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標籤,說的是一群人——90後
偽娘、PS自拍照、火星文……
他們一次次刷新網絡流行詞
90年代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年代,尤其在中國,各種從未想像過的事物競相湧現。
出生在此後的嬰兒們,無疑活在變化的時代中。90後沒有關於過去幾十年改革和變動的苦痛記憶,卻經歷著這個國家的高速經濟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的消費主義和全球化。
地球變小已經不能讓我們驚訝不已,在當今世界,我們對日新月異的突破已經習以為常,只有90後一直在讓長輩們瞠目結舌——偽娘、PS自拍照、火星文、腦殘……網絡上流行的新詞一次次被90後刷新。
世界總歸是他們的。未來,從來都是讓年輕人著迷,讓年長者畏懼。
粉紅力
2009年3月,「90後」就「70後」、「80後」所自持的「紅色一代」稱謂,打出「 粉紅力」概念,寓意「90後」雖然稚嫩,但終將厚積薄發、勇挑重擔。「 粉紅力」的提出讓90後第一次有了集體性的標誌,因與愛國主義、道德取向緊密聯繫而成為時下備受推崇的性格標籤。
非主流
一提起90後,許多人馬上聯想到:煙燻妝、歌特式髮型、肥大衣服……可和走在時尚前沿的90後達人聊,他們早就玩膩了「 非主流」,「復古才是潮!」不想淹沒在茫茫人海,總希望引人注目,這是大部分90後的心態。總之, 非主流玩的就是小眾範兒。
不裝
比起前輩,他們要的是「說實話」、「 不裝」「True to life」,這標誌著他們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千萬別以為跋扈是他們唯一的通行證,他們也懂成人世界的規則。以更柔軟的身段適應社會的陰暗面,前輩們跌跌撞撞才學會的生存手段,他們從小耳濡目染。
網絡化生存
(網際網路原住民)
一名典型的90後網絡少年的房間幾乎沒有白天黑夜的差別。任何時候光臨,必有一臺電腦在窗簾微開的幽暗室內閃爍。他去過的地方不多,卻擁有各地的朋友。「我們交朋友也不大看別人來自哪裡,興趣相投就會加好友聊天。」
腦殘
這個被外界貼與的標籤,不僅不能說明90後有什麼問題,反而彰顯了貼標籤者的狹隘。年輕人說話確實容易偏激、容易極端、容易在沒有思考清楚就開始發言,但這除了證明年輕人的稚嫩,並不能證明他們的智力有任何問題。
改變的一代
從90後的成長環境來看,他們接受的事物更為廣闊,接受的價值觀更為多元。他們對家長不再言聽計從,他們對上級不再亦步亦趨。再用「迷惘的一代」、「憤怒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形容90後似乎已不合時宜,他們普遍被期待為「the generation of change」, 改變的一代。
更「懂事」的60後父母
教育孩子應「放養」而非「圈養」
1977年,張育航上小學五年級,他在綠色塑料皮的小本子上寫道:
2月20日。今天,爸爸給我借來《草原的早晨》這本長篇小說。
其中一段最使我感動,為了宣傳,兩名技術員不顧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坐在幾十米高的鐵爐上,把宣傳標語掛在了爐上。他們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所以我一定要學好社會主義文化知識,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貢獻一份立(力)量。
2009年,張育航的兒子張達星上初二,他在自己的QQ空間博客上轉貼了自己欣賞的幾句話: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青春就像衛生紙,看著挺多的,用著用著就不夠了。
張育航雖不解兒子所推崇的所謂「人生教條」,但比起自己年輕的時候,他覺得兒子的確更有想法。
60年代出生的父母們,在他們的青少年時代,「文革」已快結束,到上大學的時候,改革開放開始。他們的青年時期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變革中度過的,因而對子女日後的教育更自由開放,過去那種絕對服從的教育觀念被競爭、消費等符合市場經濟的教育法則所取代。相較於前人,他們更看重個體價值的實現,集體主義不再是唯一的神話。
1988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第四代人》,可以視為一部60後的總結之書。
作者認為,隨著高考恢復、西方文化的傳入和市場經濟觀念的盛行,60後的價值觀是自我設計、自我實現、自我負責。這一點也充分折射在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上,是「放養」而非「圈養」。
張育航這樣的父母,自然更「懂事」——懂得尊重兒女的價值觀,懂得「放養」在孩子自由天性發展中的重要性。
「活」在網上的一代
希望成年人看到我們的活力和創造力
在網上搜索「90後」,搜尋引擎提示「是不是要搜索90後賤女孩?」包包和阿紫,兩個出生於1990年的孿生姐妹,言詞大膽,自稱「90後賤女孩」,在博客上,一個月的點擊量就有1900萬。
「我們不希望人家說什麼幼稚啊天真什麼的。這不光是90後,在你們還沒長大的時候都會這麼想吧?」包包和阿紫這樣回答。但她們在博客裡也說了:「我將我的90後宣言進行到底,等著吧!各位被社會腐蝕的60、70、80後們!」
包包、阿紫是典型的90後網絡紅人:通過出位言行從網絡躥紅,以網絡為平臺聚集一群粉絲,然後在現實生活中繼續宣傳包裝,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比起前輩們,90後在使用網絡上有天然的優勢。
19歲的大學生王中宇早已習慣於每日抱著電腦穿行於課室和校園之中,他完全肯定網絡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社會認為我們希望與眾不同,個性十足,希望像個壞孩子一樣卻充滿創造力。這不就是網絡的特質嗎?」
他還說:「我們確實不想那麼平庸,不喜歡老一套的習俗,尤其在中國,我們認為更需要劇烈的改變。網絡給我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雖然像火星文、腦殘等出現在網絡上的90後發明備受爭議,但我更希望成年人看到的是我們的活力和創造力。」
反叛的壞孩子?
他們更像是在過遊戲中的人生
在名為「中國安靜」的博客上曾貼出一篇文章,叫做《90後壞行為系列》,是由一個青少年展示的關於性的內容,其大膽程度令人震驚。博客裡還說道:90後給人的總體印象是瘋癲,行為不當,神經,並且過早發生性行為。
在父母師長看來,90後的早熟是一個潛伏的危險信號。許多90後少年的QQ籤名往往是一些極其傷感的話,例如那句著名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身邊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除了依然被當成孩子,在90後身上恐怕多了一個「壞」的標籤。這是時代所特有的評價,正如70後的叛逆,80後的嬌氣。腦殘、非主流、校園暴力、炫富,再用「垮掉的一代」形容90後似乎已不合時宜,他們「比垮更垮」。
「把父母20歲以後幹的事都幹得差不多了,除了不掙錢。」、「喜歡在網絡上秀自己,包括賤的方面。」、「拜金,追求物質享受。」、「道德底線越來越低。」在 「你如何看待90後」的一個網絡調查中,逾半數網友對90後給出了上述負面的「評價」。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否定他們的表現。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認為90後的特質「談不上壞」,「由於父母給他們的東西滿足度比較高,他們沒有理由反叛,他們不需要反叛就可以獲得很多。」但這不代表90後唯命是從。
「 他們更像是在過遊戲中的人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說,「社會的寬容度以及將來高考制度的改革,肯定要打破應試教育體制,這將為90後的成功和多樣化選擇提供土壤,這是個什麼都可以的時代。」
世界終歸是他們的
「別老拿我和別人比較,不是我喜歡標新立異,我只是對一成不變不敢苟同。你們為我安排的路,總是讓我迷路……」90後這個群體的複雜性引來諸多爭議,90後有著他們的宣言。社會的寬容度將為90後的成功和多樣化選擇提供土壤,畢竟這是個什麼都可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