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揭示哺乳動物線粒體複合物I的作用機制

2020-12-22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線粒體是我們細胞的能量工廠,它產生的能量支撐著生命。一種稱為複合物I(complex I)的巨型分子質子泵至關重要:它啟動了一連串的反應,構建出質子梯度來驅動ATP產生。儘管複合物I發揮著核心作用,但是它跨膜運輸質子的機制至今仍不為人知。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Leonid Sazanov及其研究團隊破解了複合物I的工作原理之謎:它的構型變化與靜電波相結合,將質子移入線粒體基質中。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9月24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mammalian respiratory complex I」。

膜上的複合物I,水分子顯示為紅色球體,醌用黑色表示,NADH用灰色表示。圖片來自IST Austria。

複合物I是呼吸鏈中的第一個酶。呼吸鏈由線粒體內膜中的一系列蛋白複合物組成,負責細胞的大部分能量生產。在呼吸鏈中,三種膜蛋白建立了質子梯度,將質子從細胞質中移入線粒體基質。驅動這個過程的能量主要來自於NADH分子(來源於我們吃的食物)和我們呼吸的氧氣之間的電子轉移。ATP合酶是呼吸鏈中的最後一個蛋白,利用這種質子梯度產生ATP。

複合物I如此引人關注不僅在於它在生命中的核心作用,還在於它的體積:真核生物複合物I的分子量為1兆道爾頓,是最大的膜蛋白之一。這種尺寸也使得複合物I難以研究。2016年,Sazanov團隊解析出一種較為簡單的細菌酶結構後,又率先確定了哺乳動物複合物I的結構。但是,複合物I跨膜移動質子的機制一直存在爭議。Sazanov解釋說,「一種觀點是複合物I的一部分像活塞一樣工作,以打開和關閉質子通過的通道。另一種觀點是複合物I中心的胺基酸殘基充當了驅動器的作用。事實證明,一種更不尋常的機制在發揮作用。」

水線幫助質子在膜上跳躍

此前,Sazanov團隊已發現L型的複合物I由親水臂和膜臂組成。在親水臂中,電子從NADH轉移到疏水性電子載體:醌。膜臂是發生質子轉運的地方,有三個類似的結構與反向轉運體(antiporter)相關的亞基,還有一個含有醌結合腔的亞基。在這個醌結合腔中,複合物I在每個催化周期將兩個電子轉移給醌,醌將電子進一步轉移給複合物III和複合物IV。但是,由於這些反向轉運體樣亞基遠離醌結合腔,電子與醌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能夠讓每個催化周期的4個質子跨膜移動,就成了謎團。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Sazanov團隊對綿羊複合物I進行了低溫電鏡研究。在一連串的努力下,論文第一作者Domen Kampjut解析出在不同條件下獲得的複合物I的23種不同結構。通過添加NADH和醌,他們可以捕捉到複合物I在工作時的圖像,其中在工作時,它在兩個主要狀態之間改變構象。由於實現了高解析度,他們可以識別這種蛋白內部的水分子,這些水分子是允許質子轉移的關鍵。他們發現,膜臂中心軸上的許多水分子為質子在極性胺基酸殘基和水之間的跳躍提供了途徑,從而形成了沿著和跨過膜的通道。

但只有在離醌最遠的一個亞基中,質子才會跨膜跳躍。其他兩個亞基則在這個最遠的亞基和醌之間提供耦合。當醌結合腔「等待」醌的到來時,一個螺旋阻擋了膜臂中心軸中的水線(water wire)。當醌在醌結合腔中結合時,這個區域周圍的蛋白構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螺旋發生旋轉。這時,水線連接了複合物I的所有膜亞基,兩個質子被轉移到醌,從而完成對醌的還原。這種機制的這個關鍵部分在於第一個反向轉運體附近產生了電荷,並啟動了帶電胺基酸殘基之間相互作用的靜電波,該靜電波沿著這些反向轉運體傳播,導致總共四個質子的轉移。

Sazanov解釋說,「我們發現一種新的、意想不到的機制在複合物I中起作用。構象變化和靜電波相結合驅動質子跨膜轉移。這似乎有點過度,但可能有助於這種機制保持健壯。」

這項新的研究補充了Sazanov團隊在過去兩個月中發表的兩項研究:其中的一項研究涉及細菌複合物I中質子泵送機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18 August 2020, doi:10.1038/s41467-020-17957-0),另外一項涉及MRP反向轉運體的結構(eLife, 31 Jul 2020, doi:10.7554/eLife.59407)。複合物I就是由MRP反向轉運體演變而來的。

參考資料:

1.Domen Kampjut et al.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mammalian respiratory complex I.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4209.

2.Javier Gutiérrez-Fernández et al. Key role of quinone in the mechanism of respiratory complex I.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doi:10.1038/s41467-020-17957-0.

3.Julia Steiner et al.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Mrp complex, an ancient cation/proton antiporter. eLife, 2020, doi:10.7554/eLife.59407.

4.Mystery of giant proton pump solved

https://ist.ac.at/en/news/mystery-of-giant-proton-pump-solved/

相關焦點

  • 複合物I是氫氣作用的分子靶點(J3)
    線粒體是氫氣作用的靶細胞器【J2】氫氣作用機制不完善呼喚新假說
  •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連續發文 探討呼吸鏈II型複合物I
    這兩篇論文應用量子化學計算(Quantum Mechnical, QM)方法結合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學方法揭示了酵母呼吸鏈II型複合物I NDH-2(Ndi1)催化電子傳遞的具體機制,並發現Ndi1中電子傳遞通路間存在反鐵磁量子行為;並首次報導了全新抗惡性瘧疾藥物靶點呼吸鏈II型複合物I(PfNDH2)與藥物前體分子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的晶體結構,在蛋白結構和生化水平上解釋了這種藥物分子抑制惡性瘧原蟲線粒體呼吸鏈工作的機制
  •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首次報導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結構...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首次報導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結構清華新聞網9月27日電 9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題為《哺乳動物呼吸體結構》(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ammalian respirasome)的研究長文(Article)(1),首次報導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
  • 線粒體呼吸鏈膜蛋白複合物Ⅰ的結構揭曉
    德國科學家成功揭示細胞線粒體呼吸鏈膜蛋白複合物Ⅰ的結構,並發現了分子複合物中的全新能量轉換機制,細胞可通過該機制使用儲存在營養中的能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1日的《科學》雜誌網絡版上。 有氧呼吸是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將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
  • 關於線粒體的重要作用,這些研究值得一讀!
    Altieri及其同事表明,在癌症中,MFF與細胞死亡的線粒體調節劑VDAC1相互作用,從而關閉了其保持腫瘤細胞存活的功能。研究人員發現,在臨床前模型中,MFF-VDAC1複合物的破壞激活了線粒體細胞死亡的多種機制,抑制了腫瘤細胞的增殖並降低了腫瘤的生長。2.
  • 清華楊茂君研究組於線粒體呼吸鏈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
    楊茂君研究組長期致力於線粒體呼吸鏈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此前曾於2012年在《自然》期刊報導了II-型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I(NDH2)的結構,揭示了其調控及電子傳遞機制,為設計針對II-型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INDH2為靶點的藥物奠定了良好基礎。
  • 首次解析出哺乳動物線粒體呼吸鏈酶複合體I的原子...
    2016年9月8日/生物谷BIOON/--線粒體呼吸鏈酶複合體I在細胞呼吸和能量代謝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分子量大約為1兆道爾頓(MDa)的L形酶複合體是呼吸鏈中最大的蛋白組裝體,而且如今也是迄今為止解析出的最大的不對稱性膜蛋白組裝體。
  • 揭開呼吸鏈 超級複合物的「廬山真面目」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楊茂君表示,這張圖是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雜誌網站首頁的照片,它代表著所在團隊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的一項突破性成果。 呼吸,是生命的體徵和原動力,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呼吸作用主要由位於線粒體內膜上的呼吸鏈超級複合物完成,對線粒體呼吸鏈的研究一直都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熱點之一。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m6A RNA修飾在哺乳動物精子發生中的作用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m6A RNA修飾在哺乳動物精子發生中的作用機制 2017-10-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研究繪製了小鼠不同發育階段生精細胞的m6A RNA修飾圖譜,揭示了m6A RNA修飾通過調控精子發生過程中關鍵基因的轉錄後翻譯,從而控制精子發生的分子機制。  精子發生是高度複雜和特化的細胞發育過程,包括精原細胞增殖、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和精子形成三個階段。
  • Science:中美科學家聯手從結構上揭示RSC複合物作用機制,有助產生...
    論文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聘副教授陳柱成(Zhucheng Chen)博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高寧(Ning Gao)博士和猶他大學醫學院亨斯邁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員Bradley Cairns博士。
  • Nat Commun:揭示哺乳動物Exocyst複合體發揮功能機制
    2018年12月23日/生物谷BIOON/---Exocyst複合體是一種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複合物,由八個亞基組成,而且也是囊泡運輸中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Exocyst複合體組裝和運送含有重要的生物材料的囊泡到細胞表面上的機制仍然是不清楚的,特別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
  • 《科學》:細胞可用全新機制使用儲存能量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2020-11-1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Gut:揭示RALY調控線粒體代謝促進結直腸癌進展的作用與機制
    正常分化的細胞主要依靠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OXPHOS)供能,但大多數腫瘤細胞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為滿足快速增殖所需要的能量和生物質(biomass)(如核苷酸、胺基酸和脂質)而更依賴於有氧糖酵解(Glycolysis)的供能,腫瘤細胞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常常被忽視,這種現象被稱為「Warburg effect」。
  • Cell Research|哺乳動物中DNA 6mA去甲基化酶ALKBH1的工作機制
    責編 | 小柚6mA是哺乳動物基因組中除5甲基胞嘧啶及其衍生物(5mC,5hmC,5fC,5caC)之外的又一類表觀修飾,被稱為哺乳動物基因組第九鹼基。基因組6mA的水平在早期胚胎發育和癌症發生等過程中呈現出劇烈波動,其背後的調控機制是解碼這一新型修飾鹼基生物學功能的關鍵。
  • 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組揭示細胞非自主性的線粒體應激新機制
    課題組首次發現線蟲中四種神經元內的線粒體損傷可以傳遞信號至遠端腸道組織並引起腸道組織內的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itoUPR),神經肽FLP-2在該過程中起到信號傳遞功能。
  • Cell Research:揭示m6A RNA修飾在哺乳動物精子發生中的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童明漢研究組的研究成果,以Mettl3/Mettl14-mediated mRNA N6-methyladenosine modulates murine spermatogenesis
  • 2016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公布—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謝道昕、饒子和及婁智勇等合作發現了獨腳金內酯的受體感知機制,揭示了「受體-配體」不可逆識別的新規律,發現受體D14參與激素活性分子的合成和不可逆結合、進而觸發信號傳導鏈,調控植物分枝。這一發現豐富了生物學領域過去百年建立的配體可逆地結合受體並循環地觸發傳導鏈的「配體-受體」識別理論,為創立生物受體與配體不可逆識別的新理論奠定了重要基礎,並對植物株型遺傳改良和寄生雜草防治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 植物中一個新的eIF4E 結合蛋白,揭示非典型翻譯起始複合物的作用機制
    通常認為帽依賴的翻譯起始機制(cap-dependent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是真核生物中進行翻譯起始的主要機制,也是最經典的分子作用機制【1】。在這一機制中,mRNA (信使RNA) 5』 帽子結構主要被翻譯起始因子eIF4E 識別,eIF4E 能夠與支架蛋白eIF4G 相互作用形成複合物,這一複合物被稱為eIF4F 複合物 (eIF4F complex)。
  • 科學家揭示為什麼線粒體不能通過父系遺傳
    科學家揭示為什麼線粒體不能通過父系遺傳 2016-06-26 新華網 林小春 【字體:一個國際團隊6月24日說,他們探清了為什麼線粒體DNA不能通過父親的精子,而只能通過母親的卵子遺傳給後代。  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  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後,精子中的線粒體會啟動一套自毀機制。如果延遲這套機制發揮作用,那麼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胚胎存活可能性降低。