁孩子臨近上幼兒園之際,我們相約一起聚一聚。見到她們母女時,我看到的是一位精神極佳的媽媽和非常陽光懂事的孩子。
深聊後,我才知道,這位全職媽媽,比上班族更忙。
因為熱愛心理學,所以她報了心理諮詢師,每天四點半就起床學習2小時;之後,做早餐,帶孩子出去運動半小時。
白天,她帶孩子玩各種遊戲和小實驗,之後帶孩子看書、講故事。因為女兒愛畫畫,午睡過後她就抽大半個下午陪孩子畫畫,兩人還一起報了親子畫畫班,一起學習畫畫。
晚上,等孩子讀完書入睡後,她便開始忙自己的事情。除了心理學,她還報了幼兒教育、兒童編程等課程,所以每天,她忙得像個陀螺。
這樣的生活作息,她已堅持了3年。如今,她的孩子不僅愛看書,《三字經》背得爛熟,而且每天運動充足、幫著媽媽一起做家務,小小年紀就非常懂事。而朋友自己不僅拿到了心理諮詢師的證書,還準備孩子上學後,就著手辦一家少兒編程培訓班。
我好奇地問她,每天你都是逼自己早起的嗎?
朋友回答,沒有啊,我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甚至不用定鬧鐘,就醒了。
聽她說完,我愣住了。我也是早起實踐者,但基本上是鬧鐘響了一遍又一遍後,才勉強離開床。
人與人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我自嘲地說,我這是勉強式「假」自律,你才是無意識性「真」自律。
她笑開了,淡淡地說:「以前也是,鬧鐘響了幾遍也起不來,但工作幾年,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我發覺生活像有了重心,有些東西,我想去嘗試,但感嘆時間太少,無意識中就變成了現在這樣子。」
我想,也許,一個真正自律的,早已忘記了自律是什麼。在他們心中,自律就像吃飯,到點就吃飯,不需要提醒,不需要催促。真正促使他們早起的,不是自律本身,而是對所做事情的喜愛。
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被人們譽為「行走的圖書館」,不管去到哪裡,他都會隨身攜帶一本書。有人說,這是他極度自律的表現。其實,這不是因為他自律,而是因為他對閱讀無意識的愛。
當沉迷於那些自律所包含的事情時,外人看是自律,而對於他自己,那就是一種熱愛。我那全職帶娃的朋友如此,投資行家查理·芒格也如此。
因此,要養成自律的習慣,關鍵在於自己要找到所做事情的閃光點,沉迷於它,熱愛它。也許只有這樣,你才能忘記自律本身,忘記鬧鐘,忘記你在做別人所認為的自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